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一堆马骨头胜过万两黄金,燕昭王以此招贤纳士,终成大业

网络 2023-06-18 14:46:47

一堆马骨头胜过万两黄金,燕昭王以此招贤纳士,终成大业


历史问答,豪礼赢回家

子之之乱被平定后的第二年,因为原来的太子姬平已经战死,所以燕国百姓拥立燕王哙的另一个儿子姬职即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的时候,在国家的内乱刚刚结束,有一些地方仍然是十分动荡的,这样下去,燕国早晚会亡国的。所以昭王面对的压力几乎是先王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他自己也明确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自古以来能够成就大业的君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礼贤下士,任用贤人来辅佐自己。昭王决定千金市骨,效仿古人的做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元气大伤的燕国早点儿恢复过来。

昭王立即行动,他马上开始在天下以优厚的待遇招揽那些有才能的人,他还对先朝的老臣郭隗说道:“齐国之所以会趁虚而入,完全是因为我们这里发生的内乱让他们找到了机会。对于燕国现在面临的状况,我是十分清楚的。我们这里没有多少人,所以短时间还不能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也就还没有报仇雪恨的能力。”

昭王又说:“只有得到那些有能力的贤人,让他们来一起辅佐我,国家才能恢复过来,这样才能把我们失去的东西夺回来!先生您要是发现了贤才的话,千万要赶紧推荐给我,我会记得重用他,给他优待的。”

郭隗听了昭王的话以后,被他的决心感动了。他对昭王说道:“大王您要是一定要招纳贤才的话,就先从我开始吧。如果连我这样儿平庸的人都能得到您的尊敬,那么,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即使是远在千里之外,也一定会赶来归附您的。”

于是,燕昭王就采纳了郭隗提出的建议,让他来做丞相,还帮他重新修整了以前住宿的房屋,就像对待自己的老师那样来尊重他。果然,天下那些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就都赶着来到燕国,投奔燕昭王,生怕晚了就没有自己的位置。在这些人里,就包括来自魏国的乐毅、来自齐国的邹衍和来自赵国的剧辛。

昭王不仅对前来投靠的人才十分重用,还非常关心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他和燕国的百姓们同甘共苦。他平时吃的、穿的都和普通的百姓们没什么两样,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君王就搞特殊,这一切都被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和爱戴。

在昭王从天下招纳来的这些贤才当中,来自魏国的乐毅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战国初年名将乐羊的孙子,因为出生在将林之家,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先辈们的影响,耳濡目染,把先辈们的兵法都学会了。除此以外,乐毅还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一直希望能够得到明君的重用。

其实,在来燕国之前,乐毅原本在魏国当官,但是在那儿待了挺长时间,也一直没有得到魏王的重用。不仅如此,魏王还说他那些战法都是纸上谈兵,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要是真打起仗来根本一点用处也派不上。乐毅被羞辱的火冒三丈,觉得魏王不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没过多久,他就听到了燕昭王向天下广招贤才的消息,觉得施展自己平生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满心欢喜,赶紧把行装收拾好,立即启程赶往燕国。

乐毅来到燕国的时候,燕昭王用最高的礼节欢迎他的到来。只见都城的大道两边,迎宾的乐手排成一排,昭王亲自前来迎接他进城,这让乐毅深受感动。

昭王知道他精通兵法以后,就经常来虚心地向他请教,乐毅耐心的回答每每都能让昭王非常满意,于是,昭王马上就任命他全权负责燕国的军事和国防,统领国内全部的兵马。

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乐毅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他觉得燕国目前的军队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是不解决的话,以后肯定会出大麻烦。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对燕国的军事进行大幅的整顿。

在所有的问题里,情况最严重的就是燕军混乱的编制问题,所以,他就先从这里入手,帮燕国组建了第一支专门的骑兵部队。之后,他又把各个独立的兵种从大部队里分离出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专业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抵挡敌军骑兵的进攻,他还专门组建了一支专门用来对付骑兵冲锋的重装步兵。这些人都是他专门选出来的,个个人高马大,力大无穷。为了阻挡敌人的冲锋,他还给这些人配上了专门用来攻击骑兵用的长枪和专砍马腿的马刀。这样一装配,只要敌人敢来,就立刻能杀的他们人仰马翻。

等到所有的兵种都组建齐全以后,他又发现燕军手里用的兵器质量太差,不适合战斗。燕军手里的兵器大都是青铜的,不够锋利,刃很钝,砍一下杀不死人。乐毅看过之后,心想拿着这种武器怎么能和人家硬碰硬呢?你砍不动人家,人家可是能砍动你的啊!这仗还怎么打呢?于是他就给燕军换上了坚韧锐利的铁制兵器。

不久他又觉得燕军原有盔甲有好几十斤,非常笨重,当人穿上之后,想迈开腿都费劲。于是他就用轻便的片甲来替代。

燕军以前打仗,手里拿着的盾牌都是木头做的,这样的盾牌不够坚固,还容易受潮,用的时间了,人家一刀砍过来,盾就被劈成两半了,还怎么用来防护呢?于是乐毅就给燕军换上了铁盾牌。

就这样,燕国的军队在经过一番整治之后,焕然一新。燕军的将士一个个也都精神抖擞,士气饱满。之后,乐毅就开始按照全新的思路来练兵,把当时天下诸侯国军队里运用的最先进的战术都吸收过来,来训练部队。经过训练之后,燕国的军事力量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

就这样,到了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燕国的国力已经大大增强,百姓们生活殷实富足,和当初刚平定子之之乱的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在乐毅的带领之下,燕国的兵士一个个身强体壮、精神饱满,敢于迎接一切敌对势力的挑战,士气高昂。

这个时候,燕昭公觉得报仇雪恨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就这样,他任命乐毅来做上将军。联合起赵国、韩国、魏国、秦国和楚国一起去攻打齐国。六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齐国,一路上势如破竹,齐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为了给齐国一个深刻的教训,燕国军队在齐军后面穷追不舍,一直攻进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湣王仓皇之下,赶紧逃出了都城,不知所踪。之后,为了报仇雪恨,燕国的军队把齐国的王宫和齐国先王的祭庙都一把火给烧了。之后还把齐国国库中的财宝,以及二十八年前齐军从燕国抢来的财宝都搬回了燕国。

为了庆祝战斗的胜利,燕昭王亲自来到了济上来犒赏三军,乐毅也凭借着巨大的功勋被封为昌国君。当时的燕国成为了国力仅次于秦国的一等强国。齐国的国土只剩聊、莒和即墨三个城池没有被攻下,其余的七十二座城池都已经全部被燕国占领,成为了燕国的领土,燕国在那里统治了六年时间。

燕昭王重用人才的战略终于得到了丰厚和完美的回报。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招贤纳士的成语典故

招贤纳士的成语典故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燕国弱小常被强国欺凌,燕昭王为奋发图强,向郭隗(wei)问计,郭隗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君王,想用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等了三年也没买到。一个臣子主动要求去帮助他寻找,三个月就找到了,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两黄金买回了马骨。君王很生气,这位臣子说,君王您买马骨用五百两黄金,天下人会认为您真的喜欢千里马,也就会主动把千里马送来。不久这位君王果然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郭隗建议修筑黄金台招纳天下英才贤士,集聚燕国共谋发展。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随后封他为宰相,在今河北易县燕下都东南、易水河畔筑起了黄金台。

历经两千余年沧桑巨变的“燕都遗迹”至今仍可依稀可见。燕国民众闻知燕昭王为振国兴邦而筑造黄金台招贤纳士,举国上下、万民欢腾,曾出现排队献上家乡土修筑黄金台的动人故事。燕国建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之举,振动很大。魏国大将乐毅等英贤先后奔向燕国。燕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三晋兵力。由乐毅挂帅伐齐(公元前284年)攻下齐国70余座城池,齐王被迫逃亡国外。

与此同时燕国袭破东胡拓地千里,南进占领中山国部分土地,使燕国跨入强国行列,史称燕国中兴年代。

成语典故千金市骨 成语千金市骨解释

1、成语典故: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战争不断。燕国曾被强大的齐国打败。燕昭王继位后,决心招贤纳士,复兴燕国。一次,燕昭王召见了极有谋略的谋士郭隗,虚心请教道:“当前燕国面临困境,你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贤士,辅助我治理国家,重整旗鼓,以实现复仇的夙愿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的问题,而是先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国王,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派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布告,说他愿出一千两黄金购买一匹千里马。可三年过去了,一匹马都没有买到,国王为此很不高兴。这时,国王身边有个待臣说他愿意带上一千两黄金出外寻找千里马。国王同意了。于是侍臣带着一千两黄金,四处奔走寻马。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打听到点儿消息,可等他赶到时,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侍臣毫不犹豫地拿出五百两黄金,买下了那匹千里马的尸骨,带回来献给了国王。国王斥责道:“我要的是一匹日行千里的活马,可你却白白花掉五百两黄金,买回一堆千里马的尸骨,这有何用呢?”侍臣不慌不忙地答说:“大王,您买了好几年的千里马都没买到,这并非是世上没千里马,而是人们不相信您真的会出千金买马呀!如今我花掉五两黄金,为您买了一堆千里马的尸骨,消息传开后,天下人都知您珍爱千里马,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把活的千里马给您牵来。”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被送到了国王那里。

郭隗讲完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大王若真的想招贤纳土,不世先从我开始,天下贤人见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被您重用,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会主动来找大王了。”燕昭王觉得郭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师。各诸侯国的贤士闻讯,纷纷前来向燕昭王自荐。燕昭王任用各国的能人贤士治理国家,后来,终于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收复了全部失地。

2、千金市骨,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

3、寓意:千金市骨这个典故反映出一种用人的普遍心理。后来人们就以此类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爱惜人才行为,看到了这一成语的正面激励含义,却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注意到,千金买到的,不是千里马本身,而是千里马的尸首。这就同寻求真正的千里马有了差别。不注意这种差别,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燕昭王为什么不惜花费千金购买马骨头?

买马骨头的不是燕昭王,而是当时燕昭王的谋士郭隗为燕昭王讲述的一个小故事。

当时燕国被齐国打得大败,国家破败,民生凋零。刚刚继位的燕昭王,急于招纳贤士,整顿国家,将国家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也因此,名士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是为了告诉燕昭王,只要刚开始善待名士,名士就会自己主动跑来辅助。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意见,礼贤下士,重金任用郭隗。也因此,各国有才能的人,纷纷跑到燕国求仕,燕国的一片破败也得到了恢复,国家也渐渐强大起来。

这些人中就有后来攻破齐国国都的名将乐毅。

所以,燕昭王千金买马骨就是为了招徕当时各国的名士,来辅助自己,帮助自己的国家走向繁荣和昌盛,并且可以报当初被齐国攻破国家的大仇。

可以说,燕昭王在郭隗的帮助下了一盘大棋,使天下的贤士都跑到了他的国家。这是一个很有作为,很有能力的皇帝。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0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