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魏冉,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秦武王举鼎绝膑而亡,武王后魏女无子,所以其异母弟公子稷被立为王,是为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的母亲是芈八子,昭襄王即位后,号宣太后。秦武王卒时,昭襄王年仅9岁,但在其母舅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他打败诸公子,继承大位。
魏冉任将军期间,护卫咸阳,诛杀作乱的季君,驱逐武王后到魏国,且杀灭了昭王兄弟中心存不良者,威震秦国,稳定了秦国内部局势。
此后的近四十年时间,是太后和魏冉干政时期。
魏冉干政的客观原因
秦国虽地处西陲,但其生产工具、经济制度及世代公卿宗族制度等方面,皆效仿中原。
然而,自商鞅被秦孝公重用,在秦国实施变法,其主张遏制公族势力,废除世卿世禄,主张以军功赏赐,即使是宗室、贵戚无军功者,也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
商鞅最后虽被秦惠文王车裂,但其所推行的新法并未被废除,一直影响着秦国。
商鞅变法后,大批客卿因军功进入政治集团,辅助君王。从惠文王至秦始皇,秦国掌控军政大权的相,几乎都是客卿,如张仪、甘茂、向寿、范雎、蔡泽、吕不韦、昌平君、王绾、冯去疾、李斯等。
秦国向来有重用外来客卿的传统,而这些客卿则成为秦国崛起、统一的关键因素,但他们的下场基本都很惨,不是逃亡他国,就是被逼而亡,甚至死无全尸。
如商鞅被车裂,张仪甘茂出逃,范雎称病请辞,吕不韦被逼自杀,李斯遭受陷害而腰斩……
他们的凄惨下场,显示出客卿不完全被信任。
秦国在公族势力不强,客卿又不完全受信任,且当时并无完备的举荐选才制度的条件下,像魏冉这样具有血缘关系又无继承权的人,自然会动起干政的脑筋。
秦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相
魏冉从昭王七年至四十二年,曾四次出任宰相,同时也多次率军出战征伐,拔魏之河内,围大梁,胜暴鸢,战功赫赫,因此掌控了秦国的军政大权,势力急剧扩大,朝廷上下,安插党羽。
魏冉主政期间,私家富重于王室、擅行国政,但最令人非议的,莫过于昭王三十六年魏冉与客卿灶计议,欲伐齐取刚、寿二地,以广大其陶邑之封。
范雎便是抓住了这一把柄,向昭王进言魏冉越过韩魏攻齐,是“借贼兵而赍盗粮者”,并提出“远交近攻”之策。
昭王遂采取范雎意见,免魏冉相位。昭王四十二年九月,魏冉被逐出国都,回到封地陶邑。十月,宣太后薨。
谁也没有想到,在史料中,对魏冉评价最多者竟然是范雎,《史记‧范雎列传》记载范雎跟随王稽欲入秦时,道逢魏冉:
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
此处可知魏冉恶诸侯之说客,认为他们没有任何益处,徒乱人国而已。从范雎的言论中,可以看出魏冉专权秦国,势力庞大,以及二人的政治立场不同。
不过,范雎之言不免有失偏颇,而司马迁对魏冉的评价则较为客观,肯定其在秦国发展中的功劳,故曰:
“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魏冉以舅父身份仕秦,在诸公子争夺中助秦昭襄王夺位,出将入相,建立功勋,专擅朝政,成为秦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相。
除了战功彪炳之外,魏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举荐良将白起。
白起一生中经历三次重要战役,屠伊阙,拔楚郢,破长平。而他也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战绩显赫,使东方六国再也无法以一国之力对抗秦国。
所以说,魏冉之任举,功不可没,堪称是他对秦国最大的贡献。
《芈月传》芈戎的结局:
芈戎结局是自然死亡,他虽然没有芈月聪明,但是他的善良和他的清醒,让他安然度过这一生。
魏冉的结局: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魏冉为什么比芈戎大
魏冉和芈戎是同母异父的兄弟。芈月和芈戎是同母同父的姐弟,魏冉是他们的母亲向氏与魏甲所生。魏冉和芈戎谁更大,这一问题,有的说魏冉比芈戎大,有的说芈戎比魏冉大。因为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有待争议。
魏冉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
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在历史上,魏冉因战功太大,又一直效忠于芈月的儿子赢稷,然而,最终,因魏冉的权力威胁到了皇权,魏冉被发配到了其封地,在魏冉前往其封底的途中,忧愤而亡,也就是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间接的害死了魏冉。原型即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穰侯魏冉。
魏冉简介: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