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徐惠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唐朝除了杨玉环之外,还有一位女子让人印象深刻,她从小便被民间称为“女神童”,5个月大变开口说话,8岁就写下了历史上第一篇儿童诗。可就是这样一位“女神童”,却在11岁之时被李世民强迫拉进了皇宫,而李世民的想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看看这此人到底是何许人也。
这位“女神童”名叫徐惠,家室在唐朝之时非常出名,祖祖辈辈都身兼官职。而在徐惠出生之后也让父母非常宠爱。根据史书记载,徐惠在5个月大的时候便已经开口说话,8岁在父亲的帮助下写下了《拟小山篇》。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惠在民间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身皇宫的李世民有所耳闻,于是派人将年仅11岁的徐惠带入了后宫之中,这也为后来徐惠帮助百姓留下了伏笔。
在进入皇宫之后,徐惠并没有向其他妃子一样勾心斗角,而是整日在寝宫内手不释卷,看书写字。一日,李世民将徐惠带进了自己的书房,这一下让徐惠大开眼界,由于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大,这一幕看起来仿佛就像父女一般。
时间到贞观末年,唐朝周边时常发生动荡,再加上李世民经常派兵打仗,让民间百姓尝尽疾苦。徐惠看到这一幕后立即请书李世民,放下仇恨,多为百姓着想。要知道,在古代没有一位妃子能够这样参与政治。
649年之时,李世民在寝宫驾崩,12年的夫妻生活让徐惠早已习惯身边这位皇帝。随着李世民的离去,徐惠随即以提出了一个要求,自己要与丈夫殉葬。
高宗李治 >(公元628年~公元683年) >在位时间:公元649年~公元683年 >曾用年号:永微、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庙号:高宗 >安葬地:乾陵 >公元628年,的第九个儿子李治出生。 >公元649年,唐大宗李世民病逝,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公元654年,李治废王皇后。改立为皇后。 >公元660年,李治因病,将日常政务交给武则天处理。 >公元664年,李治与上官仪商量,想废掉武则天皇后的地位,结果失败,武则天遂完全掌握实权。 >公元683年,李治病死。 >李治懦弱,多病,是个守成之君,除此而外,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唯有一点,从他和他的儿子李睿、李旦之所以为人们所熟悉,是因为沾了武则天的功,如果要说李治真有贡献的话,那就是把武则天册立为皇后,把大权都交给了她。 >渔翁得利即位勤政 >李治能当上皇帝,还要靠那些想当皇帝的哥哥们所赐。唐大宗年老之后,皇位由谁来继承就成了大臣和众皇子最为关注的问题。唐太宗有14个儿子,其中只有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为所生,因而只有他们四个有皇位继承权。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李承乾自然成为太子。唐太宗对这个太子倒是严加管教,但李承乾实在不争气,太过顽劣,年少时就常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等长大一些后,又与一个皇宫戏班中十岁的男孩,玩起了同性恋,等恼怒的父亲将这个男孩杀死后。李承乾又与七叔汉王元昌在宫中各领二队人马,布阵交战,以为取乐。在加上李承乾自幼脚残,李世民自然对承乾越来越不满意,便生废太子之心。 >而以文笔见长,颇被父亲宠爱的四子李泰也沉不住气,见哥哥失宠,便想尽快挤掉李承乾而自代。他到处收买朝中大臣,又与驸马都尉柴令武、房玄龄的儿子驸马都尉房遗爱等20余人结成死党,形成颠覆太子的一大势力。李承乾见弟弟李泰的步步进逼,也采取了一些行动,试图除掉李泰,但事事皆不顺利。沮丧的李承乾眼看大势已去,便暗中召募刺客死士,密谋杀入皇宫,发动武装政变,直接夺取皇位。但还没有准备好计划,事情就泄漏出去,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李承乾的被废,似乎是李泰被立为太子的机会来了,他也为此四处获得,每天到宫中侍候,进一步讨父亲的欢心。但大臣们却分成两派:岑文本、刘洎等主张立李泰,在朝中地位显赫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却主张立九子晋王李治。看来太子之位一时难以决定,这李泰也实在不是个当皇帝的命,实在等不下去,竟然狠心地表示在自己临死前杀掉自己的儿子,再把皇位传给九弟李治。一向宽以待人的李世民觉察出了他的狠毒,再加上李泰为取得太子资格而胁迫软弱的九弟退出竟争的事情败露,李世民联想起当时李承乾正是因为受李泰排挤,才有了政变动机,于是决定将皇位传给李治,为防止李泰闹事,李世民派人把他囚禁起来。就这样,李承乾和李泰相争,两败俱伤,李治坐收渔翁之利。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为了巩固他的地位和培养他的治国才能,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但内心对这个性情温和天赋不高的儿子不甚满意,认为他过于懦弱,将来恐怕难有作为。为此,李世民一度想废掉李治,让三儿李格做继承人。这个想法遭到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大宗东征高丽,留太子镇守,李治表现得很出色,而且平时也非常孝顺,因此李世民便没有再提废立太子之事。公元649年,唐大宗病逝,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做了皇帝的李治实际是个守成皇帝,他在位期间所做出的政绩,实际上是父亲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延续,也是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绩和于志宁等人精心辅佐的结果,不过李治还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非常勤于政事,确有治理好国家的愿望,再加上父亲把他立为太子后,对他所进行的一系列做皇帝的培训,使得他受益匪浅。尽管自己天资不高,李治还是利用善于纳谏进行弥补,使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李治当政的前几年得以延续,后世也称李治颇有贞观遗风。 >他在位前期最显著的功劳是继承了贞观时期相对疏阔的法律的,在处理皇族不守法制方面也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当时的皇室成员往往仗势欺人,横行不法,欺凌百姓,胡作非为。的小儿子腾王李元婴与大宗的七于蒋王李恽都是搜刮民财的能手,在一次赏赐诸王时,李治就无不讽刺地说:“滕王和蒋王都善于自己经营,我看就不必赐给财物,只赏给他们两车麻,让他们回去做串铜钱的绳子吧。”李治虽没有严厉地惩罚他们,却使他们当场亮相,大失脸面,体现了赏罚分明。 >李世民的女儿,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的高阳公主和李渊女儿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太宗的女儿巴陵公主的丈夫柴令武、李渊的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对李治做皇帝有不满情绪,逐渐形成一派势力,阴谋发动政变,推翻李治的统治。但此事很快被李治发觉,他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并作了果断处理。 >受制武后昏庸无能 >李治的勤于政事并没有维持多少年,在他将武则天纳入宫中并加以宠信以后,李治逐渐受到武则天的控制,加上自己有了头晕病,整日头昏眼花,哪有功夫再管朝政?于是李治便逐渐昏庸起来。 >武则天原是太宗的妃子,太宗死后,武则天随众嫔妃削发为尼,做太子时就对武则天深有好感的李治在一次进香时,二人相见,旧情复萌,于是让武则天蓄起头发,重新纳入官中。此时后宫中,王皇后正与受到李治宠爱的萧淑妃明争暗斗,王皇后与武则天结成同盟,试图排挤萧淑妃。等到萧淑妃被李治日渐冷淡之后,李治宠爱的对象并不是王皇后,而是武则天,于是恼羞成怒的王皇后又把攻击矛头指向武则天。想做皇后的武则天是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不然也不会在后来成为一代女皇,面对王皇后的排挤,武则天并不像萧淑妃那样与之争宠,因此反而是千方百计地讨好王皇后,准备趁王皇后放松警惕后再进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众人面前落个贤淑的美名。果然,王皇后见武则天如此唯唯诺诺,也就不再排挤武则天,还与武则天结为姐妹,众人也认为武则天非常贤淑,并不会干出什么暗箭伤人的事情来。武则天的机会已经到来。 >不久,武则天生了个女儿,王皇后不会生孩子却喜欢孩子,有时喜欢来逗着小女孩玩。武则天等王皇后走后,自己狠心地掐死亲生女儿,然后把她蒙在被子里。等李治来到,武则天装着看孩子,与李治共同发现了女儿的尸体,武则天号啕大哭,借此诬陷王皇后。这次事件坚定了李治废掉皇后的决心。 >但是,李治提出王皇后不会生育,不能为皇家传宗接代,理应被废,武则天已生了儿子,立为皇后亦无可非议。但此想法刚一提出,便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韩援、来洛等元老重臣的激烈反对,而李义府、许敬宗、袁公瑜、崔义玄等奸佞小人却奏请李治废掉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能做皇帝,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积极努力的结果,李治初做皇帝,在各方面也多依靠他们。但已近而立之年的李治,不想再完全被他们左右。废立皇后成为反映控制与反控制这一矛盾的焦点。李治要摆脱被元老派大臣所左右的处境,只能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公元654年,李治以王皇后和萧淑妃用毒药害人为名,正式宣布废掉她们,同时宣布立武则天为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憎恨反对她为皇后的长孙无忌等人,于是在李治面前大进谗言,使得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元老除李世绩外,大部分被罢免或疏远。而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成为新的统治集团。 >李治非常宠爱武别天,经常将一些政事交给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生性聪慧,又有很好的文史修养,对朝政的处理往往使李治感到满意。到了公元660年,李治开始生病,头痛眩晕,两眼模糊,难以主持日常政务,干脆委托武则天上朝处理政务。此时的武则天,雄心渐起,当皇后地位巩固,并有自己的一批心腹之后,武则天便开始控制李治,李治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她的监视。李治偶然发现被废的王氏和萧氏关在别院里,处境悲惨,遂萌发同情心,想把她们放出来。武则天知道后,立即叫人将二人残杀。李治这时方才后悔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于是与上官仪商议,准备废掉武则天的皇后地位。结果得知消息的武则天来找李治质问,怕老婆的李治吓得把责任推给上官仪,上官仪与儿子成了替罪羊,被武则天下令杀害。从此,李治每次上朝,都由武则天垂帘听政,朝野内外都恭称“二圣”,而实权已转移到武则天手中。 >李治此时也再无心管理朝政,见武则天如此喜欢政事,他干脆将大权都交给武则天,自己躲在后宫中不闻不问。 >公元683年,长时间处于抑郁之中的李治,病情终于加重,不久便死去。享年56岁。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韩国夫人,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还有一个是杨玉环的姐姐。这两个韩国夫人,都是凭借着自己妹妹当皇后,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能频繁入宫,继而与皇帝有染。由此看来,现在的亲亲闺蜜们因为一个男人反目成仇也是情有可原,看看历史上多少对亲姐妹为了一个男人,为了权势,手足相残。
武顺,太原寿阳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ε,母为荣国夫人杨氏,是武则天的同母姐姐。没错,同胞姐姐。她的丈夫并不是李治,初嫁是贺兰越石,育有一子贺兰敏之,一女贺兰氏。
说起韩国夫人,它是古代封建制度之下,帝王授予外臣命妇的称号。忘了说,贺兰越石是鲜卑人。所谓“国夫人”是一级的封号。这个称号自唐代以来就产生了。在唐代,朝中的一品的文武官员和国公的母亲、妻子都会被封为“国夫人”。为了区分大员的家属,在封号国夫人之上通常会加上国名,例如魏国夫人、虢国夫人,还有我们所说的韩国夫人。
本来说嘛,乖乖地拿了个一级的封号就不错了,但是耐不住世事无常啊,贺兰越石死了,韩国夫人却正当风华正茂,又有一个妹妹当皇后,作为寡妇,经常出入后宫与武后聊聊天,难免遇上皇帝,一来二去就勾搭上了,但是啊,这种事情怎么好放到明面上来呢,染指一个外臣的妻子,说出去,名声都不大好,所以中宗李治和韩国夫人一直处于的是偷情状态。
武顺在历史上大名鼎鼎,是能与武则天掰手腕的人。《旧唐书》中甚至有记载民众传言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乃是韩国夫人所生。当然是否真实,无可考证。所谓虎父无犬子,厉害的母亲自然也得有不同寻常的女儿,武顺的女儿名叫贺兰敏月,也就是贺兰氏。
武顺的容貌不是太顶尖,可是她的这个女儿确实娇艳可人、花容月貌,且是花一样的年纪。美丽的女人在古代就是一个易碎品,要么是红颜祸水,要么是红颜薄命。贺兰敏月有美丽的容貌,却生性温和,比较天真,没有与之匹配的智谋。贺兰敏月被李治看上,封了魏国夫人,但是却碍于武则天,没办法封妃。
在历史上,母女共侍一夫挺正常,但是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实数惊骇。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但是皇帝有一个凶悍的老婆啊。知道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同胞姐姐以及外甥女有染,武则天能忍吗?而且贺兰敏月是公然上的宠爱,武则天能忍住不嫉恨吗?
于是武则天趁着两个堂哥武惟良和武怀运送食的机会,毒死了贺兰敏月,并嫁祸给了武惟良兄弟。一石二鸟,不仅毒死贺兰敏月,除了一心腹大患,还报了武惟良兄弟当年对母亲杨氏不敬的仇。贺兰敏月错就错在她没有自知之明。
先声明,韩国夫人死在魏国夫人前面。韩国夫人死了之后,贺兰敏之才被封为魏国夫人。
至于韩国夫人武顺是怎么死的,两种说法,一种说是病死的的,另一种说是说,武则天嫉恨她与高宗的关系,不过因为顾念其同胞姐妹的份上,准备将她送出宫去,远离长安,某晚来到武顺寝宫,怒斥其姐,走前说了一句:如果不是念在同胞姐妹的份上,你的下场就会跟王氏、萧氏一样,还让你活着就该知足了。
结果韩国夫人当晚自尽。对此,只能表示叹息。她死后追封郑国夫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6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