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渤海国都学习了唐朝哪些体质

众妙之门 2023-06-18 20:29:05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渤海国都学习了唐朝哪些体质

对渤海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渤海国的诞生与中央帝国在隋唐时期远征高句丽的历史有关。

公元7世纪初,隋唐两朝统治者接连对东北地区的高句丽用兵。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到公元668年,唐高宗时期远征才告终结,随后唐朝将高句丽故土分属各都督府、州、县,并设安东都护府统领。

后来创建了渤海国的靺鞨人也在唐朝管辖范围之内。

为了稳固对当地的统治,唐朝大量迁徙高句丽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到营州安置,但唐朝委任的营州都督残虐凌辱,营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对此颇为不满,由契丹人率先发难于公元7世纪掀起了叛乱。

乱世一起,高句丽遗民以及不少靺鞨人也参加了反唐活动。

然而当时的少数民族联军还不是王朝军队的对手,唐军节节胜利。靺鞨人看到契丹人大势已去,为了寻找自己的出路,决定东奔。唐朝派遣契丹降将李楷固为帅率军东征,却于天门岭败于靺鞨人之手。

靺鞨人的领袖大祚荣趁此机会,至东牟山筑城以居,于公元698年正式独立建国,后来又接受了唐廷的“渤海郡王”之封,才改名为“渤海国”。

靺鞨人建国后,以统一靺鞨各部作为基本国策。但由于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雄视东亚,对边缘地区的控制力仍然很强,渤海国在这段期间内扩展很缓慢,并且多次和唐朝发生冲突。但在靺鞨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内,他们基本实现了对周边部族的整合。

然而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庞大的国土同样也带来了行政困难的副作用,原始的行政结构无法满足控制国家的需求。因此渤海国学习唐王朝的体制,在中央设置了三省六部十二司,地方上划分为府(京)、州、县三级结构,共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多达两百个县。

值得一提的是五京,指渤海统治者后来效仿唐王朝建立的五个京城:上京龙泉府(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中京显德府(位于今吉林省和龙市)、东京龙原府(位于今吉林省珲春市)、南京南海府、西京鸭绿府,此五京制还被后来的辽代所沿袭。

渤海国这些都城的布局、规格、形制大都模仿唐长安进行规划,由郭城、皇城、宫城三部分组成,颇为宏伟。

作为主要都城的上京城最具有代表性,是我国东北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由皇城正南门至郭城正南门,有一条类似唐长安朱雀大街、宽达110米的中轴大街,将郭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唐朝时都有哪些国家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并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日本派遣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 称之为 谴唐使.
谴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了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遣唐使
1.遣唐使概述
所谓遗唐使,即日本皇家为汲取中国先进的政治、文化、科学、艺术,而多次派遣的官方外交及留学使团。其实,在遣唐使之前,日本也曾经向隋朝派遣过遣隋使,但不久即因隋未大起义的动乱而断绝。在唐建立后十二年,随着中国再度恢复和平与统一,日本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舒明天皇二年(西元630年),派遣了首批遣唐使。自此,至宽平四年(西元894年),前后260余年,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十三次。

2.遣唐使组成

遣唐使团的主要官员分为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如负有重大使命,尚在大使之上增设节使或押使(首席谈判代表)。选拔条件为通晓经史、长于文墨、对唐文化和政治有一定了解或有一技之长者。其他成员有知乘船事(船长)、造船督将(船舶设计总工程师)、船师(船舶设计工程师)、船匠(造船工人)、 柂师、傔人(高官的仆从)、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史生、卜部、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以及专修各门学问的留学生等。因此,人员众多,最初在25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以上,最盛时有600人。其规模之庞大,保持时间之长,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3.遣唐路线

最初的船队为两艘百人大船,后来扩展到四艘,从近畿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府南区三津町附近)出发,向西过濑户内海至九州筑紫的大浦津(博多)。以这里出远洋赴唐,一般有南北两条路线。北路自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从仁川附近向西横渡黄海,或继续北上至鸭绿江口后再沿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最后皆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在登州港上岸。这条航线虽然曲折费时,但由于靠海岸线近,少有风浪袭击,较为安全;南路又分为两条:其一是从大浦港起航后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绕行夜久(屋久岛)、俺美(大岛),横渡东中国海,直达扬子江口。此路线纯因701年后日本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之间关系紧张而不得以为之;其二,是于8世纪70年代后开辟的从大浦至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从此横越东海直航扬子江口。此时的唐帝国北方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陆路安全没有保障。且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路远费时,更要冒横穿东海的风险,与其同样冒险并费时,不如从筑紫直穿东海,反而可以缩短航程,节省时间。

南方航路相较比方航路而言,在造航术与航海术均不发达,且不具备海洋气象知识的当时,风险性极大。遣唐使在往返徒中常遭遇风暴海潮,船破人亡的事件屡有发生。

4.遣唐使之责

遣唐使在唐时间,基本上以一年为准,主要任务为学习唐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从四门助教赵玄默习经史;准判官藤原贞敏从刘二郎学琵琶;医师菅原梶成入太医院学习等。当时的长安不仅是汉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来自波斯、印度、拜占庭、突厥斯坦、河中、阿拉伯、中南半岛等地的东西文化尽皆荟萃于此,使留学生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学习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学成归国的人员中,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各方面的栋梁,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供献。

使节团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拓展中日贸易。至唐后,使团向皇帝进献了日本政府的礼物,主要有银、絁、丝、绵、布等本国特产,归国时带回了唐回赠的彩帛、香药、三彩工艺品等礼品。其意义近似于今天的官方易货贸易。当然,这些赠品首先是要满足天皇和贵族公卿们的需求,于是宫廷内部的唐物交易。据《续日本后纪》承和六年十月条记载:"建礼门前,张立三帏,杂置唐物。内藏寮官人与内侍等交易,名曰宫市。"那些购入唐物的公卿贵族,一旦在日后的政治漩涡中失足、失势,卖物度日的情况就会发生,于是这些宫廷专有物品,也就流入民间商贾的手中,精美的唐物自然大受欢迎,而为满足市场缺口的依样仿制的唐样物品,也就从此流行起来了。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也向使团成员按官阶地位颁发数量不等的财帛做为旅费和学费,又对大使和副使额外赐予大量的砂金。因此,他们也就有了对唐物的购买力,说不清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第一个带头搞倒卖,反正一个遣唐官商集团就这样形成了,日唐贸易籍使团的来往而诞生了。

5.著名遣唐留学生

在遣唐留学生中,一般分为两类,即留学生和学问僧。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之一修习各自的专业,而学问僧则汇集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里钻研佛法。根据木宫彦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200多年间,留唐学生144名,其中学问僧占大多数,其他留学生只有14名。其中许多人留唐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还在唐朝娶妻生子,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全与唐人无异。其中翘楚,更在唐朝宫廷仕官。这些深得唐文化三昧的留学生,在回国后,对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着重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位: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取华名晁衡。学成后出仕唐朝,历任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阕(从七品上)、仪王(玄宗12子李璲)友(从五品下)、卫尉下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等职。工诗文,遂与李白、王维、褚光羲等同代诗人过从甚密。753年回国时,王维赠临别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引信若为通。"途中,遇风浪漂流安南,被李白误为覆舟遇难,做下著名的悲悼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孤帆一片绕澎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实乃中日之间那段蜜月时代的最佳印证。755年返唐,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皆正三品)等职。770年卒于长安,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方追赠正二位。其墓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兴庆公园内。

吉备真备(693-775),阿倍的同学。717年-735年留唐。在唐17年,于经史、军事、天文,艺术等方面均获真传。归国时带回了包括礼仪、典章、历法、乐谱、乐器、武器等多种书籍和物品。归国后成为宫廷教师(大学助),专门向天皇以及贵族们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刻六道。经他带回的《唐礼》和《大衍历》,前者成为了平安朝宫廷礼仪范本,后者则于天平宝字七年(763)代替凤翔历使用。

752年,他以遣唐副使的身份再度入唐学习,直至754年回国,任太宰大贰,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从二位右大臣。著有《私教类聚》一书。据说,他也是日本围棋的启蒙者(详见拙文《阴阳界--浅谈日本围棋》)。总之,他在向日本介绍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空海(774-835),804年以学问僧的身份入唐,在长安的青龙寺从惠果学密宗。806年归国,传播真言密宗佛法。816年于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了日本真言宗。828年在京都设立综艺种智院,向平民普及教育。空海除精通佛法外,更工诗文,著有《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篡隶万象名义》等书。圆寂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空海的同学。于天台山国清寺从遒邃、行满学真言密宗。次年携230部经卷归国,广宣天台极诣,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圆寂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717年与吉备真备同到长安,受唐玄宗赐予紫袈裟准三品。735年携5000余卷经文回国,于兴福寺传法相宗。由于在唐期间学到了先进的医术,因此治好了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得到宠信,任为僧正,得以入宫参与政事,一度与吉备真备共同左右朝局。后遭贵族反对,被流放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838年入唐,兼学显密二宗。回国后传布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是北岭比睿山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至今仍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由以上诸人在唐以及归国后的情况可见,当时,日本在对留唐归来者是相当器重的,多数都得以施展其长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唐朝对这些远来的学子,则完全采取了开放接纳的姿态,甚至对其中那些愿意为宫廷服务的人委以重任,恢弘开明的气度可见一斑。

6.鉴真东渡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唐朝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传播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交流。其中,扬州名僧鉴真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他那6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的传奇性故事和百折不回,一心宏法的精神直到今天还民间广为传诵。

鉴真(688-763),江阳县人,俗姓淳于。14岁在扬州大云寺剃度,708年在长安实际寺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学律宗。733年,南律宗大师义威圆寂,遂成为南律宗的当家人,先后为4万多僧授戒,被尊为授戒大师。其时,日本律宗不振,朝廷闻鉴真之名,遂派遣奈良兴福寺荣睿、大安寺普照二僧来唐礼聘其赴日传戒。

鉴真从743年至748年间曾五次试图东渡,然都因天灾或人祸而未能成功。而第五次,更是因遭遇大风,漂流至海南岛,从海南岛绕行广东、广西、江西返回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瘴气,导致双目失明,荣睿则客死于端州(今广东高要)。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在归国时再度往扬州拜谒鉴真,邀其一同赴日。时已65岁的鉴真不顾年迈失明,毅然第六次东渡。经过2个月的艰苦海途,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太宰府。次年2月入京都。

鉴真东渡前后凡11年,历经6次方告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之决心与毅力。同鉴真一起到达日本的还有其弟子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计有:佛像8尊、佛具7类、佛经34种、字帖3件。日本朝廷对鉴真的到来给予了盛大的欢迎,举朝上下,无不对其尊敬有嘉,授予传灯大师之号,对其他僧人也多有赠予。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亲自授戒,首先对皇族授戒,然后又为澄修等440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756),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759),日本朝廷按照唐朝寺院布局,完成了唐招提寺的修建,鉴真遂从东大寺移居其内,广传戒律,开创了日本律宗。

天平宝字7年(763)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内圆寂,享年76岁。其弟子忍基制作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了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成为日本律宗的传教之宝,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一直保存到今天。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诸葛亮北伐与孙权攻合肥都是久攻不胜,为何人们还是觉得诸葛亮更聪明?

拜托,诸葛亮的聪明和他的北伐战争没有关系好么?同样的,孙权攻不下合肥,和他聪不聪明也没有关系。这两个人之间就没有可比性,不要再放在一起比较了

诸葛亮是谁其实都不用过多介绍了,这三个字摆出来那就是智慧的象征。身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第一功臣,在自己辅佐的主公刘备去逝后还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整个历史上也没几个人能做到。

北伐战争发生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为了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诸葛亮不顾天下大势不利于自己的条件,硬要以一己之力北伐中原,这份勇气和魄力,同样世间难找。至于说诸葛亮的聪明,并不能以北伐成功与否来判断。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出山之后更是按自己的规划,一步步把刘备从一个落魄中年人给打造成了雄霸一方的西蜀皇帝,如果诸葛亮不聪明,他能办到么?难道把当时天下其他英雄都当傻子了么?

再说下孙权,虽然孙权登场时他的老子孙坚和大哥孙策已经帮他把东吴的基业都打好了,但俗话说的好,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孙权继承东吴时还是个孩子,手下人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叔伯辈,如果孙权不聪明,怎么可能年纪轻轻就震慑住那群眼高于顶的旧臣?如果孙权不聪明,怎么对抗世之奸雄曹操和那个有着智绝诸葛亮辅佐的枭雄刘备?

孙策临死时曾说过,孙权是善于守护疆土,而不善于攻城略地,东吴相比曹魏和蜀汉,本就缺少能争惯战的一流猛将。在虎视眈眈的敌人眼皮底下能保住地盘,孙权绝对可以称为一代雄主了。

诸葛亮与孙权,都是聪明人,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都做到了独一无二,都达到了其他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不能因为某一件事,就否定他们的智商,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透,那才是真的智商堪忧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