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 史 说
每日签到
每日领奖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秀的故事。
在有生之年,刘秀从“得天下”到“治天下”,开创了史称“光武中兴”的时代。
短短数十年间,就有如此成就,究其原因,既和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也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娴熟的驭人之道有关。
刘秀最值得称道的过人之处,即“性谨厚”。这个表面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的个性,恰恰是他运用最成功的“南面之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有自作多情的儒家为君上犯错犯浑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但数千年来坊间一直就有“自古君王不认错”的说法。就算真的错了,那错的也是臣民,与英明神武的皇上无关。
与睚眦必报、动辄龙颜大怒的君王相比,“泛爱容众”、知错就改的刘秀简直就是一股温馨可人的小清流了。
夺取天下,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正是因为刘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身边很快就聚焦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
耿弇是刘秀手下的常胜将军。据史料记载,耿弇的戎马生涯中,共收复四十六个郡,攻克三百多座城池,尤其难得的是连战连捷,从未打过败仗。耿弇在“云台二十八将”中虽然年纪最小,刘秀却对他极为倚重,将之比为韩信。
然而,耿弇的父亲担任的上谷郡太守之职却是王莽任命的。耿弇前来投奔,刘秀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而对耿弇的任用有所区别对待。
耿弇经常提一些中肯的建议,刘秀并没有因为他的年轻(耿弇当时只有二十多岁)而怠慢,反而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夸赞他:“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在刘秀的培养下,耿弇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在率军平定彭宠叛乱时,考虑到父亲与彭宠是好友,为了避嫌,耿弇上疏请求另择大将。刘秀清楚耿弇心底的顾虑,抚慰道,朕知将军为国效力功勋卓著,此行只管前往,无须顾虑?
正是因对耿弇信之不疑,很快就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面。
天下平定后,耿弇主动交出了兵权。但是一旦天下有事,刘秀就会把耿弇请到宫中来,咨询商量对策。
冯异是刘秀手下大将,文武双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能“御吏士”。
刘秀知人善任,命其镇守关中。冯异到任不久即稳定了这一战略要地,“威权至重,百姓归心”,百姓称其为“咸阳王”。有人提醒刘秀,对冯异这样得人心的将领须有所防范,防止他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凭着对冯异的了解,刘秀断然否决了这个建议。
消息传出,冯异主动上书表明心迹,要求调离汉中。刘秀作书推心置腹的安慰道:“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刘秀的书信令冯异大为感动,打消了内心顾虑,从此做事更加忠心耿耿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秀待人开诚布公,不虚伪做作,人与之相处如沐春风,甘心为之驱驰。
扶风茂陵人马援也是开国功臣之一,自追随刘秀后南征北战,西破诸羌、北镇塞漠,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战死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的人生理想。
马援最初不是刘秀的南阳首义功臣,而是隗嚣旧部。
更始政权灭亡后,公孙述于建武元年(25年)在蜀地称帝;同年六月,刘秀在河北称帝;割据陇右的隗嚣不甘示弱,自称西州大将军。当时的情况,大有三足鼎立之势。
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而且是发小,素来交情不错。隗嚣就派他前往蜀地打探公孙述的虚实。马援以为只要自己一到蜀地,公孙述就会倒履相迎,无拘无束的把酒言欢。
哪知道公孙述人一阔脸就变,见到马援却端起了皇帝的架子。安排的酒宴是高规格的,并且当众承诺要封马援为侯爵。
马援的随从都挺知足,甚至陶醉于公孙述的礼遇。马援却不以为然,对公孙述很是失望,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蜀地。
回到陇右,马援向隗嚣报告此行收获,公孙述妄自尊大、井底之蛙而已,不如去刘秀那里看个究竟。
马援来到洛阳,刘秀很快就拔冗亲自接见了他。刘秀只是随意戴着头巾,完全没有繁文缛节那一套,一见马援,就开起了玩笑,先生可是游走于两个皇帝之间的人啊!这个时候才见到你,我深感惭愧啊。
马援没有料到刘秀如此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道,当今之世,不单是君王在择臣,良臣也在择主而仕啊。
刘秀的恢宏大度,与公孙述的虚情假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援深为折服,后来索性投奔了刘秀。
刘秀深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想要天下大治,必须借重读书人,所谓“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对那些有才干的文吏,刘秀都予以提拔,根据所长安排职务。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即便没有来毛遂自荐,他也多方打听,屈尊登门邀请出山。
严光是刘秀同学,满腹才华却无意做官。刘秀称帝后,严光隐居于富春江畔。刘秀求贤若渴,命画师绘制严光图像,在全国内明察暗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找到了严光。
从此,刘秀陪着老同学每天出则同车、入则同席,并许以谏议大夫的高官。无奈严光坚辞不就,坚持归隐富春山中。
刘秀见严光终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就尊重其意愿,不再勉强,将其放还山林了。
不但如此,刘秀还对立有殊勋的大臣不吝赏赐,“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刘秀如此大手笔的分封,博士丁恭跳出来表示反对:“古者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四县不合法制。”
刘秀不以为然:“古者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历史证明,刘秀所做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不但如此,光武帝还以谦逊、知错能改而著称史册。
刘秀起兵之初,有亲信犯了法,时任军市令的祭遵依法处置,未向刘秀禀报就直接杀了他。 刘秀闻讯火往上撞,打狗还得看主人,祭遵这样做完全就是不给自己面子。于是下令把祭遵抓起来,准备问罪。
主簿陈副急忙劝阻道,明公欲倡大义于天下,必须令行禁止,现在祭遵执法严明,正有助教令所行啊。
刘秀听了恍然大悟,不但没有处罚祭遵,反而借重他严于执纪、刚正不阿的长处,让他担任刺奸将军,负责整肃军纪。
为此,刘秀特别告诫诸将,大家都留意着点祭遵!我的亲信犯法他都敢杀,更何况是你们这些人呢。
一次,刘秀外出打猎,直到夜深时分才返城。守洛阳城东北门的小官郅恽拒不开门。刘秀命手下点亮火把,将四周照的亮如白昼,同时大喊皇帝回城。
无奈郅恽不为所动,只是推说离得太远,看不清楚。
刘秀没办法,只得绕道从其它城门入城。
第二天,还不等刘秀找麻烦,郅恽就自己找上门来,上疏对刘秀的行为予以批评。刘秀虚心接受批评,还赐给郅恽布帛百匹以示鼓励。
第三天,不但如此,还将擅自放自己入城的官员贬职。
一次刘秀大筵群臣,大司空宋弘发现宫室内新添置的屏风上画的全是漂亮仕女,而刘秀时不时心不在焉的回顾。
于是宋弘故意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宋弘这样,等于是当面讥讽刘秀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此举无异于当着和尚骂贼秃。脾气大点的人估计都会当场发作,何况是刘秀乃是帝王之尊?
殿上群臣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作声不得。
哪知道刘秀并没有动怒,反而欣然接受批评,命左右马上把屏风撤去,还笑着对宋弘说:“闻义则服,可乎?”
宋弘回答:“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众臣见状,皆拜舞于地,山呼万岁。
相信许多人都记得这么一幕: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战利品中发现许多书信,这正是手下人首鼠两端,与袁绍暗通款曲的来往信件。写信的人高度紧张,以为曹操要和他们秋后算账。哪知曹操看都没看,一把火将这些信件烧了。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并为曹操的宽窄大度所折服。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刘秀身上也曾经发生过。
刘秀与王郎战于邯郸,击败王郎后,刘秀缴获了许多手下人写给王郎的信,除了宣示效忠的,居然还有谩骂诽谤刘秀的。写信者内心忐忑不安,刘秀并没有穷究此事,直接将这些信件全部付之一炬。
此举“令反侧子自安”,刘秀表现出的大度,等于是给了那些手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刘秀烧信在前,曹操烧信在后,因此有理由相信,曹操的烧信不过是在亦步亦趋的学习汉光武帝而已。
张绣是杀害曹操儿子爱将的凶手,然而曹操不念旧恶、不计前嫌,招降了张绣,并对之信任有加。
曹操这样做,也是学习刘秀。
更始帝杀害了刘秀的哥哥刘縯,主谋是朱鲔。
后来,刘秀率军攻打洛阳,大将岑彭原是镇守洛阳的朱鲔手下校尉。岑彭奉命前往劝降,但朱鲔知道自己与刘秀有杀兄之仇,心里顾虑重重。岑彭回来向刘秀汇报了情况,刘秀说:“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岑彭再次前往洛阳,将刘秀的话如实转告朱鲔。
朱鲔终于下定决心归降,“与彭俱诣河阳”向刘秀负荆请罪。刘秀见到朱鲔,赶紧“解其缚”,对他予以安慰,随后拜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汉光武帝不但是“定鼎帝王”,还是“中兴之君”,无论是开创还是守成,刘秀都做得漂亮之极。这样的封建帝王,确实是极为难得。
老人家高度评价汉光武帝,对他不吝赞美之词,称刘秀“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而且将“最会用人”排在第一位,可谓目光如炬。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 雪》中一共提到了五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但是,没有汉光武帝刘秀。
如果把开国皇帝放在一起比一比,一提到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就想起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灭六国、统一华夏、开疆拓土、实行大一统之功,一想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想起西楚霸王项羽居然被刘邦打败了,还想到了韩信、张良、萧何三个超级人才被刘邦所利用。
一提到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想起他的祖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政权,以及西晋末年发生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一想到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就想起他那杰出的儿子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而夺取了李渊的政权。
一提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想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想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想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以及“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一提到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就想起他以十三副甲胄起兵,在关外历战几十年的艰辛。
那么提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你会想起什么?
也许你会想刘秀那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意思是当官就当执金吾,也就是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娶妻就要娶阴丽华这样的美女,阴丽华是刘秀的原配,除此之外,你很难记住刘秀还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印象,网络上有人把刘秀称为“位面之子”,意思是运气特别好的人,事实上,刘秀的成功跟运气关系不大,靠的完全是个人能力。
刘秀这个皇帝在中国历史所有的皇帝之中,显得很普通,这种普通就是把刘秀放在人群中,没人会多看他一眼的感觉,因为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像一个皇帝,尽管他的才能非常高,并且还文武双全,但刘秀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人的心。
1、个人才能方面
刘秀是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的皇帝,刘秀喜欢读书,当过太学生,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毕业生,这个级别在当时已经算最很高的文化程度,太学生毕业出来就能做官了,绝对是有文化的人,但刘秀很低调。
连刘邦这样看不起儒生的皇帝,都能写出《大风歌》这样的诗歌来传唱,但刘秀没有,他没有写过什么诗词,在文学方面也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刘秀的才能非常高,尤其是军事才能,看看昆阳之战就明白了。
讲刘秀昆阳之战是绕不过去的,这绝对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刘秀率领1万多起义军大败新莽42万正规军,除了新莽军统帅王邑、王寻的昏庸无能之外,刘秀处处表现勇气、睿智与胆识。
刘秀以一部分军队坚守昆阳战,并且自己外出调集援军,同时向新莽军队宣传宛城已经攻下,动摇新莽军的军心,最后里应外合,一鼓作气,彻底打败新莽军主力,导致了王莽政权的崩溃,这一战刘秀表现得很低调,以如此大的敌我差距,取得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当中,刘秀的这一战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刘秀在整个东汉统一战争中,并非都是亲自率军作战的,大多数时候,刘秀是在幕后指挥,由前线将领率军作战的,这与一般的开国皇帝有些不同,刘秀攻取关东之战,派的是邓禹与冯异,收复陇西派的是耿弇、寇恂、来歙等人,攻占川蜀派的是吴汉、岑彭、来歙、盖延等人。
给人的感觉是刘秀不喜欢打仗,或者不善于打仗,只派出手下去打仗,而自己都是坐镇指挥,像一般的开国之君,基本上要自己上战场打仗,亲自作战,比如刘邦、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都是亲自率军作战,一路打出来的、
但刘秀就完全不一样,他靠驾驱人才,让这些人才为他作战,打下的天下,正因为刘秀没有亲自作战,所以史书上关于东汉统一天下的战争,记载刘秀时,也就只能是幕后指挥了,比不上刘邦那样名气大,但是论个人才能,刘秀远超刘邦,论驾驱人才,刘秀也不亚于刘邦。
可以这样打个比方,刘秀就像一个低调、喜欢埋头苦学的学霸一样,只想埋头做学问,而不像那些成绩好,但为人高调,喜欢出风头的学霸,所以刘秀直接给人的感觉就是低调,自然也很少被人提起了。
2、刘秀务实的性格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400多人,想在这些人出名,就必须有足够的文治武功,汉武帝虽然不是汉朝的开国之君,但却是汉朝最有名的皇帝,根本原因是他的文治武功,武功方面,汉武帝打败了匈奴,打通了西域,开拓了西南,灭亡了南越国,收复了闽越,攻占了朝鲜半岛,并设置了汉四郡。
在文治方面,汉武帝推行了内外朝制度,加强了权力集中,实行了推恩令,彻底解决了分封制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汉武帝奠定了独尊儒术的文化基因,这成为后世几千年的治国思想,影响深远,正因为如此,汉武帝才非常有名。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开国之君,但唐太宗也有非常多的文治武功,论文治,他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论武功,他打败了突厥,并不断开疆拓土,所以他才有名,所以汉武帝和唐太宗能够出现在《沁园春 雪》中。
但是刘秀呢?他有什么文治武功呢?
作为开国皇帝,统一战争就是刘秀的武功,除了统治天下的战争,刘秀并没有其他任何武功,没有开疆拓土的对外战争,甚至在刘秀统一天下之后,西域诸国请求刘秀派兵重开西域都护府,刘秀都没有答应。
刘秀为什么没答应?因为刘秀不在乎这些功名,他在乎的国家的稳定,统一战争结束后,尽管建立了大一统的东汉王朝,但是从新莽末年到刘秀建立政权,也有十几年时间,整个华夏进行了十几年的战争,人口疲敝、国力衰弱、百废待兴,刘秀选择了休养生息,这是刘秀与汉武帝、唐太宗之间的区别。
没有特别的武功,在文治方面,也没有特别的政绩,刘秀在文治方面的政策,大多就是恢复了西汉初年的政策,比如崇尚儒术、抑制豪强、休养生息、收集图书等政策,这些政策是很普通的政策,算不上什么特别的政绩,这说明刘秀是务实的,只想实实在在地当他的皇帝,跟汉文帝有些类似。
既然刘秀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突出,所以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就显得不那么突出,甚至有点默默无闻的感觉,也很少被提起。
3、在对待功臣方面
刘秀在对待功臣方面很平和,既不像刘邦那样对待异姓王,东汉也没有异姓王,也不像朱元璋那样对功臣大开杀戒,甚至都不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直接赤裸裸剥夺兵权,而是采用了非常平和的手段。
刘秀是怎么做的呢?
刘秀只做了一点,就是收回兵权,其他的啥也没改变,原来是什么官职,仍然还是,有爵位和官职的都可以继承下去,东汉初年分封了360多个列侯,每个功臣都被善待,一点波澜都没有,一个功臣也没有被杀害,这是刘秀的自信,也是皇帝对待功臣的榜样。
作为开国皇帝来说,免不了因为功臣问题而让历史关注,比如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但凡有一点对功臣的残酷都会被史书记载得清清楚楚,而刘秀没有,在这方面甚至就是一笔带过,正因为刘秀对待功臣太过善待,所以显得非常普通与仁义,甚至都找不到刘秀的黑点,所以刘秀也很少被提起,非常低调。
刘秀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皇帝,低调到各方面你都挑不起黑点与毛病,刘秀没有特别的文治武功,也没有特别的事迹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他,不像汉武帝,一提起就想到对匈奴的战争与开辟丝绸之路,提起刘秀,你半天都想不起他的事迹,就这样的一个皇帝,当然也不会被人经常提起。
刘秀就像是学霸中的低调者,创业中的务实人,皇帝中的普通人,开国之君中的默默无闻者,这样一个人,当然就不会经常被提起了。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1昆阳之役,刘秀立下首功,一战成名。可是理智的他并没有邀功请赏,而是马不停蹄地南下攻城,竭力表现对更始帝的忠心。可就在他南下征战之际,他的哥哥刘却被更始帝杀害了,原因就是刘太过高调,不懂得掩饰自己的野心。此刻的刘秀对更始帝自然恨之入骨,可他没有意气用事,而是隐忍不发,越发低调处事。对于兄长被杀一事,他镇定自若,丝毫没有将悲伤之情表现出来,反而主动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这份忠心甚至让更始帝始料未及,颇感惭愧。所以,刘秀不但没有因为哥哥获罪,反而获得了提升,被封为武信侯。
从此之后,刘秀待人做事越发谨慎,处处留心不授人以柄。因为他知道自己功高震主,始终无法获得更始帝的完全信任,兄长之死就是血的教训,他必须隐忍以图将来。当时,更始政权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国家并未统一,黄河以北各州郡还对新政权持观望态度。为了招抚河北,朝廷有人推举骁勇善战的刘秀前去,而有人则惧怕刘秀势力进一步壮大,坚决反对。这个出征河北的机会对刘秀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他采纳了冯异的计策,极力巴结当时的权臣左丞相曹竟,通过他的力挺,最终获得了持节北渡河的机会。不过更始帝始终对他很防范,虽然派他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去河北招抚,却不给他配置兵马和粮草辎重,所以史书上称刘秀的出巡为单车空节巡河北。但即便如此,这只出笼的猛虎依然是势不可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2西汉末年昏君辈出,自元帝以来,国力便江河日下了。汉成帝被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迷得团团转,更是不理朝政,外戚专权的现象愈发严重,加上农民起义频繁,朝廷便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等到汉哀帝继位,汉朝的气数基本将近,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
西汉初始元年(8),王莽废掉了西汉的末代皇帝孺子婴,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为新,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王莽新政。为了根除西汉末年以来积累的诸多问题,王莽一即位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积重难返,西汉王朝的痼疾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治愈的。急功近利的王莽本想迅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不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地位,反而使得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天灾人祸总是相伴相生的,王莽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加上水旱灾害不断侵袭,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最终,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刚刚统一的局势又重新分崩离析。乱世出英雄,刘氏宗亲在西汉末年已经遍布天下,各路豪杰都想问鼎中原,这其中也包括南阳的刘、刘秀两兄弟。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3汉光武帝刘秀素来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在即位之前,他虽然也是皇族,但只是空有贵族头衔,实则属于远支旁庶,早已经形同庶民。据《汉书》记载,西汉的皇族后裔在西汉末年已经有十万余人之多,所以所谓的皇室血脉根本不足为奇。刘秀的这一支族人历代生活在南阳,看到天下大乱,各地农民揭竿起义,刘秀的哥哥刘和南阳的诸多子弟也都蠢蠢欲动了。为了一图霸业,刘不惜倾家荡产,到处结交豪杰,招兵买马,刘秀却一直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并劝说哥哥等待时机。可是急躁的刘不为所动,毅然在故乡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所以史上称刘氏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当时限于财力,舂陵军的装备非常落后,据说刘秀都是骑着牛出战的,所以才得了个牛背上的开国皇帝的称号。
军备的落后丝毫没有削弱起义军的信心,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他们和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主力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王莽的军队。最终,起义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于新莽地皇四年(23)拥立了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作战有功的刘也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对想要称帝的`刘来说,区区司徒哪里能够满足,所以他心中甚为不服。但无奈王莽未灭,不能先自乱阵脚,刘只能委屈自己向刘玄称臣。
后来,起义军在昆阳(浙江省平阳县东部)以区区万余人的守城部队战胜了多达四十二万的王莽大军,奠定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多亏了刘秀的远见卓识和奇谋妙计。这一战之后,王莽再也无力阻止军队反扑,于是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新朝覆灭。这一战也使得刘秀威名远播,在军中的声望甚至超过了更始帝刘玄。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4刘秀费尽心机争得了出巡河北的机会,可以说终于逃过一劫,但是更始帝始终对他不放心,便让他单车空节巡河北,所以到了河北之后,刘秀又陷入了新的困境。当时恰逢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响应刘林,所以刘秀前去凶多吉少,形势危险。这时候,刘秀的至交好友邓禹兼程赶来,鼓励他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邓禹的话让失意中的刘秀大为感佩和振奋。幸好,在刘秀到达河北之后,得到了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的鼎力相助,才得以重整旗鼓。当时耿弇手中握有渔阳、上谷的骑兵万骑,足以抵挡邯郸的军队,所以不久刘秀就攻破了邯郸,推翻了王郎的政权。
而且,为了巩固自己在河北的势力,刘秀还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通过政治联姻进一步巩固了刘杨两家的关系。看着刘秀的势力一步步壮大,更始帝开始不安了,便派遣使者前去河北,要封刘秀为萧王,企图再次夺取他的兵马,并以领赏为名将其诱入长安杀害。好不容易逃出虎口的刘秀自然不可能乖乖送上门去任人宰割,他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这等于摆明了要与更始帝决裂。
此时的刘秀已经不同往昔,他的手上握有数十万铜马农民军,被关中之人称为铜马帝,实力远远超过了长安城里的更始帝。隐忍已久的刘秀终于不用再忍气吞声,他的羽翼已丰,到了报仇雪恨,一展宏图的时刻了。更始三年(25)六月,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即位之后,汉光武帝刘秀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先后消灭了更始、赤眉和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终于使得战乱二十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从起义到登上皇帝宝座,刘秀的一生是这样的。
刘秀的老爹早年过世,刘秀由舅舅抚养,自幼斯斯文文,只知读书,却不爱与人交往,一心想着种地,他认为种地可以挣钱养家糊口。
三个月之后,绿林军杀进了京城,斩下了王莽的头颅,刘秀的哥哥刘演也被飞鸟尽,良弓藏,被斩了脑袋。按理说,刘秀在昆阳一战中声名鹊起,眼看着自己的兄长被杀,按理说应该造反才对,可刘秀却是知难而退,主动辞去了官职,向当时的皇上赔礼道歉。
而且,还有一些有才能的人才,也都归顺了刘秀,形成了云台二十八将,他们追随刘秀四处征战,剿灭河北第一大帮派王郎,平定铜马、青犊等叛乱。
在此期间,刘秀的军队非但没有受到战争的伤害,反而在一场战争中,招募了十万投降的军队,让他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短短二十个月的时间,刘秀的军队发展到了百万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5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