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不管是在《三国演义》还是真实的历史中,刘备的命运其实都很坎坷的,黄巾起义因功封了个小官,却要被一个督邮所折辱,刘备愤而打了督邮然后出走,开始了自己坎坷的生涯。
虽然也曾经成为徐州牧,拥有自己的军队还有根据地,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最后只能投靠刘表,还曾经感叹自己一事无成,这大概也是因为刘备的谋略能力不强,最重要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出身吧,空有中山靖王之后的标签。
但是这一切在一个人到来之后发生了改变,那就是徐庶,徐庶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精彩的表演,在真实的历史上也不遑多让。
徐庶本名福,也就是徐福,当然不是秦朝时候的徐福,他本是贫寒人士,而且徐庶最早也不是读书人,而是一个愤青,徐庶曾经为了帮别人报仇而杀人,然后逃跑,最后被抓,后来被朋友所救,决定从此以后不再舞枪弄棒,而是去读书。
后来,董卓作乱,徐庶便去了荆州,在那里认识了诸葛亮,两个人相谈甚欢,引为知己,经常一起聊天讨论国家大事,等刘备来了荆州,徐庶听说过刘备的事迹,认为刘备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于是便主动去投奔,刘备当然非常高兴,有了徐庶,刘备的事业这才走上了正轨。
《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刘备,是因为曹操抓了徐庶的母亲,以此威胁徐庶,徐庶没有办法,这才离开刘备去了曹操那里,临走的时候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跟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第二个就是跟刘备说,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这也引为美谈。
这个情节多少显得徐庶有点小气,自己走的时候才推荐诸葛亮,如果徐庶不走那岂不是不推荐诸葛亮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徐庶在投靠刘备以后,就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听从了徐庶的建议,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
刘备在逃跑的时候,是有徐庶和诸葛亮追随的,徐庶的母亲也是这个时候被曹操抓住的,也是这个时候离开刘备去到曹操那里的,那么很多人就问了,为什么徐庶不能学关羽,再次投靠刘备呢?
徐庶到了曹操那里,并没有给曹操做出很大的贡献,或许也是曹操的阵营里人才很多,所以徐庶才没有被重用,而徐庶真正的贡献就是曹丕在替代汉朝的时候进表里署名了,不过还是署名徐福而不是徐庶,这说明徐庶内心还是有大汉的。
而徐庶之所以不再回刘备这里,推测起来原因也比较简单,徐庶毕竟不同于关羽,关羽是刘备的兄弟,虽然在史书上并没有说他们结义,但自从刘备出山以来,关羽就追随,关羽当然可以表达心迹,曹操也不能说什么,但徐庶不一样,徐庶和刘备是从属关系,没有这样的理由。
其次徐庶其实是一个读书人,因为尽孝到了曹操这里,再带着母亲走,或者孤身再回到刘备那里,会有一个反复无常的名声,于自己不好。
最后,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已经协助刘备建立了基业,徐庶再去不是雪中送炭,而只是锦上添花,对于徐庶这么一个骄傲的人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徐庶也就选择在曹操这里终老了。
三国时刘备(后为蜀汉皇帝)部将关羽身陷曹操营,封侯赐爵,宴请赠金,恩礼非常,但关羽仍心怀故主。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身边。事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后多以“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刘备手下投降之兵,
入下邳,见关公,只说是逃回的,伏于城中为内应;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
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操听其谋,即令徐州降兵数十,径投下邳来降关公。关
公以为旧兵,留而不疑。
次日,夏侯□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
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交战。约战十馀合,□拨回马走。关公赶来,□且战且走。关公
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
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
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
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
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关公
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捱到天晓,再欲整顿下山冲突,忽见一人跑马上山来,视之乃张辽也。关公迎谓曰:
“文远欲来相敌耶?”辽曰:“非也。想故人旧日之情,特来相见。”遂弃刀下马,与关公
叙礼毕,坐于山顶。公曰:“文远莫非说关某乎?”辽曰:“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
安得不救兄?”公曰:“然则文远将欲助我乎?”辽曰:“亦非也。”公曰:“既不助我,
来此何干?”辽曰:“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军民尽无伤害,
差人护卫玄德家眷,不许惊忧。如此相待,弟特来报兄。”关公怒曰:“此言特说我也。吾
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
乎?”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
“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
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
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
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
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公沉吟曰:“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
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
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
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
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
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
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张辽应
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操笑曰:“吾为汉相,汉即吾也。此可从
之。”辽又言:“二夫人欲请皇叔俸给,并上下人等不许到门。”操曰:“吾于皇叔俸内,
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辽又曰:“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
往。”操摇首曰:“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辽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
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
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张辽再往山上回报关公。关公曰:“虽然如此,暂请丞相退
军,容我入城见二嫂,告知其事,然后投降。”张辽再回,以此言报曹操。操即传令,退军
三十里。荀□曰:“不可,恐有诈。”操曰:“云长义士,必不失信。”遂引军退。关公引
兵入下邳,见人民安妥不动,竟到府中。来见二嫂。甘、糜二夫人听得关公到来,急出迎
之。公拜于阶下曰:“使二嫂受惊,某之罪也。”二夫人曰:“皇叔今在何处?”公曰:
“不知去向。”二夫人曰:“二叔今将若何?”公曰:“关某出城死战,被困土山,张辽劝
我投降,我以三事相约。曹操已皆允从,故特退兵,放我入城。我不曾得嫂嫂主意,未敢擅
便。”二夫人问:“那三事?”关公将上项三事,备述一遍。甘夫人曰:“昨日曹军入城,
我等皆以为必死;谁想毫发不动,一军不敢入门。叔叔既已领诺,何必问我二人?只恐日后
曹操不容叔叔去寻皇叔。”公曰:“嫂嫂放心,关某自有主张。”二夫人曰:“叔叔自家裁
处,凡事不必问俺女流。”
关公辞退,遂引数十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
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
望。”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
信。”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
原。”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但恐乱军中亡矣。公且宽心,尚容缉听。”关公拜
谢。操设宴相待。次日班师还许昌。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
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
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
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
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
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
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
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
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
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
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
“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一日,关公在府,忽报:“内院二夫人哭倒于地,
不知为何,请将军速入。”关公乃整衣跪于内门外,问二嫂为何悲泣。甘夫人曰:“我夜梦
皇叔身陷于土坑之内,觉来与糜夫人论之,想在九泉之下矣!是以相哭。”关公曰:“梦寐
之事,不可凭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请勿忧愁。”
正说间,适曹操命使来请关公赴宴。公辞二嫂,往见操。操见公有泪容,问其故。公
曰:“二嫂思兄痛哭,不由某心不悲。”操笑而宽解之,频以酒相劝。公醉,自绰其髯而言
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
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
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
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
公”。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
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
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
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
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
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关公辞去。后人有诗叹曰:“威倾三国著英
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
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辽曰:“我
荐兄在丞相处,不曾落后?”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
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
怀去志?”公曰:“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
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
“愿从于地下。”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操叹曰:“事主不忘其
本,乃天下之义士也!”荀□曰:“彼言立功方去,若不教彼立功,未必便去。”操然之。
却说玄德在袁绍处,旦夕烦恼。绍曰:“玄德何故常忧?”玄德曰:“二弟不知音耗,妻小
陷于曹贼;上不能报国,下不能保家:安得不忧?”绍曰:“吾欲进兵赴许都久矣。方今春
暖,正好兴兵。”便商议破曹之策。田丰谏曰:“前操攻徐州,许都空虚,不及此时进兵;
今徐州已破,操兵方锐,未可轻敌。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绍曰:“待我
思之。”因问玄德曰:“田丰劝我固守,何如!”玄德曰:“曹操欺君之贼,明公若不讨
之,恐失大义于天下。”绍曰:“玄德之言甚善。”遂欲兴兵。田丰又谏。绍怒曰:“汝等
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田丰顿首曰:“若不听臣良言,出师不利。”绍大怒,欲斩之。
玄德力劝,乃囚于狱中,沮授见田丰下狱,乃会其宗族,尽散家财,与之诀曰:“吾随军而
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众皆下泪送之。
绍遣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沮授谏曰:“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
曰:“吾之上将,非汝等可料。”大军进发至黎阳,东郡太守刘延告急许昌。曹操急议兴兵
抵敌。关公闻知,遂入相府见操曰:“闻丞相起兵,某愿为前部。”操曰:“未敢烦将军。
早晚有事,当来相请。”关公乃退。
操引兵十五万,分三队而行。于路又连接刘延告急文书,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
山扎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
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
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
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
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
“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
引军退去。
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
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
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操大喜,遂差人去请关公。关公
即入辞二嫂。二嫂曰:“叔今此去,可打听皇叔消息。”关公领诺而出,提青龙刀,上赤兔
马,引从者数人,直至白马来见曹操。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
议。”关公曰:“容某观之。”操置酒相待。忽报颜良搦战。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
公坐,诸将环立。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
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
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
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
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
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
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
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
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
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
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却说颜良败军奔回,半路迎见袁绍,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
而去,因此大败。绍惊问曰:“此人是谁?”沮授曰:“此必是刘玄德之弟关云长也。”绍
大怒,指玄德曰:“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正
是:初见方为座上客,此日几同阶下囚。未知玄德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徐庶,刘备身边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师,在此之前,刘备打战一直就是靠着关羽、张飞的蛮力,遇到战事,不懂得变通,不懂得使用计谋。有了徐庶的加入,刘备才有了人生目标及规划,懂得怎么训练战阵。演义中,徐庶加入刘备阵营时,化名单福,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他便因为曹操抓获了他的母亲,而不得不离开刘备,前往许昌,改投曹操麾下。
他背离刘备,改换门庭,真的只是因为他的老母亲吗?个人认为徐庶除了因为老母亲的原因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徐庶为何化名单福,辅佐刘备,因为他时刻做好回到许昌任职的准备。
有人说徐庶化名单福,是为了避祸,因为他曾经犯过罪,是一个逃犯。因此,他为了避免惹上大麻烦,走到哪里都自称单福,遇到刘备,也不例外。只有他的好朋友诸葛亮、水镜先生才知道他的真名字。大胆猜测,徐庶见到刘备,没有告诉自己的主公真名字,而是用了化名,可能他没有将刘备当作自己真正的主公,只是一个跳板而已。
徐庶四处游荡,没有一个落脚点。他在刘备身边,给刘备出谋划策,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被更大的主公看上,如刘表、孙权、曹操。
其二,徐庶看到刘备兵微将寡,感到前途暗淡,才改换门庭的。
徐庶在投奔刘备后,看到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驻扎在新野小县城,将领只有关羽、张飞等寥寥数人,而士兵也就是在小县城召的数千新兵蛋子。徐庶可能看到刘备的现状,感到自己啥时候才能混出个头,因此,他可能对刘备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暗淡,产生了离开刘备,改换门庭的想法。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去了一个单位,看到这个单位死气沉沉,这个单位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也不高,自己的前途也暗淡。是个人,在这种单位都会产生出跳槽的想法。徐庶也产生了跳槽的想法,离开刘备,投向曹操的阵营。
其三,徐庶为了给好朋友诸葛亮大展拳脚的机会,才离开刘备。
徐庶和在隆中居住的诸葛亮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自认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十倍。他策马离开刘备后,又返回向刘备举荐自己的好朋友卧龙先生诸葛亮。这一段叫做:?元直走马荐诸葛?,他将自己比作驽马、寒鸦,而将诸葛亮比作麒麟、鸾凤。
诸葛亮还自认为自己的才能能和管仲,乐毅,而徐庶认为这是诸葛亮谦虚了,认为诸葛亮比管仲,乐毅还厉害。总之,徐庶认为诸葛亮非常厉害,怎么说也不为过。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徐庶给刘备强调,诸葛亮只能刘备前去想请,不能随便排个人去徐庶自己离开,也可能是为了给好朋友诸葛亮腾位子,让他大展才华,辅佐刘备复兴汉室江山。
虽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凉,但也不能都来乱说。徐庶实际上是有才华的,很多人说徐庶在曹魏也就是个刺史,郡守的才华,这是对御史中丞这个官职不够了解。
回答徐庶能力有多强之前,就得了解徐庶的最终官职的御史中丞到底有多大,又有何权利
御史中丞,古代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 南北朝,御史大夫时置时废,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故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无疑。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唐、五代、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 明朝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御史中丞遂废。
御史中丞在曹魏年代是御史台的长官无疑,其权利是纠察百官,弹劾百官等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的职位,是官中官,甚至还兼有监察权、弹劾权,享有部分司法审判权。虽然秦汉曹魏时期,御史中丞的秩不过千石,但这个职位就是见官大三级,光武帝时期,“中丞,与尚书令、司隶校尉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也就是说在尚书令(宰相)、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三位见面地位是相同的,可见其地位崇高,权利之大。
既然徐庶能官至御史中丞,那就说明很多问题了,首先徐庶是非常有才华的,这个职位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同时代的晚辈司马懿也担任过,比较著名后辈的秦桧也从这个职位开始“崛起”。毕竟监察百官的权利不是随便就能给予庸人之手的,因此徐庶的才华毋庸置疑,至少政治才华的展露是毫无疑问的。相比曹魏著名的五大谋士,徐庶的官职也是不低的。
弄清了御史中丞的地位,也就很清楚徐庶在曹魏的地位,也就明白为何不会在归刘备
徐庶实际上是曹魏重臣,虽然三国志中连个传记都没有,但是曹丕的劝进表有徐庶,排名还不低。其次曹魏能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予徐庶这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言不发么?显然不是,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起家的曹魏,这个官职的重要性比任何朝代都要重要,因为需要监控的不只是曹魏官员,还有汉朝官员。那么徐庶是所谓的汉室忠臣吗?显然不是,而是曹魏的自己人。
或许,徐庶进了曹营在军事上没有建树,但其在政治上一定不是一言不发的,汉室几次密谋暗害曹操,徐庶的官职如此重要,却从未有半点记录说徐庶参与其中,那么答案呼之欲出了。
徐庶在曹魏待的称心如意,实际上徐庶离开刘备一光明正大,二以孝道为名,无论是否是借口,徐庶都回不了头了,也无论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徐庶母亲死了为何徐庶还是留着曹营。还是阴谋论说徐庶根本就是以母亲为借口,此后其母亲根本没有任何记录,这些都无关紧要。
古人的情操岂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也就除了吕布、孟达等等因此而名望低劣,徐庶向来爱惜名声,即使是中计也不可能再投奔刘备的。更何况如果只是借口的话,更加不会再归刘备。
实际上徐庶才是刘备愿意三顾茅庐的根本原因
徐庶早就推崇备至的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诸葛亮能够被刘备看重徐庶是最大功臣。水镜先生的话有多大分量?也就骗骗小孩子,刘备辗转南北大半辈子什么人没见过,怎么会听信片面之词。而徐庶本身的才华让刘备对诸葛亮的才华感到惊奇,毕竟徐庶已经是自己遇到的难得人才,那么让徐庶都推崇备至的人才华相比更惊为天人。
因此刘备不惜三顾茅庐,终于请出诸葛亮,而实际上诸葛亮和徐庶还共事辅佐刘备长达一年多,并不是三国演义中,徐庶直到临走才推荐诸葛亮。大有怕诸葛亮抢自己风头的念头在,毕竟你早不推荐,晚不推荐,走了才推荐,太虚伪。
所以真实历史上的徐庶是很早就推荐诸葛亮的,两人最终虽然各为其主,但诸葛亮是始终感激徐庶的,也佩服徐庶的,所以诸葛亮在听说徐庶只是御史中丞的时候,认为官小了,感叹魏国人才众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1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