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慈禧派人参加万国博览会

说历史 2023-06-08 00:06:14

慈禧派人参加万国博览会

慈禧曾派人率团参加世博会

万国博览会在现在也是一个国际上很大的博览会,并且这个博览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一个关于科技、文化产业以及其他一个国际性的博览活动。在这么一个有意义的大型活动上,慈禧太后展出了一个让国家很丢人的东西,在清政府末期腐败的清政府。慈禧太后为了结交强国,让浦伦带着烟灯、烟枪、锋利的砍刀,还有刑罚的模型以及一些茶叶等去参加这个盛大的博览会,。

除了红茶跟绿茶这两种茶叶还能上点档次,其他都是可以算得上很丢人了。人家的博览会展示的都是国家特别优势的东西,而慈禧展示的这些却都特别的落后,并且也特别丢人。虽然慈禧太后,非常的贪图享乐,也非常的爱财,但是她对于这次的万国博览会也非常重视,那抠门的慈禧为了这次的博览会,竟然拿出了50万的存款,去让大臣们置办。

当时的清政府在慈禧太后手中已经变得很薄弱了,所以大臣们没有一个人把这次博览会当回事。他们拿到了50万经费,随便买了点小物件,就剩下的都分了。至于慈禧太后说的让他们去结交强国,也压根就像没有听到过。参加博览会的人那肯定代表着清朝,不管带去的小物件是谁买的,在各国看来都是慈禧太后的旨意。

因此,这次博览会也让各国看到了一个落后、不上进的清政府,这也让清政府在各个国家面前丢了面子。慈禧太后打理的清朝政府可以说很穷了,她把大量财富都浪费在自己身上,剥削文武百官还有百姓,可以说没有一点功绩。现代的西方之所以认为我们中国贫穷,跟慈禧太后参加这次博览会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次博览会上的展品过于丢人,也让外国知道了清政府的腐败。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慈禧派人参加万国博览会

有关“风筝魏”的一切资料

  风筝,旧称“纸鸢”或“纸鹞”,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古人曾用木料或皮革制成较大的风筝,上面可载人负物,借风力放飞天空,用于军事侦察或投递信息。后来,风筝成为中国宫廷贵族的玩具。五代(907-960)时,李邺在宫中做纸鸢,于鸢首置一竹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筝”是中国古代的乐器,风筝命名由此而来。宋元以后,风筝逐渐普及到民间,明清时期广为流传。
  “风筝魏”创始人魏元泰,清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八日生于天津。其家境贫困,中途辍学,16岁到北门内蒋记“天福斋”扎彩铺学徒。四年期满,不仅学会扎彩(给死人烧的冥器)手艺,还学会扎制风筝,在城里鼓楼东大街开设了以其父命名的魏记“长清斋扎彩棚”。除制售扎彩外,大部分时间研究风筝的制作技艺。
  魏元泰用榫接骨架做法,代替用纸捻、丝线捆绑;用焊制小锡箍衔接骨架,克服羽毛管易折损、虫蛀的缺陷,使体积大的风筝也能折叠自如。“魏记”风筝各部位比例与实物相似,重心位置合理,飞行平稳,放飞成功率通常达100%。
  “魏记”风筝有不少绝活。其中“送饭”、“背负锣鼓”、“变字变色”、“变换方位”和“撒传单”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送饭”由大小两个风筝组成,俗称“母子风筝”。防飞时,大风筝先飞向天空后,小风筝直奔大风筝飞去,大小风筝在蓝天飞舞。小风筝也可从空中回到地面,再由地面飞向天空,犹如孩子为母亲送饭。故名“送饭”。
  “背负锣鼓”,即在风筝上安锣鼓,起飞后,借风力,使风筝能自动敲打出锣鼓声。
  “变色变字”,“变色”是使特制的风筝在蓝天上被风吹得向阳向阴,显示不同色彩;“变字”,即在风筝上装有标语,放飞后,只需用力一抻线,风筝机关打开,一幅标语垂下。
  “变换方位”,即一组风筝借风和线的拉力,在空中变换位置。
  “撒传单”,即在风筝上夹带一些传单,当风筝在空中飘飞时,只需用力抻线,传单即随风飘落。
  “魏记”风筝题材丰富,有仿生的飞禽走兽;有山水、人物,均选型生动,做工精细,彩绘逼真,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在海内外赢得很高赞誉。清代末年,慈禧太后曾派太监来津向魏元泰定做风筝。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亲自购买他的风筝。清末皇帝溥仪在津居住时,也曾派人购“魏记”风筝。1912年,他的11件风筝在天津河北公园展出,获国家级的直隶出品展览会金牌。1914年,“魏记”风筝作为展品,被送到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地区万国博览会,获得金牌奖章和奖状。
  1961年5月14日,魏元泰逝世,魏慎行继承其业。魏慎行系魏元泰胞兄魏元章之子,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是“风筝魏”第二代传人。魏慎行从12岁起在自家作坊里跟叔父魏元泰学艺,因得真传,在风筝的动静平衡等方面有独特的建树。
  第三代传人是魏慎行的儿子魏永昌、女儿魏永珍。
  “风筝魏”的第四代传人是魏永昌之子魏国秋,生于1961年,从18岁随其祖父、父亲学艺。它的作品,即传统又现代,保持了造型多、彩绘真、特技精、飞行稳、重德操和常创新的特色。他制作的“锣鼓雁”,可在空中敲打出优美的音乐。“飞鹰”、“龙睛鱼”、“螃蟹”和“松鹤延年”等风筝作品是他的代表作。

  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称“风筝魏”。 1872 年魏元泰生于天津,自幼在一家扎 彩铺当学徒,他对制作风筝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提高扎风筝的造诣,他反复研究飞禽和飞虫 的飞翔姿态以及它们的身躯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并应用于风筝的制作。以前的风筝,以硬翅为主,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为整体式。他扎的风筝可以拆展折叠,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可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

  天津风筝的制作,历史久远,工艺精湛,从清代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十美画放风筝》上即可得到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10种风筝。对天津风筝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享誉中外的是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1872一1961年)。他一生从事风筝制作,苦心钻研,大胆创新,先后研制了平拍式、立体式、串式和整体式、组合式(即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叠风筝,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被人称誉为“风筝魏”。

  魏记风筝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讲究(筝面多用绸绢,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等)、造型多样(造型、结构、尺寸大小等)、工艺精湛(穿眼扣榫、变色、变位特技等)、彩绘逼真(重彩、退晕等)、飞行平稳。魏记风筝在1914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状,在国内比赛中也名列前茅。魏记风筝在国内和我市博物馆均有收藏陈列,并曾销往国外。

  魏元泰的后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孙)、魏永珍(侄孙女)、魏国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继承家业,研制风筝,使“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的民间工艺不断发展。

魔术与魔术师

大卫·科波菲尔
把大卫.科波菲尔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魔术师一点不为过,他曾经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魔术。他可以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不翼而飞;他能够从中国的长城“穿”墙而过;他曾试着“飘浮”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上空;他还当众从百慕大三角海域“捞”上来一艘沉船。大卫.科波菲尔偏好规模宏大的魔术表演,他让魔术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陶醉于展示雕虫小技。在观看大卫表演时,观众不但可以获得视觉冲击,还可以在惊叹魔术师精湛技艺的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

大卫.科波菲尔原名大卫.科特金,19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家庭,他从小就对魔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个性格内向,容易腼腆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赢得同伴们的赞赏,他信心倍增。12岁时,大卫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魔术表演,可以与职业魔术师媲美。不久他参加了全美魔术家协会,成为这个世界著名魔术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1972年,年仅16岁的大卫便开始在纽约大学为艺术系的大学生讲授魔术课程。

1974年,大卫从新泽西州的麦森特高中毕业后,进入福特哈姆大学学习,这时芝加哥《魔术人》轻歌剧剧组邀请他领衔主演这部新型歌舞魔术剧。大卫中辍了短短三个星期的大学生活,全力投入了《魔术人》的创作。他不仅设计创作了剧中所需要的全部魔术,而且创造了载歌载舞表演魔术的风格,使这部音乐喜剧别具一格,成为芝加哥历史上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喜剧。《魔术人》演出结束之后,大卫回到了纽约,他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魔术风格,成为从他的同行中脱颖而出的魔术明星。在大卫20岁的时候,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裁弗富德.西尔弗曼的邀请,担当起ABC广播电视公司一个新的集锦式电视特别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命名为《ABC的魔术》,由大卫和来自ABC电视网的其他十四位明星联合演出,这个新颖的受到了各界欢迎,成为该公司收看率很高的节目。从此把大卫.科波菲尔非同凡响的魔术表演介绍给了美国各地观众。之后,大卫与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合作,拍摄《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世界》系列专题节目,他高超的魔术技巧使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目瞪口呆。

他的灵感来自哪里?用大卫.科波菲尔自己的话说,灵感“不仅来自于其他的魔术师前辈”,而且还受到一些娱乐界人士的影响,譬如摇滚乐队或视觉艺术家。大卫说:“我曾经想成为一名歌曲作者,而且我崇拜那些歌曲创作者,因为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创作成歌曲,在用歌曲打动听众的同时,他们也可以宣泄自我。我一直都想创作一首能够流芳百世的摇滚歌曲,但是现在,我创作的是魔术“故事”,我希望靠它们来打动观众。我能够通过自己现在创作的东西来表白自己。”

大卫.科波菲尔将魔术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不再仅仅包括使人惊奇的变换,而是要使魔术更加艺术化,要象戏剧一样感染观众,动人心脾。大卫的成就是传奇般的,他通过隐遁自由神像的奇观,通过亲自执行他的魔术计划,通过充满艺术性的高超表演,正在不断地改变着魔术的概念和魔术的内涵。

中国近代著名魔术师

清末扬名欧美的中国魔术师:朱连魁

朱连魁(Chee Ling Qua)(1854年3月11日~1922年?),艺名“金林福”或“金陵福”(Ching Ling Foo),生于北京,是最早在西方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魔术的中国魔术师。据说朱连魁说话口吃,人称“朱嗑吧”,所以表演时极少说话,但是却练就了他一身精湛的魔术技艺。1898年,朱连魁首次登陆美国表演,对外宣称是“专为慈禧太后献艺的魔术师”,很快凭借东方风格的传统中国古彩戏法风靡美国。

朱连魁到美国本来是参加在美国奥马哈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他和其他一些中国艺人在博览会上表演了几个月后,受到一个美国杂耍表演组织者霍普金斯上校的注意,随即霍普金斯上校和朱连魁签定了在杂耍剧团演出的合同。根据当时美国的排华法案,奥马哈万国博览会结束后朱连魁和他的戏班本来应该被送会中国,但在美国资方的协助下,朱连魁等人被证明属于表演艺人而不是普通劳工,所以被允许留在美国。朱连魁曾表示说,他宁愿永远留在美国,他非常喜欢美国和美国人民。

朱连魁有很多著名的魔术,例如“口吐百丈”、“空竿钓鱼”、“碎纸还完”等。其中一个在美国引起轰动的节目是:用一块空空如也的布,转眼间便变出一只据说能装80磅水的巨碗,水一直漫到碗沿上,再一探手,他又从水中拎出个小孩来。“大碗飞水”是朱连魁最拿手的古彩戏法之一。中国魔术书《鹅幻汇编》把它分类为“搬运法”。“‘搬运法’即堂彩也……大都以红毯相遮隐,转眼之间已至毯内。大碗一只(此碗定做)口径一尺六七寸(或大或小随人力量)。高七寸满碗是水(水内或置金鱼)。全无遗漏于碗外。”(《鹅幻汇编》)特别是朱连魁在每次演出结束时最后一招,将毯子扔在地上,随手扯毯子一角,向上抛起,地上出现了一大缸水和鱼,水面上还飘着苹果。另外,变水的魔术道具Foo Can(即Ching Ling Foo Can)也是朱连魁发明的。

朱连魁一般在一个能表演顶缸的喜剧演员配合下表演,他有一个漂亮的小脚夫人吸引了很多西方人好奇的眼睛,他的儿子也能很多精彩的杂技表演,他们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之一。

皮特.马维

皮特 .马韦是世界著名魔术大师,瑞士人。他在国际魔坛上获得极高的荣誉。他的突出特点是:才华横溢。当他意识到自己在魔术方面的天赋和悟性后,便放弃了大学建筑专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魔术创作上。他擅长音乐、舞蹈、肢体语言、表演技巧,精通实验发明、灯光照明技术、建筑平面图设计、服装设计、图表绘画和道具制作,并在心理学、机械学、组织学、后勤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知识和才华使得他更具有气质和魅力,他金发碧眼、英俊潇洒,舞台上他温文尔雅、亲切迷人。他表演的《梦幻飞行》是魔术有史以来技巧最高的飞行魔术,其技巧难度超过了大卫。科波菲尔的飞行表演。此外,他还表演《魔术之手》、《观众升空》、《致命的诱惑》、《奇异的变化》等。他全部的幻术表演都是他本人亲自设计并且制作的,因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曾获蒙特卡洛国际魔术比赛《金魔棒》奖和大师级的“莫林奖”。

刘谦
荣获无数国际奖项肯定的魔术表演者。表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并多次受邀至国际性魔术大会担任嘉宾演出。人的创意,俱获海内外同行之赞赏。是在全世界的同业间,最具其前卫的风格及惊知名度的台湾魔术师。
非凡的国际观及不断的自我充实是他的独特之处,为了充实专业领域及格局,同时还涉猎音乐,舞台美术视,广告,摄影等等的艺术相关知识。在业界有「魔术活字典」,剧场,工业设计,电的称号。

七岁时开始对魔术表演产生兴趣,12岁时获得世界知名魔术师大卫·高柏飞颁发的「全国儿童魔术大赛冠军」。由于兴趣使然,于求学期间仍不断钻研魔术知识及技巧,并且受教于多位国内外大师。大学毕业后,遂决定走上职业魔术师之路。

日文系毕业的刘谦,由于他的科班背景,带给他相当大的帮助。使他在日本的魔术界,或是商业界,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更于2003年12月入选财团法人日本职业魔术协会全体会员票选年度最佳魔术师(The Best Magic of the Year) 前三名的殊荣。

刘谦的表演风格,融合了超现代与古典的手法,使用极为细腻的方式呈现,1998年时,更以他独特的创意获颁第一届"FORMOSA MAGIC CONVENTION"世界魔术大赛最佳创意奖,以及美国魔术师协会所颁的特别奖,成为台湾第一位获得国际奖项的魔术师。也因此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2000年于大阪"Internation Magic Convention In Naniwa"国际魔术大赛,荣获舞台魔术部门冠军及特别奖。同年获世界杂技界最高荣誉吴侨国际艺术节魔术比赛铜狮奖,也是唯一获奖华人。魔术界的成就并不能让刘谦感到满足。他开始活跃于各处的商业场合,特别是精品的商品发表会,或是电视广告及MTV的拍摄,他以独到的见解,及专业的设计,创造出不少独一无二的作品。

2001年他开始在中国大陆星空卫视STAR TV电视台主持及策划常态性电视节目「魔星高照MAGIC STAR」,其独特的创意及极具亲和力的表演风格,在中国大陆引起广大的回响。至2003年为止,该节目收视率始终维持该台之冠,高居不下,更因此于2002年受邀于上海电影节作为特别来宾演出。

2003年5月年获得亚洲世界魔术研讨会(The World Magic Seminar-Asia) 颁发大奖-GRAND PRIX,受邀于2004年于拉斯维加斯,瑞典及意大利演出。

达里尔

具有"世界冠军魔术家的魔术家" 头衔的魔术师,将会用这些令人惊异的魔术秘密迷住你。我们应该提醒你在拿到他的教学之后不要一直偷笑,的确每个都包含难以置信的即席魔术,每个魔术都是简易,惊人的。除了流行的即席演出不用道具的魔术外, Daryl也教许多完整的魔术流程

卢钧的起源

中国钧瓷兴于唐盛于宋,之后经历千年的生死沉浮,特别是断代500年之后,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
而到了1879年(清光绪五年)卢钧得以恢复,使断代500年宋钧完美复原,开创了中国钧瓷近代史。
河南省博物院《钧瓷大事记》史料记载:卢钧曾为慈禧太后60大寿烧制“禹贡九鼎”等共36件寿礼,也曾于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并勇夺金奖。
130多年以来,卢钧曾三次挽救中国钧瓷,并制定钧瓷行业技术体系;卢钧窑始终铭记祖先遗训:坚持追求瓷道纯粹美学以及高古雅致艺术风格。
作为清皇室御用窑口,卢钧也是惟一在产的古窑瓷,故业内流传“谈钧瓷离不开卢钧,说钧瓷绕不开卢家”之说。
卢钧工艺堪称中国钧瓷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也是最广为使用和模仿的珍稀名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