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 史 说
签到&阅读
双重奖励享不停
相传孔子前后招收过三千多名弟子,其中被认为品学优秀的,有七十多人(有说七十七人,有说七十二人);孔子自己列过一个后来被称为四科十哲的弟子排行榜,榜中十人可谓优中之优。樊须,字子迟,也叫樊迟,因为是在孔子结束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投到他门下的,因此未能跻身四科十哲行列。但从《论语》所载他跟孔子的亲近关系看,樊迟是得到孔子赏识的弟子。因此,属于七十多名品学优秀者之一。
尽管如此,樊迟也曾遭到孔子毫不客气的斥责。字面上看起来,斥责措辞之严厉,比起骂宰予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有过之而无不及。朽木粪土只是比喻的说法,而斥责樊迟的是君子的反义词,是孔子最鄙视的小人。事情的起因是,樊迟想学习农业技术。先是说自己想学种粮食,孔子觉得意外,就委婉地告诉他:我不如老农民。接着,樊迟又说自己想学种蔬菜,这时孔子大概有点生气了,告诉他:我不如菜农。樊迟走后,孔子很生气,骂他是小人。
樊迟想要学习农业技术
樊迟想要学习农业技术,孔子为什么骂他是小人呢?这是因为,孔子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让统治者懂得崇尚礼乐,讲究道义,遵守信用,四面八方的百姓就会扶老携幼前来投奔了,根本用不着学习种庄稼,种蔬菜。换言之,孔子办学,是以培养向统治者传播仁义礼智信之类治国思想的管理人才,不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更不是培养农民。那么,樊迟为什么想要学习种粮食、种蔬菜呢?清代学者刘宝楠提出一种解释:因为春秋时期,卿大夫实行世袭制,选拔贤能的选举制度被废弃了;贤能之人多没有职位,因而没有俸禄,无法养家糊口,只能自寻生存之道。近代学者钱穆提出另一种解释,说樊迟想要效法神农、后稷以稼穑教民,也就是通过自身精通农业技术并向百姓传播以获得百姓的拥戴,最终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
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孔子的话看,樊迟学稼、学圃的直接原因是,想要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春秋是军事时期,战争频仍,兵燹不断,人口锐减,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出现了粮食不足的严重问题。樊迟的解决之道,是知识分子身体力行,放下身段,从事农业劳动。有点类似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分子下干校,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而孔子的解决办法则是,通过改善政治环境,从外国吸引民众,增加人口,解决劳动力问题。樊迟的办法,思想境界很高,但不符合实用主义的标准,等于把自己变成了体力劳动者,只能解决自己一人或一家的问题;孔子的办法,实际上就是跻身统治阶级,目的是解决一国的粮食问题。说起来,孔子的追求挺高大上。
樊迟大约只是一时冲动,那么想了一下,并没有坚持走农业救世的道路。就是说,还是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因此,除了这一次被孔子骂为小人之外,《论语》中记载的樊迟,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弟子。他向孔子请教知(智)仁等问题,其中仁的问题问了三次之多,孔子都耐心地予以解答。有一天,跟着老师游祈雨台时,向孔子请教崇德、修慝、辨惑什么意思,得到了孔子的表扬。还有一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主动向他转述自己是如何回答孟懿子请教孝问题的,并加以解释。
喜欢开玩笑的苏东坡,给孔子的话君子多乎哉对了个小人樊须也的下联,嘲谑长络腮胡子的秦观秦少游(善作情词的秦少游是个络腮胡子,有点出乎意料吧)。一个中规中矩的孔门弟子,因为向孔子问了个奇葩的问题,因为姓名有意思,便被后人牢牢记住。而他危难之际能够保持沉着冷静,有勇敢的表现,这个优点,却少有人知。从樊迟的故事中,我不禁感慨:人的身后名声,真是难以逆料!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2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杨仪除了杀掉魏延,他还做过哪些贡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