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答,赢大奖
《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贼自绍兴高埠流劫杭、严、徽、宁、太平,犯南都,六七十人经行数千里,杀伤无虑四五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这是原文中的记载,约六七十个倭寇,从绍兴登陆,一路烧杀抢掠,进犯南京,沿途杀伤四五千人,八十多天才被剿灭。
大图模式
所以从史料记载来看,前半个问题是没有错的,是确有其事的。但是这后半句,稍微动脑一想,就知道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是几十个倭寇,就算他们再厉害,也不可能吓住12万大军,要真是如此,那是不是来几千个倭寇就能把大明灭国了,这显然是不不能的。
那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这段记载呢?难道明军真的是这么不堪一击吗?显然不是,狼君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乱四起的战国时代,各封建主之间攻伐不断的时代,长期战乱,自然而然地就造就出来了一大批精锐的武士。而当时祸乱东南沿海的倭寇,主要由封建主、武士、商人和浪人组成,就有大量战斗力极强,又极富战斗经验的日本武士。从记载这伙倭寇造成的损失来说,这伙倭寇应该是战斗力最强的日本武士。
相比较于当时战乱频仍的日本,当时南方的大明,却早已过惯了和平的日子,军纪废弛。当时明军最后战斗力的边军,都在长城一线,而在内陆驻守的军队,实质上已经是保安民团似的治安部队,而非战斗部队,而且驻守分散,在对抗这伙倭寇的时候甚至都不占数量优势。
本来这部分明军的战斗力就不行,而且在外只有少量驻守,大部分军队还是驻守在专门的军营或是城市周边,但这些地方根本不是这小伙儿倭寇的目标。因为这伙儿倭寇心里也清楚地很,就算他们再厉害,面对数倍于他们的明军,一旦被明军包围,根本没有战胜的可能。
至于后来为什么这伙儿袭扰南京,狼君觉得他们可能是前一阵子太逍遥了,认为明军实在不堪一击,就膨胀了。然后不自量力,以卵击石,进攻南京。结果可想而知,连攻城器械都没有的倭寇,死伤惨重,连忙撤退,在逃跑途中,被明军主力部队追上,然后剿灭。这伙儿倭寇能够在中国腹地横行近三个月,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明朝南部的确军地废弛。
“六七十人经行数千里”,简单一句话说明了这伙倭寇作案的两个特点,一个是人数少,另一个是流窜距离远,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能及时消灭这些倭寇的原因。人数少,在面对大量正规军搜捕的时候,便于躲藏,随便往山里林子里一跑,便没了踪影。就像抗日战争时的游击战,八路军比日军弱,但是也能扰的日军不得安宁。
作案范围就令各地明军防不胜防,从行军距离来看,这伙倭寇根本不在一个地方作停留,基本上就是屠戮劫掠完一个村庄后,就迅速转移,让当时的明军根本找不到这伙倭寇的所在,也就没办法出兵剿灭。尤其是迫于当时的通讯能力十分低下,明军都无法及时得到消息,可能倭寇都抢完一个村子好几天了,驻守的明军才发觉。
其实这伙倭寇进犯大明的手段方式和现在的流窜作案的匪徒有几分相似,尤其是跨省的匪徒,警察破起案来也毫无头绪,十分头痛。就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彭妙计案,在1992年~1998年七年间,彭妙计团伙六人在豫陕皖苏四省杀死77人。最后案子的攻坚期同时有超过240为民警参与破案,最终才得以告破,其实和这伙倭寇有几分类似。
至于为什么传出来12万明军不敢支援,只能说有些人另图他意了,要么是为了黑明朝;要么是前几年的标题党大军,纯粹为了博眼球;还有就是将此论调归结于清朝,蓄意挑起民族矛盾。但无论目的是什么,都是目的不纯,但面对这个问题,只要肯动脑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1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