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史来讲,有很多疑案存世,其中最有话题的人物永远是雍正皇帝,关于他的死因和继位之谜是后人一直在探讨的,很多人对雍正皇帝存有诟病,认为他夺位不正,他大兴文字狱,迫害文人,弑杀功臣等等,对他的非议很多,不过王尔德曾经说过:“世上最令人不可忍受的就是没有任何人去议论你!”而雍正的话题已经被讨论了几百年,这足以证明雍正的地位。
雍正皇帝画像每个大一统的朝代都有盛世诞生,对于清朝而言,“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封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康乾盛世”始于康熙28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110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的疆域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3亿,占据了世界人口数的五分之二,国内贸易兴旺发达,城市化进程加快,当时全世界人口50万之上的特大城市共有10个,其中中国就占有五分之三,国库充盈,国内生产总值占据世界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到了乾隆一朝,国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统一,万邦来朝,达到了世界的顶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
八旗兵勇列阵
如果说康熙一朝为这盛世确立了政治环境和军事安全的稳定,乾隆一朝使得国家走向了世界的巅峰,那么唯独没有在文字上体现出来的雍正一朝才是居功至伟的,虽然雍正一朝仅仅十三年,但是这十三年确是奠定基础,承上启下最关键的时期。
“盛极必衰”是封建王朝亘古不变的宿命,我们看到“康乾盛世”伟大的一面同时,也应深挖在制度上落后的地方,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大的盛世之后区区几十年的光景,国家就迅速进入衰败期,不过今天咱们不谈这个话题,咱们只谈雍正,谈谈他是如何利用人才,治理国家,惩治贪官的,雍正皇帝在对待人才和治理贪官的作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和值得去学习的。
对于古代君王而言,使用人才的得当才是有效行政最好的办法,历史上对人才的认定,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就是“德才出众”,一个人若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可以堪当大任的,司马光曾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 之“愚人”,德胜于才谓 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对人才界定的标准看似无懈可击,可是雍正皇帝却在此基础上升华了,雍正皇帝在给予对官员道德品质认可的程度上,更加注重的是官员的能力,他认为“居官立身之道 , 自以操守廉洁为本”,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作为一个官员最基本的素质,那就是必须要廉洁,如果这点都做不到,那么就不具备做官的资格,这就是游戏的基本规则。其次,雍正皇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掘,他说“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这就更加说明了一点,一个官员即便是廉洁守法的,但是如果过于沽名钓誉而不以公事为重,这对于国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果在德与才之间非要选择的话,那么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才要大于德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是雍正皇帝的用人之道。
康熙大帝
雍正继位之时,接手的是康熙大帝的烂摊子,吏治腐败,粉饰太平,国库亏空,国家积弊严重,所以对于人才的强烈渴求,以及对于改变现状迫在眉睫,正因此,雍正在用人的态度上过于刚猛和现实,这对于扭转局面是非常关键的举措,可是过于注重效率而显轻德行,这就造成后期时候官员们人心的冷漠,显得有些薄情寡义了。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对待人才使用上,雍正皇帝更加现实,这是为了改变积弊,实乃不得已之举,这一点在雍正晚年也已表露出后悔之意,不过雍正皇帝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和曹操却有相似之处,务实不虚华。
康熙晚年,朝中的官员结党营私,贪腐成风,雍正接手后,决心要一改这种局面。
雍正先从调查钱粮亏空入手,从各地到中央的亏空就是一个大窟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官员贪污,亏了国家肥了自己;二、官员支借走了。第一点容易理解,造成第二点的原因在于,清朝的官员俸禄极低,俸禄钱拿来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再加上打点上司,同僚之间的礼尚往来就更成问题了,于是官员们就只得向国家支借,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官员贪腐其实也是被国家逼出来的,真的是太穷了。
官员自上而下的支借,国库能不空吗?支借成风造成吏治的腐败,是一种恶行的循环,而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主要就是看吏治,所以雍正第一步就要整顿吏治,康熙驾崩没有多久,雍正便大刀阔斧的干了起来。
雍正继位之时已经年过不惑,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他治理官场贪腐有着很大的帮助,雍正坚信同僚之间互相调查是没有效果的,用贪官去查贪官不但没有用,相反还会助长更加不良的风气滋生,雍正于是用了几大狠招来对付贪官。
雍正的这些手段非常有效,康熙朝几十年的贪腐积弊,在雍正时期不到五年就解决了,而且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大清朝的吏治焕然一新。
雍正的出色不光表现在选拔人才和惩治贪官的手段上,更令人钦佩的是,雍正的未雨绸缪,他想到单纯的惩治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从根本上的改变才是最好的防微杜渐。
雍正实行“火耗归公”的政策,从上而下的进行改革,这“火耗银”用途有三,一、作为国家亏空的弥补,二、用作办公经费,三、发放给各级官员的“养廉银”。雍正深知一个道理“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养廉银”极大地提高了各级官员的收入,也令官员收入公开化,每级官员的收入都是明的,如果有和收入不符的,那么就可以查他,这是一项双赢的政策。
雍正在位十三年,勤于国政,每日御笔朱批的文字就多达七八千字,古往今来没有几位皇帝能够做到如此,他事必躬亲,大小事一一俱问,在雍正一朝,无官不清,雍正的团队大都是为官廉洁之人,人人勤勉,国家日渐昌盛。
雍正陵过渡的劳累使得雍正积劳成疾,晚年的雍正迷恋道士丹药,雍正十三年,他驾崩于紫禁城,后葬在了清西陵,庙号“世宗”。
总结:雍正虽然刚猛苛刻,可是对待百姓却拿出的是一片真心,他改变了前朝的积弊,在他的治理下国富民强,所以说雍正在封建帝王里面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了。
搜索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因为在年羹饶家里搜出一本书,书上写着:“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一个将军府里面竟然有人说皇帝挥毫不值钱,那就是将军比皇帝还大了,因此特别的生气。
本来年羹饶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是没想到被自己的傲慢及自己府里面拍马屁的人给毁了。当年雍正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还特意的与年羹饶结亲,娶了她的妹妹。因此当时在雍正即位前,年羹饶雍正扫清了很多障碍,真的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他们也就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而且在雍正巩固自己皇位的时候,年羹饶也还是为他唱红脸,为他清理了部分不服从雍正的人。
但是最后他自己败就是败在自己的居功自傲上。而且还到处发展党派,结党营私, 而且在外人面前也不给皇帝面子。据说当时正是整治贪官腐败的时候,雍正实施了很大的手笔的措施。但是年羹饶还是不识趣,在这个节骨眼上直接刚着皇帝做贿赂的事情。当时是在统军的时候,由于有部分职位是挂在那里的,因此年羹饶就放肆的收别人贿赂,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结果得不偿失。
据说在国库比较空的时候,他还直接在里面拨银两用来自己挥霍。当时雍正虽然明面上没有说他,但是私底下有问他是否可以少一点,但是年羹饶直接拒绝了。而且还伴随着酒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自古以来贪官就是不容易禁止的。对于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来说,他从社会的最底层而来,讨过饭、放过牛、当过和尚,感受过百姓疾苦,体验过人间百态,对贪官污吏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恨意,严惩贪官更成为了他作为皇帝以来最重要的一件事。
朱元璋从称帝起,便告诫百官要清廉,体恤百姓,为了将这种思想传达给百官,他命人编制了“醒贪简要录”,让百官熟读。有人说,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的手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朱元璋定了一条规矩,凡是政绩突出为官清廉的人百官聚餐的时候可以坐着吃,没什么政绩的官员站着吃,贪官在门口站着看别人吃。
百姓皆可举报贪官污吏,找到贪官之后绝不轻饶,为了惩治他们,在那个时期也衍生出不少酷刑,什么抽筋扒皮,断手断脚。让人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也有人传言,为了杜绝贪官,朱元璋杀了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数量惊人,使人胆战心惊。尽管这样,贪官依旧屡禁不止。
让人不禁想起后来的雍正皇帝,连坐,一人是贪官,全家都有罪,抄家,一旦被发现贪污,所有家产尽数充公,观刑,一人遭受刑罚,让大家都来观看,看看贪污之后的下场是多么的悲惨,用来警示其他人。
前有朱元璋,后又康熙帝,无论是哪朝哪代,贪官污吏都是屡见不鲜,而如何有效的惩治贪官污吏也成了每位领导者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也许杀戮并不是阻断贪官最好的办法,而是想办法让国家变得更加富足,百姓安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3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