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朝时期也有文字狱出现吗,光秦桧一人就不下20起

以史为鉴 2023-06-18 15:00:38

宋朝时期也有文字狱出现吗,光秦桧一人就不下20起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朝文字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提起文字狱,很多网友肯定会想到清朝,的确清朝是古代文字狱的巅峰,不过在清朝之前,文字狱在宋代也曾有过一段高峰,北宋时期的乌台诗案、车盖亭诗案都是非常著名的文字冤案。但宋代文字狱的巅峰期是南宋初期,宋高宗时“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仅仅秦桧一人制造的文字狱就不下20起(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5《秦桧文字之祸》考述)。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高宗听从秦桧建议杀岳飞议和,枢密院胡铨因反对“和议”而被贬福州,接着又遭到秦桧迫害,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当时的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当时爱国词人张元干寓居三山(今福州),他不顾个人安危,写下一首《贺新郎》送给胡铨,并为之壮行。后来词人因这首词而被捕入狱,并受到消籍除名的处分。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代:张元干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词的上片叙述国家灭亡的现实。

“梦绕神州路”,说的是做梦都离不开尚未光复的中原。一个“梦”字,写出国破的现实,以及词人对故国的怀念。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这三句概括出宋朝灭亡之惨状。“怅”字领起对故国惨状的描写;“故宫离黍”,写故国之思,在金秋时节的萧萧风声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军队整装待发,十分雄武;而另一方面词人想起故都汴梁,他想汴梁此时恐怕早已是木黍稀疏,一片荒芜了。短短几句话,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以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似有屈原《天问》的风格。

上面四句起调,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其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只有在梦中方能见到;二是中原的沦陷如噩梦一般。此处词人实景虚写,感情深沉而悲痛。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质问国家灭亡之根由。以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沦陷;“黄流乱注”,喻指金兵的猖狂进攻;“聚万落千村狐兔”,这一句则形象地描写出中原经过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接着词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亡国的原因,而是仰天长叹:“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词人并非不知道原因,只因此事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明言,所以说“高难问”、“悲难诉”。最后词人笔锋一转,点明送别:“更南浦,送君去!”

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下片抒发别情。“凉生岸柳催残暑”,点明时节,即初秋。岸柳,寓意依依惜别之情。“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这三句写夜空,写得缠绵,清秀。

“万里江山知何处”呼应首句“梦回神州路”,祖国山河残破,被金兵侵占,无处寻求。“回首对床夜语”,这一句写出词人和友人感情之深厚,他们经常一起促膝长谈,整夜不眠。

“雁不到,书成谁与?”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而胡铨被贬谪至衡阳以南的广东,因此说“雁不到”。想到日后书信往来都不大可能,这令词人更为悲伤。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词人不愿如小儿女一般,悲悲戚戚地诉说别情。他是大丈夫,当胸怀天下,岂能以一己之穷达而悲叹。

最后词人将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推向最高点:“举大白,听金缕”,何其沉痛,悲壮!

张元干虽然因为这首词而受到消籍除名的处分,但这首词却广为流传。据《客亭类稿》记载:南宋词人杨冠卿秋日乘舟过吴江垂虹桥,溪边的儿童,都能歌张元干“目尽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

历史上秦桧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岳飞的死真的和他有关吗?

南宋朝廷是宋高宗赵构一手从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政权,某方面来说宋高宗也能算是个开国皇帝,更是赵宋皇帝中少有的强势皇帝,而秦桧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要是没有宋高宗的旨意秦桧敢杀岳飞这样的重臣、功臣么,秦桧只能是个执行者,想让岳飞死的应该是宋高宗。

在史料中也能发现端倪。

岳飞的案件在当时称为“诏狱”,是皇帝钦命的法律案件,罪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方能定罪。《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保存有此案完整的判决书,指明了案犯的罪名及处罚结果,可见此案是奉圣旨办案,最后也由宋高宗最终裁决。

而且秦桧死后,宋高宗为一些当年秦桧因私人恩怨打击报复的人平反,不少大臣上疏,要求为岳飞恢复名誉,但高宗始终不予理会,可见高宗对岳飞的态度。

秦桧最后被打成了杀害岳飞的元凶首恶我觉得应该是这两个原因:一是秦桧晚年对舆论控制更加严密,不断兴起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读书人因言获罪,这些掌握舆论话语权的读书人自然不会说秦桧好话。二是宋孝宗是个主战派,为了北伐大业提振军民士气给岳飞平反。平反就证明当年岳飞的死错了,责任谁承担?宋孝宗肯定不能说是宋高宗错了,所以干脆全推到死人秦桧身上。

宋高宗赵构杀岳飞还是有些道理的。

1、“岳家军”属于岳飞在战火中自己建立的武装,既不属三衙统管,枢密院也调动不了,只听命于主将,同样的还有“韩家军”、“刘家军”等。可以说当时南宋能征善战的部队都不在皇帝手中,哪个皇帝能放心啊?岳飞有造反的能力,说再多的忠君爱国都没有用。

2、岳飞干预立太子的问题犯了皇家大忌。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钦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而当时宋高宗赵构亲生儿子死了,两个皇子都是过继来的,岳飞上书让立太子安的什么心?宋高宗肯定犯嘀咕起疑心。而且历朝历代臣子干预皇帝立嗣问题都没好下场。

3、破换政治规则。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就撤出了国家权力中心,大政方针全有皇帝和文官定夺,武将不干政是铁律是规则,这个规则严到什么程度,查查狄青的经历就明白了。宋高宗时期和金国是战是和这种关系到朝廷生死存亡的大事,按照宋朝的规则岳飞是不能也没资格发表意见的,岳飞不断请战犯了忌讳,不只皇帝要杀他大多数文官也想让他死。

4、顶撞皇帝、拒绝赏赐。“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得无虑?”一个臣子让皇帝没有办法奖赏的时候就是死期到了。当时赵构为了取得武将对“议和”的支持,特别赐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并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四个人中只有岳飞拒绝,连上四个奏折表示不接受,拒绝一次是谦虚,拒绝四次就是打宋高宗赵构的脸了。

宋朝的大奸臣秦桧,到底有多不要脸?

在善待文人的宋朝,社会风气一直相对比较开明。连高晓松都在《晓说》中强调:我想穿越回宋朝。可是,笔者得说:高老师如果穿越到了秦桧的时代,那可得小心了。

一、打压异己

大家都知道,岳飞、韩世忠等是主战派,而秦桧是主和派,曾经我一度以为,所有的主和派都是混蛋。但其实,主战、主和只是两种不同政见,“南宋四大名臣”中的赵鼎、李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主和派,但他们却根本不是秦桧的同志。

首先是赵鼎,他确实主和,认为南渡的宋帝国元气大伤,应该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再做打算,在和金国的谈判中,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而这就和苟合的赵构思路不同。秦桧则抓住这个机会,扳倒、放逐赵鼎。公元1147年,远逐海南的赵鼎,被迫绝食而死!



赵鼎罢相之后,李光则被秦桧推上前台的,一度被认为与秦桧同流合污。的确,李光曾经和赵鼎一样,也认为应该攒足内功再发力,所以一度主张“和平”。

可当他真正站到前台,他发现秦桧居然裁撤淮南守备——这俨然是要从此不设防的节奏!求和求到开门揖盗的份上,这不是赤裸裸的卖国吗!认清秦桧的真面目之后,李光的政治信仰与秦桧彻底分道扬镳!

而眼见李光不受控制,秦桧的反应则是——哪凉快哪呆着去!李光被贬出京城,从此离开政治权力中心,一度甚至被贬海南岛。即便如此,秦桧还派遣狱卒,一日三餐对六十多岁的李光进行“特别照顾”。



而这个时代,李光可一点都不寂寞,胡铨的遭遇,简直就是“同呼吸共命运”!

后人评价胡铨最多的就是——忠直!忠直的胡铨当然看不上秦桧,对于秦桧的议和,胡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乞斩秦桧!

这还了得!公元1142年看——也就是岳飞被冤杀的同一年,胡铨也被放逐了,地点先是新州(今广东新兴),后是吉阳军(今海南崖县)!

赵鼎死了,李光、胡铨倒了,王庶、曾开、李弥逊、洪皓、胡舜陟、张九成、张邵等人也或罢免或放逐。身为高层名士,尚且如此遭遇,在秦桧的权力重压之下,其他人也只能乖乖闭嘴!

三、大兴文字狱

闭嘴不说,那么能写吗?想得美!我们能想到的,秦宰相当然也能想到!不但能想到,而且还有奇招!

奇招一:捕风捉影。这招数和打击异己如出一辙,通过爆打出头鸟,震慑天下!

首先倒霉的是诗人王庭珪,他是胡铨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忠直的胡铨被贬谪了,作为朋友的王庭珪写诗送别,诗中的“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就硬被老秦揪住当成“诽谤”证据。可怜王庭珪,一句话就被流放辰州(今湖南湘西)。



此后,老秦又接连炮制了安诚案,刘允中案,叶三省、王远案,杨炜、萧振案,范彦辉案等等。而这些所谓“大案”,基本都是捕风捉影。

靠着“想象+联想”,在秦相爷的统治下,这些“倒霉蛋蛋”完全没有出头之日。

奇招二:鼓励告发。论直接威力,这一招或许不如捕风捉影,可是论阴损,却绝对堪称威力万钧!因为你完全不知道,你身边还有谁可信?

公元1155年,沈长卿和芮烨共赋《牡丹诗》,就被邻人告发,结果俩倒霉蛋双双被贬!

同一年,赵令衿看秦桧所作的《家庙记》,顺口说了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结果也被人告发。

这还不算,因为和赵令衿是朋友,赵鼎的儿子赵汾也被告发,送进了大狱!

几乎与秦桧同时代的马端临说道:“秦桧自得政以来,动兴大狱,胁制天下……又置察事卒数百游市间,闻言其奸者,即送大理狱杀之。”

鼓励告发这招一出,说话的、写字的,那可真成了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奇招三:严禁野史。所谓野史,很多是民间记载对官方正史的补充。对于正史,高居朝堂的秦桧当然是严格控制,而对于民间野史,秦桧也是毫不放松!原因无他,赵构和老秦君臣二人干的烂事实在太多,正史还好说,可民间的野史会怎么写?他们自己心里当然有数!

怎么办?秦桧有招——征书!自从秦桧当政,就开始从民间征集书刊,名义上是——国家图书馆需要藏书,而实际上则是“毁书”!



这其中典型代表就是李孟坚案!李孟坚是李光的儿子,而他倒霉则是因为诵读了老爹李光写的《小史》——居然还敢写“史”?李孟坚直接被扭送大理寺问罪,不久被押送峡州(湖北宜昌)。

老爹李光倒霉,儿子李孟坚跟着倒霉,李家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家里的一万多册藏书——这藏书数量在饱受战火的两宋之交,可是个大数目。而与李家类似遭遇的,那就更多了!

几招组合拳下来,大宋王朝从上到下——彻底“清净”了!

三、谀颂之风

在“英明伟大秦相爷”不遗余力的“努力”下,反对声不见了,愤怒声消失了,连哭泣声都变小了,这是怎样一个世界啊?整个南宋帝国一片“祥和”!

那么这个时候,宋帝国的文人们还能干什么?歌功颂德啊!

在这个无论说什么都是错的时代,唯一正确的就是“歌颂伟大的秦桧”,整个大宋帝国的文人,只能说秦相爷的好话!谁歌颂的更投入,谁就更有前途!

为了巴结秦宰相,一个叫熊彦诗的文人给秦桧写了这么一副对联:“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白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略”。我给大家稍微科普一下:这是直接把秦桧和周勃相提并论!这马屁拍得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熊彦诗也因此,从一介废人被重新启用!

人穷志短的熊彦诗不要脸,世家子弟也随波逐流!宋词双璧之一的张孝祥在应进士第时,也引用了“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白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略”,为自己的状元及第成功加分。当然,后来的张孝祥成了坚定的反秦派,这另当别论。



曾纡的儿子曾惇则献诗称秦桧为“圣相”!此外,高衮、刘一止、钱周采、王之望等人,也都通过“歌功颂德”,加官进爵!“想升官,捧秦爷”,已经几乎成了时代共识。《丛书集成初编》记载:“时献赋颂者千余人,而文理可采者近四百人”。上千人歌功颂德,其中四百人还是马屁高手,拍的还都是一个人——秦桧!

当时的所谓“士风”,隔着千年,我们都完全可以想象。对此,我得说:这不再是挺立文人风骨的时代,这是一个比谁更不要脸的时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