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成吉思汗护卫力量的文章。
成吉思汗一生战功显赫传奇无数,树敌也是很多,他带领的骑兵甚至打到了欧洲,为何没人敢行刺成吉思汗呢。
不是不想,那些刺客根本做不到,成吉思汗的护卫力量十分强大,在可汗帐篷的四周方圆十里无人敢进。
可汗的护卫队是蒙古骑兵精锐中的精锐,都可以力降十会,成吉思汗的护卫人数 足足有一万人,在历代皇帝中都十分罕见。根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的护卫叫且学军,可以说是禁卫军。
禁卫军的总数为一万人,这只军队除了要护卫成吉思汗的安全也要上阵杀敌,在和敌军对垒的时候要分裂成左右两侧充当中坚力量。
有一万人的护卫队人山人海,成吉思汗就在中间,刺客就是想行刺看到高头大马和训练有素的骑兵胆都被吓破了。可汗在挑选自己的护卫军非常严格,除了身体素质过硬以外也要善于骑射,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忠心。
可以说成吉思汗的护卫军是蒙古骑兵中的核心,他们不仅骁勇善战对可汗忠心耿耿,不论是打仗还是护卫都是一把好手,而且他们每个人的背景都不小,可以说是当时的权贵了。
第一部分就是千户侯跟万户侯,可汗让他们把自己家里最优秀的后代送来参军,会派专人训练他们,这样他们不仅仅对自己忠心,要是这些人敢叛乱可以随时把他们的儿子作为人质来要挟。
第二部分就是蒙古的一些贵族,他们都妻妾成群而且富得流油,可汗从中挑选部分人来充实军队也是对他们的重视。
作为护卫队,自然不能远离成吉思汗,不论是打仗还是修正期间,他们都必须在可汗身边寸步不离,他们采用的是轮换的制度,有弓箭手和守卫,只要可汗受到危险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形成包围圈保证刺客不会逃跑,况且成吉思汗自己的武力也是一等一的,一般的刺客根本近不了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也是对可汗武力的肯定。
怯薛军一般只听可汗的命令,但是在可汗的授意下他们可能接管别的军队,况且他们的家里人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千户侯万户侯,领导才能也是有的。
这些怯薛军的权利都比较高,他们可以指挥千户侯,随着可汗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也会充当指挥官的角色。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外人根本不可能直接进入可汗周围十里内,不是他们不想行刺,而是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
《成吉思汗》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是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叶的蒙古族领袖,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从破落子弟到可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生于斡难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山)畔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
当时,蒙古高原居住着上百个游牧部落。最大的部落有塔塔儿、克烈、篾儿乞、乃蛮等。这些部落口操各种蒙古方言,经济和文化水平也各不相同,在原始性的血缘复仇习俗的影响下,各部落贵族间经常互相掠夺和仇杀。加之南面金王朝(女真族)的歧视和压迫,使蒙古诸部落 “互相攻劫,人不安生”,人民生活极度困苦。
铁木真一家属于孛儿只斤氏族。其父也速该,精明强干,勇敢豪壮,是斡难河流域最有势力的草原贵族之一。一天,也速该征讨塔塔儿部落归来,恰巧妻子生下成吉思汗,也速该为纪念作战的胜利,便给儿子取名铁木真(蒙语 “刚强”之意)。铁木真九岁时,其父被仇敌塔塔儿部落毒死,旧日下属泰赤乌部落趁机叛离,临走把也速该家的牲畜、奴隶等财产一抢而光,使也速该家族骤然破落,一贫如洗。铁木真的母亲为了儿女们的生存,有时不得不带着孩子们挖野葱、草根或捕小鱼充饥。
家庭悲惨的遭遇和艰难困苦的生活,锻炼了铁木真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性格,培育了他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意志。一个才智过人、刚毅坚韧的青年冲破了层层压抑,迅速成长起来。原来背叛也速该的泰赤乌人听说铁木真长大成人,担心日后遭其报复,遂又一次突然袭掠了铁木真家,将铁木真掳获而去。途中,铁木真用木枷击倒看守,虎口逃生。但铁木真家又连续两次遭到袭击。一次是强盗突袭,将他家仅有的八匹骟马劫掠而去。另一次是篾儿乞部落袭劫,铁木真带全家落荒而逃,其妻孛儿帖竟当了俘虏。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铁木真认识到: 要想在弱肉强食的草原生活下去,就必须恢复家族地位,建立自己的武力。于是他开始注意收罗人才,争取人心,并把妻子的嫁妆——黑貂裘献给克烈部落酋长,请其帮助收拢以前离散的亲族和部众。在克烈酋长脱里和札答刺惕部酋长札木合的帮助下,铁木真击败了仇敌篾儿乞部,救出了妻子。从此,铁木真威名大震,势力日强,不仅旧日的部属和亲族又返归故主,就连札木合的部属,看到铁木真才智超群,前途无量,也纷纷率全家、全氏族投奔过来。这样,铁木真终于恢复并超过了也速该在世时的家族盛况,成了周围部落一致景仰的英雄。铁木真二十八岁时(公元1189年),被邻近氏族的贵族们推举为可汗(部落酋长)。从此,铁木真开始大力整军经武,组织军队,建立行政制度,加强个人权力,为统一全蒙古而进行准备。
统一蒙古之战
“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统一蒙古战争的第一仗。作战对象就是札木合。札木合是实力最雄厚的札答刺惕部落的酋长。他见自己的部族纷纷投向铁木真,极为恼怒。于是以其弟被铁木真部下射杀为借口,联合泰赤乌等十一个部落共三万余众,向铁木真发动进攻。铁木真也集中所属全部兵马,分为十三翼,在答阑巴勒主惕(今内蒙呼伦贝尔草原)举行会战。结果铁木真失利,损失惨重。但由于札木合残杀被俘贵族,引起部属不满,他们竟纷纷离开札木合投奔铁木真,反而增强了铁木真的实力。
公元1196年,塔塔儿部落酋长背叛金国。金统治者派丞相完颜襄联合克烈部落酋长脱里共同平叛。铁木真为了趁机扩张势力,同时也为了报杀父之仇,也自告奋勇地参加对塔塔儿的作战。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斡难河大败塔塔儿部,杀其酋长,缴获大量辎重。作战结束后,金统治者封脱里为王(亦称王汗或汪罕),铁木真为“察兀·忽鲁”(统率数部之长)。从此铁木真南靠金国、北联王汗,其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统一作战了。
不久,铁木真与王汗军队合兵一处,进攻乃蛮部落。如果说铁木真在以前的作战中还带有浓厚的血亲复仇色彩的话,那么他与王汗联合起来所进行的战争,则已具备了统一蒙古诸部落的远大的战略目的。他已开始懂得依据不同形势,运用不同的战术; 已经制定并实行了联合同盟军,利用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这次作战中,铁木真旗开得胜,生擒乃蛮先锋官,继又与其骁将曲薛吾撒八刺相遇。时夜暮降临,双方约定次日决战。王汗早知曲薛吾骁勇无敌,为了保存实力,当夜改变主意,在营中遍燃篝火迷惑铁木真,自己却悄悄领兵撤往土兀剌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鄂土拉河)。铁木真发现王汗撤走,怕他心怀异志,从侧后袭击,遂也撤至萨里河。曲薛吾发现王汗撤兵,乘势追袭,杀得王汗丢盔弃甲。王汗一面命儿子率部抵抗追敌,一面派人向铁木真求救,说: “乃蛮不道,掠我人民,太子有四良将,能假我以雪耻乎? ” ①铁木真本来对王汗私自撤兵非常愤恨,但此刻见其被敌追袭,觉得应该蠲除前嫌,解救王汗,以维持两军联盟,共同对敌。遂毅然派遣博尔术、木华黎、博罗浑、赤老温四员虎将前往救援。 这时, 曲薛吾已大败王汗军, 擒其大将卜鲁忽?, 射杀其子亦刺合的战马,正要抓获亦刺合时,铁木真的四员大将赶到,勇猛反攻,大败曲薛吾。战后,铁木真将缴获的战利品全部送给王汗。他这种无私无畏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不仅使王汗深为感愧,也受到许多部落族众的敬仰,纷纷慕名投奔。
铁木真威望日高,势力日大,使其他部落贵族受到了严重威协。于是乃蛮、泰赤乌等十一个部落联合起来,斩白马为盟,共推札答刺惕酋长札木合为古儿汗(大汗),于1201年进攻铁木真。铁木真毫不畏惧,与脱里王汗的军队加强联盟,共同抗敌。几经激战,大破札木合率领的十一部落联军,乘胜追击,又打败泰赤乌部,旋于次年袭灭塔塔儿部。至此,铁木真完全肃清了东蒙古的敌对势力,控制了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牧场; 随着物质财富的显著增加,其军事力量更加雄厚。
王汗见铁木真逐渐强大,感到不利于己。在札木合的挑拨下,决定背约退盟,并与铁木真公开战争。王汗先派人请铁木真赴宴,企图在宴席上将其暗杀,不料被铁木真识破,中途折返。王汗见暗杀未逞,遂准备于翌日拂晓突袭铁木真,在军事上先发制人。铁木真当夜得到消息,紧急召集部众,严阵以待。翌日,领兵至阿兰塞(今吉林白城市西老头山附近),迎击王汗军。他以高超的指挥艺术,三战三捷,最后杀败王汗亲兵,射伤其子亦刺合,取得了首战的胜利。当然,铁木真军队由于以寡敌众,也受到很大损失,战后检查部队,只剩下二千六百人。铁木真为了获得喘息机会,藉以休整部队恢复力量,遂主动向王汗及札木合求和。在休战期间,铁木真广揽民心,扩充军队,并大造舆论,声讨王汗,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俟一切准备就绪,铁木真率军向王汗营地潜进。至班朱尼河,他捧起浑浊的河水,一饮而尽,借以盟誓杀敌,尔后乘王汗军不备,突然发动进攻。经三天血战,大败王汗军。王汗和他儿子桑昆突围逃走,后被乃蛮边将所杀。班朱尼河之战是蒙古历史上的一次关键性作战,它是铁木真统一大业走向成功的转折点。从此,铁木真军队由弱变强,全面掌握了统一战争的主动权。
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铁木真决定进攻居于蒙古西部的最大的割据势力乃蛮部。时值春季,诸臣都认为春天马瘦,战力不强,劝铁木真等到秋高马肥时再进攻。铁木真的弟弟斡赤斤反对这种意见,说: “事所当为,断之在早,何可以马瘦为辞? ”大将别里古台也说: 乃蛮自持国大,狂妄自夸,“苟乘其不备而攻之,功当可成也。”铁木真赞同这种意见,他满怀信心地说: “以此众战,何忧不胜” ①。遂决定乘乃蛮无备之机,出敌不意,进兵突袭。铁木真以忽必来、哲伯二将为先锋,率大军进驻建忒该山(今内蒙杭爱山)。乃蛮部落酋长太阳罕(汗)闻铁木真兵至,仓促纠集周围部落共同御敌。乃蛮兵也屯驻杭爱山,“兵势颇盛”。一天,铁木真的一匹惊马跑到乃蛮营中,太阳罕一见,笑道: “蒙古之马瘦弱如此,今当诱其深入,然后战而擒之,”话毕,上马领兵挑战。铁木真立即率兵迎战。双方激战竟日,太阳罕不敌,坠马被杀。乃蛮军见酋长身死,全面崩溃,落荒而逃,“夜走绝险,坠崖死者不可胜计。”次日,余部全部投降。乃蛮覆灭,其它中小部落失去了靠山,遂相率投降铁木真。至此,铁木真终于完成了统一全蒙古的历史大业。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全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尊称为成吉思汗 ①。成吉思汗成为全蒙古的第一个最高统治者。时年五十一岁。成吉思汗经二十年苦战,终于统一了长年混战的蒙古族各部,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高原的游牧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成吉思汗统一蒙占后,作了许多振兴民族的大事,除了颁布法典和确立蒙古语言文字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统一的军事行政制度。他把全蒙古按十户、百户、千户、万户为行政单位进行划分,一个百户长统辖九个十户长,一个千户长统辖九个百户长,一个万户长统辖九个千户长。每一个行政区划就是一级军事机构,每一个家庭就同时是一个战斗单位。这样,全蒙古成年男子,都自然地要服兵役并编入军事组织。成吉思汗还把全蒙古划分为左、中、右翼三个方面军(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一方面军设一 “万户” (即方面军总指挥官)。这种军政合一、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显示了游牧民族的特点,是建设强大的蒙古骑兵的基础,是成吉思汗常年征战而兵源不绝的重要因素。在成吉思汗组织的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是他的护卫军。他在即位后,将护卫军由五百五十人扩充到一万人。这是个由强壮、敏捷、勇敢和对成吉思汗绝对忠诚的青年组成的军队。他们除了负责护卫成吉思汗的帐殿外,在他亲征时还要随之参加战斗。护卫军是当时蒙古骑兵的楷模,是成吉思汗征伐四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先锋力量。
仅用两三年,成吉思汗就建立起一支崭新的强大的武装力量。他决心用这支武装,保护新生的蒙古政权,并不断使之发展壮大; 他也要用这支武装去逐鹿中原,争夺帝位,去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他首先进攻的目标,就是南面的金朝。
三 战 中 都
金朝位于南宋和蒙古之间,金统治者灭掉北宋入据中原后,不仅残酷地奴役中原各族人民,而且还把北部蒙古纳入属国范围,实行分化、压榨和屠杀政策,蒙古族人民恨之入骨。成吉思汗决定利用本族人民这种仇恨心理,发动对金战争。
但是,当时在金的西面还有一个藩属西夏(今甘肃、宁夏一带)。为了摆脱西夏的牵制,避免两线作战,成吉思汗决定在进攻强敌金朝之前,先对西夏用兵。金大安元年(1209年),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一战而败西夏主力军队,长驱直入西夏京城中兴府(今甘肃银川市),逼迫西夏议和。这一仗,使西夏一蹶不振,在短期内不可能牵制蒙军进攻金朝,解除了蒙军翼侧威胁。
征服西夏后,成吉思汗加紧进行攻金的战争准备。他造箭制盾、秣马厉兵,并从金朝降卒和来往于中原与西域的回族商人那里获得了金朝内部种种情报,进一步完善了灭金的作战方针和计划。金统治者见成古思汗有兴兵迹象,遂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春发兵攻蒙,企图先发制人,击败蒙军。成吉思汗趁机起兵迎敌,开始了灭金战争。
由于蒙古军民同仇敌忾,蒙古骑兵骁勇骠悍,成吉思汗本人又 “深有大略,用兵如神,”所以对金战幕一拉开,就连败金军精锐,突破金朝 “乌沙堡”防线,直逼长城脚下。金崇庆元年(1212年) 8月,金廷派大将纥石烈九斤率兵三十万,迎战于会和堡(今河北怀来东南),但在蒙军凶猛冲杀下一败涂地。金兵 “僵尸百里”,金国精兵良将在此地丧失大半。蒙军乘胜推进,九月攻破宣德州(河北宣化)及永兴府(河北涿鹿县),其前锋铁骑猛进,从居庸关越过长城,攻占南口,进围金都城中都(今北京)。中都城防坚固,兵精粮足,金廷拼力扼守,这对以骑兵野战为特长的蒙军十分不利。于是成吉思汗决定暂时放弃中都,而将主力分为三路向中都两翼发展进攻,以寻歼金军有生力量,削弱金朝实力。以大将哲伯率一部由中都东进,攻掠金朝东京(今辽阳); 皇子术赤率部迂回西北,袭掠云内(呼和浩特西南)、东胜(内蒙托克托)等州; 成吉思汗亲率主力进袭西京(今山西大同)。金贞祐元年秋,蒙军主力围攻西京,金朝元帅奥屯襄督师赴援,成吉思汗遂转移兵力迎战奥屯襄。成吉思汗将主力军队埋伏于密谷口(今河北阳高西北),尔后派出一部兵力诱敌深入。当金兵进入埋伏地域,蒙军突然跃出,奋力冲杀。奥屯襄又全军覆没。消灭金朝援军,蒙军再次回师围攻西京。在攻城作战中,成吉思汗不幸中箭受伤,只好暂时撤围退兵。第一次中都之战,蒙军重创金军主力,攻占许多边塞要地,使金朝国力顿衰,人心慌恐,为全面打败金军奠定了基础。
次年七月,成吉思汗第二次率兵入关,再次袭略中都周围州郡,进占涿(今河北涿县)、易(河北易县)两州。金朝将中原诸路军队全部调到两京(中都和西京)一带,防卫其政治中心,造成边塞诸隘无兵可守,中原地区更为空虚。成吉思汗见此情景,决定继续采取野战歼敌的作战方针,弃两京于不顾,而将蒙军分为三路向河北、山西、山东等广大深远地区发动进攻,以进一步削弱金军力量,夺取财物壮大自己。以皇子术赤、察哈台等人率领右军从涿州出发,沿太行山南进,经保州(今河北保定)、邢州(今河北邢台)直抵卫州(今河南汲县),然后沿黄河北岸向西北卷击,大掠泽州(山西晋城)、平阳(山西临汾)、太原(山西太原)等地而回; 皇弟哈撒儿等率领左军,向东挺进,连克蓟州(河北蓟县)、滦州(河北滦县)、辽西诸州; 成吉思汗与皇子拖雷为中军,经雄州(今河北雄县)等地向山东一带进攻,连克济南府(今山东济南)、沂州(今山东临沂)等广大地区,其前锋直指登州(今山东蓬莱)。这次作战,蒙军像一股巨大的旋风,遍扫金国大部领土,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凡破九十余郡,所过无不残灭。”金朝皇帝龟缩于中都,不能有所作为。
这次作战,蒙军不仅将金朝内地兵马予以重创,而且掠夺了大量的财物,掳去了许多汉族工匠,使其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实现预定战略目标后,成吉思汗马上回师中都,扎营于北郊。诸将都主张乘胜进取中都,成吉思汗没有答应。他不马上攻中都是暂让金帝苟延残喘,以莉用军事威势获取更多的利益。于是他遣人与金主议和,指出: “现在山东河北郡县尽为我有,你能守的只有中都罢了。我今天回师于此,你还不赶快犒劳我军以平息诸将之怒吗?”金主已成惊弓之鸟,赶紧献童男童女各五百人、马匹三千予蒙军,并将金公主嫁与成吉思汗为妻。和议告成,蒙军退出居庸关。
金朝已完全被蒙军吓破了胆。蒙军撤退不久,金帝就仓皇迁都南京(今开封),仅留太子及少量兵力守卫中都。成吉思汗及时抓住有利战机,于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正月第三次派兵入关,袭取中都。蒙军连败金廷两路援兵,将中都置于绝境。五月,金中都守将绝望自杀,中都终于被蒙军占领。
成吉思汗在三次中都之战中,果敢指挥,机动灵活,不仅战争准备充分,而且善于捕捉战机,注意选择正确的进攻方向,充分发挥骑兵的冲击威力,坚持速决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当然,蒙占骑兵在进攻金朝时,仍保持其掳掠财物的习性,使内地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给当时人民造成了苦难,这也是毋庸回避的事实。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成吉思汗再次率兵进攻西夏,因伤病复发死在军中,终年六十五岁。临终前,成吉思汗提出了 “联宋灭金”的战略设想。他说: 金精兵在潼关(今陕西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黄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①。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设想,较集中地反映出成吉思汗的军事战略思想,体现了他注意客观形势,充分利用矛盾,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军事指挥特色。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孙继续向外扩张,先后攻灭金朝和南宋,形成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元至元八年(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并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 注释
① 《元史·太祖本纪》① 《元史·太祖本纪》。① “成吉思”意思众说不一。有谓 “刚强”,有谓 “大海” 或“天” 。① 《元史·太祖本纪》。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成吉思汗一生共发动了60多次战争,不断的对外侵略。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著作《成吉思汗》中评价成吉思汗说他是逢敌必战、战必胜的将领。
蒙古各部的统一,是同成吉思汗的名字分不开的。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他出身于蒙古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家庭。在他幼年的时代,由于金朝统治者对蒙古各部落实行分化和残暴的“减丁”政策,整个蒙古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部落与部落之间混战不已,相互仇杀、劫夺和掳掠,人人不得安宁。
人们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大量为成吉思汗建铜像和纪念碑,书写关于成吉思汗的小说,影视剧作品等等,各种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如今的成吉思汗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偶像,成了蒙古国的光辉象征。
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吉思汗在战场上冷酷无情,可对自己的子民是慈悲的,战争借宿后从来没有像刘邦、朱元璋之类的杀功臣,夺权之事,而是源源不断的封赏,成吉思汗提拔的将帅无一不是终身效力,没有一个人被判他,就这个胸怀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比得上,包括李世民。
为确保至高无上的汗权,成吉思汗建立一支更强大的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他将护卫军扩充至万名,由1000名宿卫、1000名箭筒士和8000名散班组成。其主要责任是保护大汗的金帐和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同时也是大汗亲自统领的作战部队。
成吉思汗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足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护卫军成为成吉思汗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旧贵族复活及对外进行掠夺扩张的有力工具。
你好楼主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一个在国内外史学界、政治界乃至平民百姓中很有争议的人物。
从历史上来说,成吉思汗的功业是不可小觑的:
一、他使中国的版图扩大,且使中国成为大一统的国家,朝鲜、越南以及西藏首次并入中国版图,中国现在的版图是在蒙元之时打下的基础,只是后来明清时期,由于政府无能有很多地方外国侵占,或某些地方已经独立出去了!
二、统一进程又一次使中华民族得以大融合,为日后的多民族融合的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蒙古族是我国多民族的一员,有人说成吉思汗是侵略,如此说来难道秦始皇也是侵略吗?因此应是统一,而不是侵略,在这方面他的功劳是秦始皇所不能相比的。
我想成吉思汗的有两大败笔:
一、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有些汉人、南人未能人尽其才,未能为我所用。他不懂得防民之口胜于放堤的道理,这一点他就没有满人做的好,要想统治汉人,首先他汉人接受他,大家那么喜欢康熙,难道没有想过他也是占据了大片汉人江山吗?只是因为他领导得当,也实行了满汉一家亲,这才使满族当权数百年。成吉思汗能打下江下,但是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由其是治理一个到目前为止都是最大的国家,自己没有经验,也没有人才替他管理(想想如今天的中国,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何其多,就能体会治理一个大国的艰难了)元朝的忽必烈可以称为一代君言主,但其后的继任者却……蒙古人豁达、爽朗、重义气,唯独缺少汉人那狡诈的心理,导致他们的王朝像流星一般陨落。
二、屠杀抵抗者,甚至达到屠城,虽然短时内,国土疆域面积空前之大,但由于之前的残忍压制抵抗及反抗,留下仇恨的种子,加之蒙古人口少,所管理地域极大,所以蒙古帝国分划出来的四大汗国,在不久之后,纷纷土崩瓦解。
你要是拿多尔衮和成吉思汗比,你是考验大家的对你忍受力。
李世民治国安邦方面强于成吉思汗,其他的就差多了!
成吉思汗开始时是他的商队被中亚人(具体什么国忘了)劫持,后被残忍杀害,成吉思汗是为了给他们报仇才出的兵,打这个国家时其他国家帮这个国家,成吉思汗在消灭了这个敌人之时,同时会出现下一个复报对象,如此往复,竟打到了多瑙河边!
不过,如果没有成吉思汗,不敢想像中国的的版图会是什么样子,会是多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北魏帝国少有的仁义之君,孝文帝拓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