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年羹尧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雍正三年,曾经一度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的年羹尧,瞬间从备受恩宠的功臣,变成身带九十二款大罪的罪人,最终被雍正皇帝赐自尽。
年羹尧这个人身上问题的确很多,比如什么呢?
其一,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回京。为了表彰其功劳,雍正特地要求在京王公之下的大臣,都必须到城门迎接。皇帝给他如此高的待遇,说好听了是念及其功劳,说白了,这是给他个面子。然而年羹尧却没能正视自己,当时他的职务是川陕总督,也就是正二品,但是他却欣然接受一、二品大臣的跪拜之礼。
其二,在京的王公贵胄,虽然不会给他行跪拜之礼,但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也都下马向他行礼表示祝贺。没想到年羹尧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也不下马回礼,仅仅点头示意。
不仅如此,就连雍正最信任的怡亲王胤祥,年羹尧都不将其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去拜访胤祥,走到门口的时候,见怡亲王府修建得十分气派,门口守卫态度也颇为嚣张。年羹尧顿时觉得心中不服,于是转身离开,简直不给胤祥面子。
其三,对王公大臣无礼,雍正可能还能容忍他,可他对皇帝也十分无礼。年羹尧面圣的时候,甚至敢在雍正面前“箕坐”,什么是“箕坐”呢?
古人在正式场合,一般都采用跪的姿势来坐,就是将臀部放在两脚的脚跟上。可如果是两腿伸向前坐着,就叫“箕坐”。
人们在正式场合,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一般都会“正襟危坐”,更何况是在皇帝面前。可见年羹尧有多嚣张,雍正心中的怒火也可想而知。
从以上三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年羹尧确实嚣张跋扈到了极点,这时候除掉年羹尧这件事,就已经在雍正心中酝酿了。这些事如果仅仅出现一件,可能还不足以构成雍正的杀心,但种种事件加起来,就等于年羹尧在找死了。
于是雍正便开始谋划,如何一步步削除年羹尧的权力。他先是让年羹尧返回西安,接着趁调开他的机会,开始瓦解其在朝中的势力。之后又搜集年羹尧的罪状,朝中大臣几乎都被年羹尧得罪光了,大家自然很乐意揭发他。
当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雍正便下旨调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算是正式解除了他的兵权。既然年羹尧没了兵权,那么他便已无造反的能力,为何雍正还坚持将其处死呢?
年羹尧之所以敢肆无忌惮,一来他对雍正有拥立之功,二来他为大清立下不少战功,雍正即位之初离不开他,三来他的妹妹年妃深受雍正宠爱。这一切让年羹尧以为,雍正一定不会动他。
可是说到底,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的确立下许多战功,但雍正已经给了他无上的荣宠,如果他得寸进尺,那就有了功高震主之嫌。雍正本来眼里就容不得沙子,怎么可能给你功高震主的机会。
另外,年羹尧以为是因为他,妹妹才会受宠。但他不知,全是因为妹妹受宠,雍正才没有过早处置他,就连赐他自尽,都是在年妃过世以后。年羹尧的过度自信,将自己推向深渊。
最后,年羹尧打仗虽然厉害,但终究不过是替皇帝打工的。有战事,他就有用,没有战事,他就失去了价值。这也是雍正没有一即位,就马上清算年羹尧的原因之一。当雍正的皇位坐稳,战事平息,年羹尧失去价值的时候,就到了他“命该绝”的时候了。
当他的兵权被解除后,年羹尧才彻底意识到,皇帝这是要“卸磨杀驴”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年大将军,此时也不得不低头,向雍正写了一封保命的奏折。可是雍正杀心已决,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一份奏折改变。于是没多久,他的九十二项大罪定了下来,最终被赐死狱中。
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位置,最重要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因为人生无常,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天堂跌落地狱。可只要摆正位置,最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在古代,皇帝就是皇帝,作为臣子,永远不要妄想与皇帝称兄道弟。如今亦是如此,不要妄想与领导平起平坐,就算有一天让你坐上领导的位置,也不要忘了:在人之上时,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时,把自己当人。
年羹尧:这位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曾经屡立战功、威镇西陲,满朝文武无不服其神勇,同时也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可谓春风得意。但是不久,风云骤变,弹劾奏章连篇累牍,各种打击接踵而至,直至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92条,赐自尽。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最终落此下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那么,历史上的年大将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要下决心除掉这个自己曾经倚为心腹的宠臣?
两朝重臣,一家荣宠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生年不详(一说生于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其父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其兄年希尧亦曾任工部侍郎。他的妹妹是胤禛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封为贵妃。年羹尧的妻子是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所以,年家可谓是地位显贵的皇亲国戚、官宦之家。
虽然年羹尧后来建功沙场,以武功著称,但他却是自幼读书,颇有才识。他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不久授职翰林院检讨。翰林院号称“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院中各官一向绝大多数由汉族士子中的佼佼者充任,年羹尧能够跻身其中,也算是非同凡响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尧迁内阁学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据清人萧奭(shì)所著的《永宪录》记载,这时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对于康熙的格外赏识和破格提拔,年羹尧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到任之后,年羹尧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
而他自己也带头做出表率,拒收节礼,“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康熙对他在四川的作为非常赞赏,并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后来,年羹尧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厚望,在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战争中,为保障清军的后勤供给,再次显示出卓越才干。康熙五十七年(1718),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羹尧进京入觐,康熙御赐弓矢,并升为川陕总督,成为西陲的重臣要员。这年九月,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在正面进攻的同时,年羹尧又利用当地部落土司之间的矛盾,辅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抚远大将军、贝子胤被召回京,年羹尧受命与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共同执掌军务。
到了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年羹尧是胤禛的亲郎舅,在胤禛继位前已为他效力多年,二人的亲密程度自不必多言。雍正元年(1723)五月,雍正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样,年羹尧遂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实际上成为雍正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理人,权势地位实际上在抚远大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雍正还告诫云、贵、川的地方官员要秉命于年羹尧。同年十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青海局势顿时大乱,西陲再起战火。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
到了雍正二年初,战争的最后阶段到来,年羹尧下令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迅猛地横扫敌军残部。在这突如其来的猛攻面前,叛军魂飞胆丧,毫无抵抗之力,立时土崩瓦解。罗卜藏丹津仅率200余人仓惶出逃,清军追击至乌兰伯克地方,擒获罗卜藏丹津之母和另一叛军头目吹拉克诺木齐,尽获其人畜部众。罗卜藏丹津本人因为化装成妇人而得逃脱,投奔策妄阿拉布坦。这次战役历时短短15天(从二月八日至二十二日),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敌营,犁庭扫穴,大获全胜。年羹尧“年大将军”的威名也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
平定青海战事的成功,实在令雍正喜出望外,遂予以年羹尧破格恩赏:在此之前,年羹尧因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罗克之乱的军功,已经先后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筹划周详、出奇制胜,晋升为一等公。此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此时的年羹尧威镇西北,又可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其父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其兄年希尧亦曾任工部侍郎,其妹是胤稹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封为贵妃。年的妻子是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所以,年家可谓是地位显贵的皇亲国戚、官宦之家。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策妄阿拉布坦(1665~1727清代准噶尔部首领)占领西藏,年羹尧上疏请求在打箭炉(今四川康定)至理塘(今四川西部理塘县,距康定285公里)加设驿站,保证清军后勤畅通,因此受到康熙帝赏识,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办理松潘军务。此后,其多年在边陲作战,立了很多战功,成为拥立雍正的重要人物。雍正即位后,封年为“抚远大将军”,率岳钟琪等人镇压青海罗布藏丹津的叛乱,加封太保、一等公。雍正二年(1724年)突然被下狱,雍正三年(1725年)以九十二条大罪被赐死。
对于年羹尧缘何失宠被赐死,按照官方说法,年是因为擅作威福、结党营私和贪赃枉法而获罪,但是也有人认为年的死是因为功高震主;甚至有野史称其掌握了雍正篡位的秘密,又有人说年羹尧当年参与了雍正与诸兄弟的皇位之争,雍正这样做是杀人灭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些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的死是因为他想自立为皇帝。乾隆时学者萧爽在《永宪录》中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只因“事不谐”,方作罢“就臣节”。所以学者们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君忍受,所以难逃一死”。
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充分依据的。在封建时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义是不可违背的。年羹尧本来就职高权重,又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引起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猜疑是很正常的,但是年家受朝廷及皇帝的恩赐多年,又是皇亲国戚,说其有谋反称帝之心,未免言过其实。事实上,雍正就是在年羹尧的帮助下,才顺利登上皇位的,事成以后,雍正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尧,而年也只能俯首就范,一点也没有反抗甚至防卫的能力,只有幻想雍正能看着旧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所以,他是反叛不了的。雍正曾说:“朕之不防年羹尧,非不为也,实有所不必也。”因此说年羹尧图谋不轨之事,明显是给年罗织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也不能说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谋反。从年羹尧来看,他一直也是忠于雍正的,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也一直对雍正抱有很大幻想。直至年羹尧接到自裁的谕令,他也一直迟迟不肯动手,还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一个想要谋反的大臣怎么会对皇帝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呢?雍正在给年羹尧的最后谕令上说:“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诀之时,雍正还用佛家说教,让年心悦诚服,死而不敢怨皇帝。由此可见,一直是雍正皇帝将年羹尧玩弄于权术的股掌之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参与了雍正夺位的活动,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至被杀。这正是所谓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与年羹尧同命运的还有雍正最为得力的助手隆科多,让人更不禁要怀疑这是雍正的做贼心虚、杀人灭口。根据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康熙帝原指定十四皇子继位,雍正帝矫诏夺位,年羹尧也曾参与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拥兵威慑在四川的十四皇子,使其无法兴兵争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大加恩赏,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有人不同意此说,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继位时,年羹尧远在西北,并未参与矫诏夺位,亦未必知晓其中内情。但客观上讲,当时年羹尧在其任内确有阻断十四皇子起兵东进的作用。当然,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无铁的资料作为支撑,所以,这种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我们暂且抛开雍正决心除掉年羹尧的真正动因不说,从年羹尧自身而言,他的死确实有点咎由自取。无可否认,雍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又喜欢表现自己,年羹尧的居功擅权将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
年羹尧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为舆论所不容;而且他植党营私、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为国法所不容,也为雍正所忌恨。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势必难得善终。所以《清史稿》上说,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雍正曾经非常恼怒地在将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所上的谢恩折上这样批道:“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你这光景,是顾你臣节、不管朕之君道行事,总是讥讽文章、口是心非口气,加朕以听谗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顾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节也。只得天下后世,朕先占一个是字了。”雍正的这段朱批实际上已经十分清楚地发出了一个信号:他决心已定,必将最终除掉年羹尧。至于其中的真正原因,恐怕只有雍正心里最清楚。所以,年羹尧之死被列入“雍正八案”之首的谜团,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1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