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废帝刘贺仅在位27天,被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22:28:56

汉废帝刘贺仅在位27天,被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刘贺的故事。

刘贺,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5岁承袭昌邑王位。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18岁的昌邑王刘贺被大将军霍光等人拥立为帝,仅仅二十七天后,刘贺就被废黜帝位,《资治通鉴》中说明了刘贺被废的原因: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刘贺究竟做哪些“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的事情,导致仅坐了二十七天的龙骑,就被赶下了台?

1.拥立为帝

汉武帝后元元年( 公元前88年),昌邑王刘髆去世,其5岁的儿子刘贺承袭王位,是汉朝历史上第二位昌邑王。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年仅21岁,没有子嗣。

当时,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于是群臣商议想要立刘胥为帝。但广陵王曾经品行不端,因此失了武帝信任,武帝也没有立他为嗣。霍光想到这些内心不安,并不想立广陵王为帝。有郎官看穿了霍光的想法,于是上书言道:

“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 《汉书﹒霍光传》

意思就是立嗣不一定要立长,废长立少也是可以的,不信看看当初周太王立王季、周文王立武王的例子,都说明了立嗣要得宜。广陵王德行有失,不可以承继宗庙。他的这番话甚合霍光的意愿,于是霍光将他的上书给丞相等人观看,不日便将此郎官擢升为九江太守。

霍光决议不立广陵王,想来想去,能立的人只有刘贺了。于是,在禀报皇太后之后,太后下诏,派大鸿胪事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等人去迎昌邑王刘贺进京。

昌邑王刘贺进京之后,先是被立为皇太子,不久被大将军霍光等人拥立为帝。

2.二十七天的皇帝生涯

刘贺当上皇帝以后,把昌邑的属官全部调往京城,均给升了官。他自己不但没有改掉在昌邑时的恶习,荒淫无度,丧失帝王礼仪,甚至在汉昭帝的丧期期间,穿着丧服带着昌邑的旧臣出去游玩,不然就是在宫中饮酒作乐、淫乱宫闱。郎中令龚遂等人多次劝谏,刘贺就是不听。

有一次,刘贺梦到青蝇的粪便堆积在宫殿门口的石阶东面,有五六石之多,上面盖有砖瓦。于是就问郎中令龚遂这是怎么回事,龚遂回答道,《诗经》中曾说“营营青蝇,至於藩。恺悌君子,毋信谗言。”并指出刘贺身边的谗人众多,就像青蝇的粪便一样让人恶心。还建议刘贺应该多亲近先帝的大臣子孙,远离昌邑的旧臣,这样就可以转凶为安。如果不这样做,继续相信谗言,一定会有凶祸。刘贺却并不相信龚遂的话。

霍光看到刘贺即位才一两天就举止不端,刚开始还设法补救,与其他大臣一起多次上表劝谏刘贺改正,谁知刘贺说一套做一套,当面答应的好好的,过后还我行我素,一点没改变。此时,霍光也后悔立刘贺为帝,没想到刘贺是这么一个昏君。

刘贺即位二十七天,每天都贪图玩乐,不过问政事,派出使节不断前往国内各地,令各地衙门征调物资送往京城,达到了一千一百二十次。朝中大臣多次劝谏刘贺改正过失,刘贺竟然派人将他们抓起来关到狱中。大将军霍光、丞相杨敞等也多次进谏,刘贺反而越来越过分。

3.废黜帝位

霍光一看,这刘贺分明就是无赖一个,根本无法当一个好皇帝,这样闹下去,定然会危害社稷百姓。于是霍光找大司农田延年、车骑将军张安世商量计策,准备废掉刘贺,并通报了消息给丞相杨敞。

于是霍光就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到未央宫商议,说“如今昌邑王昏乱,恐怕会危害江山社稷,我们该怎么办?”群臣听了之后惊慌失色,都不敢言语。

田延年手握长剑,站起来说:“先帝将社稷托付给大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诚贤明,能安刘氏天下。现在社稷处于危难,请将军下令吧,如果有谁不复议,我请求用剑斩了他。”于是其他官员都叩头说:“百姓之命,皆系将军身上,我们听大将军号令。”

于是霍光与百官商议之后,禀告太后上官氏,废掉了刘贺的皇帝之位,让他返回昌邑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刘贺带来的昌邑旧臣,除了郎中令龚遂等少数人之外,其余众人都是无赖小人,只知道蛊惑刘贺为非作歹。由此,以霍光为首的先帝群臣与刘贺带领的昌邑旧臣之间慢慢对立,势如水火。

刘贺与昌邑旧臣一合计,准备除掉霍光,然后将朝堂之上的百官都替换成昌邑旧臣。有人建议丧期满后,待刘贺开始亲政、收回政权之时,将霍光一众人等罢职。还有人即提出不用等丧期期满,直接想办法将霍光杀死就行。后来霍光知晓了此事,提前动手,废掉了刘贺的皇帝之位。

4.刘贺的下场

刘贺被废之后,走下宫殿,出了金马门,霍光将刘贺送至昌邑王府邸,对刘贺说“您的所作所为都是自绝于天,臣宁可负您,也不敢负江山社稷。希望您自爱,臣从此不得再见于左右。”

皇太后下旨,仍将刘贺送回昌邑,削除其昌邑王的封号,赐给食邑二千户,原来昌邑王家的财物都给了刘贺,刘贺的四个姐妹也都赐给食邑一千户。废除昌邑国,改为山阳郡。

昌邑旧臣因不能辅佐君王,陷君王于大恶,也都被抓起来关到监狱。霍光下令将这二百余人全部处斩,只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屡次进谏,才得以免去死刑。

之后,霍光改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皇帝,是为汉宣帝。汉宣帝即位后,内心对刘贺还是很忌惮,元康二年,派使者赐给山阳太守张敞玺书,让他防备盗贼,观察来往过客,还不让他泄露这条诏令。张敞明白了皇帝这话的含义,于是,将刘贺平日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帝,皇帝这才明白刘贺不值得忌惮。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赏赐食邑四千户,就国豫章。几年之后,扬州刺史上书,称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来往,两人谈话中提及刘贺被废之时的事情,孙万世还说刘贺不会一直是列候,会在豫章封王。汉宣帝派人调查核实之后,下诏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

刘贺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被霍光废除皇位,背后秘密是什么?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汉代古墓,经过五年多的考古发掘,终于确定此陵墓的主人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此陵墓也被称为海昏侯陵墓。

此陵墓的发掘创造了多项第一,海昏墓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西汉古墓,其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陵墓中发现了华夏最早的孔子画像,并且出土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古籍。

此陵墓的主人海昏侯刘贺也引发了关注,因为刘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刘髆也是第一代昌邑王,汉武帝长子刘据自杀后,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也就是汉昭帝,汉武帝留下了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辅佐汉昭帝,但是汉昭帝刘弗陵只活了21岁就去世了。

汉昭帝没有儿子,于是霍光与群臣选择了昌邑王刘髆的长子刘贺为皇帝,刘贺也就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其实也是刘弗陵的侄子,但是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联合群臣上书皇太后废黜,理由是:

《汉书 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话的意思是说:(刘贺)接受皇帝玺印以来的27天中,派出使者往来于各个郡县,使者们拿着皇帝给的符节向各个官署下达诏令索要财物,一共有1127起。算起来平均每天至少有41起索要财物的事件,除此之外,刘贺还有以下罪名:

1、私自给他原来昌邑国的郎官授予绶带。

2、私自把国库中的钱财、武器、绸缎赏赐给自己的亲信。

3、与随从的亲信官员整夜饮酒,沉迷酒色。

4、为汉昭帝戴孝期间食用了不合规矩的饮食。

5、在没有祭祀汉朝皇帝列祖列宗之前,就派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礼节来祭祀自己的生父刘髆,并自称嗣子皇帝,违反了礼节。这个与明朝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大仪礼之争是一模一样的。

6、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尚书令杨敞劝谏刘贺不法行为,被刘贺打击及关押。

就这样刘贺的皇帝之位被霍光联合群臣及太后一起废除,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把刘贺的昌邑王位给废除了,改封为海昏侯,之后刘贺就一直被称为海昏侯,所以2011年在南昌发现的陵墓被称为海昏侯墓。

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后来被拥立为皇帝,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再次回归为昌邑王,然后又被改封为海昏侯,从王到帝,从帝再到王,最后从王到侯,刘贺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着这一切,那么问题来了,霍光为什么要废除刘贺的帝位,刘贺是霍光选中的,又是霍光亲手废除的,这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

刘贺其实是汉朝第二个以诸侯王身份成为皇帝的人,第一个是刘恒,吕雉去世后,周勃、陈平联合刘章、刘襄等人诛灭了吕氏一族,功臣们最后选定时为代王的刘恒为帝,因为刘恒看上去为人低调,老实,并且没有外戚问题,但刘恒与刘贺不同的是,刘恒却成功做了皇帝,而刘贺只能被权臣废除,这是为什么?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刘恒进京当皇帝时,只带了6个人,解除了功臣们对刘恒可能用自己亲信排斥功臣的顾虑,刘贺进京时,至少带了50多人,后来又增加一两百人,并且刘贺大肆分封自己的亲信,同时整天带着自己的亲信在宫中饮酒,这也是上述罪名的第1条和第2条。

刘贺的行为引发了朝臣对自己地位的担忧,刘贺带了这么多亲信到皇宫中,也难免让人担忧,汉武帝时期,曾经发行了一部《左官律》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在诸侯国担任过官职的人一律称为左官,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且左官不能进入中央任职,这是为了打击削弱诸侯国王培养亲信,以威胁中央权力。

刘贺的行为很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也难免引发了朝臣的共同反对。

2、刘恒当了皇帝后,大肆分封拥立他为帝的功臣,而刘贺当了皇帝后,没有这么做。

汉文帝的做法很聪明,他的皇帝之位是功臣拥立的,先稳住功臣,皇位就能坐稳定,而刘贺就不 懂得这个道理,刘贺自己的皇帝之位都没有稳定,就开始与亲信在一起,引发了拥立刘贺为帝的功臣们的不满,自然会反对他。

3、刘恒的能力强于刘贺太多

这方面显然刘贺没法比,包括刘恒的用人、御臣、处事水平远远超过刘贺,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先稳定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才排斥功臣的,刘恒让自己的两个亲信宋昌和张武掌握了皇城和皇宫的兵权,其余先不管,先保证安全,然后再一步步排斥功臣,但刘贺显然做不到,当功臣感觉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不亲近自己,难免要把刘贺废除。

这是汉文帝刘恒与汉废帝刘贺的比较,从霍光来说,他之所以废除刘贺,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霍光的权力与地位受到威胁

刘弗陵去世后,刘贺并不是霍光当时唯一的选择,当时很多大臣拥立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方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不同意,因为汉武帝时期长子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都没有选择刘胥为帝,而是选择刘胥的弟弟刘弗陵为帝,再加上刘胥这个人有勇无谋,汉昭帝时期刘胥曾经觊觎帝位,诅咒汉昭帝,所以被霍光否定了。

霍光没有篡位之位,但对权力的欲望比较强,拥立刘贺为帝后,却发现刘贺在做威胁自己地位的事,因为刘贺带了一大帮昌邑国的亲信在宫中,整天在一起,难免让霍光感到威胁,霍光担心时间长了,这些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

《汉书 霍光传》: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昌邑国的群臣由于没有尽辅佐教导君臣之谊,使王(刘贺)误入歧途而获罪。霍光就将他们全部杀了,共有二百多人。当这些人被拉出去处死的时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尤其是刘贺的旧臣临死前说的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就说明了刘贺没有听从旧臣的建议,犹豫不决,这说明了刘贺与旧臣假道在策划着什么行动,从霍光的行为来看,一下子杀了两百多人,肯定是这些人涉嫌怂恿刘贺进行政治清洗,除掉朝中的老臣,而昌邑旧臣则想借刘贺当皇帝的机会上位,这是政治的规律,当然这只是猜测。

所以霍光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先把刘贺给废除了,再诛杀了刘贺的所有旧臣,消除了威胁,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而朝臣与霍光是同样的政治利益,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支持霍光的,包括太后也是支持霍光的,再加上霍光一定掌控大权,所以才能轻易废除皇帝。

废除皇帝之事是很大风险的,不仅仅在政治上有影响,而且在伦理道德上也会受到议论,如果不是霍光权力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归根结底,霍光是一半为公,一半为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想让刘贺胡作非为

二、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

说刘贺27天做了1127年荒唐事,确实有些夸张,但肯定是有这些违法的事在内的,作为皇帝,不顾法纪,派使者向地方索要财物,这事确实有些荒唐,包括上面列举的刘贺的六项罪名,应该都是存在的,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但是皇帝违法,就一定要废除吗?或者说朝臣有没有权力废除皇帝?

在古代儒家思想的体系下来说,大臣是没有权力废除皇帝的,因为五纲五常中的第一条是:君为臣纲,这一条霍光就说不过去,所以这事有争议,霍光废除刘贺皇帝之位的事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

但是,从历史来看,如果刘贺真的是个荒唐的皇帝,霍光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至少霍光后来拥立的汉宣帝是个英明之君,让汉朝的国力、威望达到了顶峰,让汉朝步入一个盛世-昭宣中兴,这也是霍光的功劳,但是霍光作为权臣来讲,同样让汉宣帝感到如芒在刺,这说明任何一个皇帝,对霍光这样的权臣都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对于刘贺来说,他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皇帝了,先是昌邑王,后来当了27天皇帝,然后又被废除帝位成为昌邑王,最后被改封为海昏侯,最重要的是他的结局是善终,而且两千多年后,他的陵墓还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给了后人研究西汉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刘贺在位27天就被废了,他都做了什么?

汉废帝刘贺之所以只做了短短27天的皇帝就被权臣霍光废掉,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少做了许多荒唐事,另一方面是因为触动了权臣霍光的底线,被废的命运就在所难免了。

霍光为何要迎立刘贺为帝?

公元前74年,在位13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因为汉昭帝刘弗陵没有子嗣,所以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力出现了真空地带。由于汉武帝晚年发生了巫蛊之祸的人伦惨剧,汉武帝刘彻的大儿子刘据一脉几乎被斩草除根,其他包括汉昭帝在内的5个儿子也都几乎相继凋零。当时汉武帝仅存的儿子广陵王刘胥是一个有勇无谋且性情暴戾的人,更重要的是刘胥不容易被掌控。于是霍光把目光投向了汉武帝孙子辈的后代,汉武帝和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开始进入到霍光的视野中,当时只有18岁的昌邑王刘贺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霍光觉得他应该是很容易控制的。于是霍光就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霍光为何要废掉刘贺?

接到自己即将登基为帝的消息后,昌邑王刘贺欣喜若狂。他一刻也不停留的率领自己200多个随从离开封地,向大汉帝国的首都长安进发。曾经平平无奇的大汉诸侯王一跃成为大汉天子,年轻的刘贺显然缺少了成熟政治家应有的沉稳老练,这一点他远不如自己的高祖父汉文帝刘恒低调。客观的来说,刘贺进京后的确干了不少荒唐事!但是史书记载刘贺在登基为帝的短短27内做了1千多件坏事。其实刘贺真正被废的原因是年轻的他过于急躁的想要将权力揽入自己手中,刘贺登基后,急于把自己从封地带来的随从安排在权力中枢的重要位置。这无疑是触碰到了权臣霍光的底线。

之前看来最容易控制的刘贺,实际上却不是安分守己的人,霍光不敢明目张胆的杀皇帝,那就只有以刘贺荒唐为借口废掉他,然后再把刘贺的随从全部杀掉!就这样霍光废掉了刘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5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