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单雄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当年李家打天下的时候遇见最大的对手应该就是王世充,后来王世充投降,李世民其实心里是比较不爽的。因为他之前跟王世充过节挺多,而且他对于投降之人有着一种鄙夷,在这种心理的指引下,导致其最终处死了单雄信,也因此惹出一些祸乱。
因为单雄信被处死后,李渊又处死了窦建德,经过这父子两一闹,窦建德部下那些本已投降的将领便谋反了,谋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他们是害怕李家也杀了他们,毕竟他们也是投降的将领,李家此时家大业大,根本就不再需要他们,舍弃他们也是正常之举。更何况之前单雄信以及窦建德就是个例子,是人都怕死,这些将领之前要向李渊投降,其实也是怕死,可投降了却还是担惊受怕,那倒不如不投降,继续跟李家对着干。
此外,还有些原因,那便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心,毕竟跟着李渊,最多也就当个将军,还是个降将,在李唐阵营里饱受白眼。而反之,若是他们这些人能够重新打拼,最终灭掉李唐。那他们便是开国元勋,首领便为皇帝,能享受到的东西自然要比跟着李渊强太多了。所以为了这个私心以及保命,他们就再度反叛,拥护刘黑闼为首领,重新争夺天下,幻想着能够打败李唐,成为新的霸主。
窦建德这些旧部本就骁勇善战,更兼名望挺高,登高一呼后有许多人都响应了他们。刚开始李渊压根没在意这些人,毕竟他觉得自己连窦建德王世充都打败了,更何况他们的一些余党,灭起来岂不是十分轻松。但事实恰恰相反,唐朝的大军难以阻挡刘黑闼的进攻,河北也再度被其所占。此时李渊才重视其刘黑闼等人,连忙让李世民去平反。
李世民虽然成功击败了刘黑闼大军,却未曾杀死刘黑闼,并且手下大将罗士信也是战死,李世民此战打得并不算出色。刘黑闼逃脱之后,跑到了突厥,重新集聚了一批力量,之后又杀回中原,势要跟李唐一争高下。李渊又派出了自己的堂侄去讨伐刘黑闼,结果没想到不仅没有成功讨伐,还折了堂侄,死了数万将士,河北也再度被刘黑闼所占。
之后李建成便出马前去讨伐刘黑闼,他大败刘黑闼,并策反了其部将,使刘黑闼被捕,叛乱终于结束。其实仔细想想,这场叛乱完全是李家父子自己作死,毕竟这些人都已经投降了,已经承认了李唐的地位,并愿意为李唐效力,但他们却不领情,反而杀死两位降将,彻底寒了他们的心,逼迫这些人再度走向叛乱的道路。
若是没有李家父子的两次杀人之举,或许李渊当时统一中原的时候也能更容易一些,百姓所遭受的战乱也会更少一些。同时也不知道背叛了刘黑闼的人,最后在李唐阵营中过得如何,是否也是被李唐用完就丢。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两位重要谋士是谁 裴寂、刘文静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 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1] ,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与唐高祖交好,后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将晋阳宫物资充作军用。唐朝建立后,裴寂担任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曾征讨宋金刚,虽大败而回,但仍深受宠信。此后升任左仆射、司空等要职。 贞观三年(629年),裴寂受僧人法雅牵连,被免官削邑,放归原籍,后流放静州,但却率家僮讨平山羌叛乱。不久,裴寂病逝,追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刘文静(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唐朝宰相、开国功臣。 刘文静原为晋阳令,后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并奉命出使突厥。后随军南下,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成为宰相。后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鲁国公。 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与裴寂产生隔阂,并于酒后狂言,结果被小妾告发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斩,抄没其家。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两位重要谋士是谁 李渊太原起兵,两位重要的谋士是裴寂、刘文静。
李渊太原起兵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隋炀帝不是各种瞎折腾的话,李渊或许就以唐国公终老一生了。然而,隋炀帝就是喜欢折腾,当时征高丽的事情已经惹得人人怨恨,隋炀帝仍然是乐此不疲。转眼之间,全国各地揭竿起事者多达几十人,而李渊只是其中一个。李渊能够建立300年的大唐江山,和两位女子息息相关,是这两位女子坚定了李渊起兵的决心。如果要论起功劳的话,给这两位女子颁发特殊贡献奖一点也不为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李渊还是太原留守兼领晋阳宫监。隋炀帝是一个狂热的旅游爱好者,又不爱住旅馆,听说住旅馆容易被坑。隋炀帝四处游幸,也建了好多行宫,而晋阳宫就是其中的一座行宫,有钱人的玩法就是不一样。行宫里该有的都有,宫女自然不会缺,这些都是隋炀帝的私人物品,谁挪用或使用了,那可是要斩头的,李渊只是负责保管的。本来也没什么大事,可是社会上突然流传起一句谶语“桃李子,有天下”,又有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隋炀帝听说后,怀疑?国公李浑,就把李浑全家给杀了。但是杀了李浑后,整个局势好像没有改善的样子。隋炀帝又把怀疑对象转移到了他表哥李渊身上,隋炀帝就此要召见李渊。李渊越想越怕,于是推说重病,并重金打点了隋炀帝身边的人,才暂时得以不去。
躲得过初一,到了十五怎么办?看着当时的形势,李渊常常愁叹。就在李渊得过且过的时候,底下有三个人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分别是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他们觉得身处乱世,想图存唯有起大事一条路。问题是,万一李渊不同意怎么办?虽说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人的买卖有人干,但起大事真的要斩头的,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超大的问题。为了落实此事,他们三人心生一计,由与李渊私交非常好的裴寂出面实施。
第二天,裴寂作为晋阳宫副监在晋阳宫设宴,邀请李渊前往。李渊做为正监,赴宴也是正常之事。两人美酒下肚,微醉之际,突然看见两美人缓缓走来。裴寂指引两美人坐在李渊两边,重行劝酒,喝到酩酊大醉。等李渊醒来之时,发现自己和那两位美人睡在了一起。这两位女子,一位姓尹,一位姓张,都是晋阳宫的女子,换句话说,她们是隋炀帝的女人。李渊意识到自己惹上了灭门的大祸,真的被儿子李世民给坑爹了。李渊对此事寝食难安。
紧接着突厥士兵入侵马邑,李渊派兵去拦阻,但都打了败仗。不久,江都那边传来了隋炀帝的消息,隋炀帝派特使来问罪李渊兵败突厥之事。李渊更加惊恐。裴寂趁机说,睡宫女还有败于突厥这两件事情加起来是要灭族的,唐公真的要接受这样的结果吗?李渊又想起?国公李浑之死,觉得已经退无可退了,于是下定了决定,起兵图大事,就此拉开了辉煌大唐的序幕!而在这中间,那两位女子虽不是主谋,但用她们特殊的身份以及特殊的行为让李渊坚定了信心,颁发特殊贡献奖,应该没有问题吧?
李渊太原起兵读后感 李渊是唐朝第一位皇帝,他的帝位是造反得来的。
隋炀帝晚期,起义军遍地都是。这时,炀帝让李渊镇压农民起义。当时,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才18岁,李世民有胆有识, 经常和晋阳县令刘文静来往。李世民听说刘文静因受到亲人株连而被关大牢里了,就去探望,还问一问怎样推翻隋。没想到,刘文静一下看穿了李世民的心思,说如果起兵一定能成就帝业。李世民回到家,找机会向父亲李渊挑明了造反的好处,终于,李渊同意了。 最后,中国成了李氏的天下。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唐太宗的两位著名贤臣 不止两位
一、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二、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三、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四、魏征。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徐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 五、房玄龄。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 六、申公高士廉。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七、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 八、李靖。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 九、萧禹。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十、段志玄。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 十一、刘弘基。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 十二、屈突通。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 十三、殷开山。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十四、柴绍。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 十五、长孙顺德。李世民长孙后之叔。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 十六、张亮。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 十七、侯君集。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 十八、张公谨。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 十九、程知节。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 二十、虞世南。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 二十一、刘政会。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 二十二、唐俭。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 二十三、李绩。本名徐世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 二十四、秦叔宝。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 以上二十四人,比较著名。还有褚遂良。 望采纳!!!!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看似高明的计谋,如何促成了“玄武门之变”? 李渊借助大原兵变,为自己扩充兵力。但把兵权交给儿子李世民。
李渊太原起兵南下,战事受挫打算撤兵,李世民是怎样劝谏的? 一开始当面顶撞劝谏不力,于是他更换了一种方式,选择了私下里与父亲李渊谈谈。
通过哭帐让李渊接见了自己,并且陈述敌我双方态势说服其出兵。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他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但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您帮我出个主意。”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哩。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李世民并不害怕,说:“父亲要告就去告吧,儿才不怕死呢。”李渊当然不会真的去告发,只是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李渊把刘文静从晋阳牢监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他们抓起来杀了。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唐军到了霍邑(今山西霍县),遭到隋朝将军宋老生的拦击。霍邑一带道路狭隘,又正赶上接连几天大雨,唐军的军粮运输中断了。兵士中还纷纷传说突厥兵正准备偷袭晋阳。李渊动摇起来,想撤兵回晋阳去。李建成也支持他弟弟的主张。李渊这才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撤兵的打算。八月的一天,久雨刚刚放晴。唐军一早沿着山边小路,急行军来到霍邑城边。李渊先派建成率领几十个骑兵在城下挑战。宋老生一看唐军人少,亲自带了三万人马出城。李世民带兵居高临下从南面山头冲杀下来,把宋老生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急忙回头想逃回城去。李渊的兵士已经占了城池,把城门关得紧腾腾的。宋老生走投无路,被唐军杀了。唐军攻下霍邑以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音yòu)做个挂名的皇帝。第二年(公元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隋朝(35)太原(10)
李渊称帝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还没有完全统治全国。当时,刘武周占据代北,薛举、薛仁杲父子占据陇右,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窦建德在河北建号大夏,杜伏威在江淮为王,萧铣偏霸两湖。李渊面对的是一个群雄割据的复杂形势。因此,李渊派遣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组织了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并着手镇压农民起义。李渊父子从武德元年(618年)开始攻打薛举,一直到武德七年(624年)征讨山东徐圆朗,历经了七年的征战,扫荡群雄,统一了全国。
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任命儿子李世民为元帅,攻打割据陇西地区的薛仁杲。李世民并没有直接进攻薛仁杲的城池,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大营里,任由薛仁杲手下的大将轮番挑战,他仍然没有出兵。李世民手下的将士们都疑惑不解,甚至有些人以为自己的元帅是因为胆小不敢应战,纷纷请求出战。
李世民为了安定军心,出面解释说:?我并没有畏惧敌人,而是想趁着敌人开始放松警惕时,我们再一战攻克他们。?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几十天。薛仁杲的粮草所剩无几,很多将领前来投降于唐军。李世民见对方军心涣散,便派手下将领引诱敌军,等到敌人中计,耗尽水源时,他就率领兵马突袭,敌人仓皇应战,但是因为几天没喝水了,士兵们个个都疲惫不堪,很快就溃不成军,被唐军斩杀了几千人。
李世民见现在势如破竹,便一举进攻薛仁杲的城池。唐军很快就包围了这里,守城士兵十分惧怕,纷纷爬出城墙投降,李世民得到了一万多的精兵,势力大增。薛仁杲见兵将们已经离他而去,伤心欲绝,也走出城门投降。
李渊在兼并了割地称雄的一些隋朝贵族后,又把矛头指向了农民起义军。其中,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队伍。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渊热情地接纳了前来长安投奔自己的李密,以兄弟相称,并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但是李密归顺大唐之后并不满足,觉得唐高祖李渊给自己的官职太小,于是产生了去河南寻找以前的部队,想重新发动兵变。李渊知道后派人寻找李密,李密知道大事不好,想要偷偷溜出城,却被李渊先发制人,派唐军将其围歼。
为了消灭在河西五郡之地自称天子的凉王李轨,唐高祖李渊暗中派遣安修仁兄弟入凉作为卧底,当上左右卫大将军,以便获取敌人情报,里应外合。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安修仁兄弟一起擒拿凉王李轨,颠覆了李轨的政权,凉亡。河西五郡并入唐朝国境。李渊传喻到各个郡县,发布政令,通过政治手段招纳了很多隋朝的官员归附大唐,巩固了自己在关中的根据地。
武德二年(619年),李渊派李世民率精兵三万进攻盘踞在马邑地区的刘武周。刘武周是李渊的劲敌之一。刘武周原是马邑的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候,他聚集了数万兵马,自称太守。他还通过依附于突厥,攻占了楼烦、雁门、定襄等郡县,受封为定杨可汗。
没过多久,刘武周便自称皇帝,年号天兴。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侵并州,进逼太原,攻陷了李元吉留守的晋阳,李元吉逃回了长安,李渊震怒,立刻命李世民率兵去攻打刘武周。到了第二年的二月,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手下的大将宋金刚,没有了左膀右臂的刘武周仓皇逃亡到突厥,后被突厥杀死。就这样,晋阳的政权得到了稳固,河东地区也解除了关中左右两翼的威胁,唐朝中心地区变得愈加稳固。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此挂帅,率领五万兵马直驱河南,进攻躲在洛阳的王世充。李世民发动了攻坚战一举夺下了东都的主要据点,又派手下兵将对东都进行包围,断绝粮道,使得王世充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是洛阳的守军仍然有相当强的实力,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直到因为长期被围困,城中的粮食也耗尽了,士兵们很多都饿死了。李世民看时机成熟,准备攻下洛阳城。
但是事情忽然发生了骤变,夏王窦建德与王世充的弟弟带兵前来营救。武德四年(621年)初,唐军在虎牢关打败了窦建德,并将其俘获。王世充见救援无望,就穿着白衣,带着太子和文武群臣开城投降。然而没过多久,窦建德的旧部又死灰复燃,在大将刘黑闼的领导下,不到半年时间,就完全收复了大夏政权的旧地。李渊又先后派李世民、李建成攻打刘黑闼,平定河北。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李渊命李孝恭和李靖,从四川出兵,进攻占据在江陵地区的萧铣。萧铣于武德元年(618年)在巴陵称帝,后又迁都江陵,出兵夺取唐巴、蜀地。萧铣被李孝恭、李靖的大军围困在江陵,由于没有援兵,只好投降于大唐。就这样,李渊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围攻洛阳,王世充向窦建德求助,窦建德准备南下援救,徐圆朗闻讯后,起兵叛唐,依附于窦建德,跟随他进攻虎牢关。虎牢大战中,窦建德被生擒,王世充被迫投降,徐圆朗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又一次投降于大唐。
唐高祖不计前嫌,封他为鲁郡公。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在漳南起兵反唐,徐圆朗扣留唐将盛彦师,割据兖州,起兵响应刘黑闼。之后,徐圆朗自称鲁王,并发兵围攻虞城,以此牵制唐军。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徐圆朗攻陷泗州,李建成诛杀刘黑闼,徐圆朗闻得刘黑闼死讯,弃城而逃,途中为村民所杀。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入朝,留下辅公祏守卫丹阳,他命王雄诞掌握军队帮助辅公祏。杜伏威走后,左游仙劝说辅公祏反叛,辅公祏夺取了王雄诞的兵权,杀死王雄诞,假称杜伏威送信命令他起兵。同年八月,辅公祏称帝,国号宋。
然而好景不长,唐朝派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率领大军讨伐辅公祏,辅公祏抵抗唐军,被击溃数次,他心中恐惧,带兵逃跑。辅公祏逃到武康时,当地的农民把他抓住送到了丹阳。李孝恭将辅公祏斩首。至此,江淮地区全部平定。
李渊基本完成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真正的统一大业,奠基了唐王朝,被称为?拨乱之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7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