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官家皇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这句话出自《湘山野录》,讲述的就是三皇时期,整个天下遵循的是公天下,所以皇位传承以贤能为主。等到武帝当家的时候,原先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传承顺序也变成的血脉传承。这句话似乎阐述着中国权力传承制度的变更,也暗示着某种古人的理想。
到了宋朝时期,宋代的开国皇帝,把《湘山野录》中的三皇五帝行为也像秦始皇一样进行了组合,结果得出了“官家”的称呼。在现在人看来,这个官家的称呼似乎很low,听起来好像是管家一样,一看就低人一等,与秦始皇的三皇五帝和成皇帝比较起来差距太大。但让我们惊讶的是,宋朝皇帝却把这个官家的称呼当成了自己皇帝的称谓,并且还引以为荣。
虽说宋太祖与秦始皇比较起来差距还挺大的,但是要说差到这种地步连品位都不如,那可实在是不敢相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宋代的皇帝称自己为官家,而不是像秦始皇一样和三皇五帝称皇帝呢?
实际上,这个官家的称谓背后有着另外的含义,他们也是与秦始皇站在同一个高度思考问题。
一、什么是官?什么是家?
在古代,对于官家的看法,其实是关于公与私的。所谓的官天下,指的就是公天下,这个公天下就是想要天下为公,但这并不涉及到孔老夫子的大道之行,而是说权力传承上的公允性。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面有一个更加精确的说法,那就是禅让制,遥想当年,三皇通过禅让制,确保整个天下始终在贤能的人的领导之下,这才有了黄金时代。
但是,后来等到大禹时期到来,公天下变成了私家天下,下期直接以血缘的方式对权力进行传承,原先的禅让制灰灰洇灭。以前对于这样的权力传承的变化总感觉有些失望,因为禅让制是最美好、最浪漫的政治时代,结果变成了血腥冷酷的私家天下,总感觉在倒退。其实,这背后另有讲究。
所谓的官天下,的确是政治上的浪漫情怀,但是它并不符合时代的变迁。因为它能够实行的基础就是整个社会处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中,而且版图较小,小群体搞禅让制没问题。但是,等到土地范围扩大而且生产力扩张的时候,观天下必须要以家天下为主,因为家天下确保了社会的稳定,而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社会动力的源泉,所以官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一个合理的过程。
那么,与宋朝的官家有什么联系呢?
二、官家背后的含义
宋朝皇帝像秦始皇一样,把三皇五帝的行为结合自称为“官家”,其实不是想要摆酷,而是想要找到我们古人孕育的一个朦胧的理想。秦始皇把古人的辉煌,演化成了绝对的权力,这是当时时代的特色,也是秦始皇的追求。
但是,宋朝皇帝却不喜欢这样,他追求另外一种和谐,那就是公天下与私天下相平衡,甚至把公天下摆在前面。这种说法可能有些模糊不清,但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就能明白,宋朝一切政治以平衡为主,而且一切政治以文官集团为主。也就是说,由原先秦始皇的绝对拦权,转入到了君臣共治,甚至君高拱于其上由臣来做事情的地步。
具体的表现可以看一下宋史,遥想当年,太祖皇帝明确立下一条规矩,那就是宋朝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屠杀任何一个文官。这条法律被严格执行,到了宋朝灭亡,就连后来的宋仁宗,宋神宗等人,想要轻易的打击那些保守派人物,也不能够越规矩。
除此以外,宋代的宰相个个都有着限制皇帝权力的能力。以寇准为例,宋真宗次次都想要追求更高的享受,结果都被寇准卡住了财政大权,甚至连后来的澶渊之盟,也是被寇准胁迫者御驾亲征。
也难怪有学者感慨,中国历史几千年只有宋朝皇帝的权力是最弱的,那里是文官集团的天堂。由此可见,当时宋朝皇帝自称官家,其实目的就是想要实现家天下与公天下结合,而且宋朝皇帝在把握这个平衡的时候做的非常不错。
三、官家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弄清楚了宋朝官家的含义和他们的行为以后,我们也不由得会产生一个疑惑,宋朝皇帝折腾了大半天,闹这一出是为什么?
要知道,笔者以前在看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的时候,曾经就看老先生表达过,中国的皇权特别具有排他性,越是接近权力顶峰,就越具有抗拒他人的属性。因此皇权或者说权力是人人都想占有,人人都必须要努力的去掌控。
那么,为什么宋朝皇帝就如此的大度呢?
其实之所以会这样,关键还是因为宋太祖早年的经历,还有当时时代背景带给大家的烙印。
在罗贯中先生写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中,就明确的表示了在宋朝建国以前残唐时期的可怕景象。还记得当年郭威等人屠杀开封城的时候,赵匡胤的家人差点被人给洗劫了,而那些抢劫的士兵一个个犹如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一般,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老百姓,都在他们的摧残之下化为灰灰。宋太祖亲眼看到了这可怕的场景,也知道了士兵的可怕,因此,他想要打造一个由读书人统治的世界。
要知道,读书人统治的世界虽然未必可能有血性,未必可能真的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读书人的统治终究只不过是贪污点钱财,对于国家大政方针调整上有失误,但永远不会使得天下沦落到残唐五代的可怕梦境之中。
所以宋太祖希望,实现一个所谓的公天下,由文官集团来掌握政权。这样既可以避免自己的王朝像残唐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一样灰飞烟灭,也符合了整个时代人民的诉求。大家再也不想回到那个可怕的群魔乱舞时代了。
因此,官家其实就代表着大家的一个理想,皇帝的称呼也代表着皇家的一个态度。大家都想要重塑三皇五帝时期,大家想要把朦胧的禅让制与家天下结合,打造一个没有战乱,大家都富裕的时代。平心而论,宋王朝做到了这一点,而官家的称谓虽然不大气,但是与秦始皇比较起来,却也有另外的优势。
小结
总的来说,相信大家应该也了解了宋朝皇帝自称的由来。针对宋朝皇帝这一行为,我们还是得提出一些感想,虽然宋朝国力的确并不怎么行,对外战争也基本上没赢过,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很理想的国度。
当一个皇帝能够在大封建时代,想到家天下与公天下结合,想到经过残唐五代的可怕乱世以后,寻找一条和平之路,这种理想与追求与王莽追求的儒家道德,其实大相径庭。
如果历史真的要给宋朝打分的话,笔者可能会给宋朝90分以上的评价,因为这个王朝真的是一个理想国,他是中国人民在痛苦之中尝试的一条新的道路,虽然在政治军事上不那么显眼,但他的勇气和他尝试的结果,真的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敬佩。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王立群解读宋史》
一、宋朝皇帝为何叫“官家”“官家”这一称谓民间早已有之,最初多是用来指代官府和朝廷,而以“官家”来称呼皇帝却也并非自宋朝才开始的。
正史上首次出现以“官家”代称皇帝的记载见于《晋书》的《石季龙载纪》:“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这里的“官家”指的便是后赵武帝石虎,但那时还不成为对帝王的主流常见称谓。
而有宋一朝,上到官卿嫔妃,下至庶民百姓都喜爱称皇帝为“官家”。这“官家”一词听起来似乎少了些威严庄重,倒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店家”、“酒家”之类的称呼,那么宋朝的帝王们为何会欣然接受这一称呼呢?
其实在五代时,就有不少皇帝接受了“官家”这一称谓,而当年太祖赵匡胤从后周皇帝手上接过了政权,事实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五代时期的一些传统,就比如“官家”这一称谓。
但作为皇帝专属的称呼自然要有一套别具一格的说法,故而此“官家”其实非彼“官家”。
宋真宗时的侍读李仲容好饮酒,且酒量颇大,在皇帝近臣中未逢对手。以至于宋真宗每次遇到饮酒不敌之时,必定要召李公来挡酒。久而久之,真宗对李仲容的酒量颇为好奇。
一天晚上,真宗召来李仲容,命人拿出一个巨型酒杯斟满烈酒,想看看李公酒量究竟何如。李公当晚被灌得酩酊大醉,只得起身“告官家撤巨器”,而真宗则趁机问他“何故谓天子为官家”。
李仲容回答说,臣记得蒋济在《万机论》中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真宗听后十分高兴。
后来胡三省在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时也说到:“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 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二、自古帝王称谓多自古帝王的称谓究竟有多少?没人能说得清。
但细数历来文献记载,像是“朕”、“寡人”、“陛下”、“国主”此类常见称谓就可达70多个。帝王的称谓虽多到数不清,但尚可大致为其分个类。
皇帝的称谓主要有口头称谓与书面称谓两种,而口头上又可分为自称和臣民称。
先说说自称。我们在影视剧中听到的皇帝自称通常是“朕”、“寡人”、“孤”等等。
《尔雅·古释》中说,“朕,身也”,最早的时候无论贵贱都可自称为“朕”,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朕”才固定为皇帝一人的专有称呼。
“寡人”最早是诸侯和国君的自称,嬴政在建立秦朝前首先是秦国的国君,在自称“朕”之前,他其实是先自称了多年的“寡人”。于是乎,在统一天下后,“寡人”也就成了皇帝的专属称谓。
还有我们熟知的“孤”,原来也并非帝王专属,大约在汉以后才成为皇帝的自称。
诸如“朕”、“寡人”、“孤”这类称谓,原先都只是泛称,后来才成为帝王的专属称谓。
而真正由始至终的帝王专称则是《礼记》中记载的“予一人”。不知是这一称呼太过正式,亦或是皇帝认为它字数太多说起来不方便,这一“根正苗红”的帝王专称相反在实际中却很少出现。
古代的臣民多称帝王为“陛下”、“皇上”、“万岁”等等。
“陛”是宫殿的台阶,最早可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称皇帝“陛下”的。因为“陛下”的本意是皇帝为防不测而设在丹陛之下的近臣,所以起先只有近臣才有资格称皇帝为“陛下”,但后来这一称谓慢慢成为臣子对皇帝的普遍尊称。
每个朝代臣民对帝王的称谓不尽相同,如夏称“后”,商称“王”,周称“天子”,春秋有“君”、“主”等等。甚至臣称与民称也都不同,这些都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特点与气象。
诗、书、文中所见帝王的称谓也非常多。像是“天子”、“上”、“圣人”、“大家”、“官家”、“县官”、“大行”、“乘舆”等等,这些书面语称谓与口头语称谓有时也是通用的,并非界限分明。
三、说说“九五之尊”“九五之尊”是见之较早且霸气外露的一个称谓,与上述所提到的不同,“九五之尊”并不作为日常称呼,而是对所有帝王的一个尊称。
古时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其典出《易》:“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后世唐代的经学家孔颖达为此解释说,“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譬若圣人有龙之德,飞腾居天位,此德为天下万物所瞻仰,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
那么“九五”之数为何在古人眼中如此尊崇而特别呢?
“九”在古代是数之极,“九天”形容至高,“九华”形容至美,“九卿”形容数多。《易》中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于是便有了“重阳节”与“身怀六甲”之说。
“五”在数中处中位,偏好中庸之道的古人也十分喜爱五这个数字。如古有“五行”,有“五礼”,有“五伦”。
《易》中有乾卦,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但“九五”之后便是上九,可见九五之数是极数。因此“九五之尊”便是至尊之位。
各朝各代皇帝的不同称谓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不同王朝的文化和气象。
就拿宋朝来说,作为市民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时代,有宋一代的文化更加平民化、多样化,在这样一种更“接地气”的文化氛围的浸染下,经济、文学、艺术等都走入民间,更加亲近大众。
民间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多样,词曲也更关注个体的生活与感受,书画取材于市民生活的范围更广了,再加上科举的兴盛发展,众多平民士子进入朝堂,那么皇权自然也应邀脱下了一层威严肃穆的外衣,而更加亲近世俗大众了。
1、宋朝把皇帝称为“官家”与宋太祖出身和登基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经过“黄袍加身”称帝,史称“陈桥兵变”。
2、这样他的称帝也不能使所有人信服,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不称“朕”,称“官家”。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这样既没有降低身份,反而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1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一个将魏忠贤送上断头台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