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亲王有工资为啥变卖家产(习惯奢靡消费)

说历史 2023-06-07 22:18:14

亲王有工资为啥变卖家产(习惯奢靡消费)

亲王有工资为啥变卖家产呢

因为当时的物价高,王爷们收入有限还要大吃大喝。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不害怕造反,所以就有了藩属制度的改革,只留下了两种王爷的称号,第一种就是皇帝的亲兄弟也叫做亲王,第二种是亲王的其中一个儿子,叫做郡王,这样不管是什么王爷就都是自己家里的人了。

顺治年间,朝廷对薪俸有明确规定,太子薪俸每年一万二千两银子。粮食130万斤左右,这听起来不是什么事儿吗,毕竟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一些大侠说不说就分在百姓几百两银子,但其中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当时的县令一年的县令工资也只有五十两这样,亲王也就一千两左右。

我们再看看当时的物价,一文钱差不多是现在的一块钱,一斤猪肉大概是三十五文,当时蔬菜也是比较贵的,更不要说一些山珍海味之类的了,肯定价值不菲,按照这个价格,就亲王哪一点工资哪儿够花啊,但是嘴也养叼了,王爷的架子也不能不摆,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来维持自己的面子,那就是自己的不动产,房子。

因为当时很多王爷都有自己宅院和土地,当时的地皮可能没有现在的值钱,但是作为王爷肯定是住在好地段,所以地皮的价值也是比较高的,很多亲王就把自己平时不住的院子给卖了,然后继续来大吃大喝,花天酒地。

因为当时做王爷也不简单,虽然是皇帝的兄弟但不方便去朝堂捞钱,不然就有结党的风险,对于皇帝是有威胁的,自己做买卖也不一定能赚了钱,所以干脆就直接拆东墙,能潇洒到多会儿就潇洒多会儿,毕竟自己的不动产还是比较多的,只要不是随便乱花也没啥问题。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亲王有工资为啥变卖家产(习惯奢靡消费)

嫁给和珅儿子的固伦公主,最后有没有被和珅连累?

上世纪初,北京城之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恭王府的房子,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恭王府被称为“城中第一佳山水”,它的得名是因为最后一任主人恭亲王奕?,而提起这座富丽堂皇的府邸,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和珅。

和珅,不仅仅是清朝历史上,也是我国封建历史之上的著名贪官。和珅原名为善保,满族钮钴禄氏,正红旗。和珅并非富贵出身,三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自己的弟弟和琳相依为命。从小吃尽了苦头的兄弟俩立誓要出人头地,长大之后,两人下定决心变卖家产和田地,就是为了入咸安宫官学。

和珅是从三等侍卫起步的,30岁的时候就已经做上了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一路平步青云,紫禁城就是他的福地,而乾隆更是他的贵人。和珅为何如此得乾隆宠幸?电视剧之中大多将和珅描绘成见风使舵、溜须拍马之人,而在民间的野史之中,更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雍正朝,弘历还是个年轻气盛的皇子,他第一次在宫中看到年贵妃的时候被她的美貌打动,想要去调戏一番。他从后面蒙住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以为是唐突的宫女在戏耍,惊吓之间险些跌倒,弘历赶紧扶起年贵妃,年贵妃就倒在了弘历的怀里。

这一幕好巧不巧被弘历的生母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了,弘历的母亲生怕这件事传出去有损弘历的名声,为了“杀一儆百”,就背着雍正皇帝,逼迫年贵妃自缢了。

弘历赶过来之时,年贵妃已经气绝身亡。他十分懊悔,对着年贵妃哀嚎痛哭:“是我害了你啊!”年贵妃身边的宫女偷偷告诉弘历:“皇贵妃临终之前让奴婢告诉阿哥,二十年之后一定会与你相见。”弘历听了这句话之后更是悲痛,当时就咬破手指,在年妃的额头上点了一点标记,希望如果年贵妃有转世可以通过这个印记找到她。

二十年之后,乾隆偶然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和珅,第一直觉就觉得他和年贵妃非常相似。乾隆马上询问他家中是否有姐妹,和珅说只有弟弟和琳一人。乾隆非常失望,随口问起和珅的出生年月,岂知和珅出生的那一年正巧是年贵妃死去的那一年。乾隆一听大为震惊,仔细一看他的额头上还有一块红色的印记,和他当年点下的位置一样,连大小都相似。

乾隆从此以后认定了和珅就是年的转世,对和珅十分宠信,和珅犯的过错,乾隆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想要将年妃当年受过的痛苦加倍还给和珅。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如今在恭王府之中,还专门放置了和珅和敦肃皇贵妃的画像对比照,看起来确实十分相似。和珅年轻之时长得到底是怎样的呢?

马尔嘎尼所著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之中描述了这名外国使者第一次见到和珅之时留下的印象:(和珅)相貌白皙,外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待人接物镇定自若,事无巨细一言而办,具有大国宰相的风度。

由此可见,和珅能够得到乾隆帝的赏识,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外貌出众,这位和大人是真有些本事的。他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忆力超群,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和珅能写得一手好字,他模仿乾隆皇帝的笔记到了几乎可以乱真的地步,作诗绘画也是上乘,他晋升迅速和他的学识有着必然的关系。

乾隆四十一年对和珅来说极为重要,他进入了官场的鼎盛时期,平步青云,乾隆还恩准他从正红旗抬入了正黄旗。而位于什刹海的这所豪华官邸,就是在这一年建成的。

人们都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条是京城的中轴线,二就是护城河。我们都知道紫禁城就在中轴线的头上,而和珅选的这处府邸,正好就在两条龙脉的交接之处。对这处风水宝地,皇帝坐龙头,他坐龙尾,和珅很是满意。

恭王府有很多地方看出和珅的野心,在“福池”附近有一扇精美的大门,这扇门是和珅命人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西洋门制造的。嘉庆皇帝给和珅定二十四条罪状之中,这扇门就是罪状之一。这座门以汉白玉雕刻而成,是国内最大的汉白玉整雕门。

和珅在庭院之中专门为自己设了一方钓鱼池,今天游客们可以踩着石船走到钓鱼台之上。而当年和珅每次要钓鱼,是专门有人为他撑船划到钓鱼台之上,以求得那份钓鱼的闲情逸致。


和珅建造宅邸的奢侈不仅仅于此。今日去参观恭王府的游客们,依旧保留着来恭王府“求福”的习惯。相传恭王府之中一共有一万个“福”字,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康熙皇帝当年写下的“福”字。相传孝庄太后晚年一次重病,康熙帝十分着急,让侍女苏麻喇姑装备好纸笔,写下了一个“福”字。

这个“福”字寓意着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是孝庄太后最大的心愿。孝庄将康熙养育长大,并且培养他成为一代英主,康熙唯恐老祖母离开,也许是这份孝心感动上苍。不久之后,病重的孝庄太后竟然病愈了,一直忧心忡忡的康熙帝大喜,命人将这个“福”字印在一个巨石上,并且要求将来的历代皇帝都要好好收藏。这祖宗留下来的福石本应该世世代代保存好的,而这块“福”石传到乾隆的手上,不知如何成了和珅家的东西,被和珅放在了恭王府正殿脚下,只露出了有字的那一面。皇帝们要的是“万岁”,而和珅要的就是“万福”。

在和珅搬进和府之后,乾隆其实好几次来过,他不可能看不见和珅的逾矩。和珅的僭越不仅仅是偷偷仿照了宫廷内的建筑,屋子里的摆放,花园里的路灯和太平缸,都是证据。但乾隆并不管,可见乾隆对他的纵容。

和珅建造这座府邸还有一个原因,乾隆将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和孝固伦公主赐婚给了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他以此为借口大修府邸。和孝公主出生于乾隆65岁,乾隆十分宠爱,他曾经和公主说过,如果她是一位皇子,就传位给她。和孝公主长得酷似乾隆,善骑射,经常穿着男装和父皇出。5岁乾隆为她赐婚,13岁就破格将她封为固伦公主,在清代后宫的律法之中,只有皇后的公主才能有这样的封号,品级地位已经和亲王相同。家里有这样一位尊贵的皇亲国戚,和珅在这座大宅院之中只能住在西路。

在钓鱼台之后,是和珅最深处的建筑,也是当年和珅藏宝的重地,名为“后罩楼”。这座小楼共有两层,一共50间房间。上层房屋的窗户各式各样,没有两扇是重复的,人们称此为“什锦窗”。当年这座小楼之上所藏的和珅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在乾隆皇帝驾崩后第五天,嘉庆皇帝逮捕了和珅,查抄了他的全部家产。这些不义之财,当年有一部分就藏在这栋深藏在官邸之中的小楼之中。

和珅到底有多少钱?正史和野史争论不休,就是《和珅抄家档》因为被后人几度抄录,数字也曾变动多次。在清朝记载之中,和府之中的地窖和夹墙里面都藏着金银。

还有一则故事可以让我们看出和珅的富有。乾隆朝,紫禁城之中有一只直径将近一尺的翡翠盘子,是乾隆的心爱之物,却被皇子失手打碎。皇子担心受怕,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无奈之下只好去找和珅想办法。和珅起初假意推脱,皇子万般请求之下才勉强同意。皇子回去又怕了一晚,第二天和珅将一只直径一尺半,成色更加好的翡翠盘子送到了皇子那里,皇子赶紧放回了原处。皇室收藏的珍品,都是各地官员或者海外使者送来的珍稀宝物,而和珅轻轻松松就能从自己的藏品之中找到一件和宫廷收藏相媲美的宝物,也怪不得连皇子都要求和珅相助了。

乾隆后期,和珅的荣宠已经达到了巅峰,在乾隆的纵容之下,他已经到了不愿刻意去掩盖自己的逾矩和奢华的地步。这座恭王府之中曾经被和珅安排了驻扎步兵,还有骑兵一千多人。他在乾隆尚未同意的前提之下在宫中乘坐轿子,骑马穿行圆明园。

在宫中长大,受尽荣宠的和孝公主,在看到公公奢靡的作风之后,曾经担心地对丈夫说:“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嘉庆四年,曾经平步青云的和珅终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和孝公主千万请求兄长新帝,才保了他的全尸。和珅死后,丰绅殷德的仕途受阻,贬官之后消沉在声色犬马之中,最后郁郁而亡。和孝公主正如当年所说,受和珅连累,守寡十几年,无儿无女。

历史学家感慨: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历史。一个和珅,足以折射出乾隆一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一座恭王府,足以映射清王朝“大厦倾倒”的是非缘故。

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怡亲王允祥的详细资料!

  胤禛即位,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
  国家储蓄关系民生,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胤祥领户部,管理三库事。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天下浮粮,害民甚剧,胤祥请免之。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七年,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
  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後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日,自三十七年七月12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四十七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一难得人材。这应是胤祥为康熙帝所青睐的主要原因.
  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康熙四十一年,玄烨南巡,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随驾。某日,玄烨在行宫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书法。不仅亲书大字对联当场展示,还邀请众人观赏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书写的对联,据说,诸臣环视,“无不欢跃钦服”。如此惊叹的举动,自然有阿谀逢迎的成分,但两位皇子擅长书法确是事实。这一年,胤祥17岁,如果不是心里有底,玄烨又怎么会让他同皇兄一起当场献技呢?胤祥继承了满洲人的传统技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有记载提到,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猎,一只猛虎突出林间,他神色不动,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见者无不佩服他的神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后,皇八子允禩的老师何焯在给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殿下为皇帝所钟爱者,前途无量。不足20岁的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连供职清廷的汉族文人也一清二楚。但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因“与二阿哥好,横遭大阿哥嫉妒陷害,无辜株连于二阿哥”,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没有受封。(注:网上流行的胤祥曾被“十年圈禁”一说,实为文学影视作品的杜撰。有大量史料,如皇子请安折、出席康熙六十大寿、拉拢文士屈复等等,能够证明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六十一年的十四年间拥有行动自由)
  胤祥和雍正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形相依”。当康熙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诗作收在诗文集中,让胤祥的少数作品得以传世。
  怡亲王
  任繁任艰,干才卓著
  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胤禛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亲王。在十几年遭受冷落之后,得到雍正如此厚待,胤祥自然竭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恩。
  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雍正的台柱。其理事之才绝非常人能及,识人之明达,手段之老练,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这也坚定了雍正继续重用他的决心。康熙晚年,经济、军事、浮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像胤祥能同时治理那么多棘手的国家大事,却均井井有条的,在历代能臣中实属罕见。初年到三年,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三年底,会考府解散、总理大臣卸任,胤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密谋筹办军需并对用兵漠北进行战略谋划,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可谓职任繁多,综理万机。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不多见的。
  (一)精于理财
  雍正元年,胤祥受命总理户部。该部所司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事务繁多,头绪复杂,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亟待解决,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首次清理过去遗留的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当时中央新设会考府,专门负责审核财政出纳,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遂尽职尽责,认真办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稽核、驳回不符合规定的奏销项目近百起,有效地防止了滥支舞弊的浪费现象。同时,又查出户部亏空银250万两,经奏请皇帝,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采取诸如直接查抄;把亏空官员的职位全部冻结,“如限内交完,伊等应升之缺听其升转”;以类似于分期付款的方法逐年减扣官员奖金等方式分别加以解决。对一些与造成财政亏空有直接关系的王公亲贵也毫不容情,连履郡王胤裪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有人因此责怪胤祥过于苛刻无情,然而也正是凭着这种不徇情姑息的认真态度,他才较好地贯彻了雍正皇帝旨意,使亏补欠还,整顿财政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胤祥在蠲免诸省不合理赋税、整顿两淮盐务等许多方面也都有不凡的建树,为了制止各地官员在税收赋敛中任意加派,中饱私囊,胤祥疏请取消加色、加平等积弊,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也限制了官吏贪污受贿之风。成为雍正初年治理经济方针最得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为财政状况的好转和国库日渐充盈做出了重要贡献。胤祥善于理财,总理户部短短几年,减了不少省份的浮税,国库却翻了倍,不但解决了康熙留下国库空乏的危机,并且为雍正筹措调度西北用兵的庞大军费。很多人只知道康、乾盛世,其实康熙晚年政务和国库都成了烂摊子。雍正接位时,国库只存银八百万两,到雍正八年却高达六千两百多万两。胤祥死后雍正九年打了西北大仗,最后留给乾隆的还有三千四百多万两库银。
  (二)水利营田
  治河患、兴水利,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国家大计之一。营田一事,与水利相辅相成,但是更为艰难,历经宋元明,屡举屡废。怡亲王认为“水害不去,则田非吾田,尚何营?”因而对此事抱有毅然必行的态度。雍正三年冬,胤祥总理水利营田事务,他不避风寒,经过一冬春的实地勘查,从疏通河道,筑堤置闸,开引河,开挖入海直河,到区域田土疆界,开挖沟渠,他都详细规划,制成水利图进呈。经奏准,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直隶诸河分为四局管辖。胤祥数次亲临指导,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还聘请南方农民教种水稻。一年初见成效,数年之后,使京畿灾荒洼涝地区,变成了千里良田。水灾相对减少。雍正五年(1727),直隶水稻丰收,北方民间不习惯吃稻米,胤祥奏请政府拨款按价收买,以鼓励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胤祥还注意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当他得知“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致浅塞。”每到雨季,河水泛滥成灾,他又奏请修复江南水利,虽未能亲自前往,他依据属下水利人员提供的资料,指导规划,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雍正赠胤祥的诗中有这样一句:“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写的确实是实情。雍正朝前期,胤祥以主要精力整顿财政和发展生产,成效显著。为雍正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
  (三)重视武备
  雍正朝时期,怡亲王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五年正月初一日,怡亲王命造“威远将军”铁炮十尊,先话样,“我府内有威远将军炮一位,尔要来将尺寸作法记明,照样造十位。再查废炮内,有此样炮无有?富宁安说过有子母炮架样子,尔向他问明,何样作法?与造办处所做炮架样式同否?尔做一炮架样并炮样,俟我回来时看。遵此。”然后不厌其烦地指示:“此样甚好,着照样做。其圈与挺子比此样要纯厚,楞子亦要浑实些。”最后还要拉去卢沟桥试炮。又同年正月二十二日,西安进竹营炮,怡亲王着照样,但须减轻,郎中海望启奏:“此炮皮薄,若再轻些,惟恐不能保重。今欲将炮膛做径一寸八分。”怡亲王即虚心接纳建议。雍正六年正月三十日怡亲王谕:“着将子母炮续造一百位。”铁炮需配炮车,七年闰七月初三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车处已造成炮车三千四百辆,……尔再造六百辆。”又如七年闰七月,怡亲王着做腰刀一万把,赏出征军人用。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命制作鸟枪一千枝,腰刀二千把,大小刀二千把。等等
  在天津建立海军一事,雍正也交与怡亲王负责。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和硕怡亲王胤祥等议覆:“查天津之海,东接盛京、朝鲜边界,南通福建、浙江等省,实海路之要口,京师之重镇。陆路虽设绿营汛兵,而海防更属紧要。(略)将此所派兵丁,令八旗满洲、蒙古都统等,于各该旗余丁内挑选堪学习操练者,每满洲旗分各派两百名,设立三佐领。蒙古旗分,每旗挑选五十名,设立一佐领。照依左、右两翼,立左、右两营。至水师兵丁,火器最为紧要,应将此兵丁俱设为炝手。再,天津附近京城,其管辖官兵,应设副都统一员。此所设副都统,应于现任副都统内钦点一员。铸给信印,令其总管。(略)仰请皇上于汉侍卫绿营官内,拣选熟练水师者,多赏数员,分拨八旗教习。此所派出教习官员,俱令各食现任俸禄。俟教习三年后,特遣大臣查验。如果学习熟练,即将教习官员交部议叙,以应升之缺即用。(下略)”
  除此之外,选武官本来是兵部最重要的权力,然而事实上,雍正七年以前全国中低级官吏(三品以下)的铨选权却不在兵部,而在怡亲王。
  (四)参赞军机  
  雍正为了对准噶尔用兵,于雍正七年(1729)六月(另有说雍正四年),设立军需房(即军机处的前身),命胤祥主其事,胤祥参予了作战规划,他对路程得远近,山川得险易了如指掌。更重要得是他及时有效地保证了转运军事供应,不仅理财有方,而且调度得宜。数以千万计地军需,概出于国库,没有向民间另行摊派。胤祥经常采取让晋商秘密购办军需的方式,和雍正及地方政府配合默契,从没出过差错“挽输数年,海内未尝知有用兵之事”。
  西北用兵一事,从雍正四年开始就在秘密筹划,看往来奏折,非常有趣。雍正四年想入兵西藏,当时怡亲王去办水利,没在北京,雍正也没商量,就在给岳钟琪的朱批里吐露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于是岳钟琪进呈了一份入兵计划,雍正还廷议讨论通过了,结果怡亲王一回京就给否了,雍正又赶紧给岳发旨纠正。
  怡亲王在北京,雍正突然想到一个用兵的办法,和众大臣商量,大家齐声称赞,只有怡王说说:“此言不足恃...”雍正说:“朕深以王言为是...”然后发文岳钟琪讨论,岳钟琪说根据当地情况,皇帝的看法是有问题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多看法和怡亲王相同,于是雍正朱批:“朕偶有此意,廷臣皆以为然,唯怡亲王与卿论同,所以谕问,所议甚是。”
  雍正六年七月十三日,岳钟琪就军需问题上折雍正。
  朱批:交部议奏,本上有旨,所奏军需、造枪二折,暂留中。今日怡亲王家中有点私事,待王行走时,将事情交与王后,下回奏折来批。
  雍正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岳钟琪上折。折子到北京时怡亲王已亡故。
  朱批:怡亲王仙逝,朕之痛惜苦衷实非墨之能谕,朕方寸既乱而兼乏枢机运筹之助……(于是召岳钟琪回京面谕,从此大军暂停进剿)
  (五)外交事宜 
  胤祥管理理藩院和四译馆事务,负责例如欧洲传教士、朝鲜属国的外交事宜。
  葡萄牙大使来京,即住在怡王府交辉园。捷克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严嘉乐从北京寄给兹维克尔的信(1727年11月28日)中这样写道 “1726年10月16日皇帝的十三弟和硕亲王告知在京的欧洲人:为葡萄牙专使来华,皇帝命令从我们中派几个人出城恭迎专使进京,皇帝同时让我们带给专使御赐的食品……10月19日和21日这位十三王爷召德里格先生和我进王府,在深夜领我们进他的房间,表现了对我们特殊的恩崇。他谈起音乐,给我们提了很多问题,像是认真想向我们请教。但由于他国务十分繁忙,再加上这一地区的防治水灾问题,他这异常亲切的学习、谈心,也不得不早早结束了”。朝鲜《承政院日志》中记载“上曰,雍正初既诬辱,后复除减岁币者,何意耶?樘曰,闻去年七月,十三王(怡亲王胤祥),请于雍正,自使臣以下,至于驿卒辈,皆给粮饍,特为优”。
  雍正四年冬, 闽浙总督高其倬奏请撤销南洋贸易禁令。次年春天,怡亲王胤祥会同大学士、九卿讨论了高其倬的建议, 认为继续禁止往贩南洋已无必要, 于是下令弛禁, 历史十年的南洋贸易禁令从而撤销。
  (六)公正慎刑
  胤祥审案,堪称善辨真伪。他主持审理大案数十次,每次审理,疑犯口供都会牵连到许多人,胤祥总是慎重从事,不轻下断语。他总结审狱的经验说:“审案的原则,先观察其(疑犯的)言语表情以洞悉真伪,假设用诚心去打动他,用合理的推断去折服他,没有得不到实情的。如果一概刑讯逼供,刑杖之下,何求不得?但这又使冤案难以平反啊”。雍正称赞他的话是“仁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将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时时省览。
  比如宗扎布原为安王王府长史,康熙五十八年任副督统,安王托八阿哥让十四阿哥照顾他,继而时任大将军王的胤禵保举宗扎布为将军,对他格外宠信。后来宗扎布被他的笔帖士石成告发,列举他贪图安逸、玷污职守、违背事理、贻误公务、肆意妄为、扰害蒙古、损毁公事等种种罪行,其中还有说他酒后妄言一条,曾经说”怡王尚为孩子,无知”。此案后交由怡亲王审理,虽然宗扎布被指控说了十三爷的坏话,但是仍然得到了申辩的权利,怡亲王奏报审讯宗扎布案折中提到“宗扎布供石成欲买喇嘛和硕齐之马匹、索取巴保之骡子车故,曾经斥责石成,因而石成挟仇捏报”,“查得,石成所讼宗扎布言十三王年幼无知,办事者皆为汉大臣,蒙古时运已尽,何以能得兴盛一事,宗扎布并不承认,且当日只有石成、巴特玛在场,并无其他听闻之干证。……石成、宗扎布、巴特玛三人,互相诋毁,各执原供,并不供吐实情。倘若刑讯伊等,必将忍刑者为是,不能忍者为非,以致无辜而罹于罪。”
  (七)事无巨细
  胤祥还承办了大量繁杂事务。他处事周密,勤勉不怠,雍正对他极其信任,故委任他的事也很多。如管领汉侍卫,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制造,诸皇子事务,雍正旧邸事务,选择雍正陵址等均交给胤祥经营。胤祥竭尽全力,事必躬亲,克尽臣弟之道。雍正夸他办过的实情:“无不精祥妥协,符合朕心。”研究雍正帝的著名学者杨启樵博士近年从内务府的《活计档》中发现了新的资料,揭开雍正皇帝的宫廷生活面貌。《活计档》是宫内大小工务每天每项的详细纪录,非常零碎但纪录完整,内中显示胤祥不仅负责包括烧彩漆、烧珐琅、交代宫廷画家作画,主持地图出版、镌刻雍正宝玺等等事情,连生活小节也为雍正打理,例如雍正认为灯饰做得不好,眼镜要工匠修改等等,也是胤祥代为张罗的。
  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胤祥本人设计品味一流,珍玩器皿,无一不精,是第一等的设计师和收藏家。朱家溍为《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作序时曾说养心殿造办处最高级管理人员“以怡亲王的管理最为全面、具体,其自身的审美标准也最高”。震钧《天咫偶闻》卷3载,“怡亲王(胤祥)府藏书之所曰乐善堂。大楼九楹,积书皆满。(略)乾隆中,四库馆开,天下藏书家皆进呈,惟怡府之书未进。其中世所罕见者甚多,如施注苏诗全本有二,此外可知。”在目前的《红楼梦》早期抄本中,己卯本是过录得最早的一个本子,也是出自怡王府(这是第二代怡亲王弘晓)。清宫珐琅彩瓷是中国瓷器中的绝世名品,专供皇室御玩,存世极为珍罕,目前所知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总数仅400余件。珐琅彩烧制起于康熙朝末年,盛于雍正朝,延续至乾隆中期以后遂成绝响。烧珐琅作坊全国仅在紫禁城内、怡亲王府和圆明园三处,且统归大内的造办处管辖,造办处正是由怡亲王负责。
  用人行政,多加辅佐
  恪守臣道,不仅表现在礼数上,还在于敢于举荐贤能。胤祥待人接物,可谓秉持原则。他从为国举贤的大局出发,向雍正帝推荐优秀人才。尤其是雍正初年,胤祥向雍正推荐了大量年轻位卑的官员,这些人日后大多得到重用,像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等等,一方面,这是雍正新君,急于政治洗牌,另一方面,这些后来官至督抚的各地方大员,确有其才,他们构成了雍正朝到乾隆初年整个国家官僚系统的中坚力量,有效地贯彻了雍正朝时期各种政策的实施。康熙帝第十七子胤礼,曾被胤禛视为胤禩同党,命他看守陵寝,不予重用。胤祥觉得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奏请起用。雍正帝接受他的意见,晋封胤礼为果郡王,后晋亲王。胤礼果然不负众望,成了雍正的又一得力干将,甚至在雍正死前被委以辅政大臣。后来官至直隶总督的李卫,原只是户部郎中,皇帝对他并不了解,胤祥觉得此人“才品俱优,可当大任”,极力保举,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最受胤禛器重的股肱重臣。
  雍正帝用年羹尧主持青海军事,隆科多从中作梗,阻挠他成功。胤祥向雍正帝奏言:“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kǔn)之道,方能迅奏肤功。”雍正帝听了他的话,不从中掣肘,青海迅速平定。川陕总督在康熙十九年就定下专为八旗子弟设置的职位,岳钟琪是汉人,得此官职招来很多人妒忌,弹劾岳钟琪的人很多,《上谕档》(手抄本)中写道:“又如岳钟琪乃不世出之名臣,而蔡珽等蓄意排陷,指为年羹尧之党,屡在朕前奏其不可信。而王(指怡亲王)恳切陈奏,谓岳钟琪才识兼备,赤心为国,必无负恩忘义之事,愿以身家性命保之。”
  雍正初年很多棘手的家国大事英明策略,如惩治贪污、减免浮税、摊丁入亩、改革盐政、清理狱案、治好京畿河患等等,都是先由胤祥背后默默献策,再由雍正在朝堂上提出,朝臣商议之后交给胤祥负责执行。胤祥从不居功邀名,这样一来,气度见识超凡,运筹帷幄英明的美名都给了雍正,自己担的却是严苛的非议,感动得雍正也站出来帮他,说他不过奉旨行事,要论严苛也轮不到他身上,云云。胤祥死后,雍正更是承认了世人认为的属于他的很多功绩,都应该是属于胤祥的,甚至承认了胤祥在很多方面,都是强出自己很多的。能得这样殊荣的,真乃天潢懿亲振古未有。
  雍正最是反对臣子结交过深,却曾降旨给臣下,鼓励支持他们多和怡亲王交往。雍正元年六月,山东巡抚黄炳以丁银不均,穷民“无力输将”为由,上折请求援照浙江一些州县“丁银俱随地办”之例,于山东仿行。七月,直隶巡抚李维钧也上折请求摊丁。对这种变更祖制的请求,雍正帝一开始是持否定态度的,黄炳折即遭到了他的严厉申斥。但到李维钧上折,他的态度有了变化,不再坚决反对,只是说“此事尚可少缓。”这种税赋之事,为户部职权之所在,雍正帝交给户部讨论,胤祥总理户部,表示“应如所请。于雍正二年为始,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造册承收。”但此事关系重大,为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公信力,雍正帝又命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具奏,怡亲王未参与其间,皇帝此时在部院大臣中又无具有影响力的代言人,因此在议复的奏本中,九卿会议以矜恤“有地穷民”为借口,一定程度上驳斥了摊丁入亩的奏议。招致皇帝大怒,严饬九卿会议“依违瞻顾”,下令“仍照户部议行”。此后李维钧上折对雍正诉苦,表示自己因此事为人所攻讦,雍正谕示他多和怡亲王接近,有事可以同其密商。“怡亲王甚待你好,若有为难不便奏之事,密使人同王商酌,他不肯指你落空的,密之,不可再令一人知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