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亨既然已经当上了皇帝为什么还要将李隆基接回长安呢

网络 2023-06-18 16:55:31

李亨既然已经当上了皇帝为什么还要将李隆基接回长安呢

轶 史 说

签到&阅读

双重奖励享不停


马嵬坡事变后,唐玄宗父子俩分道扬镳,一个被吓破了胆远走成都避难,另一个北上灵武称帝,率领士兵收复失地。东西二京收复后,唐肃宗连续给父亲李隆基写了两封信,希望他回长安。李亨这样做的目的有三:01:名正言顺

在灵武称帝,是唐肃宗李亨自己封自己的皇位,虽说后来也征得了唐玄宗的认可,但毕竟只是以书信形式,天下官吏、百姓知道内情的不多,在多数人看来,李亨就是篡位,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大忌。

孔夫子就说了“名不正则言不顺”,倘若父亲唐玄宗光明正大的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以后天下百姓就没有闲话了,就轻易不敢违背皇家命令。这样做既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史书上也能留个好名声(总不能让子孙后代写自己是篡位者吧)。

02:防止节外生枝

唐玄宗在成都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另外散落在其他各地的皇子也都有一定实力。倘若他们任何一个也像他当年那样称帝,那可就麻烦了。

征讨吧,刚刚打完仗,没那个实力;不征讨问题更严重,帝国就会分裂。其他皇子称帝还好解决,只是费点功夫罢了,要是父亲唐玄宗也不甘寂寞,也在成都称帝,那可怎么办?打吧,攻打自己父亲,让天下人怎么看?再说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都那么偏远,还真不一定能取胜。

让唐玄宗回来,在自己眼皮下生活,就安全多了。

03:博取孝道

中国历代帝王都很推崇孝道,以孝治国。普遍认为,倘若一个人对自己父母都不好,对君王、对国家也不可能忠诚到哪里去。汉代时,要想当官,首先要被举“孝廉”,孝排在第一,倘若不孝,连当官的资格也没有;虽说隋唐有了科举制,但对孝的重视程度一点也没削减,仍是考察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

70多岁的父亲还在成都避难,自己却在长安城里享受荣华,让天下人怎么看?皇帝不孝,臣子就会不忠,百姓就会唾骂。倘若把父亲接回来,哪怕把他安排在潮湿冰冷的甘露殿,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综上所述,唐肃宗李亨把李隆基迎回长安,自己的皇位就名正言顺了,既可以防止节外生枝,也能为自己博取孝顺的好名声,真是个一石三鸟的好主意啊。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李亨趁安史之乱夺了父亲李隆基的皇位,李隆基为何不抢回来呢?

说起唐玄宗,很多人自然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一扫高宗以来女帝干政的乱局,开创开元盛世的功勋,也能想到他与杨贵妃那辗转缠绵的爱情故事;但在他在位后期,唐朝国力盛极而衰,便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缘故,而李亨与李隆基的权力纠葛,也是由此而发。

安史之乱历经三代帝王——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大抵时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755)12月16日至广德元年(763)2月17日,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初九,"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由于河北都是安禄山的势力范围,且唐朝境内承平日久,数十年不识兵,因此叛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守城官军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开城投降,不久安禄山就控制了整个河北,且挥师南下,直扑洛阳。

面对突然的造反,唐玄宗甚至不相信,直到战事危急才急诏杨国忠等商议对策。可唐廷准备仓促,又指挥不当,很快东都洛阳便陷入叛军手里。

此时朝廷内斗仍然不断,面对企图速战速决的叛军,将领封常清和高仙芝选择退守潼关,坚壁清野而将叛军势力消耗,可因玄宗的猜忌和杨国忠等人诬告,玄宗下令将二人处死,是为唐军一大损失;随后玄宗起用哥舒翰派兵镇压,哥舒翰进驻潼关,坚守关口,并有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响应,本来于唐军有利,可玄宗仍然一意孤行,中了叛军的计谋,强令哥舒翰出战,结果大败,哥舒翰本人也被俘。

唐玄宗和太子李亨的关系如何?李亨继位之路为何异常艰辛呢?

唐肃宗的一生确实是相当波折的,在娘胎中就差点丢了命,后来阴差阳错成了大唐的太子。但是作为唐玄宗的儿子,他这个太子又是很憋屈的,谨小慎微的,不仅被父亲打压,还要和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周旋。安史之乱的发生倒是给了李亨一个重生的机会,让他勇敢的与唐玄宗分道扬镳,扛起了平叛的大旗。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压下安史之乱,倒是助长了宦官专政的气焰,临死之前眼睁睁看着一场政变发生,这一生没有一刻是消停的。

李亨还在娘胎的时候就是一个多事之秋,当时唐隆政变刚刚过去,李旦继位,李隆基成为帝国的太子,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当时的李隆基论实力是比不过太平公主的,他只能隐忍,东宫中多的是天平公主的眼线。杨氏一怀孕,李隆基就慌了,就害怕太平公主会拿这个孩子做文章,于是让张说秘密找了堕胎药,准备让李亨胎死腹中。正当李隆基煎药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旧唐书》记载:

太子于曲室躬自煮药,醺然似寐,梦神人覆鼎。既寤如梦,如是者三。

李隆基疑惑不解,就把这个梦和张说说了,张说认为这是天命不可违,于是李隆基就把药倒掉了,然后李亨就出生了,不过因为李亨的母亲杨氏只是太子的良媛,身份并不尊贵,所以李亨一出生就是跟着太子妃王氏生活的,王氏数年无所出,对李亨就和亲生儿子一样。


在李亨被立为太子之前的二十多年时光里,李亨还算是幸福的,两岁上就封了王,五岁就遥领安西大都护以及各种副使,成年后和兄弟们住在十王宅,后来改封为忠王,曾为帝国出征讨伐奚、契丹等部落,因功官居司徒。然后,接下来他的命运突然改变。

当时的太子李瑛因为被武惠妃设计陷害而被唐玄宗废黜,紧接着武惠妃因为做贼心虚而吓死,原本为寿王谋求的太子之位成了李亨的,李亨是唐玄宗第三子,按照立长的原则,李亨确实是最合适的,但是宰相李林甫之前一直支持的却是寿王李瑁,所以李亨刚一成为太子,就有了敌人,而且唐玄宗本人也是不遗余力的打击太子。

可以说,在近二十的太子生涯中,李亨过的相当的憋屈外加谨小慎微,甚至他先后和太子妃韦氏和良娣杜氏离婚,这个不过才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在做太子的时候头上已经是有很多的白头发,每次和唐玄宗见面完全不是父子相见的温馨,而只有政敌般的杀气,李亨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与位高权重的李林甫以及后来的杨国忠斗智斗勇,艰难的求生存。

后来李林甫死了,安史之乱也开始了,唐玄宗要带着大家逃亡四川。东宫看到了机会,他们谋划在路上发动兵变,最开始的目标本来是除掉杨国忠然后逼唐玄宗退位的,就像神龙政变一样。但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却在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之后第一时间宣誓对唐玄宗尽忠,所以李亨的目的并没有在马嵬兵变中实现,不过也只是拉长了时间而已。

唐玄宗执意入蜀,而李亨则选择留下来平叛,然后北上灵武寻找朔方军的支持。这一举动影响了后来的大唐,因为正是灵武根据地的建立,使得安史之乱后君臣将三者之间空前的团结,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收复两京。当然两京收复之后,唐肃宗李亨就着急忙慌的回到了长安,然后命人去四川迎回太上皇。

这一举动同样影响深远,回到长安的唐肃宗开始不再信任武将,反而信任宦官,唐肃宗身边的三大宦官包括李辅国、鱼朝恩和程元振,都是排挤能臣武将之人,郭子仪被鱼朝恩陷害失去了兵权,包括之后李光弼也遭到了忌惮等等,后来的仆固怀恩造反同样与这些宦官脱不了干系。

唐肃宗谨小慎微甚至于懦弱的性格在做了皇帝后暴露无遗,他宠信李辅国,大部分政事都交给李辅国处理。而李辅国又与张皇后勾结,打击忠良,排除异己。后来两人矛盾加剧,竟在唐肃宗病重之际引发了一场兵变。李辅国将张皇后等人囚禁,直接把病床上的唐肃宗被气死了,然后李辅国又扶立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唐玄宗李隆基怎么度过余生?

唐玄宗李隆基曾经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统治的初期,唐朝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被称之为“开元盛世”。但是到了后期,他骄奢淫逸,竟然把自己的儿媳杨玉环纳为妃子,后又封为贵妃。昏聩的唐玄宗重用奸臣李林甫,终日不理政事,只顾与杨贵妃玩乐。李林甫死后,他又任命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担任丞相,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杨国忠和安禄山发生了冲突,手握重兵、早有野心异志的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乱军很快攻到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当一行人马来到马嵬驿这个地方的时候,禁军士兵发生了哗变。哗变士兵砍死了杨国忠,又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李隆基一路逃亡来到了成都,太子李亨则率领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七月即皇帝位,改元至德,史称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上皇天帝,即太上皇。叛乱平息后,李隆基被接回长安。

唐玄宗这个太上皇既不是自愿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也不是被逼当上的太上皇,让人多少有点儿自己把龙椅扔掉的感觉。他的儿子李亨是在将领的拥戴下当上的皇帝,叛乱是这帮人平息的,太上皇李隆基也是人家迎回来的,这就决定了两人的关系不会是像他们的祖上那样,李世民虽然也是政变上台,但李渊认了。李隆基可是连个表态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的当上了太上皇。

回到长安后,唐玄宗住在城南的兴庆宫,唐肃宗对他心怀猜忌,冷漠少礼。一国不容二主,唐肃宗曾经想杀死父亲唐玄宗,他派了一队禁军骑马至兴庆宫外甬道,幸亏被高力士喝退禁军将士,玄宗这才保住一命。从此,玄宗禁言敛行,成了真正“退休”的皇帝——太上皇。但是,太上皇“退休”前毕竟是皇帝,唐肃宗还是对他不放心,他默许丞相李辅臣将兴庆宫的300匹马取走290匹,然后又逼迫他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实际上,就是把他软禁起来。这还不算,唐肃宗还把服侍了唐玄宗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唐玄宗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了。太上皇李隆基就这样在孤寂、凄凉、郁郁寡欢中死去,享年77岁。

李隆基是太平公主的哥哥相王李旦的第三个孩子。先被封为楚王,后被封为临淄王。太平公主在诛杀韦皇后一党的时候就开始和李隆基合作,他们之间是姑侄关系,也是合作或利用关系。

后来,唐睿宗将李隆基立为太子时,引起了太平公主的不满,李隆基成为太平公主新的政敌。她认为,李隆基精明干练,恐怕对自己在政治上不利,打算立一位软弱无能的人为太子,这样自己就可以长久专权。

于是她指使心腹制造流言蜚语,在太子身边安插亲信,监视太子的行动。甚至亲自拦住上朝的宰相,要求他们废立太子。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结党营私活动,李隆基深感不安,姑侄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先天元年,唐睿宗下诏传位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而后唐玄宗刺死了太平公主。

李亨抢走李隆基的皇位后,李隆基为什么没有再抢回来呢?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太子,多少年来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眼看长安顶不住了,所以就带着李亨和一干亲信逃往了四川。不过在途中,却爆发了马嵬驿兵变,随行将士处死了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李隆基让杨玉环自尽了。此后,李隆基继续向西去了四川,而太子李亨却没有,他却向北去了灵武。在这里,出现了稀奇和搞笑的一幕,太子李亨自行登基为帝了,李隆基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太上皇。其实李隆基是不甘心的,他可是刀头舔血过来的,经历的政变也挺多的,啥阵仗没有见过啊。虽然年纪大了,但能力和手段还在。再说了,支持他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李隆基为什么没有把皇位再抢回来呢?第一,他认为局势复杂,不愿意担责任。第二,他被李亨给变相的软禁了,没有了权力。第三,如果要抢,必然内讧,他的支持者不多。

第一

李隆基一手把大唐带到了巅峰的状态,但也是他一手把盛唐给推下了神坛。李隆基的晚年绝对是不能跟巅峰时期对比的,简直就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大昏君。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的表现更加堪忧。面对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进攻,李隆基害怕了,不然他不会跑的。其实从他打算跑往四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不想承担这个责任了。要不是李亨自己登基了,说不定李隆基还有可能禅位。其实这就和后来北宋的宋徽宗一个道理,只是不愿意做亡国之君罢了。所以,在听说了李亨登基后,李隆基虽然不高兴,但也就过了一个月,他就搞了一个《明皇令肃宗即位诏》,意思是传位给了李亨。

第二

李隆基回到长安后,日子过的很憋屈。侍候他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不陈玄礼没有多久,就离职了。高力士被流放到了外地,就连陪着他的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李隆基身边连个贴心人都没有了,想要夺回大位,比登天还难。

第三

要说李隆基一点支持者也没有,这个是不对的。毕竟他当皇帝这么多年,没有忠心的人不可能。可是,李亨也防着这一手呢,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李隆基说一不二的年代了,都是李亨的班底,如果要夺回来,那么,李隆基可是没有这个信任的,主要也是他身边没有了支持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