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最可怜的官二代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今天要说的是马超,还有他的儿子马秋,他的儿子一生只能用可怜来形容,而他儿子最后被人一刀残忍的伤害,也有着马超一定的责任。马超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大将,智慧和谋略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在终极曹操这件事上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所理解的马超应该是三国演义或者电视剧中正直的形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历史中的马超算不上是正直的大英雄,不可否认的是,他有着很高的才能。马秋的母亲董氏,是马超投靠张鲁的时候娶的老婆,感情并不算好。马超一心想着自己的事业。后来他觉得跟着张鲁不行,就投奔了刘备,继续跟曹操对着干。他表面上安置好了自己的老婆孩子,把他们托付给了张鲁,但是也算是变相的抛弃了自己的老婆孩子。
所以一开始马秋也就是顶着官二代的名号,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保护。张鲁这个人,即便是被马超背叛,也没有迁怒到马秋母子身上,在乱世之中,给他们母子二人提供了一定的资助。可惜,在乱世,又怎么可能一直安安稳稳?马秋母子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当曹操率大军攻到此处时,一切又不知不觉发生改变。张鲁看清形势之后,深知自己不可能打的过曹操,为了生活,他只好投降于曹操。随着这件事的发生,马秋母子出现在了曹操视线之内。
这就是马秋悲惨噩梦的开始。曹操是个睚眦必报的人,马超重创他,他又怎么会宽恕马超的妻儿?和张鲁不同,曹操甚是想要报复张马超,熟悉曹操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张鲁也明白曹操想要借他的手,除掉马超的后代。其实是张鲁这个人在善良,面临自己的性命不保时,他又怎么可能会留着马秋?所以,经过反复的思考,他下定决心结束了马秋的性命,向曹操表决心。最后,马秋就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三国时最可怜的官二代
凤雏庞统最可怜了!可惜至极!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最可怜的的确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曹操是真正匡扶汉室的人,而刘备反而是窃据皇位的人。曹操一生虽然挟制了汉献帝,但是原因不是想要皇位,或者想要丞相大权。而是朝廷当时无人可用,皇帝暗弱无能,曹操只能依靠自己来维持汉室江山不倒。
曹操征战四十余年,依靠的全都是自己的部下,而不是朝廷的大臣。反而是大臣一直想要他性命。汉献帝甚至还搞出个什么衣带诏,想要陷害这样的忠臣。汉献帝为什么要暗中串联其他封疆大吏来对付曹操?他不是想要中兴汉室,而是想要夺回自己的权力。可是依仗他自己的能力,即使拿回了权力,即使杀死了曹操,其他如袁绍、袁术、刘表、刘备等人,就不觊觎他的皇位了吗?无论是看《三国演义》还是看《三国志》,刘备是直接称帝了的,其他人则都想抢夺玉玺,夺玉玺的目的不也是想称帝吗?只有曹操没称帝,也没觊觎玉玺。
三国,魏蜀吴,也只有曹操终其一生只到丞相,没称帝。曹操死后,是其子曹丕称帝了。然后再尊曹操为帝。后人都骂曹操篡汉,可是曹操根本就没篡汉,凭什么就成了曹操窜还了?反而是刘备,一生除了前面打黄巾军对汉室有些微功外,其他时间都是忙着经营自己的势力,于汉室可以说不但无利,反而为祸江山。如果刘备称帝还能说是继了汉室的大统的话,那么孙权称帝就是红果果的篡汉了。孙权比刘备更不堪,既对汉室无功,也不是汉室宗亲,凭什么他称帝,后人就不说他篡汉?曹操的一生,才是真正对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最终落得个奸臣的骂名。反而刘备的风评很高,而孙权则几乎没人说他不好的话。
至于你说的谋臣猛将,刘备麾下其实也没多少能人,孙权就更少。谋臣猛将还是曹操麾下多。我们之所以认为刘备麾下人才济济,其实是《三国演义》看多了,这本书是小说,其中妖孽化了诸葛亮,也过分夸大了“五虎上将”的能力。但是就从诸葛亮也只能让蜀汉偏安于蜀中这弹丸之地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其实没那么厉害。同样五虎上将也一样,不然早就定鼎中原了。当然这里不是说诸葛亮不行,毕竟蜀中物产太少,人口太少,没法组织足够的军事力量。
当时三分天下,不是蜀汉和吴国有多能耐,主要还是地形影响。巴蜀之地,当时几乎没有陆路可以进去,看诸葛亮出祁山,都费尽心机,因为能通大军的,也就那么几条山路,易守难攻。同样魏国想要进军巴蜀,也没有好路可走。而东吴呢,长江天堑直到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制约战争局势的重要屏障,就别提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了。?
至于曹操麾下,郭嘉是很厉害,郭嘉死后,还有很多谋臣,但是曹操摊子铺的太大了,战线太长,而且还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强弩之末”,就是说战线太长。通讯和后勤,让曹操很吃亏,这里就和谋臣的关系不大了。兵员素质也是如此,那个时代的兵,不像现在,有预备役,有现役。那个时候就是缺兵了,就征发民夫,给跟木矛就算是兵了。没有系统的训练,最多就是训练他们听号令,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至于练习各种地形的作战能力,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青州兵不习水战,搁现在那都不叫事儿,反正三年兵役,出来后肯定游泳没问题。那个年代,且不说没有训练,就算有,也顶不住天天补兵。所以,如果当时吴蜀联军不是赶上了那场东风,根本烧不了赤壁。当然这东风,也不可能是诸葛亮祭出来的。而且也不是刮一下就停了,推测可能是刮了两天,联军觉得可以利用一下。而曹操呢,也可能没意识到对方会用火攻,毕竟是在水上。而且连环船效用相当好,也很难一起风就拆开来,所以被联军给烧了。这个真没谋士什么错,火攻也不是诸葛亮想出来的办法,因为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去东吴搞联盟(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和周瑜没见过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个汉字专门侮辱外国人
下一篇: 袁世凯称帝下了2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