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最惨状元,当状元20天就被车裂冤死

网络 2023-06-18 21:13:18

明朝最惨状元,当状元20天就被车裂冤死

科举考试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在当今社会,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在每年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全国各个省份都津津乐道的话题都是每个省的高考状元花落谁家,可以说高考状元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份无上的荣耀。

其实不仅仅是在当今社会,在古代,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高中状元,高中了状元就代表着接下来的人生能够飞黄腾达,衣食无忧。

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位状元,状元的位置还没坐满一个月便惨遭车裂,考上了状元却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聊历史上最惨的状元,这个状元就是大明朝的陈安阝。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家应该都熟悉,虽然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依靠着自己的实力打下了大明的江山,但是朱元璋也是一位嗜杀成性的君王。根据史料的记载,跟随朱元璋一起打下江山的许多功臣,都被朱元璋一一安上不同的罪名而处死。

在公元1397年,明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为了选拔新鲜的血液,历朝历代的科举考官一般都是由皇帝来亲自点将,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经过反复权衡以后,终于决定派遣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在当时可是大儒,不仅仅制定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条例,而且明初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可以说是一位人品才学俱佳的考官。

在经过了九天三场四科的考试以后,刘三吾等一行考官也马上投入到了阅卷当中,经过了严格的阅卷程序后,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学子,在经三月廷试后,以陈安阝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

此次春榜又被人称为南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发榜后没多久,就有北方的学子发现春榜上所录取之人都是南方人,所以又被人戏称为南榜。

这个消息在北方学子中不胫而走,北方居然没有一个人被入取,北方学子心中十分不满,没几天,落榜的北方学子就联合起来,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认为考官刘三吾等一行人肯定和南方学子暗中勾结,收受贿赂,在阅卷上明显偏向南方学子。甚至有一些北方学子沿路喊冤,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

没多久事情就闹的满城风雨,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大怒,要求彻查此事,于是下令让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等人成立了一个12人的“调查小组”,彻查此事。

张信等人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不敢马虎,调查小组第一时间就对所有的考卷进行了仔细的复查,最后呈报给朱元璋的调查结论是试卷评判没有问题,所有录取的南方51位学子都是真才实学,并无任何猫腻。

这个结论又在民间引发了争议,北方学子无法接受调查结果,并不认可此次调查,另外在民间又有谣言传出,认为张信等人被原来的考官刘三吾等人收买了,官官相护。

民间的消息自然而然的又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在当年的五月份,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蹈信等人为“蓝玉余党”,认定刘三吾为“反贼”,涉案官员一律受到了严惩。

除了主考官刘三吾因年老体衰免除死罪,被发配西北,副考官白蹈信车裂处死,另外调查小组的张信也被凌迟处死。更为无语的是状元陈安阝也被革除功名,车裂处死。

在此事中笔者最同情的莫过于就是状元陈安阝,十年寒窗苦读,依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上了状元,这状元之位还没坐满一个月,就惨遭车裂,不仅仅荣华富贵还有一生的抱负没有实现,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状元。

那么这次事件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呢?

在当年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又被称为北榜。

这个事件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不过夏榜发布以后,南方学子到是没有闹事,笔者不得不感慨,不仅仅是现代,在中国古代也讲究按“闹”分配,连朱元璋都扛不住滔天的民意,为了平息此事下令杀害了那么多背锅的官员和南方学子,笔者以为南北榜案的本质就是赤裸裸的民意挟持律法的事件。

搜索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明朝状元陈安:仅当了20天,就被处以车裂之刑,他犯了什么错?

说到人才,就得提及高考,而讲到高考,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科举制度。高考是我们生活时代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而在古代,科举便是最公正的考试制度了。作为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公元605年,隋朝的初具规模到明朝的昌盛,前后大概一千二百多年。



从地方上的乡试到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从“解元”到“省元”再到“状元”,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一批有才华的人就被录用到朝廷或者地方上了。科举制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底层人民想要跻身士族的愿望,也使得有识之士得以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但是科举制并非是完美的打造,它也有其弊端,因为科举制而闹出的冤案就很多。有绝大一部分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科举带来的福音,相反,他们的命运走向了深渊。比如在清代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就看到因为接连落榜的范进在最后入围举人的时候高兴到疯癫发狂的模样。



比起范进,明朝的一位状元要显得更为悲催,1368年至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名叫陈安,福建闽县人。他能诗善文,与林鸿、唐泰等十位才子合称为“闽南十大才子”。作为一个意气风发,一心想在朝廷有一番作为的陈安就参加了科举考试。

凭借着绝好的文笔和独到的见解,陈安以最优的成绩进入了殿试。因为见解上的过人之处,他的文章深得主考官的喜爱。意料之中,陈安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六个状元,成为状元后的陈安成功地进入了吏部接受朝廷的派发任务,可谓是在朝深造。



古人有云“高处不胜寒”,因为过于出类拔萃,他过人的才华也成为了招致仇敌的原因,嫉妒他的对手以北方考生无人中举为由,诽谤陈安等南方考生有作弊之嫌。也真是机缘巧合,当时的三位主考官全是南方人。这一惊天的秘密让落榜的栽赃者们兴奋不已,他们立马上书皇帝,称考官们偏袒、有失公允。



但作为朝廷选任的考官,有一定的权威度的。皇帝也没有太在意。但是一传十、十传百,三人成虎的谣言魅力终究是让朱元璋大怒。本就是一虚妄之事,复审的结果也是如此,但狡猾的落榜者们再次助推这一谣言的威力,他们坚称考官专挑北方考生差生试卷看,最后全体落榜就是因为考官的故意而为之。



最后,朱元璋恼怒,为了止住流言蜚语,他将张信等考官们进行了车裂。作为我们的状元,陈安当时并没有受到车裂的酷刑。但是不久后因为迫害,最终陈安还是落了个车裂的结果。从状元揭榜到实施车裂酷刑,短短20天的时间,一身才华满身傲气的陈安就这样被冤枉致死,落得个悲惨的命运,实在是让人为之惋惜。

陈安为何做状元二十几天就被车裂而死呢?

如果说历史上最悲剧的一个状元郎的话,那么就非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郎陈安莫属了,只是高兴的当了20多天的状元郎,就被抓取最后车裂而死,最关键的恐怕是他本人都是无辜的,就这样成为了这一场政治事件的替罪羊了。在封建帝王时代,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你犯罪而有罪了,有时候是因为需要你有罪,你就必须有罪,就得有人来背这口锅,陈安的遭遇也不外如是。整个事件的发生是处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也被后世称谓?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朱元璋最后举起的一次屠刀

南北榜案:也称之为?春夏榜案?,主要是因为在洪武三十年这一年,举行了两次科考,一次是二月份科考,中举的全部为南方士子,也就成为?春榜?,一次是同年六月份科考,中举的全部都是北方士子,也称之为?夏榜?,也因此称之为?春夏榜案?。

本是平平无常的一次洪武三十年的一次简单科举,也是大明洪武十七年以来为国取士举行的第六次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并且这次的科举朱元璋任命当时的文宗泰斗刘三吾

担任主考官,而刘三吾以84岁高龄为国取士,最终遴选51名中举士子,其中以陈安阝(fu,也就是陈安)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等51人中举。按理说本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接下来的就是状元游街贺喜等等了,但是在这时候,有心的落榜士子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这次的中举的士子都完全是南方士子,北方士子一个没有,这在前五次科举中是不曾出现过的,前五次虽然也是南方士子居多,但是依然有北方士子的,这一次完全例外,士子们再一查看,这次从头到尾主考官,审阅官也完全是南方官员,于是乎一场阴谋论随之推导而出,就是有人舞弊,借此打击北方士子,且闹得越来越凶,惊动了朱元璋。

于是朱元璋进行了二次彻查,成立了一个12人的?调查小组?,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安阝﹑尹昌隆﹑刘仕谔等,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然而在此时可以说如果体会到圣意的话,是需要补录一些北方士子的,以此平息这场闹剧的,但是自小组复阅之后,所呈上的均是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的试卷,这就不得不让朱元璋深思了。

本身朱元璋这个帝王就是疑心病比较重的,对于这些落榜的北方士子来说,不可能完全都是文理不佳,且有犯禁的言语吧,即使北方士子的水平比南方水平的要低一些,但是降低一些要求也是会有中举的,也就是在可中可不中的平衡线上,但是,此时呈给朱元璋的却全部是质量差的,这不得不说是有人别有用心了,可能会借题发挥而已,且因为此事已经有朝廷中的北方官员不满了,认为这就是对北方人的歧视和打压了,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再度用重刑来警戒一些人了。

残酷的事实:朱元璋大怒,五月份突然的下诏,斥责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蹈和张信等人为?蓝玉余党?,结果就是涉案诸官员皆受到严惩,刘三吾因为年事已高,被发配西北。而张信就更惨了,因他被告发说曾得到刘三吾授意,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其余诸人也被发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罪。

此二人得免的原因,是他们在复核试卷后,开列出的中榜名单上有北方士子。同时状元郎陈安先是被流放,后被召回车裂而死。理由是试卷批注不严,有惑圣览。同年的六月,六月,朱元璋就进行了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可以说这是对北方士子的一种补偿。

再之后的影响就是,以后进行了不同地域的不同科考,照顾到不同地域的学术文风,也就是南方六十北方四十比例,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不同省份不同考卷一般,不再统一科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3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