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0年4月,被司马师扶持起来的曹髦不得不再一次将司马昭晋封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正因为这件事的发生,成为了后来曹髦讨伐司马昭的导火索。要知道早在汉室尚未灭亡之际,曹操就是先受丞相之位,随后晋魏公,后来封魏王,这才有了后来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的事情。而司马昭此番晋位晋公,加九锡,其实就是在学习当年曹操和王莽篡汉的道路。正因如此,在公元260年五月初七时,曹髦不惜亲自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宫讨伐司马昭。
只可惜曹髦的这次行动并没有成功,虽然他凭借着自己乃是天子的身份,使得出来抵御他的将士都不敢伤害他,最初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就因为曹髦左右之人的大声呵斥而纷纷逃走,后来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贾充等人也被击溃。但就在这个时候,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要怎么做,贾充暗示了成济要杀人灭口,曹髦这才会被成济以长戈刺杀而死。
事实上,当时曹髦要带人诛杀司马昭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当时身边身居要职的人物多与司马氏之间有关系,而来即便有曹魏老臣对曹氏报以同情,但在危机关头也不会有更积极的举动,比如驻守阊阖门的满长武是司马干的侄子,主要是用来监视曹髦的,正因为驻守大门的都是司马昭的人,因此当时曹髦要聚集一帮人来杀司马昭是十分困难的。不过就在曹髦事件发生时,满长武竟然发现姑父司马干想要进掖门,最终却被满长武给拦了下来。而这就是当时曹魏老臣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就是保持中立。对于曹髦来说,即便是这样中立的态度,对他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他不惜冒着生命威胁,也要带着人去诛杀司马昭,就是为了逼迫满朝文武就这件事站队。
但中立态度对曹髦的帮助极为有限,当时曹髦带领众人诛杀司马昭,已经闹得整个北宫人尽皆知,当天尚书省的很多人应该都见证了曹髦的去世,而这也是曹髦想要的效果,在面对司马昭晋位的逼迫下,曹髦希望双方能尽早的撕破脸皮。如此一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拿到台面上来说清楚,在挑战了司马氏权威的情况下,进一步强迫世家站队。曹髦深知仅通过这些人没办法将司马昭诛杀,但他能将事情闹大,让所有人都不好看,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要知道弑君这件事是十分严重的,违背了当时士人的伦理道德底线,其恶劣程度不亚于弑杀父母,虽然在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皇帝几乎没什么价值,弑君之事也不被人看重,但在魏晋时期,君臣伦理依旧是不能颠覆的,因此曹操和曹丕等人都不敢有弑君的行为。而正是因为曹髦的死,为曹氏争取了四年的缓冲期,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昭迫于道德和舆论的压力,以至于无论是晋公还是加九锡都毫无进展。只可惜在曹髦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曹魏人才,这才导致了曹髦用自己生命换来的缓冲期被白白浪费。或者如果在伐蜀之战时,蜀汉能再多坚持一年时间,成功将司马昭耗死,那天下可能又是另一番场景了。
曹髦讨伐司马昭之事绝非一时冲动,这是曹髦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他不仅成功的逼出了部分世家作出了选择,还延缓了曹魏灭亡的时间,实在不易。
曹魏皇帝有哪几位?曹魏皇帝的结局怎样?曹魏皇帝曹髦简介: 曹髦是魏国的第四代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曹芳被废,曹髦被立为魏国皇帝。曹魏皇帝曹髦简介。后来,曹髦因不甘心朝政被司马氏霸占,作《潜龙诗》一首述说不满,被司马昭察觉。曹魏皇帝曹髦简介。曹髦不甘心受辱,带领数百仆人讨伐司马昭,在宫门处被司马氏的党羽贾充指使成济用戈刺死,以王礼安葬。
曹魏皇帝曹髦简介: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从小好学,学业早成。
曹魏皇帝曹髦简介:历史年表
【244年】曹髦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
【254年】魏帝曹芳被废,曹髦被立为魏国皇帝。登基后,曹髦下令减少后宫开支,禁止奢华。同年,曹髦被迫赐予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并给予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255年】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因废立之事叛乱,司马师率兵讨伐成功,但于归途中病逝。曹髦无力阻止司马昭继任为大将军,于是朝政继续由司马氏把持。
【257年】诸葛诞叛乱,司马昭率兵征讨,于次年平定。
【260年】曹髦发现权威日去,十分生气,于是召侍中王沉、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商议,欲出宫讨伐司马昭。王经力劝,曹髦不听。曹魏皇帝曹髦简介。王沉、王业二人将此事密报给司马昭,于是司马昭有所准备。曹髦自率数百仆人,鼓噪而出,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跑来劝阻,被曹髦手下呵退。中护军贾充又率众出来阻挡,曹髦拔剑亲自迎战,于是众人退却,但太子舍人成济在贾充的授意下持戈上前,将曹髦刺死。司马昭闻讯后假装大惊,将成济斩首谢罪,又用太后的名义,以不敬太后、自寻死路的罪名将曹髦的皇帝名位废掉。
【资治通鉴白话文】
甘露四年(公元259年)
春,正月,黄龙两次出现于宁陵的井中。在此之前,顿丘、冠军、阳夏地方的井中多次有龙出现,魏国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魏帝曹髦说:“龙代表了君主之德。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多次屈居圩井中,这不是好的兆头。”于是作《潜龙诗》以自我讽喻,司马昭看后十分不满。
景元元年(公元260年)
夏,四月,皇帝下诏,有关官员一切遵照以前的命令,再次晋升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公,加赐九锡。
魏帝曹髦见自己的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五月七日,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废辱,今天就与你们一起出宫讨伐他!”
王经说:“古时鲁昭公不能忍受季氏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氏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去讨伐他呢?一旦如此,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包厉害了吗?将有不测之祸,请陛下重新考虑!”
曹髦这时就从怀中拿出黄绢绍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决定了!就算是死,又有什么可怕的!更何况不一定死呢!”说完就进内宫禀告太后。
王沈、王业跑出去告诉司马昭,想叫王经与他们一起去,但王经不去。曹髦随即拔剑登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了宫。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在东止车门遇到曹髦,魏帝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被吓得逃走了。
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众人想要退却,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杀死于车下(时年二十岁)。
司马昭听到消息,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把曹髦抱到自己腿上,哭得十分悲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司马昭进宫,召群臣会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荀顗,是荀彧之子)去叫他,陈泰说:世人都拿我和舅舅相比,从今天的事来看,我舅舅就不如我了。”但子弟们里里外外都逼着陈泰去,这才不得已而入宫。他见到司马昭,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说:“(陈泰,字玄伯),你看我该怎么办?”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司马昭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其他办法。”陈泰说:“我说的只能是这些,不知其他。”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太后下令,列举高贵乡公的罪状,把他废为庶人,以平民的丧礼安葬。拘捕了王经及其家属交付廷尉处置。王经向他母亲谢罪,他母亲脸色不变,笑着回答说:“人谁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如此全家为天子而死,何恨之有!”到被诛杀的那天,故吏向雄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之人。而王沈因通风报信之功,封安平侯。
五月八日,太傅司马孚等人向朝廷进言,请求以亲王之礼葬高贵乡公,太后批准。
派中护军司马炎迎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于邺城,作为魏明帝的嗣子。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
五月二十一日,群公(三公加上太傅、大将军)上奏太后,从今天起,太后所颁发的命令,都称为“诏制”。五月二十一日,司马昭上书,坚决辞让相国、晋公、九锡,太后批准。五月二十六日,司马昭上书:“成济兄弟大逆不道,灭族。”
第114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曹髦虽然是天子,但手中无兵权,连亲信也不多,像这样的天子只是个傀儡。本来司马昭立曹髦为天子,就是让他当傀儡的,而不是真正让他掌权的。曹髦当了几年皇帝,心中就有想法了,想要除了司马昭,可太自量力了!正如王经劝谏“重权已归司马氏久矣,内外公卿,不顾顺逆之理,阿附奸贼,非一人也。陛下若不隐忍,祸莫大焉。且宜缓图,不可造次。”司马昭之心路人见之,但想要杀司马昭就如羊入虎口,空死无益。
杀了皇帝,一定要找个人带背锅才行,陈泰想要杀贾充,可司马昭却把成济、成倅两兄弟当成了替罪羊,三族也被全灭了!成济、成倅两兄弟虽然死有余辜,但他们也确实被司马昭利用之后丢弃了。所以人一定不能为虎作伥,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司马昭虽然很想做皇帝,但还是想学曹操,自己不做皇帝,将来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于是,他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司马昭已经废了两个皇帝了!两个皇帝都不甘心做傀儡,结果都是一样,不是被杀就是被贬,这样皇帝只能隐忍,慢慢地想办法。就想孙休那样先假意应对,积蓄力量,慢慢地想办法除掉孙綝。如果魏国的两皇帝也能这样隐忍,慢慢削弱司马昭的权力,这样才能与之抗衡。可惜两位皇帝的耐心不够,否则历史可能就不是这样的。
姜给真不伐中原死不休!连年征战,且次次都以失败告终,可他还不死心。这次姜维使了点小聪明,将计就计,迫使邓艾兵败,但姜维自己也损失惨重,不仅粮草没有了,而且栈道和关隘都被烧毁。这样打来打去有意思吗?名义上是收复中原,其实姜维心中也是有他的小九九的,苦的是老百姓。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都是认为做一些事情要先下手为强,这种观念特别是在军事战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先下手为强没有错,但是有些时候先下手不一定强,也有可能被人后发制人。
对于这种先下手没强起来,反而被人后发制人的事情在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这件事情就发生在魏晋时期,当年魏帝曹髦感觉手下人司马昭的权势越来越大,隐隐超过自己的势头。曹髦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于是他就马上召集手下的大臣,和他们说他不想坐以待毙,想要主动出击,出兵攻打司马昭。
后来和手下人商议一番后,曹髦果断的出兵讨伐司马昭了,但是也许是用兵不当,也许是他低估了司马昭的实力,曹髦最终败北,而且他也被人杀死了。这件事情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一个笑话,因为人们普遍都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所以说曹髦先出兵结果败北被杀一事对于一些人来说确实是一个笑话。
我们暂且不讨论先手和后手的问题,因为不管怎样,魏帝曹髦都是在讨伐司马昭的时候被杀死了。造成很多人因为此事而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因为有人认为曹髦之所以出兵本来就是因为知道司马昭的势力做大了,已经有了和曹髦一拼的实力,所以说曹髦出兵完全就是一种找死的行为,而且他明明就知道司马昭的势力极强,在出兵的时候他就没有考虑清楚,而是在一种莫名的危机当中仓皇出兵的,所以说他是必败无疑的。但是也有人很赞同曹髦的这种做法,因为他们认为在开始的时候,司马氏的人是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是在曹 *** 后司马氏才慢慢的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的速度之快,很快就直逼当时的曹氏统治,曹髦作为当时的魏帝,为了维护曹氏的统治,自然是要打压司马氏的,兔子在被苍鹰捕捉的时候还知道反击一下,更何况是身为一国之君的人,难道真的要等到司马昭来逼着退位不成,拼一次还有生机,坐等就只有死路一条。
曹髦最终被司马昭的手下“成济”所杀
不管是什么评价,我都觉得,首先来说,曹髦进行对司马昭的打压是必须的,因为从当时的形式下产生的一句话到今天都还在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此可见当时司马昭对于曹髦的危机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说曹髦为了自己统治地位出兵讨伐司马昭并没有错,但是他在出兵之前没能清楚的看清形势就是他的错了,他死的也不算冤,因为都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5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蜀汉第一战将,赵云为何不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