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皇帝帽子前的“帘子”是做什么用的

网络 2023-06-18 17:18:06

签到领现金通知

今日领取时间10:00

除了清朝,我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皇帝头顶上都是戴着有门帘的帽子,其实这顶帽子的名字叫做冕旒(liu),成语冠冕堂皇就是从这儿出来的。冕旒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始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伏,冕旒为礼冠中最尊贵者,这个礼冠上的穗儿就叫做旒,是12寸长的五彩细绳组成的,这些穗儿上面穿着的玉珠,是按照朱白苍黄玄的顺序串成。不过到了汉代就用纯白玉代替了。

旒数按典礼的轻重和穿戴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祭上天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刘每旒贯玉9颗;天子祭祀山川大地的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据说旒的目的是为了避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小细节的瑕疵,还有说法是想让皇帝时刻都谨记着自己作为皇帝就要有帝王的样子,在重要的场面上,如果皇帝慌慌张张或者激动不已的时候就会带动头上的冕旒一起晃动,这样就会打到皇帝脸上,以此来提醒皇帝要注意自己的威严,不能坐没坐相站没站像,皇帝的架子一定要端好了。另外一种说法是皇帝头戴冕旒的时候,自己的表情会被遮挡起来,这样就不会被大臣们看到自己脸上的表情了,毕竟朝堂之上大臣们的情商都很高,都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一旦让他们看到皇帝的喜怒就会开始看脸色行事,如果都依附于皇帝的表情,不去说实话说真话,那么离朝代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这个冕旒的两边都会有一个叫做充耳的玉珠,这个玉珠的存在作用也是为了提醒皇帝,要懂得明辨是非,无论何时都要头脑清醒,在冕贯上的冕板被称为延,基本上都是前圆后方的形状,有天圆地方的意思,所以说古代的服饰是非常有讲究的,不仅是身份的体现,更有着深刻的寓意,只是皇帝头上一顶简简单单的帽子就大有学问,而冕旒制度的出现也说明古人真的是很有智慧。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5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