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实力为何不称帝
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也都有所了解。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三个鼎立的国家涌现出来了很多人才,是他们书写了三国的历史。同时,由三国故事所编撰而成的三国演义也成为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中有三个强悍的领导者,分别是刘备、孙权和曹操。
要说里面最有实力的,那一定是曹操了,因为他不仅能够指挥军队,命令群臣,最重要的是还能左右皇帝的诏令,并且他的势力达到了废立汉帝的地位。三个人当中最有谋略的也是曹操了。刘备如果没有皇室的身份,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去投靠他,为他卖命。孙权就更不用说了,他的那些东西都是哥哥孙策留下来的,包括他阵营里面的的将士和军师。
也就是说这些人当中只有曹操的魅力是最大的。虽然曹操是官宦后人,和另外两个人身份比起来并不高贵,但是这么一个善战又骁勇的人,他却没有称帝,这是什么原因?古代时候注重等级,官员也分三六九等,如果说走运的话,就可以从九品的芝麻官一直上升到一品大官员,自己再付出点儿努力是完全有可能的。官员和皇帝就不一样了,皇帝只有一个,也是权力最大的一个。
曹操也是这样,在古代前,人们都比较迷信,那时候他们讲究的是上天赋予人权,不是说谁当上皇帝都是可以的,也是需要得到百姓们的认可,这样的帝王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所以,如果一个人想从大臣做到皇帝的地位,那么就需要去收买百姓和群臣的心,然后最后再顺利称帝,这样就不会有人反对了。可中间冒出来了一个刘备,打乱了曹操的计划,曹操也算乱世中的一个枭雄了。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曹操有实力为何不称帝
曹操相比于孙权和刘备,他的实力是三个人当中最强的。当时的中原地区他都霸占了,所以根据他的实力,完全是可以自己称帝王的,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曹操觉得没有必要。假如曹操称帝,那么孙权和刘备也会跟着这么做,但是如果曹操不这样做,孙权和刘备也自然不敢冒着谋权篡位的罪名去当皇帝。如果表面都俯首称臣的话,他们真正的老大或许就是曹操。假如曹操真正称帝了可能更没有现在的权力了。
第二,曹操也害怕自己像董卓一样的下场。董卓之前也是称帝的,但是最后的下场都是一样。所以曹操害怕称帝了也会被各种诸侯讨伐。
第三曹操并不像电视剧表现的那么狠毒,他也不是一个小人。他自然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汉朝这个时候还存在的,而且他也没有谋反之心,而且最开始的目的他也是想拯救汉室,只是汉王朝的命数已经到了。曹操虽然知道命数已经到了,但是不忍心自己做一个谋权篡位的罪人。
第四,曹操在没有做魏王之前,很多场合都表示了自己不会称帝,手下的大臣们也自然不会劝他这么做。
第五曹操认为自己没有帝王之相,古代人们非常迷信,容貌长得不好是没有大富大贵的命的,曹操对自己长相不满意,他觉得自己不配当一个皇帝。
我觉得曹操一生没有称帝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他不想背负篡汉的骂名,第二就是形势不允许。虽然曹操有权有势有实力,但他唯独没有人心,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就算实力再雄厚,没人支持同样会一败涂地。曹操顾虑很多,所以生前一直没有机会称帝,也无法称帝。
曹操本是汉室一员,但当时汉朝已走向衰亡,改朝换代是必然的趋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我们后人给曹操的评价,实际上曹操可能并不是这样想的,或许他是真的想保护天子、保卫汉朝。当初董卓作乱的时候,曹操是第一个举大旗征讨的,他打的旗号就是保卫汉室。正因为曹操的目的是正义的,所以汉室的重臣才会效力于他,也有很多爱国的谋士也甘愿为他所用。如果曹操想要篡汉,是不可能得到这么多拥护的。
曹操如果真的篡汉了,那么他在历史上必将留下骂名,他不想这样。可惜曹操一世英名,虽然生前尽力维护自己的政治形象,但死后儿子曹丕终究还是当了叛国贼。所以很多史学家认为曹操生前就有篡汉的想法,否则曹丕不可能在其死后马上称帝,其实我个人觉得是冤枉了他的。
再就是汉朝的旧臣也不会拥护曹操称帝的。这些汉朝旧部把希望都寄托在曹操身上,希望曹操可以平复乱世、恢复汉室,曹操生前确实也努力这样做了。曹操能有如此大的实力,大部分都是这些汉室旧部的支持,所以如果他真的篡汉,必将众叛亲离。
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狡猾和奸诈,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政治才干远超众人的杰出人才。而关于曹操,关于三国,人们也始终觉得为什么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魏、蜀、吴,而是司马家族,而且对于曹操来说,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经胁迫了天子,将天子赶上皇位,自己继承大统不应该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其实对于自己登上皇帝之位,曹操非常在意,但是对于自己是否具备皇帝之名并不是他非常关切的动,也因此他愿意携天子而令诸侯,始终不称帝,而真正了解曹操为什么不称帝之后,人们也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政治人才,思想有独到之处。
也因此为什么曹操不敢称帝,而是因为看在其他诸侯的面上,才不敢这么做。对于当时割据一方的人来说,很多人都想篡夺皇位,但是天下人都虎视眈眈,谁敢轻举妄动,谁敢率先尝试,将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当时的称帝时机并不成熟。
而对于一个新生政权来说,不单要考虑外部是否动乱,更要考虑内部是否和谐,如果曹操无法将内部治理的井井有条,那么还不如暂时不用皇帝的称号。
如果曹操真正的成为了皇帝,那么别的人就可以借着打击叛贼的名号解决曹操,因此对于曹操来说,只要他还只是丞相,那么他做出了一些决策,仍然会得到一部分人的响应,毕竟在这些官员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是需要这些官位的。
从总体上来看,曹操之所以不敢直接称帝,不仅仅是因为外部强敌环绕,也因为内部充满着非常多的矛盾,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权衡利弊之后,大权在手的他,完全不用在乎皇帝的称号是否在自己的头衔上,而且,曹操的一系列举动也称得上明智之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曹操一生中做错的三件事
下一篇: 外交官被掌掴用武术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