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姓“朱”与“猪”谐音
明朝猪和皇帝名字一样所以最终按照要求,所有的猪全部都改名成豕、还可以叫彘。另外也同样取了一个肥肥的名字,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传说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记载,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是很清楚。
朱元璋在成为帝王之后,有一年就来到一户专门以杀猪为主的人家,更是直接写了一个对联,上面写着一要斩断是非根,我们也可以知道在朱元璋时期完全没有忌讳这一些。但是在进入到明朝时期,皇帝却非常的忌讳,直接就开始发布禁猪令,要求不可以养猪,那么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明武宗在过27岁生日时确实非常的风光,所有的大臣全部都拿着礼品来到这里祝贺,对于皇帝来说,能够坐在这么一个豪华的位置上,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当他准备吃肉时就发现居然是猪肉。此时马上想到自己的姓氏,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大不敬的做法,因此马上就选择发布禁猪令,从此以后不可以买卖猪肉,不可以养猪,否则的话就会直接发配边疆,只能够选择养牛或者养羊。
随着这一套禁止令猪的数量就已经逐渐的减少,后来明皇帝在吃饭的时候,也会觉得饭菜真的特别难吃,询问玉厨为什么没有猪肉,这才知道这一个原因。因此后来就决定去改变,废除了这一条经历,在废除之后,皇帝马上就下令把猪的名字进行更改。看来这一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并不清楚,没有什么实际的记载,不过明朝对于猪还有姓氏这个问题处理的还是非常明智的,并没有特别的激进,相对而言也让大家看到了人性化的操作,这还是非常不错的。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明朝猪和皇帝名字一样(按要求更改)
明代皇室对“猪”字和朱姓的谐音是不避讳的,猪就是猪。
1,明朝的《御制大明会典》(注意是御制的,虽然不是皇帝亲自写,但是还是代表了皇帝的官方意见):“是日、内官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讫。每庙猪一、羊一、帛二、缸一篚。”看到没有,皇家奉先殿的陈设,也是直接写猪字,并不存在什么避讳之类的说法。再看庆成宴的菜单:“郊祀庆成:永乐二年、……中桌、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虽然马肉猪肉羊肉放在一起烧一顿饭实在有点黑暗料理的意思,但是这无疑证明了明代皇室对“猪”字和朱姓的谐音是不避讳的。
2,太监也不避讳“猪”字,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便记载:“本地则烧鹅鸡鸭、猪肉、泠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
3,民间的记载,《三言二拍》里头也有“猪”字:“当日金奴与母亲商议,教八老买两个猪肚磨净,把糯米莲肉灌在里面,安排烂熟。”
这些记录,从宫廷到民间,无不说明明朝对“猪”字并无忌讳。
其实在很古的时候,“朱”和“猪”的发音并不相同,《平水韵》中,这两个字就分属不同的韵部,并不存在同音的问题。不过到了明朝,在《洪武正韵》里头,“朱”和“猪”的发音已经是放在同一个韵部了,说明其发音差不多。但是,其实明朝的避讳制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格,和之前的汉朝唐朝宋朝相比,明代的避讳是很宽松的。即使是名字里有一个字和皇帝的名字相同,也不会遭到任何处罚——当然,两个字都相同还是不行。而“猪”作为一个民间的常用字,是根本不可能禁用的,所以从朱元璋开始,就并没有对这个字作什么限制。
名字是人们十分看重的,虽然只是一个称谓,但是名字的寓意很深,所以古人对名字十分在意,尤其是在位者,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地位,会禁止百姓和自己名讳相同,说是不冒犯天威。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经常看见皇帝上位以后会制定法令来避免一些事物和百姓冒犯自己的名讳,这也是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我在日常的影视剧里也见到过百姓因此而改名的,甚至皇家妃嫔也会让和自己名讳有冲撞的宫女改名。不过其实有些朝代还好,因为在唐朝,李家颁布过禁养鲤鱼,只因同音,而宋朝皇帝还因为自己的生肖而禁止养狗,那么,明朝朱家在面对家畜猪是怎么看的呢?毕竟猪可是当时的主要食物之一,为了捍卫自家的威严,朱家会怎么处理呢?
一般大多都是改名了事,反正大家都心照不宣,不喊出来就好了呀,所以在明朝,人们不会称其为猪,不过古语里猪的本名叫豕,但是通俗一点就是猪了。在明朝,开元县都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元子而改名,更何况这种被人们豢养的牲畜呢?所以猪改名是已经改不掉的事实了。朱元璋曾经还想用猪蹄套路沈万三,所以可以看到朱元璋对猪并不忌讳,还算潇洒,不会直呼名字,毕竟朱元璋的狠辣大家还是很怕的。
不过朱元璋的不在意心思并没有延续到后人身上,朱厚照就曾经颁布过禁止养猪,那次是朱厚照的生日,当时他宴请大臣,大臣们也挺实在,一个个在宴席上吃猪肉吃的十分欢乐,这样的场面在朱厚照的心里又是另一种解读了,外加朱猪同音,让他心里越发不是滋味,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所以当时钻进牛角尖的朱厚照直接拂袖而去,留下一帮吃的油嘴满面的大臣们一脸懵逼。很快,朱厚照就颁布了一个法令,就是禁止百姓们养猪,一时间民声四起,但是也没办法,在民间,猪粪是十分好的农作物养料,而没有猪了以后,餐桌上又少了一道美食,直到有一天,朱厚照发现青菜没有以前好吃,才发现猪对百姓的重要性,所以很快就废除了这个法令。
其实所谓的冒犯根本就是人们的心理原因,难道名字有字相同就表明这个人会以下犯上吗?简直是无稽之谈,而且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己给自己添堵,毕竟全国同名的人那么多,或许在那个角落里还有和你名字一样的呢?根本就管不过来,不过朱元璋的做法还是挺好的,没有因为姓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古人对于名字看的很重,所以名字中往往包含一个家族的辈分,是要载入族谱的。所以什么时候叫名,什么时候叫字也是很有讲究。如果当皇帝跟动物谐音之时,必须得避开。否则你过年了说“杀猪了”,那么就是说“杀朱了”,在明朝时期,这是要造反的节奏了。那么明朝时期,古人如何避开“朱”、“猪”这个词勒?
其实除了正德之外,其他时候该咋叫咋叫,该咋吃咋吃。明代讳法不论比唐还是比清,都是非常宽松的。比如皇宫的“厚载门”,犯正德皇帝朱厚照与隆庆皇帝朱载垕的名讳,但有明一朝从未改过。放在清朝,怕是会被砍得坟头草都不剩一颗。
明代为避讳而改事物名的例子也不多,除了永乐皇帝朱棣将山东无棣改为海丰(啊这个必须改,“无棣”对他来说实在不太好)、万历皇帝朱翊钧将河南钧州改为禹州之外,别无他例。
只有一个人特殊——正德皇帝朱厚照,大明历史上最会玩的皇帝。那是正德14年(1519),正德皇帝借口平定朱宸濠谋反,痛痛快快出去“南巡”,到仪真(今天江苏仪征)的时候,下令禁止杀猪。兵部左侍郎王,抄奉钦差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钧帖: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这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便是朱厚照同志自己给自己封的官职,非常拉风。其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大概说养猪很正常,但是本爵爷(他自己封自己为镇国公,所以自称“当爵”)姓朱,又属猪,再加上吃猪肉对身体不好,所以不许养猪、卖猪肉,谁敢违背,充军为国防事业做贡献去。命令一下,百姓哗然。整个江南可谓鸡飞“猪”跳,折腾了几个月才在地方官的坚决反对之下废除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日本人的祖先是不是徐福(不完全是)
下一篇: 南院大王是什么官职(契丹高层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