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曹操为什么没有找过诸葛亮

以史为鉴 2023-06-18 21:57:46

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曹操为什么没有找过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历史上,有人说最爱才的是刘备,为了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低三下气、放下架子。但我觉得三国历史上真正爱才的是曹操,曹操才是三国历史上最爱才的人。两个表现可以说明曹操更爱才。

首先,曹操选人无论贫贱,不计出身。只要是人才,我曹操可以不计较你的出身。曹操手下的谋士荀攸、郭嘉、贾诩等人,都是贫寒子弟,他的爱将张辽、徐晃、典韦等人,也都卑贱出身。

而且在用人上,曹操不管你是主动投靠来的,还是被俘虏来的,甚至是曾经以我为敌的,只要你有才能,不计前嫌,都能得到重用。比如,陈琳原是袁绍谋士,曾写过檄文,痛骂过曹操祖宗三代,可是陈琳被俘后,因爱惜其才华,曹操对他,照用不误。

其实,曹操喜欢人才已经到了不计人品的地步。他曾三次广发《求贤令》,其中的一条就是强调,只要你能力强,哪怕你有过劣迹,我也既往不咎,照样重用。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其实,我们从他的各种诗词中也可以看出他爱才。比如《短歌行》,这首诗中曹操反复咏叹了对于人才的渴慕,尤其是最后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意思是“我和周公一样求贤若渴啊,大家都来归附我!”

实际上,曹操在起兵之初就认定“得人才者得天下”。所以,当曹操在得到忠义的关羽后,想千方设百计的去拉拢,对关羽各种“贿赂”,一会送金银珠宝,一会送漂亮女人,还封关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送他赤兔马。

但结果呢?我们都知道,关羽始终不为所动。最后关羽帮曹操杀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就不辞而别了,当然,去找他的好兄弟刘备。而关羽“逃走”的时候,曹操的心腹大将张辽就跟曹操说,不能放过关羽,否则养虎遗患,于是请求去擒拿关羽。

不过此举被曹操当场拒绝:“彼各有主,勿追也。”由此可见,曹操是宁愿留下关羽这个强敌,也是不肯杀害他的。曹操对关羽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种种迹象表明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但问题是,如此爱才的曹操,为什么从来没去找过诸葛亮?正史上根本没有记载曹操去拜访诸葛亮。

按道理,诸葛亮才是三国时期最具才华的人才,他神机妙算已经近似妖的地步了,这种人才,曹操应该去极力拉拢才对啊。但事实上呢?曹操不仅没有去找过诸葛亮,而且还骂诸葛亮是“诸葛匹夫”“诸葛村夫”,这是为何呢?

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野史的记载。虽然正史没有记载曹操去找过诸葛亮,不过野史倒是记载了曹操请诸葛亮的事迹。野史上说,曹操也曾“三顾茅庐”找诸葛亮。

第一次,在诸葛诞的推荐下,曹操派了使臣带了许多金银财宝去请诸葛亮出山。结果遭了白眼,使者到诸葛家一看,门前有一副对联:“求知己者请进,送珠宝者莫入。”结果使者连诸葛家门都没进去,就被赶了回来。

第二次,曹操亲自修书表达求贤之心让诸葛诞带去求请。据说这次诸葛亮有些动心,不过事有不巧,其父当晚病逝,诸葛亮便回复要等49天孝期满后再考虑。又一次完美错过。

第三次,据说曹操向亲自去请诸葛亮下山,不过刘备已捷足先登,只能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当然,关于曹操请诸葛亮的故事,有各种版本,还有版本演化成了一句歇后语叫“曹操请诸葛亮——没诚心。”

无论是哪个版本,总归一句话:不可信。都是民间编造出来的。因为曹操请诸葛亮真的不太可能。

首先,曹操根本不知道诸葛亮。众所周知,诸葛亮没出山之前,基本都在荆襄一带活动,而曹操当时主要在北方争雄争霸,可能真不知道。假如曹操知道,看曹操对徐庶的方法就知道,那是一定要争取过来的,决不会令其投向刘备的。等到曹操知道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追随刘备了。

其次,曹操有点看不上诸葛。从曹操称诸葛亮为“诸葛匹夫”“诸葛村夫”,就可以看出来曹操大有蔑视诸葛亮的意思。而且曹操和诸葛亮相差二十多岁,曹操比诸葛亮大26岁。在曹操眼里,诸葛亮就是个宅男,小年",资历浅、没权威。就算曹操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也绝对不会向刘备那样放低姿态,上门求贤。

最后是诸葛亮也不可能追随曹操,因为诸葛亮有择主之能。诸葛亮这个人心高气傲,要么就是人中之龙,要么就不出山。不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已是一域之主,拥有一定的势力和能人智士了。而这时候诸葛无论是投靠哪一家,都只能做个普通的谋士,少有机会能独掌大权,以展其才。

所以,诸葛亮不可能跟着曹操的。但刘备就不一样了,刘备相当于一个创业者,需要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只有在刘备这样的公司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没去找诸葛亮,诸葛亮也没去找曹操的原因了。最主要的是曹操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他也不会去。或许,这就是命运!

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相信许多友友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

好多人说曹操是奸臣,诸葛亮是忠臣,诸葛亮是不会去伺候曹操的。甚至有人会说诸葛亮出山就是为了消灭曹操,匡扶汉室的。

没有史料记载究竟为何曹操没有去聘请诸葛亮,或者说有人向曹操举荐过诸葛亮,但我想问题可能没有上面说得那么简单。

01

汉代察举制度

汉末时期选人用人采用察举制,地方官吏发现人才,层层上报,朝廷集中考核任用。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从陈寿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虽然自负才高,却没有人赏识,这里主要是指有资格举荐的人不认可。像徐庶,崔州平以及向刘备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司马徽,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等等,虽然知道其才能,是没有资格举荐的。

02

曹操的唯才是举

曹操爱惜人才,打破了察举制的选人用人方式,让出身寒微的戏志才,郭嘉等人才有了出仕的机会。

前期,主要是通过荀彧等人的转介绍,招揽了大量人才。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许县,其人才的范围局限在许都及周围,曹操手下的谋士和战将多来自许都,颖川郡,南阳郡,亳州,温县,清丰与陈留等地。当时的曹操初露头角,尚未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主动投奔的人并不是很多。

从年龄上看,196年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许县,诸葛亮(181--234年)此时仅仅十六岁。

从地域来看,究竟南阳卧龙岗在 历史 上是属于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有争议。但从其依附荆州刘表来看,当时属于襄阳的可能性大一些。不是曹操控制的势力范围,因而能被转介绍给曹操的几率很小。

到了曹操下令“唯才是举”的时候,已经是赤壁大战之后的事啦。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出山,跟随刘备开始闯荡江湖啦。

刘备也是因为依附刘表,屯军新野,通过徐庶的举荐才知道诸葛亮的。新野距离隆中大约二十多里。

诸葛亮出山时,仅仅二十六岁。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第一大佬啦,战将如云,谋士如雨,牛叉的很。许多有想法的人,都是来抱大腿的。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又不屑于毛遂自荐。

因而,就没有机会一起共事啦。

03

三分天下的战略

我在回答别的问题时有个臆断,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其下策。

我分析其上策是追随曹操,平定江南孙权,一统天下,即便是曹操做了皇帝,也可以实现一统中国,稳定 社会 ,结束民不聊生的混乱状况。

中策是依附孙权,像其兄诸葛瑾一样辅佐东吴,取荆州,益州,占据南方,与曹操对峙,静观其变,然后逐鹿中原,统一中国。

下策才是《隆中对》说的三分天下。这样成就了刘备的霸业,但中国一统的步伐就延迟啦。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仅仅是曹操孙权不姓刘而已,就是刘备想啥,诸葛亮难道不清楚吗?

真有那一天,刘备会把皇帝的机会还给献帝吗?如果不能,跟曹操,孙权又有啥区别,就因为姓刘吗?

遗憾的是,曹操,孙权都没有及时与诸葛亮沟通,失去了这一 历史 机遇,改变了 历史 的走向。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扭转乾坤的 历史 人物。

至于说三顾茅庐是诸葛亮想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不无可能。但可能考虑更多的是“三分天下”的后果。

诸葛亮是期望成就一番 历史 事业的,他清楚再不出山就没有他的机会啦。一旦曹操攻占了荆州,顺势东下江南,那就是“Game over"啦!

这可能是诸葛亮三顾茅庐才出山的原因吧。

诸葛亮也是品行高尚的人,从一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当之无愧的。

六出祁山是“不可为而为之”,恐怕诸葛亮最大的遗恨不一定是没有剿除汉贼曹操,而可能是三国鼎立导致了中国长久的动乱吧。

曹操与诸葛亮之所以一生不能共事,是前期没有机会结识,后期作为对手,都清楚不可能妥协吧。

因为诸葛亮是曹操永远都得不到的那个人,既然得不到,曹操也不想别人得到,更不想因此而栽在诸葛亮手里,因此只能骂诸葛亮为诸葛村夫了。

曹操是豫州沛国谯郡人,今天的安徽毫州人,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阳都人,今天的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两地相距并不是很远,约有400公里左右。



公元189年,8岁的诸葛亮父亲去世 ,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家乡阳都去投靠荆州牧刘表, 5年以后,身为兖州刺史的曹操,因为自已的父亲被徐州牧陶谦手下人所害,因此兵发徐州,一路攻打徐州,一路屠城,弄得整个徐州鸡犬不宁 。

远在荆州的诸葛亮听闻自已的家乡被曹操屠城,出于对家乡亲人的担心, 13岁的诸葛亮心中泛起一股对曹操莫名其妙的恨,至少在当时,曹操在少年诸葛亮心中就是一个残暴的刽子手 。



三年之后,叔父诸葛玄去世, 16岁的诸葛亮一下子就成了孤儿 ,诸葛亮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在襄阳隆中一边耕读,一边结交豪杰,诸葛亮虽父母早亡,家道中落,但是仍然没放弃救国救民、建功立业的雄心。

而公元197年的曹操时任兖州牧,刚刚从洛阳将大汉天子汉献帝迎立到许昌不久,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姿态,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 ,这一年,曹操已经有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谋士,而且此时曹操的脚步最远也就是到达荆州最北边的南阳郡攻打张绣而已,并因为自已的好色而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



而公元197年的刘备,正因为在前线与袁术对峙,导致后方的吕布偷袭了下邳城,刚刚接手徐州牧没多久的刘备,厚着脸皮投降了夺取他城池的吕布,并被吕布安置在小沛,很难想像刘备与吕布,位置来了个大颠倒。

十年后, 27岁的诸葛亮已经荆州本地小有名气,不仅熟读经书,而且交际广范,与荆州本地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强都插上了一点点亲戚关系 ,比如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越和蒯良的兄长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长子庞山民,自已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诸葛亮不仅自比管仲、乐毅,而且还在襄阳隆中勾画出他未来主公的三十年战略规划《隆中对》,并且如愿以偿的选择了刘备作为主公,并以三顾茅庐的方式正式出山辅佐刘备。

而207年的曹操正忙着收拾北方的袁家残余势力,并且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对北方的乌桓进行最后的打击, 本来曹操北伐还担心南方的刘表刘备等人攻击后方,在郭嘉神一样的判断力及劝说下,曹操放心北伐,终于在当年年底彻底平定北方势力,曹操终于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八州。



可惜的是, 最懂曹操的谋士郭嘉在回军的路上染病身亡,曹操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懂他心性的谋士 ,也同样是在这一年回军的路上,曹操挥笔写下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龟虽寿》,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这个时候的曹操,雄心万丈,拿下整个北方,接下来就是南方,然后就是统一中国了,不过曹操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一年,曹操已经52岁,他压根就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会在南方一个叫赤壁的地方大败,更没有想到南方还有一个叫诸葛亮的卧龙,将来会成为他最大的对手之一 。

曹操第一次听到诸葛亮这个名字,估计是在赤壁之战,刘备征服荆南四郡后,按照 历史 来说,赤壁之战中压根就没有诸葛亮多大的事,唯一有关的就是在赤壁之战前,是诸葛亮代表刘备到东吴与孙权谈联盟的事。

不过当时的曹操心中装的是整个天下,他压根就看不到诸葛亮的存在,即使他在收降荆州后,听蔡瑁等人提起诸葛亮,也不过就是打个哈哈而已,毕竟当时的曹丞相,征服北方,拿下荆州,只要再进一步打败刘备和孙权,天下就收入囊中。



而对于诸葛亮来说,曹操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恶人,从诸葛亮记事起,曹操就是个屠城的恶人,与诸葛亮这个正人君子的楷模相差甚远,诸葛亮敬佩的是管仲、乐毅这样的将相,而不是曹操那样的真小人。

所以, 诸葛亮与曹操两人,既是落花无意,又是流水无情,相当于一个世界的两条平等线,永远也没有相交的可能。

曹操创业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孩子。曹操闻名天下的时候,诸葛亮还在种地呢!等到诸葛亮打算出来找工作的时候,曹操那儿已经挤不下诸葛亮的位置了。

曹操挖了那么多汉朝大墓,财大气粗,招揽了一大帮子文臣武将给他打天下。说他是汉贼不仅仅是因为他杀了汉献帝的老婆孩子,夺取了他的权力,还因为他是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鼻祖级人物。

而且曹操小墓不感兴趣,专门挑汉墓盗掘。为什么?汉朝人讲究举孝廉入官,谁越孝顺,谁当官的几率就大。为此大伙儿拼了命比赛孝顺,直接评判标准就是陪葬品的多少。下面人都这么做了,那么那些王公贵族们自然也不能落后,陪葬品就更多了。

因此找工作时期的诸葛亮,一直都很瞧不起曹操, 他始终认为曹操是汉贼,偷了四百年汉朝贵族们的陪葬品,才让自己做大的。拿了人家祖先的东西,又来欺负人家的子孙,这货真会玩。

而曹操那边,在诸葛亮找工作期间,已经相当强大了,他不需要再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请人才了,他只需要在网上发布一个公告:此地有事儿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立刻就有大把人才冲过来抢工作,所以两者一直没有处在同一个平台之上。


不是曹操瞧不起诸葛亮,而是曹操悔恨没有招揽到诸葛亮。 曹操何许人也?唯才是举的人,他就是想要打破举孝廉制度,毕竟挖了那么多汉朝祖先的墓,再跟手下人谈什么孝廉简直就是个笑话。

因此曹操选择了唯才是举的方针,只要你有才华,哪怕是下九流的人物,我都收了你。比如说曹操的卞夫人,后来的卞太后,其实就是倡优出身。

而曹操手下的大将,也有大量寒族出身,因此曹操不可能瞧不起诸葛亮。好歹诸葛亮家族也是世代做官的,所谓有教无类,其实在曹操这儿算是实现了。

诸葛亮被称为村夫,其实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事实上诸葛亮和曹操压根就没有交过手。诸葛亮是典型的内政外交人才,最初并不适合带兵打仗。

而曹操也是个内政外交的高手,此外他还带兵打仗。所以诸葛亮在战场上,和曹操并没有交集。

我们可以推测,曹操肯定知道刘备集团有诸葛亮这么优秀的人才,他很悔恨自己没有把诸葛亮笼络到自己的身边来,绝对不会说瞧不起诸葛亮的话来。

毕竟瞧不起人才,那他手下那帮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这些人,岂不都是人才嘛!


诸葛亮从小就跟着叔叔诸葛玄避难到了荆州,那个时候曹操在北方打仗,而诸葛亮在南方避难,所以两人不可能有交集。

后来诸葛亮长大了在南阳种地,这个地方按道理应该已经属于曹操了,毕竟当年盘踞南阳的张绣已经投降了曹操。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诸葛亮不是在南阳种地,他跟着叔叔到了江西南昌,后来又跑到了荆州刘表那边,在荆州种地。

而刘表和曹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集团,所以曹操去哪儿招揽诸葛亮呢?刘表在网上搞了个防火墙,屏蔽了曹操集团。你的所有招聘公告我们都看不见,你月薪再高,我们这边的人才都觉得自己这儿才是最好的,傻眼了吧?


说实话,诸葛亮后期带兵,那是赶鸭子上架,真的属于被逼上梁山。诸葛亮很聪明,属于绝顶聪明的那种人,学什么都很快。

可是他最擅长的,还是内政外交工作,他就是总理级别的人物。你非要让总理做三军总司令,这不是为难人嘛!

好在诸葛亮比较聪明,学军事也很快,这才勉为其难地担当了大任。我认为他六出祁山打成那样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属于野路子那种。

因此诸葛亮和曹操集团的荀彧就非常相似了,这个类型的顶尖人才,有一个其实就可以了,毕竟总理也只有一个。就算有类似的人才,到了曹操那儿也得论资排辈才行。因此曹操也没有必要刻意去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为啥不主动找曹操求职呢? 诸葛亮虽然号称卧龙,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其实这是故弄玄虚,他还不是每天从那些朋友嘴里得知了这些消息嘛!

可是朋友们的消息,很难做到全面。当时也没有报纸等传媒手段,所以诸葛亮能够看到的招聘信息,基本上没有曹操集团的。

这么大的集团,居然不招人?诸葛亮可能认为曹操集团人才太多了,坐冷板凳的还有一大帮呢,他又何必去凑热闹呢?


诸葛亮自从跟了刘备以后,深受刘备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家世代都是汉臣,所以他也树立了一个扶持汉室江山的目标。

这么一来他自然就很讨厌汉贼曹操,曹操虽说没有篡位,但是他做的事情是人做的吗?诛杀了一大批忠于汉朝的大臣,诛杀了汉献帝伏皇后、董贵妃,还诛杀了汉献帝的儿子们。

这种人臣,不是汉贼是什么呢?因此成熟起来的诸葛亮,逐渐形成了对曹操的反感,自然就更加不可能去他那边应聘了。再说了,你知道了我刘备这么多秘密,想跳槽?没那么容易吧?


总结:诸葛亮和曹操有一点其实是共通的。 这两个人都是依法治国的典型拥护者,很多人想不到,其实在三国乱世中,看似死对头的两个人,在治国理念上,居然是同道中人。

两个人都坚定支持依法治国,不能以人治取代法治,只有这样才能稳住天下局面。可惜曹操的儿子曹丕做出了妥协,而诸葛亮执政蜀汉12年的时间里,依法治国卓有成效,因此蜀汉是三国唯一一个没有大规模内乱的国家,因为不管是否是政敌,大家都很佩服这种观点,至少做到了相对公平和公正。

参考资料:《三国志》

应该可以理解为:从前的年代,贤臣不保二主,诸葛亮既然保了刘备,并且屡建奇功,曹操再抛橄榄枝,遭到婉言谢绝岂不觉脸上无光,若天下尽知脸上更觉无面。

曹操爱才,这是出了名的。陈琳那样骂了他祖宗三代的人,作为俘虏,他都没杀,留在身边重用。还千方百计地把徐庶揽到营中。

武将就更多了,潼关、渭河差点要了他老命的庞德,也在汉中被设计抓住招降。庞德最后以死效忠。

诸葛亮,天下传闻: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如此大的名头,为何曹操不想办法弄到手呢?

阿呆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诸葛亮居住的地方是荆州地界,属于刘表辖区。曹操不好下手。

第二,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不缺。曹操是饱汉,不稀罕一块肉骨头。从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毛玠、陈群、钟繇、满宠、刘晔、华谙、崔琰……太多了。

第三,诸葛亮一直居住民间,未曾有过实际业绩。文士之间相互吹捧的嫌疑很重。

第四,荆州刘表是诸葛亮的姨夫,刘表为啥不招诸葛亮?这是个迷。刘表都不用,曹操就当然怀疑了。

其实,阿呆认为,诸葛亮出山之前,同崔州平等人到处造声势,让“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类的话流传出去,目的就是想引来个大鱼。

其姨夫刘表没心动,其哥哥也没向孙权推荐他,曹操也没有表示。

刘备是个饿汉啊,好不容易有了徐庶,一战之后被曹操看上,逼走了。徐庶临走时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就扑过去了。

诸葛亮无奈,没等来大买主,有人拿他当个宝,已经很不错了。

诸葛亮确实有才,但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但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是用毕生报答的,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曹操自己就是个军事家、文学家,出身官宦,接受传统教育的。所以曹操对文人谋士,更看重世家出身的名士,他手下的谋士几乎都是如此。对于出身于乡村田野的,他是鄙视的,瞧不起的。这也是个重要原因。

许多人都喜欢三国,诸葛亮文韬武略更是深入人心,曹操奸相也是人人皆知。这有夸大的成份,都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陈寿的巜三国志》更接近真实的 历史 ,我大胆回答此问题,不当之处共勉之。

一、曹操极藐视诸葛亮。曹操势力强大时,麾下谋士众多,有荀彧、贾诩、郭嘉、程昱、徐庶、陈林、荀攸等,这些人的谋略不比诸葛亮差,可能有人还要高些。你可以不认同,但别忘了诸葛亮是被神化了的人物,巜三国志》讲的火烧赤壁就与他关系不大,曹操并不认可诸葛亮,也就是说瞧不起诸葛村夫。

二、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姑且不说曹操有没有抛橄榄枝,假如俩人共事那麻烦来了,他们都是顶级谋略家、权术家,都想独揽大独,互不相让怎么处,看看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就知道诸葛亮的将来了,他无论如何是不会投奔曹操的。

三、诸葛亮隐居没名气。曹操做大做强时,诸葛亮还悠闲隐居于隆中茅庐,没有名气,要不是徐庶引荐给刘备, 历史 上也许都没人知道他,更谈不到三国鼎立了。

四、诸葛亮不会入曹营。首先是诸葛亮忠君,他的理想是匡扶汉室,辅佐刘备是正统。其次是他只有在刘备集团才能大有作为,刘备信任他,能给他调动指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权利,诸葛一定清楚这些。

需要说明的是, 历史 毕竟不能假设。曹操虽为奸相,但他为加速 历史 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后人称颂。总之,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人很多事值得学习和借鉴。

由于本人受邀回答问题,才学浅薄,不当之处,请指教。

因为直到曹操逝世,诸葛亮还没机会真正在三国人才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曹操看得到的

在曹操眼里,能看到的督守后方能力诸葛亮未必赶得上荀彧、程昱等。治国能力别说王朗、华歆、董昭级别的,就说毛玠、贾逵、吕虔等一大批良臣也未必比诸葛亮差。诸葛亮游说东吴,合纵连横外交能力上荀彧、钟繇等人也都有上佳表现。

曹操看不到的

隆中对这样的谋略自然不会公开,那么诸葛亮决胜千里能力在曹操眼里自然不如荀攸、郭嘉等。战场机变能力曹操也没看到,自然觉得不可与贾诩等人可比,甚至比徐庶都不如。

所以在曹操眼里,诸葛亮未必是超一流人才。而且当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人皆笑之。可知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个吹牛的水货,也没什么人敢举荐他。 这个问题认真分析起来提得很有水平,提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 历史 人物。 不能从他一出场就自带全部成就,甚至全部能力。很多人物都是能力在不断提高发展,应该和他们的天份、学习能力和艰辛的付出分不开 ,而这个活成史书一般少有记载,比较出名的有吴下阿蒙。

曹操本身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就不是天生的,初期他打过很多败仗,总结经验加上他的军事天份所以能成一代战神。

而诸葛亮敢自比乐毅,说明他兵法学得是很不错的,但庞统前车之鉴,让他明白了战争并非只是兵书那么简单,所以他后来用兵求稳,而且能潜心观察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汉中之战刘备带上的是法正,诸葛亮也未觉得屈才。直到南征南蛮,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得到实践的正式检验,他才开始正式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确实位优秀的军事家,但他打仗确实有短板。他擅长大兵团作战,却不擅于打逆风战。我们难找到他指挥下的蜀军打出反败为胜的战例,这大概也与他的指挥风格求稳有关。

所以陈寿说他“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也是中肯。从这点看他和善打硬仗、逆风仗的曹操比军事才能确实差点。 但依然掩盖不了他是优秀的军事家的事实,而且更擅长治理国家,是个所有才能都在一流水准的全才。

有一本小说叫《诸葛亮少年在阳都》,现在估计都买不到了,我20年前看的。

这里面讲了小时候诸葛亮和水镜先生,以及曹操爹曹嵩之间的各种cp互动,还挺好玩的。如果按照这本书的视角看,曹操是见过诸葛亮的,甚至还很喜欢这个小家伙。

但是:诸葛家人才济济,比如诸葛亮有个叔叔叫:诸葛玄。

在今天看,他最大的贡献是抚养诸葛亮等人长大,但在当时,他可是豫章太守,也是一时风云人物。

除了诸葛玄外,还有诸葛珪。总之,诸葛家人才济济,纵横江湖的时候,诸葛亮还在曹操家里光屁股跑,蹭肉串吃呢。

==================================================================

说回 历史 。对曹操来说,最完美的状态是,来一个谋士就是荀彧、贾诩、郭嘉,来了就能用,而且是大牛;

差一点的,陈琳。虽然不见得厉害,但名气大。

这种制度可以笼络牛人,但是培养不出来天才。

而诸葛亮,就是个天才。

诸葛亮27岁出山的时候,刘备还是丧家之犬呢。结果十年后,刘备已经入主四川了,诸葛亮位极人臣,曹操想挖也就没机会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以诸葛亮、庞统、徐庶为代表的荆州士人集团,多少还是有点看不起曹操那个没下限的求贤令的。所以不投奔曹操才是正常的。

曹操爱才不错,但曹操爱的才一定要为己用,否则免谈。曹操选择人才一定要忠于自己,而不是皇上。诸葛亮选择君主要符合诸葛亮的志向,否则,宁愿待在卧龙岗终老山林。当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之初,他极力推辞不愿出山。刘备道:"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此时,诸葛亮问道:"愿闻将军之志。"刘备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诸葛亮由此一问看出刘备的志向及人品,庆幸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主人。所以诸葛亮才和盘端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目标,使刘备茅塞大开,终于找到了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如果换了曹操铭志,实打实说,"迁都于许昌,把持汉帝,罢黜三公,自任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家龙兴开创基业,最终做个周文王。当诸葛亮听了会怎么样?肯定不会助曹操谋取汉家天下。由此可以说,曹操用不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投曹,这是大义所至。

我是小司马讲史,为您解答。

曹操知人善用,但他从没有向诸葛亮抛出橄榄枝的缘由有以下几点:

上述几点是曹操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原因。可诸葛亮学业有成后,缘何没有主动去投曹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诸葛亮和曹操有何渊源,为何爱才的曹操没有去请诸葛亮?

首先这跟时机有关系,当时刘备去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曹操还在为平定北方大业而努力,你说要让曹操放弃平定北方,跟刘备一样为了一个谋士贻误战机,我觉得曹操是做不到的,只因为他是枭雄,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不会做。

而且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并不少,如果要不是郭嘉早死了,我觉得诸葛亮连出山的勇气都没有。并且郭嘉死以后了,曹操手下能用的谋士也有很多,他们这些人的智慧加起来我觉得并不比诸葛亮弱多少,甚至还会胜于诸葛亮,所以说曹操也没有必要再请一个诸葛亮回来了。

并且诸葛亮真正的抱负并不在曹操那边,他一直把曹操当作曹贼看待,要不然最后也不可能在那种穷兵黩武的情况下还毅然决然的北伐。就是因为诸葛亮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汉人,他要去完成刘备的遗志去匡复汉室。如果曹操学刘备那样去请诸葛亮,我觉得诸葛亮甚至连见他都不会见,根本也不会出山。

而且曹操对于诸葛亮这种清高的谋士也是看不上的,他也怕自己控制不了诸葛亮。司马懿的能力那么强在前期不也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还对司马懿各种猜忌打压,甚至还有几次要把他给杀了。要不是在后期曹操死了没人能压住司马懿,他怎么可能翻起那么大的浪花来,他的后代还把曹魏给推翻了,接着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晋朝。

曹操这么爱人才,为何没有挖诸葛亮?

谁说没有挖呀,其实曹操曾经向诸葛亮伸出过橄榄枝。虽然曹操没有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但是他对诸葛亮的才能还是非常欣赏的,只是他表达得比较隐晦罢了。

当时曹操阵营里已经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了,有没有诸葛亮其实不是很重要了。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其实曹操并没有这么飘,他怎会嫌弃人才多呢。还有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已经下定决心帮助刘备了,一般人是不会使他动摇的。曹操或许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试一下不是?

其实,历史记载中并非没有曹操想将诸葛亮拉于自己麾下的记载,只是记载得比较隐晦,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实《魏武帝文集》就曾经记载过这样的事情。书中大意是说,曹操想要送给诸葛亮鸡舌香。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迷惑了,鸡舌香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曹操要送诸葛亮鸡舌香?这跟拉拢他有什么关系?

鸡舌香是古代一种可以清新口气的东西,那个时候不像现代有口香糖。人们常常使用鸡舌香来保持口中的清香。这其实有一个典故,汉朝的尚书郎给皇帝上奏的时候经常口中含有鸡舌香,怕自己口中有气味让皇上不满。其实曹操送诸葛亮鸡舌香的意思,就是想问他要不要一起共事,诸葛亮这么聪明,肯定明白曹操的意思,所以没有去是没有答应的意思。

曹操爱才如命,为何没有招揽诸葛亮,还骂其为诸葛村夫?

一:因为诸葛亮对曹操印象不好

? ? ? ?曹操爱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所以不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才,曹操的父亲在徐州被人害死的时候,曹操带着部下去攻打徐州,还做出了屠城的举动,也让整个徐州乌烟瘴气。

? ? ? ?就因为这件事情以后诸葛亮便对曹操的印象有所不好,这也是诸葛亮比较反感曹操的残暴手段。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个,曹操没有得到诸葛亮但是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就大骂诸葛亮为诸葛村夫的原因吧!

二:曹操与诸葛亮性格不合

? ? ?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属于脾气暴躁的一种人,而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做事比较有条理和耐心,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所以没有招揽吧,但是这个也说不清楚,可能招揽了但是诸葛亮拒绝了,又或者是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有给曹操招揽的机会。

? ? ? 虽然说诸葛亮不出茅庐,但是即使诸葛亮不出茅庐便也知道天下所发生的事情,最后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我觉得投奔刘备,并在刘备死后依旧坚持抗击曹魏,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报复。

? ? ?但是曹操并不能认同诸葛亮这个抱负,一如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原本以为曹操可以跟董卓、袁绍之流不一样,可在曹操逐渐暴露了自己真实意图之后,也只能吞毒自杀。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5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