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纲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公元578年,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手握大权,因忌惮宇文宪名望过重,遂杀了自己的叔叔宇文宪。宇文宪的尸体被放在一辆毫无遮盖的车子上,他的僚属几乎都跑光了了,只剩下一个品级不高的参军给他处理丧葬后,扶棺痛哭而去。
三年以后,宇文赟的老丈人推翻北周,做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对的没错,他就是杨坚。
那个在宇文赟逼迫下死也不肯捏造宇文宪罪状的小官,这时候当了东宫洗马,辅佐太子杨勇。
某日,杨勇宴请东宫官吏,有个叫唐令则的弹起琵琶助兴,又唱起时下流行的艳曲。东宫洗马生气地说:“唐令则你是左庶子,不顾身份职责,把自己等同倡优,拿这些靡靡之音来蛊惑太子,如果陛下知道了,不是连累了太子吗?”于是要求给唐令则治罪。
杨勇正在酒酣耳热呢,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我就想找找乐子,你也太煞风景了。”
没多久出了废立的事,隋文帝也很不高兴,严厉斥责东宫的官吏,大家都被骂得不敢作声。
东宫洗马梗着脖子说,陛下一直以来都没有好好管教太子,所以才成了现在这样。太子天赋平常,好与不好就看身边教导他的是贤明的人,还是品行不端的家伙罢了。这些人只知道歌舞奉承讨他欢心,还要他怎样呢。
文帝怒了,说让你做洗马辅佐太子,难道也是我没选对人?
洗马不肯退让:“在东宫,我说了不算啊!”
于是文帝认错,升他当了尚书右丞。
当时杨素等权臣用事,怎么看这个尚书右丞怎么不顺眼。恰好军队要攻打林邑,就找了个理由让他去当行军司马。带兵的将领领会了杨素的意思,于是各种陷害,差点儿把他整死。后来又弹劾他擅离职守。幸好遇到赦免,他就隐居了起来。
到了炀帝末年,乱兵四起,这个隐居者被何潘仁的叛军抓住,只好当了何家军的长史。
后来他投奔李渊,专管选拔人才。等到大事定了,又让他做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话说回来,太子李建成最初还是个明白人,待他不错,盛赞他的才能,并且时常有赏赐。只是后来,李建成逐渐亲近小人,猜忌朝廷,听不进去劝谏的话。
詹事决定辞职,皇帝责备他说,做朝廷的尚书还不如做叛贼的长史吗?
詹事叹着气说,何潘仁虽然喜欢杀人,但是我劝一劝他就不杀了,这个长史我当得问心无愧;您因为功业而骄傲,我说的话像是水泼在石头上,您听不进去。再说了,太子也不愿意听我的劝谏啊。
李渊有点惭愧,没有让他辞官,又给他加了太子少保的衔。
只是太子依然我行我素。詹事心灰意冷,坚决要求不干了。皇帝只得给他减减负,免去了礼部尚书的官职。
后来也没过多久时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太子成了隐太子。
贞观四年,这个人年纪已经很老了,仍然被加封为太子少师。这回的太子是李承乾,这名字包含了皇帝所有的期望。
因为腿脚的毛病,皇帝特许他出入宫门使用步舆,太子见到他都会恭敬行礼。每次太子处理政务,他都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在场。到第二年他病逝,谥号为“贞”,李承乾亲自为他立碑。
当初宇文宪的女儿孀居无所依靠,他一直尽力周济、帮助她。他去世的时候,她披发痛哭,如同亲丧。
他的孙子李安仁是高宗时候太子李忠的僚属,李忠被废,身边的人也走得干净,只有李安仁哭泣着拜别。
他的另一个孙子李安静,因为不肯屈从武后的意志,而被诬陷致死。
这个人就是李纲。历侍二朝三位太子,二死一废,不过,称他为太子杀手实在很冤枉,只不过是他没遇到对的人就是了。
就算是伊尹,也没能在一开始就把太甲教育成一个合格的皇帝不是吗?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李纲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纲是哪个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宋代著名词人李纲的简介
李纲(547年——631年)字文纪,初名李瑗,隋唐时名臣,观州_(今河北景县)人。祖父李元则,为北魏清河太守。父李制,为北周车骑大将军。北周时,李纲为齐王宇文宪参军,拒绝北周宣帝宇文_诬陷宇文宪的命令,并为宇文宪收尸。隋朝时,李纲为太子洗马,屡次规谏杨勇。杨素弄权时,李纲不肯逢迎,屡遭陷害,后隐居。隋末,遇李渊,被重用授丞相府司录,封新昌县公,专掌选。唐高祖李渊登基后,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典选如故。李纲屡次规谏太子李建成。后以建成愈骄纵,辞职。贞观五年逝世,有子李少植,孙李安仁。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意思是什么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意思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解释: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这是李纲听到对金朝割地求和的奏议后奏言宋钦宗的三句话。
总结:三句话表现了李纲对祖国山河的深挚的热爱和可贵的民族气节。
李纲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宋史》简介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南宋李纲简介
李纲,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
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父李夔,官至
中大夫、右文殿修撰。大观二年(l108年),李纲参加贡生考试,
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ll12年)
中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3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
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为太常少
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大水成灾,他上书徽宗
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
国土,建议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不纳忠柬,将其贬滴到
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官。李纲痛感皇帝
昏庸、国事日非,顿萌退志,遂在无锡梁溪河畔营造庭院,以
备归隐。宣和三年闰五月,其父病故,葬于无锡惠山北面的湛
岘山麓。在庐墓3年期间,他亲手种植了大量松柏,故后人将
湛岘山称为大松坡。
宣和六年,李纲被任为秀州知州。第二年复被任命为太常
少卿。这年冬,金兵大举南侵。他冒死上血书,请宋徽宗赵佶
禅让帝位,使太子赵桓能以皇帝名义号令军队,得到宋徽宗的
同意。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
委以防卫京都的重任。他发动军民严密布防,于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打退金兵对京城的围攻。二月,因其反对议和被免职。
陈东等于余名太学生上书,京都数万军民集会要求李纲复职,
宋钦宗被迫复用李纲,封为开国伯,赐无锡惠山寺作为他奉把
父母的功德院。后将他调出京城,任河北宣抚使,旋以“专主
战议,丧师费财”之罪,贬为毫州明道宫提举。是年秋,金兵
又大举南下,宋钦宗急忙下诏起用李纲。他奉诏立即率军北上
勤王,但京城已经沦陷。次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商
丘)即位,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为相后,积极
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宋朝国力为之一振。由于其
主张北伐、坚决反对迁都江南,触犯了一心偏安的宋高宗,在
相位77天就被免职。以后李纲屡遭诬陷,自南宋建炎元年(l127
年)起,先后被放逐到鄂州(今武昌)、万安军(今广东万宁)等
地。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先后任命他为
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潭州(今长沙)知州、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大
使兼隆兴(今南昌)知府等职。在任期间,他积极招抚流亡,安
定社会,发展生产,整饬军政,募匠建造战舰数十艘以巩固江
防,又一再上书要求宋高宗反省得失,待机北伐,但不为宋高
宗接受。绍兴九年李纲愤而辞职。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病逝,
终年57岁,葬于福州怀安桐口大家山。赠少师,溢忠定。
南宋四名臣之李纲简介李纲怎么死的
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他和赵鼎、李光、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李刚画像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击退金兵。不久遭主和派所斥。宋室南渡以后,建炎元年五月甲午(五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宋朝李纲,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此书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原文为:李邺使金议割地,纲奏:“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宋朝大臣李刚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扩展资料:
北宋后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攻灭契丹族建立的辽国,随即举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统治者节节败退,人民惨遭蹂躏。
北宋朝廷中主降派虽多,但广大汉族人民却纷纷举起抗金大旗,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反侵略斗争。
面临着国破家亡的险恶局面,宋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官员激于民族义愤与爱国之情,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行列中。李纲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钦宗继位时,宋朝的形势危在旦夕,一方面是金兵已攻取汤阴、_州,前锋直抵宋朝都城东京(今开封)。
另一方面是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_为六贼,要求“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为了缓和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靖康元年正月,钦宗下诏亲征,命兵部侍郎李纲兼任行营参谋官。
李纲早就怀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决心,当他获悉钦宗与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准备弃城逃跑的消息时,上殿劝说钦宗应该固守。
当钦宗问他谁可以带兵时,他回答说:白时中、李邦彦。
但是,钦宗与白时中、李邦彦等仍然准备弃城出逃。正当他们率领禁卫六军即将离城时,李纲赶来了,他声色俱厉地对禁卫军士说:“你们愿意以死守城吗”。
军士们为李纲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异口同声地回答:“愿以死守!”于是,李纲入见钦宗,劝说道:六军的父母妻子都在都城,愿以死守。
万一中途散归,谁能保护陛下?再说敌兵已逼近,他们知道你们乘舆未远,如以快马急追,又将如何抵御呢?李纲的一番话说得钦宗无言以对,不得不暂时留下。
这时,李纲就传旨:“上意已定,敢复有言去者斩。”禁卫六军闻讯欢欣鼓舞。
李纲受命后,积极进行京师的防卫迎敌工作。每面城墙上布置守兵一万二千人,另外又设前后左右军四万人,中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并备有火炮、弩、砖石、擂木、火油等各种防守器械。
三天之内,战守设施基本准备完毕。这时,金将完颜宗望已兵临城下,李纲便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斩金兵小头目十余人,杀金兵数千人。
宗望见京城有备,便引兵退去。李纲和坚持抗金的军民保卫了京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纲
杨勇、李建成、李承乾都是三个被废的太子,他们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个人就是李纲,字文纪,他经历过北周,隋,唐三朝,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而且还先后担任过隋朝太子杨坚,唐朝李渊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这三个太子的老师,但是这三个太子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废除了,而李纲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太子杀手的外号。
隋朝杨坚的太子杨勇,是隋文帝的长子,在隋文帝登基以后,长子杨勇就被立为了皇太子。不管是军事方面还是政治方面,杨勇都参与了决断,后来有一年冬至的时候,有百官去朝见杨勇,杨勇很高兴,但是隋文帝认为杨勇这样接受百官的朝见,违反了礼制,就命令百官不许去朝见杨勇,杨勇也慢慢的失宠,后来被晋王杨广像隋文帝屡进谗言,杨勇被贬为了庶人,后来还赐死了。
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在李渊建立了唐朝以后就被立为了太子了,帮助李渊处理一些政务,还多出帮助李渊平定战乱,后来李渊为了保护李建成的安全,就把出去打仗的事情交给了李世民,后来由于李世民的战功越来越大,掌握了权利,对朝廷里非常安逸的李建成很是不服。就想办法取而代之,最后发布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等人都被杀死了。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是在八岁的时候就被立了太子,李世民对他的期望很高,所以从小他的压力也很大,被人对他的要求也是很高,但是他的腿脚不好,所以太子之位受到了其他人的觊觎后来就被贬为了庶人。李纲教过的三个太子都没有好的结局,虽然最后他们被废没有和李纲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还是被后世给冠上了太子杀手的名声。
隋唐时期著名的大臣李纲,担任过众多太子的老师,我们所熟悉的太子李建成、李承乾都曾经是李纲的学生。而李纲无论是在历史的记载还是后世人们的评价中,总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他才高八斗,前途不可限量,被学生不成器所牵连;又有人说是李纲一手将二位太子拉入了深渊。那么,许多人不禁问,太子的下场和老师有什么关系呢?李纲又为什么被称为?太子杀手?呢?答案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曾经培养过的太子们
在隋文帝时期,当时的太子并不是继位的隋炀帝,而是他的哥哥杨勇,而杨勇就是李纲当时的学生。大家都知道隋炀帝在后期性情暴虐、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陷害了自己的哥哥杨勇,同时也打死了自己的父亲隋文帝,然后顺利的登上了君主的宝座。无论是曾经身为杨勇还是太子李建成,都没有一位成大器之辈。
时运不济
话说李纲可是少有宏图之志,又十分的忠心狭义,在当时常常被人学习和称颂。当上太子的老师的他,也丝毫没有一分的得意和张狂,而是更加兢兢业业,努力培养未来的天子。作为老师,李纲没有因为太子的身份阿谀奉承,而是敢于直面批评太子的过错;作为臣子,李纲敢于面谏,面不改色。奈何二位太子并非可雕琢之人,也怪不得李纲了。
备受牵连
在古代时,君主和皇室成员们的过错,总有几位大臣或者他人来充当?替罪羊?,帮助他们背锅。唐玄宗时期,马嵬坡之变怪罪到了杨贵妃的头上;明朝时期的土木之变,罪过也由于谦来担当。因此,李纲作为当时太子最亲近和信任的人,在享有很高的地位的同时,也背负着太子的未来,无论成败都是与他息息相关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3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