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钟会身为司马昭心腹,钟会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起兵叛乱

以史为鉴 2023-06-18 18:46:46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钟会和司马昭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64年正月十六,40岁的钟会矫郭太后遗诏,在成都起兵反叛司马昭,正月十八,钟会与姜维就死于兵变,叛乱被迅速平息。钟会之乱,这段蜀汉灭亡后的插曲有太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其中钟会反叛的动机便十分令人不解。那么身为司马昭心腹的钟会为何会选择起兵叛乱呢?

首先,钟会叛乱并未为了匡扶曹魏,而是出于对曹魏政权法统性的不认可

钟会谋反前曾这样说:“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亦不失作刘备也”。钟会这句话体现出两层意思,一是他根本不认可曹魏政权,二来他对肯定要篡夺曹魏的司马氏也不认同。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

钟会,字士季,是曹魏太傅钟繇的幼子,生于225年。他出生在篡夺汉室的曹魏政权,同时亲眼目睹并参与了权臣司马氏家族一步步取代曹魏的全过程。

汉朝的法统性已经被曹魏那些世家大族在拥护曹魏称帝的时候推翻了,他的父亲钟繇便是积极参与者。但曹魏的法统性却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来,因为曹魏皇室的出身并不好,而且这些世家大族还一直被曹操压制,即便曹丕、曹睿不断赋予了他们权力,但他们从内心中对曹魏政权是没有认同感的。钟会就出生在这样的世家大族中,再加上钟会年幼时又同司马师、司马昭的关系很好,钟会对曹魏政权的认同感可想而知,这从他率军伐蜀前的履历中可以看出:

249年,钟会经历了高平陵事变,亲眼目睹了司马懿铲除曹爽党羽。

251年,太尉王凌叛乱,钟会目睹司马懿平叛的全过程。

255年,毌丘俭、文钦叛乱,司马师因病暴毙。由于司马师没有后嗣,所以将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在仓促交接权力的时候,魏帝曹髦曾试图掌握兵权,但钟会为司马昭出了很多主意,促成司马昭顺利掌权,因此成为司马昭的心腹。

257年,诸葛诞叛乱。钟会为司马昭运筹帷幄,被视为第一功臣。

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隶校尉王经因不满司马昭被杀,钟会接任司隶校尉一职。

从中可见,无论是在高平陵事变,还是“淮南三叛”、曹髦被弑事件之中,钟会都坚定的同司马氏站在一起,他对曹魏政权并无认同感。即便他起兵时打着郭太后的旗号,也是权宜之计,并不是真心匡扶曹魏。

其次,钟会虽然是司马昭的心腹,但却受到其他同僚的排斥。

钟会虽然是司马昭的心腹,但他一直受到其他同僚的排斥。史书中关于此类的记载非常之多:

傅嘏曾言“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司马昭之妻王元姬说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辛宪英、裴楷、荀勖等人也都认为钟会骄纵自大,不可不防。虽然钟会确实有才能,为司马昭出力不少,但司马昭面对身边臣子对于钟会如此之不信任,也难免受到影响。

这从司马昭对钟会的任命上可以看出。平定诸葛诞后,钟会在司马昭府中担任记事,“为腹心之任”。之后,接替王经为司隶校尉,转为外任。不久,又出任镇西将军、都关中诸军事,首次担任军职。虽然钟会的官位越来越高,并掌控兵权,但他却由内任转为外放之官。再加上钟会士人出身,此前从未有军旅经验,此番被司马昭委以如此重任,对于钟会来说并非易事。

另外,曹魏此前主动进攻蜀汉,均遭惨败。司马昭此次出兵,群臣也是反对声连连,长期和蜀汉交锋的邓艾都不赞成大举征讨蜀汉,甚至直到钟会出征时,仍有军官向司马昭谏言不可出兵。在群臣中,唯独钟会支持司马昭,而且为征伐蜀汉做了许多准备工作。钟会这么做,自然和其他同僚格格不入。

而对于此番出征是否成功,司马昭应该是清楚的,他的心理预期是拿下汉中,而非彻底灭亡蜀汉。只要拿下汉中,司马昭就可以实现他进位晋公的目的,如果拿不下,被群臣所指的钟会就会成为替罪羊。如今钟会灭亡蜀汉,受封司徒,如此功高,其他同僚岂能相容?

对此,钟会心里多少是清楚的。姜维投降后,钟会称赞其“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诸葛诞)、太初(夏侯玄)不能胜也。”诸葛诞、夏侯玄皆因为反叛司马氏被诛,钟会对二人予以称赞,可见他与司马氏也并非铁板一块,甚至认为司马代魏的性质同曹魏篡汉并无多大差别。

而当时天下尚未一统。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目睹多次反对司马氏专权的叛乱,又帮助司马氏家族出谋划策,自然让钟会认为他的谋反是合情合理的,钟会这样做不会有任何历史负罪感。

第三,钟会谋反没有“后顾之忧”

虽然钟会谋反时已经40岁了,但他并无家室,伐蜀之时仍是“单身无重任”,他只有两个养子钟邕和钟毅(均为兄长钟毓的儿子),其中钟邕随他一同伐蜀,只有钟毅一人留在洛阳。除此之外,和他亲缘最近的兄长钟毓一大家子也在洛阳。

所以钟会如果谋反,势必波及钟毅和哥哥钟毓一家子。不过钟会却没什么可顾虑的,因为他和哥哥钟毓的关系并不好。这源自两人母亲之间的矛盾,钟会还差点因此“胎死腹中”。

钟会和钟毓是同父异母兄弟。据钟会所写《母夫人张氏传》记载,钟毓的生母是钟繇之妾孙氏,虽不是正妻,但地位很高,俨然正室。钟会的生母是钟繇小妾张昌蒲,她处处被孙氏所嫉妒欺负。得知张氏身怀钟会后,孙氏偷偷在饭中下毒,幸好张氏及时发觉,躲过一劫。

钟繇得知实情后非常气愤,他将孙氏休掉,想扶正张氏。而孙氏和曹丕生母卞太后关系很好,卞太后得知后竟然让曹丕下诏书让钟繇改变主意,一件家丑最终演变成政治闹剧。最终张氏赌气没有回来,钟繇也不敢扶正张氏,只能将另外一个小妾扶正来了结此事。不久,钟会出生,没几年钟繇去世。

可想而知钟繇去世后,出生低微的钟会生母张氏肯定受尽了冷遇。而钟会是张氏自小带大的,钟会和钟毓之间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在这种成长环境下,钟会必须要靠努力来为自己和母亲争得地位,与身为家长的兄长钟毓竞争。而史书中凡是记载钟毓钟会两兄弟的时候,总喜欢将两人作比较,而且钟会总是压哥哥钟毓一头。

后来钟会得到司马昭宠信时,钟毓就曾对司马昭说“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除去因担心家族受到波及之外,钟毓这样说也可以看出兄弟之间的矛盾。而司马昭在平定钟会叛乱后也没有对钟毓一家子下手,只是处死了钟会的养子,也可以佐证钟毓和钟会兄弟二人的关系确实一般。所以对于钟会来说,他对留在洛阳的家族并无多少感情,所以进行谋反时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钟会太过于自信,高估了自己手中的底牌

钟会扳倒邓艾后“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率皆在己手”,可见手里控制的军队是钟会能够谋反的底牌,那么钟会能掌控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曹魏伐蜀时,共发兵16万人。其中钟会作为最高统帅,统兵10万,诸葛绪统兵3万,邓艾统兵3万。在阴平桥头之战后,钟会以诸葛绪未能堵截姜维为由,兼并其所部。蜀汉灭亡后,钟会又将邓艾收监,控制了邓艾的军队。也就是说,曹魏伐蜀的全部军队都在钟会的控制之下。除去战争中损耗的士兵,大约在13-15万人左右。

另外,蜀汉灭亡时还有10万军队,这些军队绝大多数在姜维的控制之下,只有少部分驻守在东部和南部的边境。不过这些蜀军毕竟是俘虏,姜维控制的蜀军大多数应该被遣散,真正留下的当在少数,最多不过万人。不过这毕竟是可以争取的力量,所以钟会积极拉拢蜀中人士,尤以蜀汉降将旧臣为重。如姜维投降后,钟会“与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又结交蒋琬之子蒋斌和蒋显,还下令将士不得钞略,以收拢人心。

所以,钟会当时能够控制的军队大约在15万人左右,还有能够调动征集的蜀汉降卒十万人,实力相当于一方诸侯。有如此雄厚的谋反资本,再加上姜维的怂恿,遂极大刺激了他的野心,最终决意反叛。

钟会为何会失败?

不过,这只是纸面上的资本。

钟会虽然是当时伐蜀魏军的最高统帅,但在蜀汉灭亡后,他对手中军队的控制力十分有限。首先,这些在前线卖命的士兵都有家眷在后方,他们是有顾及的。讨伐蜀汉可以立战功,但谋反的话留在后方家眷的性命难以保全。其次,伐蜀之战是钟会第一次统兵出征,他在军中资历很浅,没有威信,所以只能以残酷的军法约束部下,比如在出征之初以造桥不力军法处置了许褚之子许仪,又以战功不力将雍州刺史诸葛绪收监等等。这种手段在曹魏伐蜀时尚有效果,但逼迫将士谋反就会适得其反“逼胁众人,皆使下议,仓卒之际,莫不惊慑。”第三,司马昭在钟会手下安插了许多亲信,如卫瓘、胡烈、师篡等人,这些人在军中有很深的影响力,不会跟随钟会。

而蜀汉降将一方对于钟会也是貌合神离。姜维亲近钟会,并不是真心相助,而是为了借助钟会之手使魏军内乱,进而消灭魏军恢复蜀汉,“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姜维敏锐的看出钟会对魏军的控制力有限,所以建议他将现有中层以上的军官和官吏全部换血,然后用亲信代替“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而钟会在军中的亲信并无多少,必定会将姜维的部下安插进去,这样就便于姜维在曹魏军队中制造混乱,然后再借助蜀汉在西川的影响力,奉迎刘禅,恢复蜀汉。

所以无论钟会怎么做,他的结局只能是失败二字。事实证明,钟会从举兵到败亡,不过三天时间罢了,而死于兵乱的士兵,一共只有数百人,足见钟会对于军队的掌控力是很低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8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