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棣既然五次亲征漠北之地,最后为何不将此地纳入版图

以史为鉴 2023-06-18 19:52:47

朱棣既然五次亲征漠北之地,最后为何不将此地纳入版图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和漠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这个问题和忽必烈为何没有征服日本一样,道理很简单。原因无非就是两个,一方面由于难以征服,另一方面由于这块土地的用处对统治者不大,就因此不屑于发力。

首先来了解认识朱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朱元璋第四子,本是无缘皇位,可长兄因病去世,留得亲侄子继承大明江山,确实让他心中郁闷。在姚广孝的辅佐下,朱棣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将皇位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之后,他励精图治,永乐盛世就此启程。他雄才大略,做了很多有益于天下百姓之事,如郑和下西洋,展示帝国外交;疏通京杭大运河,联动南北;五次亲征漠北,武功盖世;修写《永乐大典》,意义深远。

《明史》在评价明成祖时,有这样的评语:“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显然,明成祖在位期间,五次亲征漠北,护卫北方边境是其重要功绩之一。朱棣和朱元璋是明朝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两位帝王。

日本著名汉学家那珂通世的《东洋小史》中说,昔日的汉武帝、唐太宗,虽然屡破北方侵扰部族,但都是派遣大将而不是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有明成祖一人。

明军在对战北方的游牧民族时,确实是遇到了不少麻烦。游牧民族不是中原地区的定局生活,他们的居住地随波逐流。在环境恶劣的戈壁上,游牧民族生活那么多年。试想便可知道他们的生存能力多么强悍。

游牧民族不会集中化生活,而是分散而居,这让明军很难去彻底消灭他们的力量。游牧民族喜欢用牵制来消耗明军的力量,在战争中,游牧民族只顾着跑,此时的明军就会在后勤方面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战略被北方的游牧民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就让明军对此也无何奈何。

漠北地区沙丘广布,对于农耕文明而言,确实是没有什么用处,中原地区大都是种田。何况此时的朱棣忙着疏通大运河,为郑和下西洋做准备,已经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再花资金建设管理一块荒凉之地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中国那时版图确实是很大,加之信息交流障碍,对于统治者而言,难以管理。

明朝战略也深深影响了这个抉择,朱棣作为一个乱臣贼子篡位为九五之尊,他是想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的牢固,对于北方的残余势力,他只能付出一部分精力。朱棣想要做更多兴民之事,使得百姓拥戴。明朝没有占领漠北地区,也许这是个不错的决定。

朱棣麾下颇多良将,为何他要五次亲征漠北?

明朝建立后,蒙古贵族退居大漠以北,经过几次追剿战役,成吉思汗的后代逐渐没落。蒙古草原势力重新洗牌之后,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这三个部落经常混战,时不时地,也到明朝这边牵两只羊,顺几匹马。大明的领导对他们也是能哄就哄,实在哄不好再打,尽量保持相安无事。永乐七年(1409),朱棣派人到鞑靼去访问,鞑靼当时是脚踢瓦剌,拳打兀良哈,一时间称霸整个漠北,所以没把大明领导派来的使臣放在眼里,当作小鸡一样就给杀掉了。朱棣大为恼怒,派大将丘福率军10万攻打鞑靼。丘福轻敌冒进,结果全军覆灭。

1410年二月,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开始第一次御驾亲征。此次征讨鞑靼,特备武刚车(一种有围有盖的战车)3万,运粮约20万石随大军出发。五月,明军在斡难河(今鄂嫩河)遇到鞑靼可汗,朱棣亲自指挥猛攻。鞑靼可汗还以为像过去一样,凭一时之勇就能占到上风,可是这回不行了,今个来的不是对手,是索命手啊!

明朝五十万大军铺天盖地,可汗看到形势紧迫,丢下老婆孩子,丢下大部队,只骑上一匹快马就逃走了。鞑靼太师阿鲁台带了一路人马,企图打朱棣的埋伏,他这点小伎俩,好比蚂蚁要给大象下绊,十足的不自量力。挨了一顿揍之后,阿鲁台也学他的领导,抛弃了部队独自逃走。

朱棣第一次北征胜利班师了。

经过这一战,鞑靼算是灭火了,瓦剌部落趁机踩在鞑靼头上,杀死了鞑靼可汗。阿鲁台走投无路,只好向明朝投降,朱棣给他封了个和宁王,希望他给蒙古人带个好头。瓦剌挺直腰杆后,不禁蠢蠢欲动起来,也想到大漠以南捞点油水,结果也被朱棣给收拾了。但是这一次明军也伤筋动骨,损失了好几位猛将,三五年之内不能再?剧烈运动?了。

阿鲁台投降后,在明朝的庇护下休养得膘肥马壮,现在看到瓦剌受到重创,他开始伺机报仇。我踩,我踩,我使劲踩!把瓦剌家那几头蒜全都踩扁了。没多久,阿鲁台又控制了兀良哈部落。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就想脱离明朝的管制,开始吃里爬外。他先是小打小闹地偷点抢点,朱棣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阿鲁台看大领导没什么反应,就得寸进尺,抢东西还不满足,开始抢城池了,他就像一只绿豆蝇,在大领导的后脑勺嗡嗡直响。

大领导又被激怒了,开始第三次亲征。阿鲁台知道朱棣的厉害,他不与朱棣正面冲突,而是玩起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游击战术。朱棣挥舞着巨大的苍蝇拍,却总是打不着这只绿豆蝇,那滋味,也够心烦的。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漠北又追击了半年,这已经是第五次出征了,连阿鲁台的影子都没看到,朱棣感到身心疲惫,决定撤回老家。七月十六日这天,朱棣得了急病,但他强打着精神,不让队伍停下来,仍然全速撤军。第三天,明军走到榆木川(内蒙古东乌旗一带),朱棣一口气没上来就归了天。

大领导死在外面,很容易出乱子,既要防止蒙古人偷袭,又要防止国内的阴谋家们乘机政变。几个近臣隐瞒了朱棣的死讯,他们把队伍里的漆器收集起来,熔化成一口棺材,把领导装殓进去,安放在领导平时乘坐的大车上,拉起帷幔。

几个人每天一如既往地向大领导请安,给大领导送饭。小干部不能靠近大领导,远远地看着这几个心腹像平常一样,在领导的车前点头哈腰,谁都没有怀疑。他们又抽出两个人赶回北京向太子朱高炽报信,让朱高炽做好继位的准备,这样一路平安无事地把大领导运回了老家,还没等阴谋家们反应过来,朱高炽就顺利地接管了朝政。

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最终造成了哪些问题?

明成祖朱棣多次征战漠北,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蒙古问题,一个势力被打倒,另一个势力又会马上崛起,赶不尽杀不绝。并且在多年征战的过程中还耗费了很多财力兵力,导致明朝国力衰退。

朱棣出兵安南,将交趾重新纳入版图,明宣宗为何轻易放弃呢?

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属于中国,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政权将这里丢掉。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调兵遣将,征讨安南。大将张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定了安南地区,“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朱棣很高兴,于是在永乐五年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此地纳入明朝的版图。同时,朱棣还在内地抽调官员、军队前往交趾,并在这里推行汉化教育。然而,明朝在这里的统治只维持了21年。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下旨废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所周知,朱棣虽然不怎么喜欢太子朱高炽,但却对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很喜欢,人称其为“好圣孙”。朱瞻基的行事风格也很像朱棣,那么他为何放弃祖父设置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这片已经纳入版图的国土弃掉呢?

原来朱棣虽然占领了安南,并在此设置行政机构,但却犯了一系列错误。首先,朱棣派太监到交趾镇守,引发动乱。朱棣按照内地的惯例,征服安南后,向这里派遣了太监马骐,作为自己的耳目。马骐以采办为名,在交趾境内“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骐墨而残,交人苦之”,从而引发动乱。

结果在永乐六年就爆发动乱,原安南官员简定自称南日王,反抗明朝,还击败了4万多明军,杀死都督、尚书、参政数人。朱棣闻讯,赶紧派大将张辅再度出兵。张辅率领20万大军南征,经过几个月的作战,终于活捉简定,平定了这场叛乱。

谁知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安南人陈季扩发动暴动,并自称大越皇帝,势力很大。此后,张辅率军与陈季扩作战,经过几年的艰苦作战,直到永乐十二年,才在老挝境内,将其生擒。此后,张辅一度出任交趾总兵官,“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交人所畏惟辅”。

永乐十四年冬,张辅被召回北京,然而不久后,交趾再度爆发动乱!永乐十六年,安南当地豪族黎利起兵反明。由于明朝在安南的地方官,大多素质较差,没能妥善治理好地方,导致各地纷纷起兵响应。而明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控制当地的形势。

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派张辅出征,然而明朝皇帝们却没有这样做。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然而他在位仅仅十个月就死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此时明朝只能控制交趾的几座重要城市。明宣宗先派大将王通出战,结果在宁桥之战中失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0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