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一大胆要求,保住了富贵,却在17年后害死了孙子

网络 2023-06-18 17:32:30

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一大胆要求,保住了富贵,却在17年后害死了孙子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向割据数百年的山东六国发动了最后的进攻。而庞大的楚国,正是横亘在秦国统一大业之前最大的障碍。楚国虽然雄霸于春秋,但在战国时,却积贫积弱,屡次沦为齐、秦以及三晋的沙包。然而怎奈楚国家大业大,死而不僵,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公元前225年,楚国发生了内讧,嬴政认为这是灭楚的天赐良机。国务会议上,嬴政询问群臣:“若要灭楚,大约需要多少军队?”老将王翦回答:“非60万不可!”听到这个数字,连气魄雄大的嬴政都不禁咋舌。60万,这可几乎是秦国所有能战的士兵,这些脱产士兵每日消耗的粮秣,简直可用天文数字来形容。更何况,秦军当时还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根本抽调不出那么多军队。随后,嬴政询问青年将领李信:“你认为需要多少军队?”年轻气盛的李信回答:“20万就够了!”听了李信的话,嬴政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于是他当即下令,以李信为主将、蒙武为副将,率20万大军伐楚。一开始,秦军进展十分顺利,连破数城。然而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坐镇韩地(当时韩国已被灭亡)的秦国国舅、旧楚国王族——昌平君突然造反。由于畏惧腹背受敌,李信被迫回军镇压反叛。然而楚军主帅项燕却趁此机会,悄悄地尾随秦军,并在7日之后发动突袭,大败李信,使秦军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伐楚失败后,秦王并没有怪罪败军之将李信。同时他还亲自登门拜访王翦,希望他能出山住持大局。当时,楚军正在发动反攻,而韩地贵族也在兴风作浪,一统六国之势有被颠覆的危险。对于秦王的请求,王翦斩钉截铁地说:“我还是坚持以前的看法,灭楚,非60万不可!”无奈之下,秦王被迫答应了王翦的请求。随后,浩浩荡荡的秦军开始聚集,60万大军很快便集结完成。但在出征前,王翦却连续五次向嬴政提要求,希望他能赐给自己良田美宅,用以颐养子孙。出关前,王翦还不断上书,向秦王要待遇。对于这些大胆妄为的要求,部下们都为王翦捏一把汗。毕竟秦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王翦太过分了。然而王翦却呵呵一笑:“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简单翻译来就是,秦王生性多疑,现在将全国军队交给我,怎能不怀疑我?如果我不多请田宅自污,秦王是不会放过我的!经过长期对峙,秦军终于在消耗战中拖垮了楚军,最终王翦率精兵杀出,大破楚国,而项燕也死在了战场上。其后,王翦率楚国降兵南下,攻灭了百越。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带领戴罪立功的李信出征燕国,并一举将之平定。灭亡燕国后,王贲率军直接南下齐国,齐王不战而降,华夏统一大业最终完成。而王翦父子居功甚伟,被分别赐予最高爵位——通侯。在王翦的经营下,王氏可谓功业至极、富贵至极。而王翦的自污保身之术,也常为后世所推崇和效仿。然而对于王翦的自保之术,太史公司马迁却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在《史记·王翦列传》中这样写道:“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翻译来就是,作为将领,王翦平定六国,是出类拔萃。然而作为老将,作为秦始皇所效仿的老师,却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的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始皇,直至死去。在司马迁看来,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元老,王翦不会不知道滥用民力、急功近利的坏处。当秦始皇暴虐百姓,施展“急政”时,王翦却为了保持富贵,一言不发。诚然王翦是千古能臣,却不是忠臣,更不是社稷之臣。真正的社稷之臣都是敢于担当之人,敢于冒着生命危险,为百姓“鼓与呼”。王翦善用使用自污之术以及明哲保身之术,的确在一时为儿孙博取了富贵。然而他却没预料到,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当秦朝灭亡,王家的富贵还能保持吗?17年后,山东大乱,曾为王翦父子平定的六国烽烟四起。其后,六国联军与秦军主力——50万人——在巨鹿对垒。而王翦的孙子——王离,也率领长城军团南下支援。当时六国联军中有人说:“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然而有人却不以为然:“为将者,一般都杀伐太多,富不过三代。从王翦到王离已经过了三代,因此他必败无疑。”17年前,王离的爷爷——王翦,击败了项羽的爷爷——项燕,灭了楚国;17年后,项燕的孙子项羽为祖父报了仇,一战俘虏王离,灭了秦国。真是天道好轮回。在司马迁看来,正是王翦的缄口无言,最终害死了王离。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却不无道理。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王翦,要钱要地要房子比谁都贪,为何能善终

王翦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出力最多,他和他的儿子王贲,攻灭了六国中的大部!他也是四大名将中唯一一个由灭国级战绩的大将。王翦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率领60万人马,啃下了最难啃的一根骨头,刚刚击败了由李信率领20万秦军精锐的楚国。60万人马,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秦王将秦国举国之力都交到了他的手上,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秦王对他的这份信任,古往今来无出其右。可是就像所有的异地恋一样,距离不仅产生美,也会带来猜忌。

随着王翦对于越走越远,这种猜忌就越重。如果王翦父子在出兵的过程中,动了一点别的心思,临阵倒戈,图谋叛乱,此时已经无兵可就的秦王能够怎么办?只能凉拌,一首凉凉送给秦王自己。我想这种恐惧无论谁坐在秦王嬴政的位置上,都会有!而对于领兵在外的王翦来说,他的内心也存在着忧虑。他一旦打败了楚国,功高震主怎么办?要知道在我国古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并不罕见。有不少君主能够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

当然,我们后世人通过上帝视角,能够知道秦始皇是一个自信满满,不滥杀功臣的皇帝。但是王翦并不知道,更何况秦国老嬴家这方面的记录可不太好,要说功劳,王翦的功劳怎么能够和武安君白起比呢?是他一次次的征战,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可是这位白大将军的结局呢?还不是被秦始皇的老祖爷爷给逼死了吗?

自己一旦灭了楚国之后,也将陷入功高不赏的位置,如果他不做些什么,那就只能等死了,等死不是王翦的风格,他得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留后路!于是王翦就采用了一个非常聪明的策略,一路行军,一路向秦始皇要钱要地。这种过分贪婪的行为引起了他身边人的非议。王翦对此做出了如下的解释:

秦王是个雄猜之主,将全国兵力交给王翦一个人指挥,肯定很不放心。如果王翦不多多讨封地为子孙计,以此来表示自己没有别的打算,只会使得秦王更加猜忌王翦,对于手握重兵的王翦来说,这就是求死之道了。

众皆叹服,王翦的情商真高,对于人性的洞察,拿捏真准。他在用这种方式向秦始皇表明心迹,他并没有政治上的野心,所贪图的无非就是钱而已,功成名就之后,他就会退出权利核心,红尘作伴,带上老太婆共享人间繁华,活得潇潇洒洒。

秦始皇从王翦的举动中也体察到了王老将军的良苦用心,对他更加放心。这种君臣之间的信任,也促成了王翦能够顺利的灭掉楚国这个大敌,最终帮助秦国统一了天下。

王翦为秦始皇灭楚,逼死项羽祖父项燕,秦朝灭亡后其家族命运如何呢?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向割据数百年的山东六国发动了最后的进攻。而庞大的楚国,正是横亘在秦国统一大业之前最大的障碍。

楚国虽然雄霸于春秋,但在战国时,却积贫积弱,屡次沦为齐、秦以及三晋的沙包。然而怎奈楚国家大业大,死而不僵,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公元前225年,楚国发生了内讧,嬴政认为这是灭楚的天赐良机。

国务会议上,嬴政询问群臣:?若要灭楚,大约需要多少军队??老将王翦回答:?非60万不可!?听到这个数字,连气魄雄大的嬴政都不禁咋舌。60万,这可几乎是秦国所有能战的士兵,这些脱产士兵每日消耗的粮秣,简直可用天文数字来形容。更何况,秦军当时还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根本抽调不出那么多军队。

随后,嬴政询问青年将领李信:?你认为需要多少军队??年轻气盛的李信回答:?20万就够了!?听了李信的话,嬴政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于是他当即下令,以李信为主将、蒙武为副将,率20万大军伐楚。

一开始,秦军进展十分顺利,连破数城。然而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坐镇韩地(当时韩国已被灭亡)的秦国国舅、旧楚国王族昌平君突然造反。由于畏惧腹背受敌,李信被迫回军镇压反叛。然而楚军主帅项燕却趁此机会,悄悄地尾随秦军,并在7日之后发动突袭,大败李信,使秦军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伐楚失败后,秦王并没有怪罪败军之将李信。同时他还亲自登门拜访王翦,希望他能出山住持大局。当时,楚军正在发动反攻,而韩地贵族也在兴风作浪,一统六国之势有被颠覆的危险。

对于秦王的请求,王翦斩钉截铁地说:?我还是坚持以前的看法,灭楚,非60万不可!?无奈之下,秦王被迫答应了王翦的请求。随后,浩浩荡荡的秦军开始聚集,60万大军很快便集结完成。

但在出征前,王翦却连续五次向嬴政提要求,希望他能赐给自己良田美宅,用以颐养子孙。出关前,王翦还不断上书,向秦王要待遇。对于这些大胆妄为的要求,部下们都为王翦捏一把汗。毕竟秦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王翦太过分了。

“战神”王翦功高震主,却为何能躲过秦始皇的杀害?

王翦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他与廉颇、李牧、白起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其中白起是王翦的同朝长辈,王翦出山后,曾被人誉为“第二个白起”。

有着“常胜将军”之称的赵国名将李牧,都被王翦用反间计灭了。也有后人说,不是赵国庸腐,真正开干,王翦未必是李牧的对手,但终究还是以胜败定高低吧。

秦始皇能统一天下,离不开这两个人:王翦、李斯。这两个人一文一武,那是相当厉害的。

秦国在列国中,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它能统一六国,除了秦始皇的魄力,那就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智谋和勇猛了。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征战中,王翦基本都亲自统帅上阵,征战沙场所向披靡,一路凯歌!

王翦绝对的是秦始皇的福将,尤其是扶持秦始皇上位后,灭掉吕不韦、嫪毐一伙内乱,帮秦始皇稳定了内政。

随后,他开始帮秦始皇开疆辟土,驰骋沙场。

直到打楚国的时候,那时的王翦年纪有些老了。

在攻打楚国前,秦始皇开朝廷会议,问大臣们若要打下秦国要多少人马,王翦就说要六十万,而李信说只要二十万就够了,结果秦始皇认为王翦终究是老了,就认同了李信的低成本做法,派了李信和蒙括出征。

这时王翦认为秦始皇信不过自己,就有点不高兴,借口生病就告老还乡了。

不久,李信带的二十万兵马,被楚国打的落花流水,骨干将领也折损了很多,大败而归!这是秦国统一霸业征程里败得最惨的一次。

秦始皇非常愤怒,立马亲自去找王翦,表达了歉意,请王翦出战。

可这时,王翦却开出了条件,他除了要求秦始皇给足六十万兵马外,还要求大量的金银珠宝和良田。这让秦始皇非常意外,心想王翦竟然是这样一个没格调的人,但迫于形势,秦始皇就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很多同僚都深知秦始皇的为人和手段,为王翦这样的讨价还价行为担心,但王翦则心有成足,不作过多解释。

王翦一出马,带着秦始皇的家底六十万兵马,攻破楚国,并斩杀楚国将领于蕲,一年后把楚王也给俘虏了,完全拿下了六国之一的楚国。

王翦接着再战,一直到拿下燕国时,就请辞隐退了。秦始皇想挽留,他执意说自己确实老了,现在有了这些财富,他也知足了。王翦自此归隐,得以善终。

当初秦始皇请他出战时,他的这种讨价还价行为,被同僚认为是祸根,秦始皇必然会秋后算账;而在王翦认为,这是福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他太了解秦始皇啦!王翦一代名将竟然为了钱出战,说出去本来就是身份掉价的事。

这样一来,秦始皇则会认为王翦只是为了钱的一个俗人,根本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因此王翦反而是安全的。

不得不说,王翦是一个心理学家,对人性心理把握得如此准确,也难怪战场上没有对手了!

如题,这就是“战神”王翦功高震主,却能躲过秦始皇杀害的原因了,其实他只是功高并没有“震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