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三国时期蜀魏之争的一次焦点战,当时的诸葛亮可以说是穷途末路了,而司马懿亲率的十几万铁骑就把诸葛亮围困在一个几乎没有防御工事的小城之中,只要司马懿一声令下,那座小城必然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谨慎的司马懿恐城中埋有伏兵于是选择了退兵!就这样,诸葛亮一人在城楼上神态自若的便退去了魏国的强兵,这计空城计也成为了一代经典被后世所传承。但是,仔细的去端详一下这件事,真的是诸葛亮太聪慧,司马懿太懦弱胆小了吗?
其实并不是,虽然诸葛亮的演技十分的得体,但是他身边的两个书童年纪尚小,他们二人的行为露出了破绽。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当时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战争,结果诸葛亮用错了人,马谡镇守街亭失败,蜀军溃散,而当时诸葛亮把手上所有能用的兵都派出去进行战略部署了,身边仅仅留下了数千的老弱残兵驻守在西城。
让他意外的是马谡会兵败,自己也陷入了绝境。最终诸葛亮选择了险计空城计,将西城的大门全部都大开,士兵扮作百姓去打扫,自己则带着两个书童在城楼之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来了之后看到这番情景,也曾怀疑城中是否有诈。
但是看到那两位小童竟然能够如此泰然自若,心中觉得城中必有蹊跷,于是便选择了退兵。而司马懿当时选择退兵不仅是因为害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他还害怕倘若真的擒拿了诸葛亮,自己的权力也会被曹丕尽数夺去。
诸葛亮在三国谋士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周瑜说他“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
但是,诸葛亮仍没有逃过天命,魂丧五丈原。而他的对手司马懿却是笑到最后的人。
司马懿并没有“鬼神莫测”之谋略,各方面表现平平。但他有一样本领是其他谋士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小心”。纵观司马懿一生,他一直在小心出兵,小心设谋,小心说话,小心等待。带兵外出干仗时,有把握就打,没把握就走。这种近乎小人的搞法令诸多猛将极为不齿,又相当头疼。
“小心翼翼”看似没啥了不起,却硬生生熬死了一批又一批猛人。司马懿说:“我没啥过人的本领,就是善于小心等待。一槌定音、一战封神的豪迈就让给你们了,我只在后面稳稳守着就行。毕竟我又不是大当家的,有曹丞相顶着呢。”
最后,他把曹丞相给熬死了,曹丕继位,司马懿这根老油条就开始小心地搞事情,七搞八搞就把曹魏搞成自家的了。
而诸葛亮看起来神乎其神、神机妙算,其实很多次都是豪赌,险中求胜。这种策略只要输一次,前面赢的十次都全报废。比如重用关羽,结果失荆州;重用马谡,结果失街亭;火烧蛮兵,结果引得川南反;放任魏延,结果在借命即将成功时七星灯被其灭掉。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谋略完全是两种相反的风格,他们交锋次数也不少,最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空城计”。
当时,司马懿率大军攻下街亭,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干脆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止步不前,静观其变。
诸葛亮在城楼上悠然弹奏,其实心里慌得一批,手指发抖,将琴弦都扯断了,“嘣”的一声。诸葛亮心想完了,装逼穿帮了!瞬间汗流浃背。没想到这声音倒把司马懿吓了一大跳,汗也下来了,领着千军万马,立在大开的城门外惊恐地聆听琴曲,愣是不敢前进一步。
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半晌,司马懿还是率兵掉头撤走了。
后世人由衷佩服诸葛亮艺高人胆大,料敌如神。也有很多人取笑司马懿胆小如鼠,一举一动被诸葛亮拿捏得死死的。
其实司马懿精得很,他宁愿错过活捉诸葛亮也不不冒中伏之险。
从战略角度来看,司马懿这种人精不会把打胜仗立、功劳作为头等大事,对他来说,稳妥立身才是最应该考虑的。毕竟现在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打下江山也是别人的,用不着那么卖命,慢慢来嘛。留着诸葛亮也不算一件坏事,这样曹家才会一直有求于自己,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反之,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说司马懿是听懂了诸葛亮的弦外之音的。
从战术层面来看,司马懿不入城捉诸葛亮也是情理之中的,况且诸葛亮用计是有名的鬼神莫测。所以,对付他要格外的小心一点。
三国战争中,中了对方“诱敌入城,瓮中捉鳖”之计的战将有不少,接下来就说几个。
一,吕布计赚曹操
徐州牧陶谦手下将领张闿见财起意,将曹操父亲等家人杀掉,劫得财物落草为寇去了。曹操气得晕倒几次,他把这笔账算在陶谦头上,立刻率兵二十万从兖州出发,大举进攻徐州。
吕布见兖州空虚,来了个趁火打劫,率军出击,攻破兖州,占据濮阳。
老窝快被人端了,十万火急!曹操赶紧回师,攻打濮阳。曹军刚赶到濮阳城下,吕布就率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出城门,两军在城外大战。结果,曹军大败,后退三十里下寨。吕布也撤回濮阳城里。
吕布的谋士陈宫痛恨曹操,他献上一计:令城中富户田氏写“密信”给曹操,约定“偷开城门”,“里应外合”。曹操果然上当,亲自带兵偷入城中,被吕布关门打狗。
这一下,曹操惨透了,无头苍蝇般乱撞,就是出不了城。
曹操正骑马乱窜时,吕布从后面追上来,把方天画戟往他头盔上一磕,曹操魂飞魄散。万幸的是,吕布没认出他来,以为这是一个小兵,问他曹操往哪边跑了。曹操不敢回头,颤栗着把手往左边巷口指,吕布就朝那巷子冲进去了。
后来典韦冒死抢进城,把曹操救出来了。可见,“偷城”这种便宜不是那么好赚的。
二,曹操诈死,吕布中伏
曹操在典韦护卫下,死里逃生,几乎是从濮阳城滚回本寨的,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他大笑几声,反手使出一计:对外诈称自己重伤而死,以诱吕布来攻。这一招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吕布求胜心切,岂会放过这良机,立即点兵出城攻曹寨。曹军伏兵四起,将吕布包了饺子。吕布实在勇猛,杀出一条血路,身边只剩几个人,逃回了濮阳城,从此闭门不战。
吕布好不容易捞着点便宜,马上又还回去了。
三,太史慈中计身亡
曹操、吕布互中对方诱敌深入之计,虽然损失惨重,好歹逃回一命。太史慈更倒霉,偷入城后把命搭上。
赤壁之战后,孙权乘胜追击,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十分强悍,孙权久攻不下,甚是焦急。
孙权手下大将太史慈有一个同乡,名叫戈定,这天他对太史慈说,现在有个好机会,千载难逢,可以一举夺得合肥。
原来戈定有个好朋友叫后槽,在张辽手下负责养马。不知犯了什么错,被张辽狠狠责罚,后槽心中愤恨,决定反了。于是他秘密联系戈定,约定半夜刺杀张辽,举火为号,打开城门,请东吴军入城策应。
太史慈大喜,得到孙权同意后,派戈定先行潜入城中,会合后槽,半夜寻机刺杀张辽,打开城门,里应外合。当太史慈率军五千于夜半时分突入合肥城中时,没想到,这下糟了。
怎么回事呢?戈定、后槽倒是真心的,没忽悠太史慈。只因张辽太警惕。
张辽守城工作相当到位,四处巡视,日夜防范,晚上睡觉都不卸甲,后槽想刺杀他无从下手,只好去放火。火刚放起来,戈定、后槽就被张辽赶过去给活捉了。
张辽亲自审讯,从他们身上搜出密信,于是搞清楚了状况,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埋下伏兵,将太史慈诱进城,乱箭射杀。
所以说,司马懿不入城捉诸葛亮是有道理的。
马谡失了街亭,司马懿领着15万大军向西城县急急而来,此时的西城县里,只有包括诸葛亮在内的2500人的非战斗人员,情势危急如此,如何是好?
这当然难不到我们的诸葛亮,他灵机一动,“空城计”就出来了。连忙教人布成空城状,然后,自己带两小童,在城墙上焚香抚琴,好一派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样子。
司马懿远远看见,止住队伍,“认定”诸葛亮必有埋伏,不可轻进,徐徐而退,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老奸臣滑”如司马懿,难道不知道用一小股兵去试探一下虚实?万一是计,所损不大;万一不是计,那可是活捉诸葛亮的千载之良机,“擒贼先擒王”,有什么有比这个更具有战略价值的事呢?读三国的人,大都为司马懿中“空城计”而认为他不够厉害。
殊不知,这才是司马懿厉害的地方。过去,君臣相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臣子,“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小命不保的,能不小心计议?兔死狗烹,能轻易把兔子杀死吗?
司马懿年轻时就加入了曹操集团,与曹操若即若离,一直都不被曹操信任,或许曹操早知司马懿的才能,疑忌他不安分,有野心,不太敢给他机会。或许司马懿为了自保,知曹操疑忌心太重,赐死过杨修和荀彧,不敢表现,不愿表现。
直到曹操晚年,身边能干的谋臣死的死,杀的杀,面对诸葛亮的“北伐”攻势,无人可用,才重用了司马懿。
在这种背景之下,司马懿既然能干若此,自然明白自己对曹操的巨大价值,就在于有一个厉害的“伐魏”高手存在。若没有这样的高手,以当时魏的实力,就没有了可怕的眼前威胁。
还有,设若司马懿灭了诸葛亮,必然会因此声望日炽功高盖主吧,若如此,则司马懿对曹氏集团而言,不单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还无形中成了巨大的威胁,这样,不就要祸难临头了?
空城计的成功,与其说是诸葛亮的厉害,不如说是得到了司马懿暗中的配合,实质上,是两个高手之间对情势了如指掌、知己知彼的默契。
这样的故事过去了近2000年,之所以还常被人说起,是因为在人事的江湖中,类似的情景剧,还会时不时的上演,一次次印证“太阳底下无新事”。
不过,要是以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慧和能力,生活在当今之世,他们无论在哪个地方,都应该会成为人中翘楚,再不会有“伴君如伴虎”的危险了,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