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皇帝真的天天都上朝吗,事实证明大家都被影视剧骗了

以史为鉴 2023-06-18 16:02:08

古代皇帝真的天天都上朝吗,事实证明大家都被影视剧骗了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上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很多古装剧里面,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场景,每天大清早,皇帝都要睡眼惺忪的上早朝,文武百官都要将一些重要的事情呈报给皇帝,请皇帝定夺。对于“皇帝天天上早朝”这件事情,我们一直深信不疑。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重要的事情都在早朝上处理了,那么还要奏折干什么?皇帝为什么还要花大量时间批阅奏折?

其实,大家都被影视剧骗了,皇帝根本就不是天天上早朝。

早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对于早朝的时间就有规定,那就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称之为“朔、望朝会”,到时候,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大臣们就会集体来上一次早朝,总结一下十五天以来帝国内发生的事情,并且研究一些重要事情的处理方法。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甚至连三公九卿都被扔在了一边,皇帝开始宠幸内廷,和内庭商量大事。如果遇上特定的事情,皇帝会直接召见负责这个事情的官员,询问事情的进度,并给出建议。至于早朝什么的,基本都免了,皇帝还想多睡会儿呢!

到了唐朝事情,政治分工更明确,而且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所以一些事情要亲自处理。于是便开始重视早朝,基本就是十天一次,其他时间都是召大臣议事,或者亲自批阅文章。于是,十天一朝的制度就保留了下来。除了元朝不上朝之外,明清都遵循了这一制度,只是时间上有不同,明朝是每月的3,6,9号早朝,而清朝则是5,15,25号早朝。

其实早朝本来就不是议事的,而是一种常规的礼仪活动,一般皇帝都会有重大的事情宣布,比如皇后册封,太子册封,品级较高的官员任命等。而早朝对于皇帝和大臣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

在早朝的那一天,皇帝要三点起床,五点就等在早朝的地点(并不是在宫殿里,而是在露天的场所)。大臣们再一一前来,进行繁杂的过程。尤其是大冬天,在户外冷得要命,君臣都冻的瑟瑟发抖。

尽管有早朝制度,但是皇帝也不是都遵守的,遇到了不好的天气,或者自己起不来,那就不上朝了。明朝的万历皇帝更是奇葩,就要睡够了再起来,从来不早朝,但是他批阅奏折却很辛苦,基本该办的政务都办了,没有一件事耽搁。

由于某些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的影响,我们普遍认为不上朝就是怠政的昏君,其实不然,这明显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清朝皇帝的一天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很多人看到影视剧中皇帝动不动去后宫妃子那互动一下,要么就下个江南哈皮一下,实在不行出去打猎轻松一下,那么皇帝的一天是不是和影视剧中一样呢?不如今天就和非正常历史研究室看看吧!

龙椅

清朝皇帝的一天

早上4点:宫内太监们开始喊皇帝起床,伺候皇帝的洗漱更衣出恭等早上的一系列必要的内容,仪表要好。

早上5点:给皇太后请安,联系一下母子的关系。

紫禁城

早上6点:这个期间主要是上早课的时间,听课以及吃早膳,因为清朝的皇室只有两顿正餐,正餐还是比较丰盛的,当然也是固定的,不过如果皇帝私下搞点其他的也是可以的。

早上7点:你以为来到了影视剧中的上朝时间?文武百官三呼万岁,然后开始朝议政?不不不,这些都没有,这个时间段是御门听政的时间,就是官员们在御门外汇报工作,相当于例行汇报工作,而真正的政务则需要皇帝亲自召见大臣和批阅奏折才能解决,尤其是在早膳的时候,太监就会把需要接见的大臣名牌递上,由皇帝确定是否接见。

御门听政后,皇帝一般的政务就是批阅奏折,以及接见大臣,处理各种政事问题,持续一上午。

中午11点:皇帝的午休和午膳的时间,此时皇帝可以进行用餐和休息

下午14点:如果皇帝此时不处理政务,那么就可以进行自己的娱乐活动了,比如雍正的Cosplay、乾隆的作诗以及盖章活动等等。

雍正的cosplay

下午17点:晚上皇帝是以小吃为晚饭的,不作正餐,饭后,一般去礼佛,清宫内有很多佛堂等场所,让皇帝日常进行祭祀礼佛等等。

清宫规定,皇帝大婚后,皇帝和皇后可以在坤宁宫同居三天,随后必须回到自己的寝宫休息,皇帝不能到妃嫔那里过夜,如果皇帝需要哪位妃嫔侍寝,则在中午的时候就要翻牌决定,而且宠幸的妃嫔是当晚是不能回到自己的寝宫的,而且又不能留宿皇帝那,只能在皇帝寝宫的围房暂时居住。此时随侍的只有太监在皇帝周围!

唐朝有哪些节假日?古时候的官员皇帝是天天都要上朝吗?

唐朝假日多,官员休假制度也非常宽松。
1、旬假
唐代把实行了八百余年的五日一休沐,改成了十日一休沐,时人称为“旬休”。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休沐始于汉,其以旬休,始于唐也”。旬休的具体日子,是每月的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后一天,也称“上浣”、“中浣”、“下浣”。虽然“九日驱驰一日闲”,例行假日在账面上比汉代少了一半,但因为官吏不再住在官署,与家人的团聚时间倒是多了。
2、节假:包括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重大节日以及各节气的假日
《唐六典》(张九龄等人编撰的行政发典):“内外官吏……谓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
统计下来,民俗节假二十七个共47天。其中,元日(春节)和冬至享受的是长达7天的“黄金周”。
3、田假
五月有15天田假,可以抽身照顾家中农活。
4、授衣假
九月有15天的授衣假秋收和准备冬衣。
总计旬假36天,节假47天,加上田假和授衣假30天,总数已达113天不上朝,这还没完。
5、天气不好可以不上朝
6、千秋节
唐代帝王以老子后代自居,从玄宗天宝五年开始,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成为假期。
玄宗还开了另外一个先例,把自己的生日设为节日,名之曰“千秋节”。《旧唐书》:天
下诸州都要大搞宴乐,休假三日。
玄宗死后,子孙经过慎重考虑,把这三天假停了,不过,后面的不少皇帝学会了自娱娱人
的这一招,也在自己生日设节放假,这种惯例一直持续到了晚唐。
7、辍朝假
皇帝临时有事不上朝,那么这一天也会变相地成为假期,即所谓“辍朝假”。造成辍朝的
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天气恶劣,风雨交加的日子官员没法上朝,朝廷便会放出歇假通知,
《旧唐书》和《唐会要》:“以大雪放朝”、“朝官遇泥雨……停朝参”等。
8、日蚀假
日蚀的时候皇帝觉得不吉利,所以也不上朝。
9、悼假
皇亲国戚或重要的大臣去世也会辍朝放假,短的停一天,长的13天。
戴胄、戴至德父子去世时辍朝三天;汴州刘仁轨逝世武则天停朝三天;从二品张说去世放
五天;魏征、郭子仪去世放五天;狄仁杰去世放三天......

乱臣贼子那么多,历代皇帝是怎么去判断上朝的资料都是准确的?

其实每个王朝,都有明辨是非的君王,和整天昏庸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君王。而且有些君王,并不是不想治理国家,而是缺少一双善于辨别是非的眼睛。我们都知道每个朝代都有许多的人才,也有许多唯恐天下不乱的?奸臣?,在影视剧中这些?奸臣?大多数都是没有好报应,最后被君王或者别人陷害杀死了。那么在历史中,那些?奸臣?要是谎报军情时,君王能够发现吗?其实那些先帝们,早就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那些能够让君王看见的?上朝资料?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才得来的。

一、大臣们对于上朝的资料审查。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场景,君王每天早上上早朝的时候,有大臣会提前将,早朝需要的内容提前准备好。但一般能够上早朝的资料,都是君王身边贴心的大臣才有这样的机会。一些资历较浅或者未对国家做出什么重大贡献的大臣,是没有机会上早朝的。能够审查资料的大臣,一般都是父辈就为君王,做出贡献深得君王喜欢的,这样的大臣一般都被君王视为贴心腹的人,那么自然待遇各方面都不会差,也没有什么样的待遇,能够比在君王面前待遇还好的了。

二、上早朝。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上早朝?,一般来说,经过前一轮筛选下来的大臣,能够到达和君王一通处理政务的地步,是不会有其他想法的,即使是有其他想法,也会在不久之后暴露出来。因为在朝廷内部,明争暗斗也是非常严重的。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一句话说不对可能就要?掉脑袋?,在这种情况下,每天都胆战心惊,也不敢做什么越界的事情。

如果朝廷上的制度不严谨,那么人们如何信任自己的君王呢,这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2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