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祭肜,功绩不如卫青霍去病,却也是一代民族英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19:11:08

祭肜,功绩不如卫青霍去病,却也是一代民族英雄

今天小编介绍的这位是祭肜[róng]。祭肜的堂兄祭遵是光武帝的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深受光武帝信任。祭遵去世之后,光武帝任命祭肜为襄贲(今山东兰陵县城南)县令,上任之前,襄贲县强盗白天公然作恶,祭肜上任后,杀败奸人,消灭强盗党羽,几年之后,襄贲县政治清明。

当时,匈奴、鲜卑、乌桓都很强大,屡次进入边塞杀抢官民。朝廷很担忧,加强边境防御,每个郡增加几千人。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任祭肜为辽东太守。他到任后就开始厉兵秣马。匈奴每次侵犯边塞,他常身先士卒,多次打败敌人。

建武二十一年秋,鲜卑一万多骑兵侵犯辽东,祭肜率领几千人迎战敌人,亲自冲锋陷阵,把敌人打败,敌人大举逃走,祭肜追出边塞,杀敌三千多人,缴获马几千匹。从此后鲜卑震惊,害怕祭肜不敢再窥伺边塞。

当时匈奴、鲜卑和乌桓三股敌人联合,实力强大,祭肜认为会对汉朝边疆构成危害。于是祭肜派使者招抚鲜卑,用财物引诱他们。鲜卑大都护偏何派使者来进贡,希望允许他们归顺,祭肜安慰赏赐他们,各路豪强渐渐归顺。祭肜对偏何说:“确实想立功,就该回去攻打匈奴,杀了人头送来才是真的.”偏何立即率部攻打匈奴左伊秩訾部落,杀死二千多人,拿着人头送到辽东郡。此后偏何年年攻打匈奴,然后送来人头接受赏赐。从此匈奴衰弱,边疆逐渐安定。

当时赤山乌桓屡次侵犯上谷,对边疆构成危害,朝廷下诏严令州郡采取行动,但成效不大。祭肜又去鼓励偏何,派他们前往讨伐乌桓人。公元58年(永平元年),偏何讨伐赤山的乌桓部落,大败乌桓人,斩杀其首领,偏何拿着人头来见祭肜,从此塞外震惊恐惧。祭肜威望名声远播,各异族部落都来归附汉朝,东汉朝廷将屯驻边境的军队撤走。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二月,朝庭派祭肜以太仆身份率领一万多骑兵和南单于左贤王信攻打北匈奴,约定到达涿邪山。信当初和祭肜有仇,走出高阙塞九百多里,见到一座小山,就谎称说是涿邪山。祭肜到后不见敌人而回,结果被判逗留畏敌投入监狱免官。祭肜性格深沉刚毅,很遗憾被骗没有立功,出狱几天,吐血而死。

临死对他儿子说:“我深受国家恩德,接受使命却没有完成,没有建立功劳,不能没有功接受奖赏,我死后,你把我所得到的赏赐的东西全部登记交给朝廷,你自己到军去,效力前线,来达我的心愿。”

汉明帝一向很器重祭肜,正打算重新任用他,听说他死慨叹了好长时间。乌桓、鲜卑的人追思祭肜,每次到京城朝拜贺年,经常路过他的坟上拜祭,仰头朝天大哭一场才离开。辽东官民为他建庙立祠,四季祭祀他。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却更爱怀念李广呢?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李广难封的一个典故。可见,李广这个人比较具有作者色彩的人生经历。

具体的原因我没有深入了解,但李广和霍去病都是西汉孝武帝时期的有名的将才,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一个叫卫青的。卫青和霍去病在后来都因为出色的功绩最后都在朝堂上谋职,但是李广却一直没能被封侯。

说起来,霍去病其实比李广更加的有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对这个人多多少少的有一些了解和听闻。但李广这个人,你若是不提起,很难再回忆起他。

而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李广更受到广大的诗人们的欣赏,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个他能够和诗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因为我们都知道能够最后名垂千史的诗人,大多都是仕途不顺,难以考取功名,甚至于过得特别的曲折坎坷的人。

而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李广的人生遭遇会更加引起诗人们的感慨和同情。他们会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一样去看待李广这个人,将他写进自己的诗中,不是在写他,而是在借他写自己。诗歌其实是一个非常个性化思想的体现。

第二点就是李广他的一个悲剧英雄的色彩,其实能够更加的吸引到一些人的关注。悲剧所能带给人的就是让人疼痛,并且铭记。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人,更能够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幸福,但几乎所有人都遭受过挫折。

同为击退匈奴的大将军,为何历史只记鼎鼎有名的霍去病,而对卫青的记载则了了无几呢?

历史并没有遗忘卫青,他和霍去病一样都是民族英雄,值得被后人纪念。但是不管怎样,霍去病的人气是远高于卫青的,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人,击退匈奴的大将军是谁,大部分人都说霍去病。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呢,源于史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不同。卫青不如霍去病那么正派,被认为是汉武帝的帮凶,死后家族遭受灭门。霍去病豪放,不失男儿本色,直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其弟霍光辅佐了三代皇帝,功不可没。

传统文化比较看重“立德,立功,立言”,卫青只做到了一点,就是“立功”,无其他两点。司马迁称卫青善于忍让,善于“自媚”皇上,但是天下人并没有称赞他。司马迁认为,卫青本是骑奴,却因为有个姐姐深受皇帝的宠爱,有幸成为了将军,荣华富贵享不尽。

相比之下,霍去病不但有立功之劳,还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引进自己的弟弟入汉延,成为三代皇帝的肱骨之臣,立德、立言、立功三点都做到了。霍去病性格比较接近年轻人的本真,比如李敢击杀卫青失败,霍去病竟然在皇家猎场射杀了李敢,而卫青躲在自己的家中,不见了踪影。

卫青还被苏东坡认为是李广自杀的直接负责人,因为卫青屡战不败是靠自己的运气,得了皇上的宠爱,而李广无法封侯,无法得到皇恩,最终郁郁而终。但是不管怎么说,文人对卫青的评价是充满了负面性的。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李广,可以说是古代名将中的“偶像派”, 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卫青和霍去病。记得上小学时,第一次从连环画上知道这位“飞将军”,简直崇拜得不要不要的。后世对李广的赞美和歌颂,比上班高峰时堵在路上的汽车还要多。王昌龄名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几乎将李广推上了神坛;王勃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让李广赢得了无数的同情。然而,李广真的是神勇无敌吗?李广终生不能封侯,真的是时运不济,或者是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吗?

非也。历史上真实的李广,可能让人大跌眼镜。他有勇无谋,治军散漫,军事指挥才能平庸,并非大将之才。李广出击匈奴,屡战屡败,鲜有胜绩,这才是他终生未获封侯的根本原因。

李广和匈奴的四次大战,无一胜绩

李广的军事生涯将近半个世纪,横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个时期,妥妥的三朝老将。李广年轻时勇猛无比,曾经和猛虎搏斗过,连汉文帝都称赞他“如果生在高祖(刘邦)时代,封个万户侯都不算个事儿!”汉景帝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 曾夺取叛军军旗立下大功。但由于缺乏政治眼光,李广私自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章,因此没有得到封赏。

此后,李广长期担任边郡太守,和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大小战斗七十多次。司马迁用大量的笔墨,生动地描写了李广百骑退千敌、被俘后逃回、草丛射石虎三大经典故事,让人感觉李广犹如是战神下凡,匈奴克星再现。但事实上,李广对匈奴的四次大战,战绩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第一战: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骁骑将军李广、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各领一万精骑,兵分四路出击匈奴。李广从雁门出击,结果全军覆没,本人被俘。李广逃回汉朝后按律当斩,交钱后“赎为庶人”。

第二战:元朔六年(公前123年),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李广担任后将军,无战功。

第三战: 元狩二年(?前?121?年),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平,与张骞合击匈奴, 结果被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包围。《汉书》记载“(李)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虽然杀敌三千,但全军覆没,功过相抵后无封赏。

第四战:元狩四年(?前119?年),跟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北之战,卫青命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结果李广和赵食其在沙漠中迷路,会师失败。战后,卫青派人带着干粮和酒,询问李广和赵食其迷路经过,李广拒不回答。卫青再派人命令李广到幕府当面问询,李广愤而自杀。

总结一下,李广参加的四次汉匈会战,两次全军覆没(其中一次主帅被俘),一次无功而返,一次因迷路未参加战斗。也就是说,没有获得过一次像样的胜利。四次大战中,除了第三战以四千骑迎击四万骑属于寡不敌众外,其他三次都是白白浪费了立功机会。这样糟糕的战绩,即使放在今天也拿不出手,何况是在以军功来封爵的汉朝?王维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将卫青的成功、李广的失败都归因于运气,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后起之秀卫青?PK?三朝老将李广,到底谁更优秀?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李广对匈奴的四次会战中,卫青参与或指挥了三次(第一、二、四次),战绩如下:

第一战(前129年),汉朝四路大军出击匈奴,李广被俘,公孙敖战败,公孙贺无功而返,只有首次领兵作战的卫青一路获胜,横扫了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首虏七百”,取得了汉朝对匈奴的第一场胜利,卫青也因功“赐爵关内侯”。王昌龄的名篇《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流传千古。很多人都以为这首诗赞颂的是李广。错了。李广终生都没有到过龙城,而且战绩这么差,怎么能称为“龙城飞将”?真正的龙城飞将,是战神卫青。卫青在龙城首战告捷,夺得匈奴祭天金人,并从此拉开了大汉帝国痛揍匈奴的伟大序幕。十年之后漠北之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廷”,这才是真正的“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二战(前123年),已晋升大将军的卫青作为总指挥,从定襄两次出击,“斩首虏万余人”。

第四战(?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作为左路军总指挥,在李广和赵食其两军因迷路而未能会师的情况下,孤军与匈奴单于率领的主力决战,获得大胜,“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

如果再算上其它三次作战,卫青在进攻匈奴的七次大战中保持全胜,斩俘总计五万余人。而霍去病参加或指挥的六次大战,也获得全胜,斩俘总数达到了十一万人,并接受匈奴浑邪王部数万人投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数据来看,卫、霍的战绩,远远超过了李广,两位战神也因功被封万户侯。汉武帝兴奋之下,甚至将卫青三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全部封侯。卫、霍的部下,也分别有九人、六人封侯。

按照汉代的封爵制度,李广到底能不能封侯?

汉承秦制,无论是封官,还是赐爵,都取决于功劳大小。《史记》记载,汉代的功劳由高到低,分为勋、劳、功、阀、阅五等,“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阀),积日曰阅”。简单地讲,“劳”就是文治,“功”就是军功,“阀”就是集小功为大功,“阅”就是资历或工龄。除了“勋”属于极高的特殊功劳外,功、劳、阀、阅往往并称,但在多数情况下,“功”在“劳”之上。

汉代的封爵共分为二十级,最高级为列侯(彻侯),次级称关内侯,都是只有食邑,没有封国。侯爵获封的食邑差别很大,最少的仅有数百户,最多者可达上万户。卫青、霍去病由于军功显赫,食邑分别达到了一万五千七百户、一万五千一百户。

汉代,军功是获得爵位的首要方式。那么军功如何评定呢?主要是看斩首级数和掠获多少,“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然后再结合部队伤亡比例,由县、郡按照军功大小,赐爵、赐田宅或给予其它赏赐。汉代对于军功进爵的管理非常严格,冒领军功者会受到严厉处罚。《史记·冯唐列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斩首数多报了六级,就被削去爵位、罚做劳役,“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坐之”。

《史记》中对各位将领的战功均有详细记载,但司马迁最推崇的李广,却偏偏没有斩首级数的记录。《汉书》记录李广杀敌最多的一次,是前?121?年“(李)广杀匈奴三千余人”,但是自己部下四千余人全部战死。这说明,虽然李广资格很老,作战次数很多,但是要么斩首级数不多,要么部队伤亡过大,劳苦功不高,所以总是够不上封侯的标准。

汉朝有功必赏的另一面,是有过必罚。凡是军队伤亡巨大、被俘、未能按期会师,按律都是斩首,但允许缴纳赎金免死,贬为平民,称为“赎为庶人”。 同样是身经百战,公孙敖的人生比李广还惨,两次被贬为平民,最后因“巫蛊案”牵连,被腰斩于市。前129年,骑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阵亡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前121 年,公孙敖随霍去病参加河西之战,因迷路导致会师失败,再次“赎为庶人”。另一位 将领苏建,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前123年,苏建与赵信领三千名骑兵出击,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激战一天全军覆没,赵信投降匈奴。苏建只身逃回汉朝后,“失军当斩,赎为庶人”。

汉武帝没给李广机会吗?

如果说汉武帝对李广一直心存偏见,这不是事实。汉武帝曾三次重用李广。第一次是汉武帝刚即位时,因左右都说李广是名将,汉武帝就任命李广为未央宫卫尉(警卫团长官)。同时担任长乐宫卫尉的,是另一位名将程不识。李广、程不识都是边将出身,现在调入中央任职,显然是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9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