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答,赢大奖
合肥之战后,曹操暂时放下了一统天下的想法,毕竟也六十二岁了,老了,该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这就引出了曹操的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争夺继承人的大战,朝臣也分成两派,争夺之战甚是激烈,曹操为此也很是头疼。
这一天,曹操长子收买了內侍,给曹操送来了一盒酥。曹操品尝后,就在盒子上题字“一合酥”。当然曹操当时咋想的,不知道,书上没说,到底什么用意,只能靠我们自己去琢磨了。
第二天,曹植正好游园,杨修和丁仪陪着(杨修和丁仪是忠实的曹植党),正好看见了桌子上摆着一盒酥,杨修打听后得知是曹操命人放在这里的,而且这个“一合酥”也是曹操亲笔所题,于是,杨修就招呼曹植和丁仪过来,一起分吃了这盒酥。
杨修你说你杨修没吃过点心吗?干嘛非要把曹操放在这的这盒酥给吃了呢?这就是他在耍小聪明、得意忘形的时候了,人往往在得意忘形中就开始倒霉了,只是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一会曹操来了,问:是谁吃了这盒酥?
杨修得意地说:是我按照您的指示分着吃了,“一合酥”分开来就是“一人一口酥”。
从这可以看出杨修很聪明,但这时候聪明可不是什么好事啊。这事要是放在平常可能没什么,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继承人争夺战的敏感时期啊,该低调就要低调啊,你这样去猜大老板的心思真的好吗?何况你这大老板不是等闲之辈,疑心重不说,心胸还狭小,你这不是情着往枪口上撞吗?
这时候,曹操对杨修已经恨得牙痒痒了,但还不好明说,如果为了这点小事就处罚杨修,传出去,会让人说曹操心胸狭窄、器量小,所以,嘴上还要称赞杨修,说:嗯,你很不错,心思很敏捷啊。
其实,曹操心里肯定想早晚你得死在我手里。如果这时候曹操冲杨修发一次火,可能这事也就过去了,可是呢,老板忍着,憋着,这才是更危险啊,说明你已经在老板的黑名单上了。
杨修呢?这个时候还没有一点警觉性,不知道得罪老板了。曹植也没看出来,还以为父亲是真的赞扬杨修有才呢。
你看杨修和曹植都是才高八斗、文采出众之人,但他们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警觉性太低,不懂政治手腕,这样的人没有政治细胞,根本不适合从政的。
曹操是很喜欢这个三子曹植的,也有意栽培这个儿子。曹植确实文采出众,甚合曹操胃口,而且曹植很正直,只是不懂官场险恶,所以,等到杨修和丁仪走后,曹操告诫曹植要远离杨修和丁仪(这两个人在曹操看来就是书呆子,学问是好,但不适合从政),不然对自己会不利。可惜,曹植一直没领悟到父亲的心意,还是跟这两人交往密切。
曹操为了选出更合适的继承人,也是煞费苦心,决定在时政军务方面再考察两人。
这时候,杨修又上场了,他很会猜老板的心思,所以都猜到了曹操会有哪些问题,就把答案写下来,偷偷给了曹植。
这叫什么?这叫作弊。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你不会没关系,不会可以去学去问,知道自己在这方面不足,可以去向父亲认真请教,我想曹操肯定更喜欢这样的儿子。
可为了这次考核,曹植竟然用上作弊这种手段,这是一个当父亲不能接受的,就算你真用了这样的手段,可要是你能一直不让人知道也行啊,那也是你的本事,可最后怎么着?东窗事发吧,哥哥曹丕揭露了一切,曹操大怒。
曹植
在这说一句,曹植在这场夺嫡大战中最终失败,跟杨修也有一定的关系,杨修的自以为聪明反而给曹植拖后腿了。
曹操一直在为小儿子曹植创造有利条件,让他有所表现,可最后,曹植都会让曹操失望。当然,这其中不乏有曹丕的“功劳”,但在这种政治争夺战中,用计谋、用手段,都实属正常,这就是政治,是曹植没有那个政治警觉性,怪不得他人。
曹操最终对曹植大失所望,对杨修更是不满,心想:你一个外人,凭什么插手我们的家事,你到底安了什么心?这股怨气该怎么发,总不能因为这点事就杀了杨修吧,这传出去不好听啊,再忍忍吧,你早晚得死在我手上。
从这件事,我们也看出杨修这个人做事很不谨慎,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你看,帮人作弊这种事,你口头上提点一下就行了,以后就算有人揭发,你不承认就好了,可是你竟然还留下把柄(杨修写的作弊答案,曹植一直留着),这是从政人员的大忌。
最后,杨修又猜中了曹操的“鸡肋”,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名,杀了杨修。
杨修的人生悲剧就从他约众人一起分食“一合酥”开始,你说他犯了多大的错吗?也不是,但是他这样去猜测一个大老板的心思,还每次都猜的那么准,哪个老板能受得了?这就如同老板没穿衣服站在你面前一样,这样的人,老板会留吗?肯定不会。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曹操修丞相府,修好了去看了一下,什么话没说在门上写了一个字:“活”。杨修马上说来来来,把门改小一点,“门”内有一个“活”就是“阔”嘛,丞相嫌门大了。他猜着了。又有一次,人家送来一盒酥糖,还是奶酪我忘了,曹操吃了一口,然后写了一个“合”,联合的合。杨修拿过来就吃,大家说什么意思,你看,不是“人一口”吗?一人吃一口嘛。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34岁。
死因分析杨修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恍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累呵,似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俗人昭昭,我独昏呵,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惚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字、词释义:
唯:应诺、应答,有恭逊之意;
诃:也是应答、应诺,但有阿谀奉承之意。
遗:[wèi]赠与的意思。
“唯”与“阿”实质内容并不一样,但是表面上不易分别。
牢是牛,古代祭礼以牛作大祭的牺牲。
泊:应理解为“孤独地停留(泊)在那里”,针对的是众人“享太牢”、“春登台”的“熙熙”(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春心荡漾,为欲奔竞),我不为此动心,也没有行动的征兆。
未孩:应理解为浑蒙未开的状态。
贵食母:因为这三个字我怎么都解释不通,错过了每周的读书分享,又花了一周的时候,才勉强可以解释。有一天,在看南怀谨大师的《老子他说》,在“贵食母”下面写了一句“我国湖北、四川地区,称呼还在吃奶的婴儿为“奶娃儿”,这个贵食母就是这样的情形”。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像婴儿一样吃着母亲的奶,而不是把母亲给吃了。
译文:
同样是应答,一个内心是谦逊,一个内心是恭维,谦逊和恭维相差有多远?如果不仔细分辨,光看表面是很难分辨出来的。美与丑的差别又有多少呢?爱吃螃蟹的人都知道它的肉质非常鲜美,你可知道螃蟹是吃腐尸为主的?为什么螃蟹死了不能吃,因为它很快变质。吃蟹肉的时候很鲜美,吃完后蟹的垃圾却变得腥臭无比。
大家所遵守的规则,一定得遵守。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就像《史记·货殖列传》里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却孤独地停留原地,不为所动,又像一个无知的婴儿,茫然不知该归何处?
众人都在忙着为自己捞取利益,我却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了别人,就像一个又蠢又笨的人。别人的精明算计,我却稀里糊涂,别人把什么事都看得很清楚,我却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茫茫人海,无边无际,人们都沉浸在吃喝玩乐、浮光掠影的精彩生活中,我却像个不合群而又顽固的俗人独自在人世中。
我不同于常人的是,我像一个吃奶的娃儿一样,依然遵循着大道的本源,孜孜不倦在探索事物的本质。
心得:世人皆醉我独醒。
关于世人的精明与糊涂,节选了雪漠的《老子的心事》,看看他对《道德经》第二十章的精彩解析。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不过是个愚蠢的人,有一颗愚蠢的心而已!
这不是装的,他确实觉得自己很低,而且一直觉得自己很低。
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在任何单位里,做大事的人都必然低调,这样大家都会非常舒服,不被他流露出的锋芒刺伤。你甚至看不出他在做事,看不出他有什么目的,但他能做大事。你认真观察一下,所有能做大事的人都是这样。相反,如果他的目的性很强、功利心很强,他就会有无数的对手,受到无数的诋毁。
老子很强调这一点,他接着说:“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都非常聪明,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察秋毫,只有我糊糊涂涂的,总是那么愚钝,总是那么浑噩。
一般人如果这么说,也许是因为自卑,但老子当然不是,老子只是不愿精明地活着。这也是得道者的特点。《列子·说符》:“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就是说,连深渊里有多少条鱼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人是不吉祥的。为什么?因为,过于明察秋毫的人容易惹来是非,招来祸殃。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杨修。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很懂曹操的心意,曹操一举一动背后的心思,杨修都知道。
比如,有一次,曹操视察相国府的修建工程,嫌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杨修一看,马上叫人把门拆掉,说,魏王嫌门太阔了,还是修窄一些吧。后来曹操再来视察,发现门窄了,就知道杨修这个人明白他的心思。又一次,曹操在他很爱吃的酥点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一见,就打开盒子,与众人分吃了酥。事后,曹操查问下来,杨修说:“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不敢违背丞相命令,就分吃了。”曹操心中不快,却无话可说。
这样的故事很多,有个“鸡肋”的故事也很出名:当时,曹操在跟诸葛亮打仗,打到进不得、退也不得的时候,曹操下了个“鸡肋”的口令,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杨修就告诉大家,丞相想收兵,我们收兵吧。别人问他为什么?杨修说,现在的局面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如收兵。
曹操天性多疑,非常警觉,生怕别人趁他睡着杀他,就说自己会在梦中杀人,叫人家不要在他睡着时接近他。有一天,他睡到一半,毯子掉到地下了,但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近身侍卫就悄悄走上去,把毯子捡起来给他盖好,谁知他一下跳起来,把那侍卫给杀了,然后又倒下大睡。于是,谁都信了曹操梦中杀人之事。只有杨修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们在梦中啊。
大家想,身边有这样一个人,谁会舒服?等于安了个监控摄像头。后来,曹操就找了个理由,把杨修杀了。
孔融之所以被曹操杀掉,跟杨修也有点相似。他除了老是对曹操冷嘲热讽、老是跟曹操对抗之外,也从一开始就看透了曹操的心思,甚至知道整个曹氏集团的心思。他看得那么明白,曹操怎么可能容得下他?
为什么?因为,谁都不愿生活在摄像头下面,不愿自己的大小心思被别人都知道。所以,身边有个洞若观火的人,是很不舒服的。我们一定不要当摄像头,要以杨修、孔融为鉴,学习老子的大智若愚。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永远不做聪明人,不管身边的人多聪明,他都糊糊涂涂的。哪怕他心里知道怎么回事,他也愿意糊涂一些,不想刨根问底。他知道,不管真相怎么样,都在不断地变化,一切都在变化,追究也没有意义。老是显示自己精明的人,没人会喜欢,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做人不要太精明。
老子的这个智慧对当代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有太多“摄像头”了,我们有时也会不经意地当“摄像头”。有些人以此为荣,觉得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他的很多路已经断了,别人不会给“摄像头”第二次机会的。
我曾跟青岛的张笑颜谈过做事,我告诉她,智者做事和愚者做事是不一样的。前者知道每个人的归宿都是骨灰盒,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会变化,所以他不执著结果,只管积极地做。后者不一样,后者看不到那个骨灰盒,他老是执著一个又一个结果,计较一点又一点得失,所以他老是洞察秋毫,觉得别人怎么样,自己怎么样,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别人占了多少便宜。愚者都是这样。他在乎别人在某个方面占了上风,在乎别人控制了什么东西、占据了什么资源,但智者不在乎。智者知道,即使你占有很多资源,你的结局也就是那个骨灰盒,所以,智者不会执著,但会随缘做事,有什么条件,就做什么事,永远做而不执著。儒家有句话说的很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发达了,就多为天下人做点事情,普度众生,利益世界;如果没有力量,就独善其身,做个好人。不管怎么样,对智者来说都很好,他不在乎自己做了多少事,能做多少事,多就多,少就少,他可以积极进取,但懒得去执著。
有一次,我跟朋友谈到一个哲学家,朋友问我,他对谁都很好,是不是伪君子?我说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人格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超越很多东西。有时候,个人修养有时可以超越一些世间法的规则。
这就是“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胸襟像大海般宽广,悠悠荡荡,空旷自在,不受概念、形式局限;心就像风一样自由,不受羁绊,也不被限制。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大家都很有用,都不可替代,只有我不成器。智慧到一定程度,能明白结果和变化,就对很多东西不在乎了。他知道,无论怎么样,都仅仅是个过程,得失好坏都是相对的,一定会变化,他不如随顺变化,不去刻意地进取,乐得做一个最没用、最卑下、能被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人,他心里没有一种骄傲的、尊贵的东西。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尊贵的人。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唯一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遵循大道的规律,就像婴儿吃奶一样。但我吃的奶,是大道之奶,是出世智慧的甘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1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