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郭太后为什么支持司马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太后,封建王朝时期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皆是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皇帝年幼的时候,太后经常可以代替皇帝执掌朝政,比如历史上的宣太后、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甚至权倾朝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此基础上,就权臣来说,如果可以获得皇太后的支持,自然是如虎添翼了。
就三国时期的高平陵之变来说,司马懿之所以能击败曹爽,就离不开郭太后的支持。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掌控曹魏大权。也即郭太后的支持,让司马懿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动兵变。那么,问题来了,高平陵之变时,郭太后为何支持司马懿,而不是曹爽呢?
一
郭氏(?-264年2月8日),西平郡(今青海西宁)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去世,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为皇太后。
《晋书·卷一·帝纪第一》中记载:“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是日,太白袭月。帝于是奏永宁太后,废爽兄弟。”
嘉平元年(249年),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一带),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等人随行。趁着这一机会,司马懿当机立断,以郭太后名义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掌控曹魏大权。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高平陵之变中,郭太后在立场上支持司马懿的。
同时,《三国志·魏书九》中记载:“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南奔爽。”
为了支持司马懿,郭太后亲自下了诏书,将曹魏都城洛阳封闭。当然,曹爽的桓范得知司马懿起兵后,选择“矫诏开平昌门…南奔爽。”但是,虽然桓范敢于违抗皇太后的诏书,可是,曹爽的其他手下却不敢离开都城洛阳,这成为司马懿最终笑到最后的原因。对此,在笔者看来,郭太后之所以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二
一方面,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继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所居宫殿称为永宁宫。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采纳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氏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由此,对于大将军曹爽来说,为了彻底掌握曹魏大权,不仅对司马懿明升暗降,也即将其晋升为太傅这一虚职,还将可能干涉自己的郭太后给软禁起来了。
按理来说,曹爽作为曹魏宗室,和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郭氏,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也即都属于曹魏宗室。但是,大将军曹爽不愿意和司马懿分享权力,更不愿意郭太后这一阻碍的存在,所以将这两个人都给得罪了。于是,郭太后支持司马懿,自然就容易理解了。正是因为郭太后下达的诏书,促使司马懿起兵控制京城等行为得以名正言顺,并赢得了大部分朝廷大臣的支持。
三
另一方面,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后,郭太后的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皆封列侯。并且,就郭太后家族的郭德与郭建兄弟二人,同为镇护将军,都封为侯,共同执掌曹魏都城洛阳的禁军。可是,曹魏都城的禁军,大将军曹爽自然也想掌控。在此背景下,曹爽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
并且,曹爽还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因此,在大将军曹爽的一番安排之下,郭太后家族失去了对曹魏都城禁军的掌控,而曹爽及其兄弟,则趁机执掌御林军,这也是其可以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的重要原因。毕竟,禁军一直在曹爽的掌握之中,司马懿没有兵权,根本没办法反制曹爽。
四
最后,在架空司马懿、软禁郭太后之后,曹爽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对此,在笔者看来,一定程度上,逐渐膨胀的曹爽,可谓有了不臣之心。如果曹爽一旦篡位的话,那么,不仅曹芳会失去皇帝之位,郭太后显然也担心自己无法保住皇太后的位置了。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郭太后和司马懿之间的联合,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和郭太后来说,终于等到一次反击曹爽的机会了,也即不仅大将军曹爽出城,他执掌禁军的兄弟也都随行。
于是,曹爽对于曹魏都城禁军的掌控,一下子进入到真空状态了。在此背景下,因为皇帝和大将军都不在京城,皇太后的诏书,无疑对禁军将士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再加上司马懿、蒋济等老臣坐镇,原本跟随曹爽兄弟的禁军,选择了倒戈,这让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成功控制都城洛阳,从而最终诛灭了曹爽势力。此外,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投桃报李,对郭太后家族予以重用,比如郭太后的从父郭芝就在之后协助司马师,废黜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为皇帝。
大家都知道,在曹魏代替东汉不久,就又发生了政权的更迭。司马氏架空、绑架最终篡夺了曹氏的政权,开创了西晋。在这个过程中,司马师和司马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西晋的奠基人则是曹魏的辅政大臣司马懿。司马懿操纵国柄的始点,就是在大名鼎鼎的?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之前,司马懿被另一个辅政大臣曹爽压制;而在这次政变之中,司马懿彻底击败了曹爽。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次?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是怎样隐忍多年,最后发动致命一击的。
不得人心的曹爽一派
在景初三年,也就是公元239年。曹叡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中书监、中书令刘放和孙资的不遗余力地吹风和促成下,曹叡改掉了原来的托孤大臣的名单,换成了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个人一个是曹魏宗室,一个是世家宿将,可能多少有点制衡的意思。这也意味着曹爽和司马懿的斗争开始了。
和司马懿不同,曹爽这个人缺少名望,这样的人往往缺少安全感,毕竟在上位之前,他对曹魏政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相当有限。那为了增强安全感,曹爽怎么做的呢?那就是树立党羽,起用一批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在曹叡时期的?浮华案?中被罢黜的一些名士,用政治待遇和名士思想作为纽带,组成一个团体;另外又用自己的弟弟率领禁军。这样一来,曹爽确实是把握了朝政,但另一方面这些人挤占了其他的人的资源,引起曹魏群臣的不满。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曹爽一派把持朝政,也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改革。曹爽一派是想做事情的,改革的目的也是好的。但是改革的内容却让曹爽一派更加不得人心。根据《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当中的记载,已知的改革内容是削减地方中正在人事选举上的权力;撤掉郡这个行政划分,郡守、郡吏下马种地;树立节俭的风气,简化服饰。这三种改革政策都是得罪人的,尤其是第二条,更是将地方官吏和世家郡望全都得罪一个遍。可想而知曹爽一派在当时人的心中其实是很不受欢迎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郭太后对曹芳的影响,曹爽将郭太后迁到永宁宫,这样又把郭太后以及外戚推向与自己相反的立场。
《晋书?五行志》:?是时,曹爽专政,迁太后于永宁宫。?
司马懿的隐忍
根据《晋书?后妃列传》的记载,其实司马懿父子早就存在异心。时间还是在魏明帝曹叡执政时期。当时司马师有个老婆,叫做夏侯徽,是夏侯尚和曹真妹妹的女儿,和曹魏宗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夏侯徽看出司马懿父子背后有猫腻,司马懿父子也比较忌惮夏侯徽,于是司马师就抽空把她给毒死了,时间是青龙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这件事虽然见于正史,但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太相符,所以也受到后世的很多猜疑。如果这件事属实的话,可以看出司马氏为了篡权筹备了多么长的时间。
《晋书?景怀夏侯皇后传》:?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
当然这件事存在争议,我们还是主要来看正始元年到正始十年,曹叡去世,曹芳即位,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这段时间。在正始元年到正始八年,这段时间曹爽和司马懿存在争斗,但并不是直接进入白热化,而是一段愈演愈烈的过程。在正式八年,也就是公元247年,司马懿终于选择了退避,彻底的退避。他又拿出自己的拿手手段装病,放弃参政的权力,埋藏于黑暗之中。
在正始九年冬,也就是?高平陵之变?的前一年,曹爽的党羽李胜出外为荆州刺史。这个时候曹爽对司马懿还是不太放心,让李胜出发之前在去司马懿那里打探一下。司马懿故意做出病弱不堪的样子,又装出老年痴呆的情况,把李胜和曹爽骗得团团转。于是曹爽大大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宣王称疾困笃,示以羸形。胜不能觉,谓之信然。?
?高平陵之变?爆发
在正始十年,也就是公元249年一月,曹爽兄弟陪同曹芳出城拜谒高平陵。曹爽兄弟全部随从,没有人留下来控制洛阳,这就给司马懿带来一个绝佳的机会。司马师曾经偷摸养了三千死士(这也算是司马师毒杀夏侯徽的一种可能),平时隐藏在人群中,在?高平陵之变?时全体集合,加上司马师率领的禁兵(司马师为中护军),全力配合司马懿发动这次政变。
《晋书?景帝纪》:?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
所谓出师要有名。司马懿也找了一个名,那就是当初被曹爽逼迫的郭太后。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废黜曹爽兄弟。由于曹爽一派的所作所为,司马懿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控制兵器库,令王观为中领军,接管曹爽的弟弟曹羲(曹羲被曹爽任命为中领军)的军队;又令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接管曹爽(曹魏大将军)的部队。司马懿基本控制了洛阳的局势,率军出屯洛水的浮桥上,他最后的目标就是跟随曹芳的曹爽兄弟了。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皇太后诏召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
《三国志?魏书?王观传》:?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
曹爽的妥协
虽然郭太后在司马懿的手上,但是最具有权威性的皇帝曹芳在曹爽兄弟的手上。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势。这一点在大司农桓范的抉择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根据《魏略》中的记载,桓范原先是打算接受司马懿的拉拢的,原先司马懿是想让桓范来担任中领军的,但是桓范被儿子劝住,因为皇帝还在洛阳城外呢,如果能够出城利用曹芳的影响力再击败司马懿,那么对桓范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际遇。出于这种心态,桓范闯出洛阳城(平昌门门候是桓范的故吏),去见曹爽兄弟。
《魏略》:?范欲应召,而其子谏之,以车驾在外,不如南出。?
桓范来到曹爽面前,给他提出建议:让曹芳先到许昌,然后召集各地军队,以平叛的旗号来对付司马懿。不过曹爽到底没有太大的魄力,不敢与司马懿用战争的方式彻底决裂,对这个建议犹豫不决。另一方面司马懿也担心曹爽利用曹芳来搞事情,继续扩大事端。他采用的方法是?智取?,把曹爽骗回洛阳城。
司马懿派许允、陈泰、蒋济等人去曹爽那里劝说他回来,其中还有一个曹爽的亲信叫尹大目,承诺仅仅是免官而已,保证曹爽的生命安全。在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的保证下,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话;这些游说曹爽的人也相信司马懿的话,但是司马懿并没有实现自己诺言。他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进行屠杀、夷族,彻底拔除曹爽一派的力量,《汉晋春秋》中记载:?同日斩戮,名士减半?,但还是那句话。曹爽一派实在是不得人心,以至于这次政局大地震导致的结果仅仅是?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
?高平陵之变?的影响
?高平陵之变?最直接的影响当然就是曹爽一派倒台,曹爽党羽夏侯霸奔蜀、夏侯玄被打压,司马懿成功上位,初步掌控了曹魏政权,曹魏政治格局来了一次大换血。而曹魏本身是一个健康的王朝,并非腐朽的、即将崩溃的、人心离散的乱世,司马氏通过政变的方式篡取曹魏政权,也带来了曹魏忠臣和政治投机者发动的一系列的兵变和政变,给曹魏带来很多的动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总的来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给西晋带来了创立的基础,而后司马师和司马昭多次化解兵变、政变,剪除了曹魏内部的威胁,到了司马炎这里,终于可以顺应大势,以晋代魏,登基称帝了。
三国末年,随着第一批创业先锋的相继逝去,三国鼎立的局面也逐渐失衡,曹魏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曹魏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两个辅政大臣之间的夺权行动。魏明帝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不得已,只能立自己的养子曹芳为太子,并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
曹爽打压异己,任人唯亲,为之后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曹爽本人为人骄横,却又没什么本事,根本没有其祖辈的才能。在曹芳即位以后,曹爽凭借着自己宗室的身份,对原来的朝廷老臣大加打压,司马懿更是被他明升暗降,收去了他的军权。
而对于他的那些狐朋狗友,曹爽则是大加封赏,将这个朝堂俨然当成了他的私人地盘。更夸张的是,曹爽为了替自己增加威望,前去征伐蜀汉,却没打过,平白消耗了曹魏的国力。
因此,曹爽摄政期间,无论是朝堂内部,还是民间,对其怨气都颇深,这为他后面高平陵事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高平陵事变当天,曹爽携带天子曹芳出城前往高平陵击败魏明帝,司马懿趁机说服太后,掌控了整个洛阳城,并发文讨伐曹爽。
此时的曹爽,身携天子,又有许昌为后盾,完全能够绝地反击。可惜,曹爽之前的一举一动都已经说明了他不仅没什么自己的想法,还犹豫不决,否则也不至于放任司马懿“颐养天年”。
司马懿也深知曹爽的性格特点,于是以洛水为誓,承诺可以保曹爽富贵一生。果不其然,曹爽收到了司马懿的承诺后,就投降了。
随后,司马懿违背诺言,诛杀曹爽三族,曹魏政权彻底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
曹爽手持天子,为何向一个只控制京城的司马懿投降?
高平陵事变中的曹爽,他手上掌握着天子曹芳,又有许昌和大司农桓范这个掌握全国粮草的后盾在手,可谓是名正言顺,兵多将广。
而司马懿手上仅有三千死士,尽管他掌握了整个洛阳,但是洛阳城中能够主次大局的仅有一个太后,且洛阳也完全是一个孤城。
那么曹爽究竟为何向司马懿投降呢?
一、曹爽的能力早已展现无遗,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属难办
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是一门技术活。东汉末年,局势瞬息万变,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人不在少数,但却只有曹操成功了,董卓和袁绍皆身败名裂。
而曹爽虽然也是曹家人,但是他的能力和曹操可就相差远了。在此之前,曹爽身为辅政大臣,掌握了诺大的权力以后,就开始迷失自我,打压异己了。如果真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步,按照曹爽的品性,他估计就直接自己篡位了,还提什么挟天子呢?
二、曹爽近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早已惹得众人不快,眼下危局当头,如何服众?
司马懿那边,借用的是郭太后的名号。此前曹爽得势,一方面听从何晏的建议,将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得罪了郭太后;另一方面,曹爽对魏明帝时期的一干重臣,一再打压,得罪了不少人。
对于曹爽的这些行为和举动,明眼人都看在眼里,哪怕曹爽真的退居许昌,徐徐图之,其他人会心甘情愿被曹爽剥削吗?
三、司马懿的许诺
自家人知晓自家事,曹爽对自己的能力,应该是了解的。因此,当司马懿承诺,只是削去他的官职,可保其一世富贵之时,曹爽很快就动摇了。
事实上,司马懿的这个条件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做惯了权臣的人,会甘心做一个富家翁吗?
可偏偏曹爽就动心了,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曹爽的胸无大志。
结束语
曹爽的优势看似很大,实际上可操作性却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曹爽,能力不行。
起因
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去世后,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排斥司马懿,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就装出重病的样子,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司马懿
过程
正始十年正月,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随即,司马懿感到机会来了,马上开始组织亲信武将占领了曹爽、曹羲、曹训兄弟的营地,并且进入皇宫,威逼郭太后下旨罢免了曹爽、曹羲、曹训的职务。
这个时候,曹爽本来还有以皇帝的名义下旨讨伐司马懿的优势,司马懿却趁机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不会加害于他。
曹爽本来就是个没有深谋远虑的人,又被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哄骗,终于上了当,放弃了兵权,向司马懿投降了,不久就被司马懿安排太监诬陷他谋反,而诛杀了三族。
曹爽
影响
司马懿因为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0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