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时期还有一个珍妃两升两降原因成谜,两次安葬一生终落幕!

以史为鉴 2023-06-18 15:16:59

清朝时期还有一个珍妃两升两降原因成谜,两次安葬一生终落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时期还有一个珍妃的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说到珍妃,通常人们的第一印象便会想起那位深受光绪皇帝宠爱、性格活泼、思想开明却最终被慈禧投井的珍妃他他拉氏。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清朝时期,还有曾有过一位珍妃,她也曾一度深受皇帝的宠爱,从贵人一路升到妃位,但最终却又不知何故被连降两级复为贵人。更为不幸的是,这位珍妃最终竟然因惊吓而死,死后还被安葬了两回,比起光绪皇帝的珍妃,这位珍妃的命运似乎更为坎坷悲苦。她就是道光皇帝的珍妃赫舍里氏。

道光初年,选秀入宫:

珍妃赫舍里氏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三年,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早期入宫的嫔妃,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赫舍里氏的具体入宫年份,按照清朝秀女选拔的规制,赫舍里氏入宫的年份不应晚于道光五年,并且从她的姓氏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出身于满洲八旗世家的女子一定是通过八旗选秀的方式进入后宫,成为了皇帝的嫔妃。我们无法得知当年年轻的赫舍里氏入宫之时的心情,是兴奋异常还是悲哀沮丧,但是能够肯定的一点是,赫舍里氏入宫时绝对不会想到在这之后她四十多年的宫中生活将面临着多次大起大落。

两升两降,原因成谜:

由于出身的缘故,赫舍里氏一入宫便被道光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对于初入宫禁的女子来说,这个位分并不算低,并且,道光皇帝还亲自为赫舍里氏选择了一个封号:“珍”。“珍”字在古代有着珍贵、贵重、宝物的寓意,性格循规蹈矩的道光皇帝能够选择这样一个封号赐予赫舍里氏,起码能够说明,年轻的赫舍里氏给道光皇帝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

赫舍里氏之后的晋升之路,也确实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被封为珍贵人后不久,赫舍里氏因为深得道光皇帝宠爱,因此被晋升为嫔,从此成为一宫主位,几年后,珍嫔又被道光皇帝晋升为妃,要知道,这样的晋升速度在道光一朝来说并不多见,并且是珍妃赫舍里氏是在没有诞育子嗣且母家无军功 的情况下获得的,道光皇帝对其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珍妃剧照

然而自古月盈则亏,盛极而衰,就在珍妃赫舍里氏沐浴在道光皇帝的宠爱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就此改变了珍妃赫舍里氏的命运。道光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不知是因为触怒了道光皇帝还是因为什么别的缘故,珍妃赫舍里氏被盛怒之下的道光皇帝降为了珍嫔,三年之后的道光九年六月初九,赫舍里氏又被降为贵人,并且她的封号也被褫夺,褫夺封号在对于嫔妃来说是极为严重的责罚,远比降位更为严重,通常而言,遭此责罚的嫔妃起码是做了在皇帝眼中有失妇德的事情。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珍妃赫舍里氏因何被降位,这里面既有道光皇帝性格的缘故,想必亦有珍妃赫舍里氏自身的原因。

道光皇帝剧照

咸丰一朝,颇受礼敬:

非常有意思的是,珍妃再被降为贵人并褫夺封号后,道光皇帝却赐给了她一个“常”字作为封号,性格偏执的道光皇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已不是我心中那位曾经珍视的女子,而只是一个平常人!”被连降两级的赫舍里氏在之后的道光一朝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再无任何作为,随着世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老去,这位曾经深受皇帝宠爱的嫔妃早已经被皇帝忘却,赫舍里氏也从一个明艳活泼的女子变为一个深宫等死的弃妇。

珍妃

道光三十年,咸丰皇帝即位,道光皇帝的一众遗妃都得到了晋升,常贵人赫舍里氏也被尊封为皇考常嫔。对于这位命运坎坷的庶母,咸丰皇帝颇为同情,因此在咸丰一朝,被丢弃了多年的赫舍里氏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善待和孝敬,每年盛夏时节,咸丰皇帝都会到圆明园之中避暑,作为先皇遗妃的常嫔赫舍里氏也经常会被咸丰皇帝邀请一同前往。可以说,这段时间里,是赫舍里氏入宫以来最为幸福的时光了。然而,对于一位苦命的女人来说,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而意外却频频降临。

惊吓致死,两次安葬:

咸丰十年八月,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在攻陷天津后随即向北京进犯,战和不定的咸丰皇帝眼见大势已去,便带着自己的后妃皇子以及一干亲信大臣等仓皇逃向了热河行宫,由于走的仓促,以至于很多宫嫔都被丢弃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之内。不幸的是,常嫔赫舍里氏就是其中之一。

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攻陷北京之前,先行纵兵洗劫了圆明园,当时的圆明园内尚有百余名技勇太监,但是面对装备先进武器的英法联军侵略者,稍作抵抗便全军覆没了。联军在进入圆明园后烧杀抢掠,作为久居深宫之中的妇人,常嫔哪见过这种阵式,年近花甲之年的常嫔此时正在绮春园中,在目睹了这种从未见过的混乱局势后,惊惧而死,享年53岁。

慕东陵

常嫔死后,由于信息不畅,以至于咸丰皇帝在常嫔薨逝几个月后才从逃到热河行宫之中太监口中得知,而此时尚未被入殓的常嫔遗体则已经在盛夏时节中停放了两个月之久。皇帝随即派人前往圆明园中将常嫔的遗体草草入殓,匆忙的葬入了作为宫女墓地的田村暂安处。一年多之后,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即位,这位可怜的赫舍里氏被当时主政的两宫皇太后想起,因此以同治皇帝的名义下旨将其追晋为皇祖常妃,并在同治二年将已经入葬了将近两年的常嫔移葬入葬有道光皇帝后妃的慕东陵之中。一生经历两立、两废、两次安葬的赫舍里氏就此盖棺定论。

珍妃墓真的被盗过?北京师范大学专家考察后作何表态呢?

八国联军进至北京城下,老太后在宫里等着“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一听外边动静怎么这么大,联军攻破东直门,老太太化妆成汉人农妇,带着光绪帝一起出逃,临走前,老太太想着还有一人未处置,这个人就是珍妃,慈禧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侮辱”为由,命太监将珍妃扔入井中。

珍妃井

珍妃虽然被掌权的慈禧太后戴罪处死,但毕竟是妃子,她为何没有被葬在光绪陵寝之侧,而是安葬在了宫女墓地呢?在封建社会,皇帝一般在登基之后就开始为自己寻找“万年吉地”、修建陵寝。可是这时,光绪皇帝的陵寝连一砖一瓦都还没有。光绪这个一直被慈禧操控于掌中的皇帝,在位33年,不但皇权虚掌连陵墓也是直到死后,在宣统皇帝溥仪的指挥下才开始修建的。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随后第二天,慈禧也归西。慈禧的陵墓普陀峪定东陵已经修好,而光绪皇帝的灵柩只能等着陵墓完工,才可以发丧出殡。光绪的崇陵1909年溥仪登基后才开始修,同时修建的还有崇妃陵。可是还没等崇陵建完,清朝就灭亡了。

河北遵化清东陵慈禧陵

根据《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光绪皇帝的陵墓不能停,由民国政府继续修建。1913年,民国政府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当时袁世凯派国务总理赵秉钩督办崇陵工程,进度最急的时候,陵墓工地上的施工者多达6000余人,而整个崇陵修建完毕,共花银两551万两。

到了1913年11月初,崇陵和崇妃陵的地宫部分基本建好了。1913年11月16日,光绪和珍妃于同年同月同日安葬于清西陵,珍妃葬于距离光绪祟陵百米处的崇妃园寝。此时距珍妃逝世已有14年之久,光绪皇帝也在死了5年后才被安葬。这对生前无法相聚的情侣终于在死后得以相守。

清西陵之泰陵

珍妃死后,常有一位身着锦衣缎袍的女子在珍妃井边哭泣,这就是珍妃的同胞姐姐瑾妃。不同于珍妃,姐姐瑾妃为人安分,尽管总是被这个不安分的妹妹牵连,但毕竟血浓于水,她还是顾及与珍妃的姐妹之情。当时瑾妃也参加了珍妃的迁葬仪式,并为珍妃修建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牌位。她还在灵堂上为珍妃悬挂了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来颂扬妹妹对光绪的一片真情。

在宣统皇帝溥仪登基之后,瑾妃继续住在永和宫,并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溥仪称她为皇额娘。次年,隆裕太后崩逝,瑾妃在四大太妃的地位中有所提高。民国十三年的中秋节,溥仪到永和宫请安,并请皇额娘到养心殿赏月度节。这晚瑾妃坐在养心殿首座,和溥仪及婉容、文绣等格格王孙们共度良宵,夜过子时才返回永和宫。但不幸夜凉受寒,一病不起。

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逝于东六宫的永和宫,终年51岁。她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下葬于崇陵妃园寝,谥为温靖皇贵妃。逊清小朝廷共花费6450多两白银,在珍妃墓的东侧给她造了墓穴。

实际上,当时逊清小朝廷根本没有钱。瑾妃父亲看不过去,拿出钱来,对妃园进行了重新改造,将原来的砖券改成了石券,也就是石室墓,并且将墓围加高加大。这对生前相伴一生的姐妹又到了一起,安详地沉睡在崇妃园寝内。瑾妃也因此成为清西陵内最后一位入葬的皇妃。

在崇妃园寝里,最南端为一座单孔石拱桥,宫门与石桥相对,绿琉璃瓦歇山顶。宫门内即为享殿,单檐歇山式,同样覆绿琉璃瓦。享殿后为三座门,过三座门,有宝顶两座,一左一右地并排建在砖砌的长方形月台上。东侧为瑾妃宝顶,西侧为珍妃宝顶。

当年珍妃墓被盗的细节被披露后,轰动一时。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由此案创作的电影《夜盗珍妃墓》也红极一时,当时的报刊也连载了夜盗珍妃墓的故事,还出版了文史资料集《夜盗珍妃墓》。包含这起盗墓案的谋划、实施、破案乃至后来盗墓者的回忆。

珍妃墓

正是由于这些出版物,珍妃墓被盗案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历史专家也对此案发出了质疑。他们纷纷提出了疑问,第一个就是盗墓者关于“挖到石头券顶,用火炮轰”的回忆。按照史料记载,珍妃墓当时是用砖砌的,怎么会有石顶?而且,珍妃死时是以待罪妃嫔的身份下葬的,按照清代的规制,是不可能有那么多陪葬品的。

由此可以推断,珍妃墓中应该没有多少陪葬品,这跟盗墓者所描述的大量珍贵宝藏有出入,并且据盗墓者供述,当时他们看到的珍妃面目清晰。可是,按照历史事实,珍妃被人扔到井里后,泡了一年遗体才被打捞出来,被盗时又过去了30多年,存放了37年的尸骨怎么可能还面目如生呢?

根据盗墓者的供述和真实的历史资料记载的分析,专家得出个结论,那就是珍妃墓没有被盗。既然珍妃墓没有被盗,那么,1938年盗墓贼盗掘的珍贵陪葬品又来自哪里呢?

2013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实验室研究团队来到清西陵进行考察。随着软硬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探地雷达技术被应用于文物古迹内部结构情况的定位。探地雷达遇到不同地质会反射不同的数据和图像。研究团队对珍妃墓和瑾妃墓进行了网格状的扫描。

研究数据显示,珍妃墓没有出现盗洞,唯一一个盗洞出现在瑾妃墓月台0.5到1米处。这个结果正好和之前盗墓贼的描述一致。因此,专家得出结论,多少年来,流传被盗的其实是珍妃的姐姐瑾妃的陵墓。

珍妃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最后导致自己死于非命?

说起来珍妃可能很多人都不怎么熟悉,她是光绪皇帝的女人,在她刚进入皇宫的时候,就非常的让慈禧太后喜欢,而她本人也会讨慈禧的欢心,这也导致每次慈禧在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和珍妃一起享用,吃的用的也会赏赐给珍妃,在当时珍妃可以说是慈禧身边的红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去惹她。

在刚开始的时候珍妃还是比较乖巧的,但是后来慢慢的就滋长了自己的傲慢的心理,仗着慈禧对自己的宠爱,为人做事上越来越放肆,以至于到了后期的时候在皇宫里竟然不守任何的规矩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女子是要守规矩的,尤其是在皇宫里面更是需要,后面就连慈禧太后也看不惯她,但是珍妃却直接给忽略了。

紧接着西方国家的照相技术流传到了清朝的皇宫之中,慈禧太后却非常的不喜欢这样的东西。但是珍妃却不一样,在明知道慈禧太后在皇宫禁止使用照相设备的时候,她自己却在皇宫里四处给人拍照,并且还让太监专门成立了照相馆,在慈禧知道之后,直接就把照相馆封了,并且把这个太监给杀死了。

根据历史记载,珍妃在平日的生活开销非常的大,因为她不仅喜欢比较新鲜的东西,再花钱的速度上也很快,于是她就想出了卖官的主意,先让人把钱给自己,然后仗着光绪喜欢自己,让光绪封给自己钱的人为官。可能做这样的事做出了甜头,有一次珍妃竟然让光绪封了一个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人为官,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慈禧知道了也很生气,就把珍妃从妃子降为了贵人。

在一年之后才恢复了妃子的名义,在恢复之后仍然是不知悔改,继续卖官聚敛金银,总觉得自己有光绪做自己的靠山,那么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并且在当时还抛头露面为光绪招揽不少的维新人员,最重要的是珍妃还曾指示自己的心腹在朝廷里公开弹劾李鸿章,这就犯了慈禧的大忌了,后宫女人不得干政,再说已经有了慈禧自己了,哪能轮到第二个女人呢。

所以有了以上的事情以后,在八国联军打到京城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逃跑,直接就命令手下的人把珍妃投入井中,就这样死去了,为此光绪皇帝还非常的生气。后世人分析珍妃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为什么珍妃是在清朝灭亡后才被葬到了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的陵寝所在。陪伴这些帝王长眠地下的,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妃子,应该就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了。

珍妃之死珍妮出生于满族正红旗官宦之家,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自幼与其姐瑾妃随伯父长善在广州长大。长善虽为武将,却喜欢舞文弄墨,结交文人墨客,曾聘名士文廷式教习两位侄女读书。

1888年,13岁的珍妮和15岁的姐姐瑾珍被双双选中入宫,成为年仅18岁的光绪皇帝的两位妃子,分别居住在紫禁城景仁宫和永和宫。同时,由慈禧做主,选定慈禧胞弟桂祥21岁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皇后,这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

珍妃姿容婉丽、赋性聪颖、又擅长琴棋书画,所以深得光绪皇帝宠爱。光绪皇帝总是让她随侍于身边,食则同桌,寝则同室。相比之下,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就差远了,她不仅比光绪皇帝大三岁,又其貌不扬,加之生性嫉妒,还依仗慈禧的宠爱在宫中拨弄是非,致使珍妃受责受辱。如此一来,光绪皇帝越发迁怒于皇后,两人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坏。

光绪皇帝之所以喜欢珍妃,一方面是她年龄尚小,阅历较浅,所以毫无心计;另一方面珍妃成长于西学较为发达的广州,作为“新时代”的女性,珍妃对天下之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光绪皇帝的维新思想不谋而合,甚得帝心。

于是,隆裕皇后就和太监李莲英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的靴子放在珍妃的宫中,妄图污蔑她有奸情;后来,又因为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隆裕皇后就抓住这件事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到廷杖。

由于对甲午之战的“战”与“和”的问题上,光绪皇帝和垂帘听政的慈禧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朝中形成了以光绪皇帝为主的“主战派”和以慈禧皇太后为主的“主和派”。珍妃的胞兄及珍妃的老师文廷式也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为了达到打击光绪皇帝的目的,慈禧以“近来习尚浮华”为由,把珍妃和瑾妃同时降为贵人,同时还要求她们谨言慎行,穿着朴素,远离新巧稀奇物件;同时,还叮嘱隆裕皇后,要她严加看管珍妃和瑾妃,注意她们的一言一行。

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恢复了妃位的珍妃,自然成了光绪帝的支持者。然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慈禧就发下懿旨,以光绪生病,不能临朝视事为由,重新训政,将光绪皇帝软禁于瀛台,并清算维新派人士。珍妃因为是光绪皇帝在后宫最坚定的支持者,受到了牵连,再次被施以褫衣廷杖,并幽闭于钟粹宫后的北三所。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在八国联军攻入皇城前的那一刻,挟持着光绪,带领着内宫女眷,连同一帮文武大臣,一路向西逃窜。临行前,慈禧皇太后让太监崔玉贵把珍妃从幽禁之处提出,打开乐寿堂前的井盖,命珍妃自尽。珍妃不肯,太监崔玉贵和宫女王德环在慈禧皇太后的指令强行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年仅二十五岁。

起初,慈禧对珍妃之死讳莫如深,其《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的是:“妃有宠于帝,光绪二十六年各国师入京师,帝西狩, 妃仓猝不能从,于宫中殉焉。”可见,当初朝廷对外公布的消息是,珍妃害怕八国联军进京后,遭到八国强盗的侮辱,只好“贞烈殉节”, 投井自杀。1902年11月,慈禧皇太后下旨还追封了珍妃:“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启从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洵属节烈可嘉,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哀恤。”

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即位后,溥仪的生父载沣为了表达对哥哥光绪皇帝和珍妃的同情,才还原了珍妃被溺的真相。

魂归何处也许是做了亏心事的原因,据说慈禧在西逃途中,晚上经常做噩梦,梦到披头散发的珍妃哭诉着找她算账,醒来就是一身冷汗,这让慈禧非常焦虑。于是,在1901年回到北京前,慈禧就下令,让珍妃的家人把她的遗体从井中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并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口,将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

恩济庄墓地毕竟只是一处宫女墓地,将珍妃安葬在宫女墓地显然不合礼制。自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为了表彰和硕怡亲王胤祥,将其生母敏妃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并迁葬于景陵,开创了皇贵妃从葬帝陵的先例。

那么,为什么珍妃没有葬入光绪皇帝的陵寝呢?

根据皇室惯例,皇帝登基以后,就会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寝。由于光绪皇帝一直被慈禧操纵于掌中,不仅皇权虚掌,就连他的陵寝也直到死后才开始修建。珍妃死的时候,光绪尚在人世,光绪皇帝的陵寝连一砖一瓦也没有,所以,只好临时先安葬在了恩济庄墓地.

光绪皇帝驾崩后,新登基的宣统皇帝溥仪之父、醇亲王载沣(也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派人在西陵界内找到了一块叫金龙峪的地方,开始给光绪皇帝营造陵寝。也有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1887年,光绪皇帝就已经为自己选好了位于金龙峪的墓地。不管怎么说,反正光绪皇帝的崇陵终于在慈禧死后,公元1909年开始营建了。光绪皇帝有一后两妃,就是隆裕皇后和珍瑾二妃,所以,营造崇陵必须都要考虑进去,工程也就无形中增大了。

由于晚清国力羸弱,光绪的崇陵营造过程时断时续,随着1912年大清王朝的终结,基础工程尚未过半的崇陵被迫停工。

根据《优待清室条件》第五款: “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 均由中华民国支出。”所以,在1913年,国民政府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并于当年完成了崇陵的地宫部分。1913年11月16日,死了五年之久的光绪皇帝终于与珍妃于同年同月同日被安葬到了清西陵。

但是,也就仅仅过了二十五年,一场炮响,打破了崇陵平日的宁静!

光绪崇陵被盗了!

珍妃光绪爱情故事 珍妃井灵异事件是怎么回事

光绪皇帝15岁的时候登上皇位,但却一直在慈禧的掌控下,他不是没有想过有所作为,但在慈禧的控制下,他所有的思想和抱负都无法施展,他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后来在光绪皇帝17岁选后大典上,他和珍妃初次相遇,后来珍妃和姐姐瑾妃被选入宫,光绪皇帝发现珍妃不仅是活泼好动性格开朗,而且珍妃乐于接受所有的新鲜事物,珍妃的存在给光绪皇帝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彻彻底底的爱上了珍妃。光绪皇帝和珍妃在一起本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但可惜当时处于慈禧太后专权的时期,慈禧太后看到光绪皇帝冷落自己为她挑选的皇后而对珍妃对如此宠爱,这使她感到很愤怒,所以她开始针对珍妃,刚好珍妃卖官的事被揭发,慈禧太后下令将珍妃贬入冷宫。
后来八国联军大举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准备逃往西安,光绪皇帝本想带上珍妃,但慈禧太后不许,并以保证清白的理由让自己的内侍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珍妃死后光绪皇帝在西安郁郁寡欢唉声叹气,他恨自己没有能力保护珍妃,但又对慈禧太后敢怒不敢言。后来光绪皇帝班师回朝,命人将珍妃的尸体打捞出来安葬。
珍妃与光绪皇帝两情相悦,在森严的宫廷内,珍妃对于光绪皇帝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与温暖,可是无奈慈禧太后专权,他们的爱情最终无法修成正果。
珍妃井灵异事件
故宫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在那个曾经充斥着权力的地方,除了它向世人展现的威严以外,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白天的故宫热闹非凡,有来来往往无数的游客在这参观和游玩,但有人传言夜晚幽静的故宫往往会出现一些很诡异的事件,比如珍妃井灵异事件。
珍妃井灵异事件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在故宫的一个小院落里有一头普通的井,也被人们称为珍妃井。史书记载,这口井就是当年慈禧太后被逼迫珍妃投井的地方。据说当年珍妃由于深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且暗中支持光绪皇帝戊戌变法,所以慈禧太后对她很仇视。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时,决定逃往西安,但在逃往西安之前她曾逼迫珍妃投井自尽,珍妃不从,慈禧太后便命令自己的贴身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珍妃死后一年光绪皇帝班师回朝,才派人将珍妃的尸体打捞出来安葬。从此之后,据说珍妃井就常常会出现灵异事件,常常有人看到穿着清代衣服的女子在井边漫步。一时间珍妃井的灵异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不安和猜测,科学家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幻觉。
也许珍妃的灵异事件可以解释为是珍妃对自己悲惨命运的一种控诉,但面对这种无理头的灵异事件,应该相信科学的解释,珍妃命运确实是凄惨,又或许珍妃井灵异事件是同情她命运的后人对她的一种怀念和哀悼。

满意请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1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