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耶律休哥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辽国,是宋朝时期,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国家,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国运持续了二百一十九年,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
辽国享国二百多年,期间出现过很多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这篇文章要讲的,就是辽国著名的百战名将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是辽景宗,辽圣宗时期的大将,在统兵与宋军作战期间,曾多次打得宋军大溃而逃,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在宋辽高粱河一战中,大败御驾亲征的宋太宗赵光义,若不是因为自己受伤太重,不能带兵追击,也许宋太宗早已被他生擒,即便是这样,宋太宗也因为高粱河战败而失踪了一阵子,后来好不容易才回到宋朝国境。
而这一战之后,耶律休哥因战功被封为“宋国王”,后又被封为“于越”,“于越”是辽国官员的最高殊荣,这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个荣誉称号,地位在一品大员之上,凌驾于宰相,属于超品。整个辽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只有十个人获得此殊荣。
宝力根寺,耶律休哥曾与辽国萧太后在此望山誓盟
“文封于越,武封国王。”可见耶律休哥在辽国拥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战无不胜,百战无敌。但就是这样一个武功赫赫的大将,却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战役中,败给了一个只有七品武职的宋朝小将,甚至在这一次战役中,还差点丢了性命,说出来都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那么这个七品武职的小将是谁?
他叫尹继伦,是宋太宗时期宋国边境的都巡检使,名副其实的七品武官,这都巡检使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边防巡逻大队队长。
这样一个小人物,他是如何让耶律休哥大败,甚至还差点身死的呢?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说出来有点滑稽,公元989年,耶律休哥带领三万大军侵宋,目的在于阻断宋朝军队的粮道,为后续的进攻做准备,辽军在进入宋境的时候,尹继伦正好带着自己手下的千余人在边境巡逻。
辽军和宋军打了个照面,尹继伦以为肯定要血战一场,谁知道耶律休哥下令,不要理会这群宋军,带着军队风驰电掣的就走了,继续南行。
看到辽军和自己的人马擦身而过,尹继伦先是目瞪口呆,不明所以,但随即想明白过来后,大怒,对自己手下的士兵们说:
“敌寇蔑视我等如鱼肉尔!”《宋史》
就是说这群辽军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他觉得很屈辱。
随即又说道:
“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宋史》
这意思是说,他们南下要是打了胜仗,回来的时候肯定会乘胜将我们俘虏到辽国的地盘上,若是打败了,那就肯定会拿我们泄愤,不管他们是胜还是败,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尹继伦的一番话,说得手下的人都是又怒又怕,他随后又说:
“为今日计,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宋史》
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悄悄跟在他们后头,辽军趾高气昂的前进,必定想不到我们这千余人敢跟着他们,等他们松懈的时候,我们突然出击,说不定可以得胜。
宋军感愤,都赞同尹继伦的话,然后这一支军队便一直跟在辽军后面。
耶律休哥带领辽国军队一路南下,在离宋军主力四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尹继伦带着人一直埋伏在周围,等到辽国军营中开始埋锅造饭,将士们都放松了警惕的时候,他突然带兵杀出,直奔辽营中军大帐,目的在斩杀耶律休哥,只要耶律休哥一死,辽军不攻自破。
尹继伦带人冲进辽营,辽国士兵毫无防备,当时耶律休哥正在吃饭,看到宋军杀进来,来不及拿刀抵抗,仓皇之间被砍伤手臂,好在手下拼命保护,他才保住了性命。
可是这个时候,宋国军营中有人发现辽营骚乱,报告给了宋军大将李继隆,李继隆一看,辽营中竟然有宋军旗帜,知道必有奇兵,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全军进攻辽营,辽国三万大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打得大败。
这一次侵宋,辽军在刚入宋境不远便以失败告终,辽史耻于记载此事,仅有数语:
“丙寅,次满城,以泥淖班师。”《辽史》
反正就是输了,没说怎么输的,而这一次战败之后,耶律休哥回到辽国没几年就病逝了。
也就是说满城之战,就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战役,他戎马半生,百战百胜,却在人生最后一场战役中大败亏输,而这一切竟然是因为没把一个宋军小将放在眼里而导致的,说出来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前秦,这段时期将才倍出,名将极多(有点类似三国),比如管仲,司马襄租,乐毅,田单,李牧,赵奢等,但名额有限,只好。。。呵呵。见谅。
1,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在中国无人不晓(不知道只能说明你不是个纯粹的中国人),后人在其兵法的基础上更是编出了个三十六计,对后世兵家的影响可见一斑,提三万甲兵横 扫强楚五十万,北击强齐,诸候人人敬畏,使一个小小的吴国一跃成为春 秋未期举足轻重的力量,孙武功不可没,当时人言:孙武得兵三万,无敌矣!NO。1当之无愧。
2,吴起,“孙吴在世”,这是后世兵家们得意时最为自诩的一句话,吴既吴起,为河西守,与诸候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和十二。不败,并且一生不败,这个纪录也只有孙武能跟他有一拼。注<吴起>四十八篇,其在河西十几年时间里,强 秦不敢犯,倒是魏常取攻 势,夺失 地千里。可惜的是不得善终,被人大 卸 八块(在楚),另其人品也为后人所不齿(当然只是那些卫道士,俺还是很崇敬他的)
3,白起,酷将,不是指他长得酷,而是为人,一战而杀 赵 降 卒四十万,没有点酷劲是做不了的(四十万啊,用机 枪扫还有扫半天)不过其打仗确实厉害,死在他手下的六 国士卒达一百六十多万(注意当时中国总共只有两千万人,能打仗的也就三四百万,这里面还包括秦。),以致只要听说是他挂帅,六国无人敢出战(长平之战时,秦王曾下令,泄起为将者,斩,呵呵,名气大了,连对手也没有了,寂寞高手,独孤求败啊),不过下场也比吴起好不到哪去,被迫自杀,罪名:莫须有。功高震主嘛,又不像王剪哪样知道进退,不死才怪,也算是为长平四十万降卒出了一口恶气。
二,秦,两汉,三国,时间较长,为数众多的名将灿若星河,难以抉择,比如项羽,灭秦第一人,功败垂成,周亚夫,李广,在卫青,霍去病的光芒下,只好不选。还有刘秀,赵充国,马援,岑彭,周瑜,司马仲达,陆逊等。
4,韩信,齐王,楚王,淮阴候,官是越做越小,没办法,刘邦信不过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家四百年江山一大半是他一人打出来的。没有他,三杰之张良,萧何只好在秦地终老,无有出头之日了。背水之战,十面埋伏都是成名之战,以至最后从不服人的项羽也遣说客说韩信自立,三分天下(这样至少他能喘口气),可惜的是韩信心太软,才有以后的长乐宫之变,身死族诛。空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憾事。
5,卫青,大雪满弓刀,单于夜遁逃。以不占优势的汉家骑兵七击匈奴,无不大胜,确非易事(飞将军李广,极骁勇,与匈奴战也数败,自已被俘,还好逃回来了,还有李陵,李广利,都是全军覆没,再看后世,杨家将,岳家军,徐达,对北方民族,哪一个能保持不败?哪个朝代能有汉家这般对游牧民族保持强势?)。从一个骑奴能平步轻云直上大将军之位(当然也和他姐姐卫夫人有点关系),完全是靠实力和命拼出来的。当然汉大量的骑兵也为他出色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单靠步兵,孙武也没辙,呵呵。
6,霍去病,17岁为冠军候,19岁为骠骑将军(这可是仅次于大将军的第二号军职),卫青的亲外甥,17岁从征,24岁病亡(看来霍中孺在给他儿子起名时就有预感),短暂一生战功无数,最得意的便是封狼居胥,以数万汉骑长驱直入北地大漠数千里,歼匈奴七万精锐,达狼居山。为人任侠,不喜兵书,属于兵家中的另类,但其随机应变的能力,适合骑兵作战的长途奔袭战术,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
7,曹操,魏武帝,用兵之妙不亚于孙吴,官渡之战更是一战定天下大势(虽尚未平定南方,但南方对当时中原的影响力就像现在的西部对东南差不多),赤壁之战,虽惨败但未伤及元气,行军一生,鲜有败绩,这个人物已被世人了解得太多了,多说无益。
三,晋-清,出名的将领不少,名将不多,能数得上的有:南北朝,刘裕,韦睿,王猛,慕容垂。隋唐,贺若弼,高颖,李世民,李光弼,郭子仪。五代-宋,曾彬,杨业,柴荣,韩世忠,种氏兄弟。元-清,伯颜,脱脱,朱元璋,戚继光,袁崇焕,年羹尧,石达开。虽不甚多,也不可能一一入选,只好选其善者,呵呵。
8,李靖,托塔天王(西游记里这么说的,呵呵),战功卓著,南平吴越,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为盛 唐伟业立下了一个武将所能做的一切。用兵诡秘,连自诩为略不世出的李世民也叹服有加。征高丽,欲用之为帅,后悯其老,乃罢。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功高震主,却能激流勇退以得善终的角(当然也和李世民个人的气度有关)。
9,岳飞,不选不足以拢民望,呵呵,实是如此,岳家军能凭几乎纯步军打败有着独步天下的女真骑兵,也不是靠吹出来的,郾城之战,更是岳飞军事生涯的最高峰,可惜的是,他没遇到李世民,他碰到的是赵构,秦桧(这一对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相得益彰的君臣,当然是反话),十二道金牌,莫须有,生生断送了汉人仅有的一点血性和恢复中原的梦想,自宋以后,汉 奸倍出,一代胜似一代(好人多横 死,坏蛋活千年嘛,不信你到中小学问问,有几个还知道岳飞是何人?)。
10,徐达,是明前期唯一具有统帅数十万大军与蒙古骑兵作战能力的将领,南征北战,功高震主,演义中已有太多的描述,亦不多说。
下面列出田中的中国百将,笔者绝无删改。()内为笔者言。有兴趣的不妨一看,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1,孙武
2,伍子胥(主要是破楚,越,另外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在中国也是为人所熟知,呵呵)
3,范?(本人才疏学浅,不知是何人,难道是范睢?)
4,赵襄子 (不了解此人)
5,吴起
6,孙膑(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增兵减灶,马陵伏杀庞涓,确是兵之大家,可惜的是只是个军师)
7乐毅(统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伐齐,连下七十余城,打得齐差一点灭 国,若非昭王信了田单的鬼话,得了齐国,燕后期哪能混得这么惨)
8田单(火牛阵的始作俑者,乐毅不去,他永无出头之日)
9廉颇(将相和中的那个将,勇是勇,名将倒不见得,至少他与同期的白起比差很多)
10赵奢(赵括之父,一般吧,能得士众之心,打仗不怎的,也是跟白起比,呵呵,不过战国好象就秦,赵两国出的名将最多,也是高水平的对抗得出的吧?)
11,魏无忌(四公子之一,窃符救赵为其成名作,不过名气太大,为魏王所忌,郁郁而终)
12李牧(抗击匈奴,一战破匈奴十数万大军,确实不易。是赵国的北部屏障,有一套)
13白起
14王剪(怎么说呢?他打的仗大都是一些有绝对优势的仗,比如伐楚,没有60万他就是不干,稳是稳,名将不见得,最多算他个善将,能胜该胜之仗)
15蒙恬(毛笔的作者,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筑长城)
16项羽(没有韩信,他天下无敌,刘邦,张良,萧何初期被他打得像狗一样到处跑,是个好男人,却不是个好君主,哼哼)
17,张良(他不能算,从没有独力指挥过哪怕一场千人规模的战斗,一个谋士而已) 1
18韩信
19周亚夫(将门虎子(周勃之后),汉文帝察看细柳营时,一句“军营内只闻将令,不知有君诏”便可当之无愧列入名将,平七王之乱查大功一件)
20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可惜没有好结果,自刎而死。)
21卫青
22霍去病
23赵充国(确是名将,年近70仍主动请命挂帅平定西羌,兴屯田)
24郑吉(好像是汉昭帝时的西域校尉吧?记不大清了,好像跟个什么冯夫人有什么联系,呵呵)
25陈汤(发兵四万,斩匈奴郅支单于,千里传首至长安。“犯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26邓禹(云台二十八将,中兴之功臣,不过打仗嘛,好像一般,呵呵)
27冯异(与上同,不知为什么没有刘秀,没有这些人,刘秀一样可以打下江山,不过是时间晚一点罢了)
28岑彭(这个是当之无愧,志载其人:挥兵东向,屠四百城。当然不是屠城了,是攻下这么多城,厉害)
29马援(将军难免阵前死,唯愿马革裹尸还。伏波将军,马超之祖,呵呵)
30班超(几乎没用东汉的任何兵力为东汉保住了西域,并还打退过贵霜帝国的七万大军,遣甘英向西找寻大秦(罗马),是东汉中后期不可多得的良将,其兄弟班固也是个好手)
31曹操
32关羽(大概这老小子三国演义看多了,这么个人,一战而去蜀之半壁江山,如何当得起名将?匹夫耳!用他还不如选姜维,羊祜,张辽更有说服力)
33,周瑜(入选得没有争议,赤壁一战便可以使他青史留名)
34司马懿(狼视鹰顾,孟德在日尚对其忌惮三分,孟德死,天下无人能制之矣)
35陆逊(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伯颜之功不可没,不过晚期过得不很快活,郁郁而终)
36邓艾(且不说和姜维斗法,单是阴平一战,哼哼,没得说)
37杜预(乘势而下,一战灭东吴,够了)
38王浚(前期的那个,不是后期的那个笨蛋,平灭羌胡,北击鲜卑,功劳不小,只是把他列入名将而不选 姜维,不知这小鬼子是怎么想的?)
39陶侃(东晋主帅,标准的文官,个人感觉一般,很一般)
40祖逖(闻鸡起舞知道吧?就是他了,以个人之力,北伐中原,渡江击橹发誓:不复中原,终不向南。并且也确实打下了不小的地盘,但毕竟独力难支,又不被朝廷信任,唉!)
41谢玄(北府兵统帅,淝水之战一战破前秦百万军,维持了数百年的南北对抗)
42檀道济(刘裕帐下大将,颇有智谋)
43韦睿(标准书生,连马都不能骑,但作战之勇,世人罕有其匹敌者,长于背水一战,北魏闻是韦睿断后,无敢追者。为什么?背水一战啊。打不死算你运气,哼哼。)
44杨大眼(不知何人,了解不多,只隐约知道是北魏一将而已,勇将,估计也就一般,若是名将,俺岂能不知,呵呵)
45斛律光,(高欢手下,极为勇猛,在当时之世,无人敢与之硬扛,论用兵嘛?也就一般偏上吧,不会超过韦睿)
46高长恭(兰陵王,天下第一美男子,以致打仗都要带面具,不带不行啊,不带兵士们都只看他不打仗了,呵呵。不知为什么没有王猛,桓温,高欢,慕容垂,姚苌,宇文泰?小日本不懂还偏爱瞎说,哼哼)
47萧摩诃(不知其人为何?真不知,估计和萧衍有什么关系吧?)
48韩擒虎
49刘方
50张须陀(唉,三员虎将是不假,名将还没他们的份,贺若弼,杨素,高颖比他们有资格得多,还好,这老小子所评的不代表历史,中国的历史不由他来写,呵呵)
51李靖
52李世绩(猛将一员,不过对北方民族好像这种猛将更管用,比如将霍去病和孙武对的话,估计前者必败,但要对付胡人,前者比后者有用,后者太谨慎)
53秦琼(在演义中被神化,临阵破敌还行,真要独当一面,差点)
54尉迟恭(同上,这两个是门神的原形,呵呵)
55苏定方(经营西部,征服西突厥功不可没,是唐初少有的名将)
56薛仁贵(妇孺皆知的人,高丽一战,既可使他名垂青史)
57裴行俭(一般,没什么太突出的功绩,不如换阿史那杜尔,就是不知道老田中晓不晓得有这么个人?)
58王玄策(知者不多,不过能凭借来(尼泊尔)的数千兵打败数万印度本土军队(有好多象兵噢),够狠的吧?原因嘛,就是为了出一口恶气,有个性。)
59高仙芝(高丽人,能在大唐做到一方重镇,实力自是不差)
60郭子仪(中兴名将之一,在当时极有威信,各割据藩镇只要听说郭子仪的粮草财帛,无敢动者,另还派兵保护,其属下出将入相者不可胜数,只是不知为何李广弼没有入选,至少要比刘方,韩擒虎之流要好很多)
61李诉(不知何方神圣,何不用李泌,李朔?不比此人更有说服力?瞎写一通,呵呵)
62李克用(名将谈不上,勇将而已,不过倒是挺忠心,对唐王朝,沙陀骑兵也确实厉害)
63王彦章(就是那个喜欢用两支铁枪的人,不怎样,勇将)
64周德威(同上,也很一般,主要是同时期没什么名将,矮子里挑将军罢了)
65曹彬(灭南唐,平南越,宋初第一名将,极有将才,且为人极仁慈,可说是名将中的典范)
66杨业(杨老令公啦,不多说)
67耶律休哥(契丹大将,多次挫败宋初的进攻,以致打到后期宋都没有北伐的信心)
68穆村英(有没有这个人还成问题,这老小子就堂而皇之地把她摆在这里,呵呵。不如换郭药师或种氏兄弟不比她强?)
69狄青(印象不深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他的演义,也是抗金的好像?呵呵,记不得了)
70宗泽(当之无愧,只能这么说,他是当时的主战派,岳飞,韩世忠,刘琦都归他节制)
71岳飞
72韩世忠(黄天荡之战,梁红玉,只记得这么多,宋四镇之一,呵呵)
73宗弼(兀术既此人,看过岳家将的都立既回过神来了吧?当然他也是有实力的,金朝所有的半个中国是他打下来的)
74虞允文(非此人,宋早亡矣,还能拖那么久,准北一战,名载史册)
75孟珙(记得好像是个南宋的丞相,什么时候成名将了?我记错了?)
76完颜陈和尚(金后期难得一见之猛将,可惜独力难支,另死得极惨,名将不见得)
77张世杰(南宋水师都督,降蒙古,打得陆秀夫不得已抱少帝投海,功焉?罪焉?)
78伯颜(灭宋之战,便是此人一手导演)
79郭侃(郭子仪的子孙,统蒙古兵从伊朗,阿富汗长驱直入巴格达,直打到地中海,少有人知,厉害,可惜不为宋所用,当然在宋他最多又是一个岳飞而已,还是不能这般大用。幸?哀?)
80扩廓贴木尔(我只知道元后期有个脱脱,是不是此人?无学之人,让各位见笑了,呵呵)
81徐达(没有他,朱无璋只能干着急,怎么打得过这个蒙古骑兵呢?这个这个不好办哪?有了他,好了,问题解决)
82常遇春(一般,勇将,做统帅的不行)
83姚广孝(不知道这人)
84郑和(当然他的功绩是有,但一生也没打过什么大仗,名将有些过)
85于谦(瓦喇的也先恨死这个人了,不是他,早入主中原了,该死啊该死(也先说话)。力保明王朝不步宋之后尘,不过最后也没什么好下场,身死族灭,惨)
86王守仁(王阳明啦,很厉害唷,唯心学说的创始人,一已之力破十数万反叛的宁王大军)
87戚继光(这小日本有意思,还有点实事求事,看来我上面是错怪他了,名将)
88袁崇焕(关宁铁骑,红衣大炮,宁远城,这是女真最心烦的三件事,他一人干的,还不够吗?)
89秦良玉(不知道这个人,知道的说一声,俺怎么就不知道呢?还有哪个吴三桂,祖大寿咋都没入选呢?是不是桃花扇的女主角啊?)
90郑成功(不知道他,你就可以跳楼了,多说你会嫌我烦,不说了)
91多尔衮(一般,我只记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有他跟他嫂子有一腿,那女子也就是康熙的奶奶)
92明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对清史不感兴趣,所以知道得也不多。)
93杨周春(不知道,呵呵,我只是奇了怪了,为什么没有年羹尧,岳中其?这两可是大清西部屏障啊)
94李长庚(不知道)
95关天培(鸦片战争中出场的吧?好像和林则徐共过事,不过没用(不是他人没用,而是军队),这时的清已腐败透顶,换吴起来也没用)
96僧格林沁(不配,匹夫耳,只知道死打蛮干,通州之战,七千蒙古铁骑硬扛英法联军,仅活七人,就是他干的好事,最后还死在捻军刀下)
97李秀成(还可以,但因为指挥的战争规模不大,感觉也一般)
98石达开(有清一代,最当得起名将之名的就是他了,用兵如神,如果不是一怒之下带军出走,深陷重围,太平天国又岂是那么好被打败的?)
99刘永福(黑旗军,台湾,越南都有他的足迹,还行)
文章开篇先自设一问:古代武将中杀敌数量最多的是哪位?
可能会让有些朋友脱口而出的答案,自然就是李元霸了。
按照《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说法,这位隋唐第一条好汉擅使一对重达800斤的铁锤(擂鼓瓮金锤是《兴唐传》里才有的),胯下骑乘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能日行一万、夜走八千(平均时速约375km/h,比复兴号运营车速还快),头戴一顶束发乌金冠,身穿一副铁水穿成宝甲,在隋末唐初那个天下大乱、英雄辈出的年代可谓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什么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扛得住李元霸一锤还没死没伤的,这个牛都能吹一辈子。
英雄豪杰尚且如此,那些杂鱼小兵就更不用提了。在四明山一战中,李元霸单人独骑击败十八路反王麾下的230万人马;紫金山一战中又匹马双锤直面180万大军,两柄铁锤简直化身战术核武器,将180万军队杀得就剩下65万……
话说中国历史王朝中养兵最多的北宋,巅峰时期全国的正规军也不过140万出头,差不多就够李元霸一天打的;再做另一个比较——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时的全国人口总数大约是4600万人,10年后的唐武德年间就剩了不足800万,我们取其中间值2700万作为紫金山之战时的人口总数,那么就意味着李元霸一战杀掉了大隋朝全国人口的4.3%……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事迹,也只能存在于小说中或异世界里,所以以上只能算是个笑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里,人类这种生物是有能力上限的。那些在很多人印象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名将、悍将,真正在战场上的杀敌数量其实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别说什么万人敌、千人敌了,要是在纷乱的战场上,在没有重重护卫以及坚甲利兵的加持下,还能在几个敌人的围攻之下全身而退的,都是顶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了。
而一人一战杀敌最多的记录,也不过“区区”数百人而已。
在秦末楚汉争霸的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中,猛将樊哙凭借着挺身救主和狂啃大猪肘子而名垂青史。话说在汉太祖刘邦的麾下,百战百胜有韩信,出谋划策有张良,打理后方有萧何,阴谋诡计有陈平。但要是到了撸起袖子直接开掐的场合,汉军上下有一个算一个,还真没谁敢说自己比樊哙还猛的。
可以说在秦末汉初那个时代,要是单拼武力值的话,除了项羽外恐怕也没谁敢跟樊哙硬刚。
那么这位汉军第一猛将戎马一生到底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战绩?幸好太史公在百忙之中抽空记了一笔:
也就是说樊哙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开始,到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基本退居二线为止,在他15年的征战生涯中共亲手斩得176个敌人的首级,抓了288个俘虏;在他独自领兵的战役中,还曾打败过7支军队、攻破5座城池、平定了6郡52县,俘获丞相1人、将军12人,其他杂官11人。
看到樊哙的战绩,会不会有人突然觉得自己“也行了”?或者是不屑一顾的吐槽一句——汉初第一猛将,就这?
好吧,樊哙的杀敌数量看上去有点拿不出手,那就换西楚霸王项羽试试?
毕竟排除掉那些在小说和传说中被无限强化甚至是编造出来的变态人物,项羽是在正史中公认最能打的第一条好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读史管见·卷一》)嘛。
只可惜太史公给项羽作传时,没有像樊哙那样对其战绩做出一个全面的统计(估计也不可能搞到这个数据),但在字里行间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到项羽非人般的强大。
在垓下之战惨败后,项羽逃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麾下仅余28骑,而汉军的追兵则有数千人之多。
正常情况下面对如此绝望的局面,正常人都会产生绝望的情绪,继而投降或是自我了断。可项羽毕竟不是正常人,在他眼中看到的不是必败的结局,反倒是还可一战的良机。于是项羽不但决定反击,而且面对百余倍之敌居然还敢分兵,然后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亲手斩将二员、杀敌百余,而己方仅阵亡二人而已:
即便在乌江边那个真正的绝境中,项羽垂死挣扎,仍“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而自身仅“身亦被十余创”(引用同上)。可能是杀人杀过瘾了或是杀腻歪了,项羽这才横剑自刎。
项羽就如同一头雄狮,而作为他的对手,就只能接受自己是头绵羊的现实。
而像这样一战杀敌超过百人的战绩,项羽共有过3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故此项羽在正史中的地位极高,堪与其并列的唯有远古战神蚩尤。
项羽3次“百人斩”的战绩无人可比,能在一生中一战杀敌百人以上的例子其实也极其少见——恕我才疏学浅,翻了半天资料,有确切记录的也只找到了两人而已。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一身是胆”的赵云在当阳之战中为救少主刘禅在曹营中反复冲杀,“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名将都干掉了50多,杂鱼小兵起码得10倍于此不止吧?那么赵云岂不是比项羽还猛?
但在正史中,这一切都没发生。赵云固然保护了刘禅,顺手还捎带了个甘夫人,但他在战斗中的表现也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
而在曹魏郎中鱼豢撰写的《魏略》中,赵云甚至连护卫少主的事迹都是不存在的——大耳朵爸爸自己撒丫子跑了,小耳朵儿子压根没人理睬。于是倒霉的阿斗不但被人贩子拐卖到了关中,还在当地娶了媳妇。后来直到刘备拿下了益州,才通过张鲁牵线找回了儿子。
但赵云在敌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事迹还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曹魏及西晋名将文鸯。
文鸯,本名文俶(在《三国演义》中叫文淑),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素有骁勇之名。嘉平六年(公元255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文钦等人起兵勤王,遭司马师亲率大军镇压。当勤王军战败、司马师穷追不舍时,文鸳的表演开始了:
文鸯是真猛,堪比没被逼疯的项羽,但相比小说中的赵云还是差了点意思——毕竟子龙兄怀里还揣着个拖油瓶不是?
而能跟“狂化”状态的项羽相比的,则是北宋名将杨业。
没错,就是那个在小说中“杨家将”的开山鼻祖,他也堪称是史上唯一一个在现实世界里跟故事传说中一样凶猛的大狠人。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炅分兵三路北伐契丹,欲一战收复燕云十六州。其中西路军分别以名将潘美和杨业为正副主帅。
结果因为东路的曹彬在岐沟关之战中惨败,导致宋军全线后撤。又因潘美错误判断战局以及王侁争功擅动,导致杨业被围陈家谷口,最终战至力竭后重伤被俘,绝食而死。
在人生的最后一战中,如同项羽般陷入绝境的杨业可能是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爆发出超人般的强大战斗力,杀起契丹人来如同砍瓜切菜般酣畅淋漓:
话说在热兵器时代一个士兵蹲在战壕里抱着杆步枪,理论上只要没被干掉就能打到地老天荒——毕竟扣动扳机又能消耗掉多少力气?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则截然不同,每杀死一名敌人,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去挥动刀枪砍刺。即便是远程攻击也没什么两样,一名训练有素的弓箭手要是连续射出十几支箭的话,胳膊基本也就废了。
所以古代军队打仗,也许能连续打上一整天,但那是建立在不断的指挥调度,对兵力及时进行轮换的基础上的。可杨业被契丹人四面围攻,哪有多少轮换休息的本钱?“自日中至暮”怎么说也得有4、5个小时吧,那就意味着杨业在不断的战斗厮杀中,差不多一分钟就能消灭一至两名敌人。
要是换成我这种废宅,估计抡出去一刀身体就得被掏空,用不了一分钟就得口吐白沫全身脱力,可想而知杨业之骁勇善战、之耐力悠长是有多么的非人——如果叶隆礼(南宋人,《契丹国志》的编纂者)没有夸张的话,杨业可能是信史中唯一可与项羽相提并论的猛将。
像项羽、杨业乃至樊哙、文鸯这样的猛将能在战场上化身杀神、以一当百,最关键的因素却并非是他们的天赋或者是战斗技能,而是“外挂”。
简单说,就是护卫、坚甲和利兵这三样东西。
事实上即便项羽和樊哙在战场上相逢,像影视或小说里边司空见惯的“斗将”情节发生的概率也是极低的。在千军万马中二人就算撞到一块,估计也就有过个一招半式的机会,别说分出个胜负了,没准连对手是谁都没看清就交错而过了。
哪怕二者实力相差悬殊,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毕竟身为一方势力的重要人物,都享受很高的安保措施——在侍卫没死绝的前提下,哪能让主将先跳出去打生打死?
比如项羽和韩信,前者的武力足以秒杀后者,但谁敢说韩信打仗不如项羽?
所以说是否为名将,其实跟武力值关系不大。那么那些所谓“智勇双全”的名将本身的杀敌能力又有多强?
在这里可以拿三国时的蜀汉名将姜维做个例子。
在游戏《三国志14》中,姜维的各项基本参数非常均衡,比如统率91、武力89、智力90,堪称“六边形战士”。即便是个人战力,也能位列准一流行列。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伐蜀,刘禅不但自己降了,还下令姜维不得抵抗。后者无奈之下,选择向心怀异志的钟会投降。
然后姜维就不断撺掇钟会造反,结果事情败露。在最终的殊死一搏中,往日擅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姜维也不得不亲自上阵厮杀,终于在史书中展露了一把砍人的本事:
在殊死一战中“手杀五六人”——这就是在游戏中武力值89的水平。
而且这种对决在理论上还是不公平的,因为姜维相比对手自带“外挂”。
简单的说,这个外挂就是甲胄。
话说甲胄这玩意看起来平平无奇,在许多影视剧中只要是一片箭雨落下,甭管你穿着铁甲皮甲,都得跟纸糊的一样死满一地。但事实上,这纯粹是胡诌八扯。
不服的,“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了解一下?
在冷兵器时代,刀剑、弓箭等兵器在大多数王朝中并不禁止民间私有,长矛大斧等重型武器虽在禁止之列,但对犯禁者的处罚往往也并不严厉。真正受到重视、一旦私自持有就有掉脑袋风险的,唯有弩和甲胄,尤其是后者。
因为古代糟糕的技术水平,像唐宋等强大王朝10年的钢铁产量,都赶不上现在的一个村办钢铁厂,这就导致相较兵器更加耗费钢铁的甲胄变得极其昂贵和稀缺。事实上哪怕像汉唐这样以军功赫赫驰名古今的强大王朝,其正规军在鼎盛期的披甲率也很难超过50%的水平(强调一下,不讲防护面积的披甲率就是在耍流氓),否则当时的政府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那么披甲与无甲,或者披挂了精制甲胄与凑合事的烂甲之间,差距究竟有多大?在隋末唐初的虎牢关一战中大放异彩的唐将李道玄就曾亲自下场给我们做过一把示范:
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敌我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仍然敢主动发动进攻,凭恃之一就是其麾下的3500名玄甲骑兵装备精良,堪称武装到了牙齿,根本就不是窦建德手头那10多万乌合之众能比的。像那位李世民的堂弟、大唐淮阳郡王李道玄在敌阵中杀了个几进几出,浑身上下中箭无数,形同刺猬一般,但在甲胄的保护下依旧活蹦乱跳。相反他以弓箭回射,则是射中一个挂一个。
你打我没事,我打你必挂——这仗让老窦同志还怎么打?
这就是甲胄的威力。事实上让一个普通士卒披挂上精制的铠甲,打出如姜维那般“手杀五六人”的战绩其实也没啥难度。相反要是把将领身上的这层“外挂”扒掉,那些所谓猛将、悍将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
三国时曹魏的头号猛将典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典韦之于曹操,形同樊哙之于刘邦,皆是两军中的头号打手。像在濮阳之战中,曹军面对吕布的三面围攻陷入颓势,典韦率数十壮士慨然应募破阵,提出的要求只有两样——人均披挂两层重铠,武器只要长矛大戟。正是在这样的坚甲利兵的加持下,典韦形同杀神降世,打得吕布大败而逃:
可是到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反叛并夜袭曹营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当时典韦为了掩护曹操逃走独守营门,可能是因为仓促应战等原因导致甲胄不全,尽管那对重达80斤的铁戟仍然在手,但一接战便“被数十创”。此后典韦虽奋起余勇“前突贼,杀数人”,但终因伤势过于严重而当场阵亡。
试想要是典韦甲胄齐全,甚至能像在濮阳时那样“重衣两铠”,说不定还真能守住营门。甚至弄不好反杀出去、破了项羽的杀敌记录也未可知。
因此在古代当大将的,要么被重重护卫以至于敌人根本够不着,甚至可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打完一场又一场的大战,要么就是有坚甲利兵加持,天然的占尽优势,一仗下来不能“手杀五六人”的,基本都属于没脸见人的货色。
在一场兵力、士气、装备和训练水平大致相当的战斗中,想亲手杀死一个敌人其实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我没见过杀人,但见过杀猪。
5、6个膀大腰圆的汉子,面对一头垂死挣扎的肥猪居然没能按住,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头满院子追。最终在束手无策之下只能乱刀齐下,倒霉的肥猪“被数十创”仍豕突狼奔,直到血流光了才挂掉。
于是那一年杀猪没吃到血肠,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头肥猪活着时极其佛系,我踹它几脚都懒得动弹一下。可一旦面临生死大劫懒猪就变得勇不可当,估计真想秒了我都不费啥劲。
猪如此,人其实也没啥两样。在战场上这条法则就可以简单总结为“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比如商鞅变法后被军功授爵刺激到了的秦兵——在他们的眼中,敌人已经不再是敌人,而是一颗颗可以换取爵位、田宅、钱财和老婆的首级,像熟透了的果子等待他们去摘取。于是脑子里只剩下“战功”二字的秦人一到了战场上,就化身成为山东六国口中的疯子,连盔甲都嫌累赘,光着膀子嗷嗷喊着就发起不要命的冲锋:
在这样的秦锐士的戈矛之下,所谓的魏武卒、齐技击、赵边骑、韩材士、楚舟师、燕死士不过是土鸡瓦狗、待宰羔羊罢了。
在这样的秦锐士面前,哪怕把项羽、杨业、文鸯、樊哙、典韦这样的杀神集体穿越过去,也根本无法再复制他们那些逆天的战绩。
而历史上那些一战杀敌百余甚至数百人的战绩,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的成分。
比如让文鸯一战成名的“七进七出”那一战。这一战的起因本就是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导致毌丘俭和文钦等人愤而勤王,这就导致了正宗的魏军心有疑虑、士气低迷,而叛乱的魏军反倒是众志成城,心气十足。同时司马师也倒霉催的“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晋书·卷二·帝纪第二》)——主将的眼珠子都爆了,还咋指挥?正是有了自乱阵脚的魏军配合,文鸯才能形同闲庭信步般在敌营中进出自如,而自身毫发未损。
相比之下项羽的运气就没文鸯那么好,但追击他的汉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话说自垓下之战后,楚汉相争的结局已经注定,只要再把项羽抓住或弄死,就算大功告成。
七十二拜都拜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了的时候,汉军的想法反而多了起来。
有的想在项羽身上抢功,有的不想死在胜利来临前的最后一刻,有的可能已在谋划战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生活,有的也许只想摸鱼……于是在项羽生命的最后一刻到来前,他面对的敌人其实已经形同一盘散沙。
也正因为如此,狂化的项羽才能完成杀敌数百人的壮举。也正因为如此,在项羽死后为了争夺他的残尸,汉军自相残杀又死了好几十人。也正因为如此,若非项羽麾下就剩下了28骑,而是28000甚至2800人,没准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杨业能在陈家谷口大杀四方,除了决死的意志外,也有契丹人自乱阵脚的因素存在。
在北宋的一头一尾,都跟契丹人打得不可开交,而且负多胜少,给人以宋弱辽强的印象,其实并不完全准确。
起码在北宋开国之初,宋军的实力没差到哪儿去,相反其布防严密的步兵大阵却让契丹人十分头疼。
在蒙古人崛起之前,无论是匈奴、鲜卑、突厥还是契丹等游牧民族打仗都是老一套,即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优势玩骑射。要是射赢了就穷追猛打,要是射输了跑得比兔子还快,要是一时难分胜负就放风筝,争取在运动作战中将以步兵为主的汉人军队拖累、拖瘦、拖垮,然后再痛打落水狗。
如果汉人军队不为所动或者拖不垮,那么这帮游牧骑兵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纵马抡刀近战肉搏?对不起,除了渔猎牧耕啥都会一手的女真人外,还真就无人奉陪。为啥?别看这帮吃肉喝奶长大的胡人看上去彪悍强壮,但因为生存环境恶劣以及人口稀少等因素,导致他们惜命怕死得很。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才是他们的本能和看家本领,即便被逼上绝路后第一选择也是投降,殊死抵抗、困兽犹斗什么的,纯粹是想多了。
更何况跟纪律严明、服从性强的汉人军队正面硬刚的话,天生散漫且缺乏集体意识的游牧民族很难取得上风,更不会去做这种傻事。
所以在汉唐等强势王朝,汉人军队最头疼的从来不是怎么打赢胡人,而是如何找到并追上这帮比兔子还能逃的家伙。而到了两晋以及五代十国这样的弱势王朝,胡人才能耀武扬威,显得很厉害的样子。
契丹人其实也是这副熊样。岐沟关之战就是耶律休哥不停的风筝曹彬,待后者冒进粮绝导致士气低迷时再设伏取得大胜。而等杨业被围陈家谷口时,已是内无粮草外绝援兵,看上去毫无活路,于是契丹人就飘了,放弃了擅长的骑射,又是一拥而上试图争功。
话说打仗可不是街头斗殴,杨业也并非孤身一人,有军阵加持和坚甲利兵护身,打出很高的交换比并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而无论项羽也好,杨业也罢,要是刨除一切外部因素让他们再来一次以一敌数百,哪怕开再多的外挂也是没法打赢的。
毕竟现实不是异世界或小说,人力有时而穷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4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