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汉为何没有一统三国

说历史 2023-06-08 00:14:21

蜀汉为何没有一统三国

蜀国不能一统三国的原因有哪些

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出现了很多诸侯争权的局面。刚开始是董卓袁绍,之后是吕布、曹操,但是在赤壁之战之后,逐渐形成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蜀汉、曹魏和东吴。大家都知道的是,当时的蜀汉领导人是刘备,他的手中,手中的将领,可以说个个都是传奇人物,五虎将无一不被人所知,并且他的军师更是当时有名的术士诸葛亮,为什么他最后没能统一三国?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刘备的地盘太小了,因为总体来看,当时的刘备只有一个州拿得出手,就是益州,而曹操手里的地盘却是有九个州之多,差距是特别大的。在那个年代,你所掌握的地盘越多,就代表着你所能赚取的财富越多,而你的财富越多,则就代表你的军队的实力会更加的强盛。因此,只有一个州的刘备在拥有九个州的曹魏面前,就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

然后就是刘备在建立起蜀汉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他的目标是比较模糊的,一直在他遇到了诸葛亮之后才开始对抗北魏,可以说,刘备是当时三国鼎立的三个政权之中,最后一个建立起目标的。原来他并没有一统天下的心思,一直到了北魏还有东吴的目标都确立之后,他才建立起了自己的目标。也正是因为如此,给留给他的筹备时间并不长,最后也就没能一统三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刘备他所占领的资源太少了,所以就导致他不能在军事当中出现错误,否则就是致命一击。最明显的就是荆州,蜀汉在失去荆州这个地方之后,接着连续的失去了很多个地方。之后虽然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全面讨伐东吴,但是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所以蜀汉想要一统三国的几率相对于北魏和东吴是很低的,容错率低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最终也是因为失误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蜀汉为何没有一统三国

把仲达都给熬死的孙权,为什么还是没一统三国?

三国时期的孙权,无疑是位让人看不懂的三国霸主。夸他的人很多,最权威的毫无疑问是两大重量级人物,第一个是刘备。曾这样点评孙权:我这小舅子,上身长,下身短,一看就非久居人下之辈,我再也不想跟他打交道了。(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出自《三国志》)

谁说刘备不幽默了?竟然从孙权的身材上,入手点评。同时这句话,也颠覆了人们对《三国演义》的认知,原来“上身长下身短,双手过膝”的人,竟然不是刘备,而是孙权。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是曹操,他对孙权的点评最著名:生儿子就该要生孙权这样的!不过,让孙权尴尬的是,后面又补刀一句,“你瞅刘表那俩儿子,蠢笨得如猪狗一样”。

说这是夸孙权吧?可这参照物实在拿不出手。就如有人这样夸小编:你这文章写得嘿,甩文盲十条街!你说,小编是该哭,还该笑?



所以只能说,估计当时曹孙鏖兵,曹操被孙权“顶的肺疼”,是又气又恨还又很欣赏,于是就来了这么一句话。

但不论怎样,来自对手的评价从来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孙权妥妥跻身于三国三大霸主之一了。况且由于年岁最小,自然给人以无限期待。可哪料,当曹操、刘备这两位霸主去世后,孙权却没能趁势一统三国。



有人解释说,是因出了一个更狠的司马懿,当然还有大神诸葛亮。可问题是,先是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十七年后更狠的司马懿也死了,可反观孙权却还活着呢,非但没能称霸天下,反而把还把他自己的吴国,给折腾得鸡飞狗跳,差点断气。

显然许多人说的,“人要能熬,熬到最后就是牛逼”,在孙权这是行不通的。他都比司马懿能熬。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孙权的这种尴尬和窘境?莫非曹操和刘备都说错了?

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其实原因就一条!




02孙权的实力问题

恐怕许多人都有个误解,认为孙权占据的江东很富庶。但在三国时期,江东却意味着蛮荒之地。当时最富庶的地方是曹操占据的北方。所谓三国鏖战,最终比拼的还是实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口基数。

这也是为何曹魏那边,人才不断喷涌,可反观西蜀和东吴却由于后备人才匮乏,总给人以差一口气的原因。

就说江东,都言孙策很猛,但孙策打下的不过是江东六郡。且由于触动了江东门阀阶层利益,致使内部犹如火山口一般,孙策最终就死在了这上面,遭到了许贡门客的刺杀。



因此孙权虽无孙策的武略,但实则却比孙策跟适合当大哥。正是在孙权的努力下,江东地盘急速向南扩张,并使得内部矛盾缓和下来。这才有了跟曹魏正面硬刚的资本。但也仅仅是抗衡,想推倒曹魏,却太难了。

就说合肥,孙权一辈子都没打下来,反而还成就了张辽威名。但为何在历次防守战中,孙权几乎又取得全胜?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还有跟曹魏的濡须口对阵等?

抛开军事上的得失,从内部分析来言,就一个原因:防守战,完全符合江东豪强利益,因此各个都出兵出力玩命支持。且孙权扩展南方,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因为他可以让相关将领(豪强),增加“曲部”(自己的势力)。



可向强悍的曹魏攻击(合肥),明显属于得不偿失。因此孙权虽号称“孙十万”,却就是没法攻破合肥。况且本质来言,军事领域又恰是孙权的弱项。

因此孙权就算再能熬,也只能悲哀发现,东吴实力长十分,可曹魏却能涨了二十分,最终只得采取自保战略。晚年开始清洗,逼死东吴豪强势力的代表陆逊,提拔外乡人诸葛瑾的后代诸葛恪,结果还适得其反了。





03诸葛亮一句话说透

对孙权的这种窘迫,诸葛亮是最有发言权。因为诸葛亮主政西蜀时期,正好是三国的相持期,而曹操、刘备的时期,都属于三国的开拓期。

其中标志性事件,是孙权称帝。其实称帝对孙权意味着“东吴自保”完成,不必在一会跟蜀汉联合对抗曹魏,又突然跟曹魏联手,背后捅关羽的刀子。孙权之前的这些摇摆,都是出于对东吴自保的考虑。

如今孙权要称帝了,就必然要给蜀汉消息。可蜀汉上下却顿时炸锅了。一部分人认为,孙权这是“僭越之举”,名不正言不顺。另一部分人则考虑得更深,认定了孙权想一统三国,是狼子野心,都坚决反对,表示应跟东吴断交。



诸葛亮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了一篇《绝盟好议》,驳斥了以上两种言论,其中对孙权给出了一句评价: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

最直白的翻译就是:兄弟们都多虑了,孙权的实力支撑不起他的野心(志向)。他称帝,无非是在江边画个圈圈,躲在里面自保而已,就犹如曹魏打不过江一样。所以结论是,再也不必再担心孙权进攻了,我也可以全力北伐,因此应祝贺孙权称帝!

诸葛亮的这句话,堪称是一针见血,说得透彻!因此才说,孙权虽熬死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牛人,为何不能一统三国?不是他不想,而是实力上差得太多!

三国演义魏蜀吴为什么没有一方统一全国?

三国鼎足而天下三分,这是历史造成的不幸。而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或者蜀汉,之所以都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受制于当时的形势而无法实现!


这三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难处。


首先说曹魏:曹魏虽然实力强大,但却始终无法集中力量统一天下。这里边的原因也并不复杂——全是因为蜀、吴联合抗曹的缘故!

正是由于受制于蜀、吴两头的牵制,才使得比较有作为的曹丕和曹睿,既无法灭蜀也无法灭吴!而到了蜀、吴两国衰落之时,魏国的权柄也已落入了司马家族之手。因此,此时的魏国虽名为曹氏江山,实则已经成为司马氏的天下。


其次是蜀汉,蜀汉国小力弱。论兵力不如曹魏雄厚,论人口也不如曹魏众多,论财力更不能与之相比,论地盘甚至还不如东吴辽阔。因此,尽管蜀汉曾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但却因实力有限终究难以成功!


最后说东吴,东吴在三国中的地位最尴尬。因为曹魏尚有借“汉禅”而继大统的理由,宣扬自已是继承了汉朝的“正朔”。蜀汉也可凭借刘备“大汉皇叔”的名义,宣扬自身为汉朝的当然继承者!

可是,东吴却与这两者都不挨边。因此,孙权的皇帝之位便坐得非常尴尬,纯属于分疆裂土之举。所以东吴对于统一天下没有太大的兴趣,它的联蜀抗魏或伐魏之举,掺杂了过多的投机成分!更兼东吴的长处是水战,其弱项是陆战!正是因此,在东吴强盛之时,孙权也难取合肥,陆逊也不得襄阳。


那么,为什么司马家族就能先灭蜀后吞吴呢?因为司马家族的运气太好了!当其掌握了魏国政权之后,昔日曾经屡伐中原的蜀国已经衰落下去了。而且自从刘禅亲政宠信黄皓之后,蜀国的内政更是一团糟,这人心也就散了。所以当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伐蜀之时,才会收到一举将其灭亡的奇效!

在灭蜀之后不久,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便夺取了魏国江山,建立了晋国。至此,曹魏便宣告亡国了!而在拥有了蜀地之后,晋国便对东吴构成了西部和北部,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


恰在此时,又逢东吴内部权臣争斗,宗室自相残杀。直到残暴的孙皓上台之后,吴国的权臣才被他杀了个精光。不过此时的东吴已经衰落不堪了,它的国力将近衰竭,它的人心业已星散,它的士气已经低落,它的国运即将完结。


故而,当晋国在灭蜀的10年之后,调集重兵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头向东吴挺进之时,吴国便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了!在晋军迫近建业之时,不仅东吴的水师一触即溃,其他部队也纷纷望风而降。而到了这个时候啊,那位以残暴无情而闻名的孙皓,除了选择投降以外,已经无路可走了!


吴国被灭之后,标志着整个天下复归于一统。历史上流传了一句话“七雄相争秦得胜,三国归晋庆太平”。只是很可惜,无论是秦还是晋,它们的统一都太短暂了!

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备为什么最终没能一统三国呢?

刘备与三国时期的两位劲敌,曹操和孙权都不太一样,他的负担太重了。身为刘皇叔的刘备,打着这个旗号,拉拢了不少能人,像五虎将,各个实力不俗。而诸葛亮等人更是有着大才的人物。而他也一生致力于匡扶汉室,这种态度影响了蜀汉的太多人,尤其是诸葛亮,到死都在北伐。可是,刘备最终都没有一统三国,留下了遗憾。那么,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备为什么最终没能一统三国呢?第一,对手太强大了,不好打。第二,刘备起步本身就晚了。第三,刘备这个人太感情用事。

第一

三国当中,实力最大的是曹操了。一方面是曹操本身就是一代枭雄,另一方面,曹操手下的谋士和武将实在是太多了,不是蜀汉和东吴可比的。再说了,曹操占据着北方广大地盘,人口也多,经济也发达。蜀汉和东吴联合起来,恐怕也没有绝对的信心打赢。而东吴长期与蜀汉结盟的这么一个国家,实力也不容小觑。这个国家都不好惹,蜀汉占据蜀地,人口不足,要想统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第二

刘备与曹操和孙权都不太一样,他起步太晚了,刘备还一事无成的时候,曹操都快一统北方了。而孙权只是接下了自己父亲和哥哥的底子,发展的速度也不慢。唯有刘备,长期以来,不是考虑的统一,而是为了找一个根据地,再发展自己。从时间上,刘备就已经晚了,失去了太多的机会。

第三

刘备很仁义,也知人善任,身为聚拢了不少人,很多人被他的匡扶汉室的梦想所感动。但刘备太感情用事了,从他不顾一切的为了关羽报仇就可以看出。夷陵之战让蜀汉伤了元气,刘备也没有多久就去世了,彻底失去了匡扶汉室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