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社会在西方文明的坚船利炮与经济殖民的压力下,传统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受到了强大冲击。为了救亡图存,当时有不少知识分子以“习俗救国"为口号,希望透过改变传统习俗来达到拯救中国的目的。
由本公众号倾力打造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阅读平台
传统中式婚礼,也被列入需要改善的习俗之一,产生所谓的“文明结婚"、“文明婚礼",希望以此让中国婚姻达到男女平等、性别解放。
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徐珂(1869-1928年)在其著作《清稗类钞》里,提出三项对于所谓西方文明结婚的优点:
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其办理次序,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得其父母允准,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二、定婚后,男女立约,先以求学自立为誓言。
三、婚礼务求节俭,以挽回奢侈习俗,而免经济生活之障碍。结婚之日,当由男女父母各给以金戒指一事,礼服一袭。
徐珂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加入些许西方观念和“女学救国"的角度,要男女双方自立自强,更要省钱、省事避免花费过多。
上海《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1873-1933年),于1917年提出对文明结婚的看法:
近时婚礼,颇有效仿西洋礼式者,所谓文明结婚是也。其号为文明者,盖有以吾国婚礼为不文明之意。虽然,吾国婚礼,有古礼,有今礼。而所谓不文明者,特俗礼耳。俗礼之不文明,就吾侪之所见者言之。
由本公众号倾力打造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阅读平台
杜亚泉特地强调并非整个中国传统婚礼皆为不文明,而是传统婚礼中的俗礼,如新娘身上装饰太多导致行动不自由、闹洞房恶习与迷信等,都是不文明的表现。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申报》曾于1897年《同观花烛》中提到当时新人结婚都流行穿白纱:“新人依西国装式,以白纱蒙面上缀,各式西装,光怪陆离,璀璨夺目,手执花球,蒙面白纱,随后帖地,余可三尺。"西方婚礼中的白纱,与中国传统“婚礼穿红挂,丧事披白袍"的习俗相反,尽管如此白纱还是被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视为自由与女性解放的具体象征,也成为“文明婚礼"中的代表服饰。
除了身穿白纱,上海《申报》于1906年开始提倡应屏除旧式婚服与婚俗:
正月初十日,松属青浦(旧时江苏省松江府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有沈朱两姓行文明结婚,所有冠袍面红,以及拜天地、合卺、坐床等种种俗例一概屏弃。当场请见证人某君宣证书,男女又各设誓:男守不娶妾,不吸鸦片烟之约;女守不缠足,不迷信鬼神之约。亲友观礼者皆以办法甚当,可见内地风气已有转机矣。
当时《申报》清楚指出,所谓的“文明婚礼”已将传统礼俗抛弃,并展现了一夫一妻、不吸鸦片、不缠足、不迷信等现代观念。而ㄧ般社会大众对于文明结婚的第一印象,则是省时、省钱的简便性。
中国自古有“衣冠之国"的称呼,相当重视服饰与礼制的搭配。推动文明结婚与习俗救国的知识份子们,也深知服装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他们审视着中国传统婚服,观察到配饰繁多又有一定重量的凤冠带给女性行动上的不便,而红色的盖头则有要求女性安坐家中,持家育子的隐喻,由于有盖头新娘必须在他人搀扶下才能行走,也暗示着女性在婚姻与家庭关系中的被动地位。基于种种观察发现到传统婚服的不自由,于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便将妇女的传统婚服凤冠霞帔,从“文明结婚”中舍去,改选择西方婚纱做为解放女性的代表,从此西方的白色婚纱开始在中国女性心中种下了特别不一样的种子。
搜索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自从西方文化传入东方之后,婚纱便逐渐进入了东方人的眼中,穿婚纱也逐渐流行了起来,但是中式的婚纱并没有被遗忘,只是热度比西方的婚纱要低一点。自从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东方的文化传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渐渐的在内地流行起来,甚至人们非常重视的婚礼,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穿着婚纱进行婚礼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喜欢婚纱的洁白和浪漫的婚礼现场,举办中式婚礼的人数量有所减少。
婚纱相比传统的中式婚礼穿着来看,中式的婚礼服更加喜庆一点,而西方的婚纱更加浪漫。这其实也反映了人们喜欢和观念的一种变化,封建的思想失去垄断地位之后,人们渴望自由的生活,在思想上也摒弃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追求更加自由随意开放的思想,而西方文化的传播,也让人们开始了解到了西方的文化,很多人被其中自由的思想深深的吸引,而西式的婚礼在内地的市场也由此打开了。
中式婚礼程序有很多,西式婚礼则要简洁不少,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将中式和西式的婚礼相结合。年轻的一代因为接受的是比较开放的教育,所以很多年轻人比较喜欢西式的婚礼,但是父母这一辈则比较喜欢中式的婚礼,也因此,很多的家庭对于婚礼的方式都有很多争议,最后为了双赢,人们一般会选择两种方式的婚礼都有所涉猎,这样既满足了新婚夫妇的愿望,也不会违背父母的意见。
但是中式的婚礼并没有消失,只是不像以前那样流行。在一些小城市,在很多地方依然能够看到中式的婚礼,而在大城市,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西式的婚礼。
出嫁的新娘子在古代都会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对于人们来说这就是喜庆吧,在我们现在来说因为西方文化的流入,很多新人结婚都穿白色的婚纱,但是在给亲朋好友道喜和敬酒时,新娘子都会换上一身红色的礼服,
我想不全是在这样吧,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可能红色更像人类的血色,人能活着也是这红色的血液维持着,所在古人的思想中血是神圣的,那么血的颜色也是神圣的。而且在电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人家结拜兄弟,几个人割破自己的手指,滴血在碗里,然后大家一起喝下去,这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古代女子出嫁必定都是红色满目,为何如今都开始穿白色婚纱了同时也就可以说的通,为什么有些匠人制作上好的工具时,为什么要拿自己的血来祭祀这些工具,最常见的就是拿血来祭剑,甚至古代有极端的都拿活人来祭一把上好的剑,由此看来在古人的思想中血是有生命也是神圣的。
不是的话可能就要失望而离去,最厉害的就是连死去的人都可以用滴血认亲,只要把血滴在亲人的尸骨上,如果血融入骨头里,那么这亲人绝对不会错的,由此看来血在古人的世界里起到很大的作用。古代女子出嫁必定都是红色满目,为何如今都开始穿白色婚纱了。
所以看来,在人家嫁新娘子那天是人生中的大喜日子,当然不希望遇到什么妖魔鬼怪之事,更是想表达结婚是神圣之事,希望血的颜色能作为护身符,保护美丽的新娘子,古代女子出嫁必定都是红色满目,为何如今都开始穿白色婚纱了。所以这个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只到现代西方文化流进来,才打破这个古老的习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0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秦惠文王有多少个儿子哪个儿子最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