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的免死铁券到底有没有用为何拥有免死铁券的人都被杀了

网络 2023-06-18 14:19:36

朱元璋的免死铁券到底有没有用为何拥有免死铁券的人都被杀了

朱元璋在打江山的时候,确实发了不少免死铁券。比如《明史》记载,他对李善长“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就是说,如果李善长犯了法,而且是犯了应该被处死的重罪,他可以凭着铁券,免除两次死的机会。

要知道,一个人犯了该被处死的重罪,说起来其实还是不太容易的。而还有两次免死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基本上可以确保一生平安了。

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李善长实际上并没有犯什么罪。只不过当年他在当宰相的时候,蓝玉抓到了一个奸细,说是胡惟庸派去和北元暗中联络的使者。当时李善长把这个使者处死了,不过没向朱元璋报告。还有就是,胡惟庸曾派人和李善长联络,希望两个人能够联合起来造反。李善长拒绝了他的提议。不过拒绝是拒绝了,但也并没有向朱元璋报告。

两件事,其实李善长都做得没多大问题,只不过没向朱元璋报告而已。就算没向朱元璋报告,也算不上死罪吧。可是朱元璋竟然就把他给杀了。不但杀了他,还杀了他全家70多口人。

也就是说,免死铁券在李善长那里,不但没能发挥免死两次的作用,反而本来不该死的,却被朱元璋给赐死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所谓免死铁券,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蓝玉也获得了免死铁券,可以免死一次。但是他最终被“剥皮实草”,不但没能免死,还死得非常惨。

此外像朱亮祖、傅友德等人,也获得了免死铁券,最终也都被赐死。

那么,为什么这些大臣获得了免死铁券,最终却没能活下来呢?既然免死铁券发了,就要发挥作用。不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皇帝的话,并非是金口玉言。既然必须是金口玉言,为什么免死铁券,最终形同虚设呢?

我认为,免死铁券确实是发挥了作用的。不过所发挥的,并不是免死的作用,而是别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绝大多数开国皇帝,在当皇帝前,首先就是一方诸侯,或者祖上曾经是贵族。比如杨坚、李渊、赵匡胤、刘秀等人。但是朱元璋却是个一穷二白的人。在开国皇帝中,刘邦和他的情况很相似。但刘邦好歹是亭长,朱元璋却只是个穷困潦倒的和尚。

由于朱元璋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资本也没有,因此,他要能获得大家的支持,除了自身具有指挥才能外,更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别人恩惠。让他的手下人觉得,虽然不可能当皇帝,但却能获得很多利益。出将入相、封妻荫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发放免死铁券,就是朱元璋给部下的恩惠之一。

除了在打江山的时候,朱元璋需要笼络人心外。建国以后,为了确保稳定,不再发动战争,朱元璋也需要笼络人心。因此也就继续发放免死铁券。

所以说,免死铁券的作用,并不是为了给那些犯法的大臣免死,而是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大臣们对朱元璋的拥戴和支持。

但是,当江山已经打下来,国内也变得很稳定的时候,朱元璋需要考虑的,又是另外的问题了。那就是那些功臣们自恃功高,因此在朝廷中飞扬跋扈,自作主张,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多次受到朱元璋的警告之后,他们竟然还表示不服。

而且,对于那些手上握着免死铁券的功臣们来说,他们甚至有些有恃无恐。反正手上有免死铁券,因此并不害怕朱元璋的批评,也不怕被朱元璋惩罚。

这样一来,当年朱元璋为了打江山,为了稳定江山所发放的免死铁券,其作用就走向了反面。不但不能确保江山稳定,反而变成影响江山稳定了。

朱元璋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就要消解免死铁券的反面作用。

其实,要消解免死铁券的反面作用,办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多给那些犯罪的人罗列一些罪行。比如蓝玉,朱元璋给他罗列的罪行,可不是一条两条,而是罗列出来后,搞出了一本叫做《逆臣录》的书。既然蓝玉的罪行,已经“罄竹难书”,也就是说可以让他死很多次。那么,蓝玉的那“免死一次”的铁券,还有什么意义呢?

总之一句话,君王想要你死,你就必须得死。且不说只有一块免死铁券,就是全身被铁券包围起来,你也不能不死。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朱元璋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什么被杀之时却无一人使用?

因为朱元璋要杀这个人,再多的免死铁券也是没用的。就像朱元璋当初发给一些功臣这些免死铁券,难道真的可以在关键时候保住性命?如果那些大臣认真,就有点傻了。说得好听,这是免死铁券,其实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没错,只是重在形式上的嘉奖,并没有实际的作用。朱元璋下了杀某个人的决心,哪怕他有一百块免死铁券,那朱元璋就会杀他一百零一次,反正最后一次就是要置他于死地。

不过最初时,免死铁券是有效的,因为如果不能对应其效能,也是会被人说三道四的。但是,是不是有了这张免死铁券就能够为所欲为呢?当然不能,不然皇帝还怎么治理国家呢?朱元璋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怎样才能让免死铁券变得无用,在里面故意加了一句,谋反的无法免其死罪。

所以后来,朱元璋会想要杀某些臣子时,都会扣上谋反的帽子,而那些被杀之人,也知道拿出免死铁券并没有什么用,所以才会无人使用。也是应了那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像明朝时期著名的?蓝玉案?以及?胡惟庸案?,那些要被砍头人的罪名,无一例外都是谋反。可能怎么都想不到,当初在发给他们免死铁券的时候,那一句谋反除外的话,到底有何深意。

那句话看似多余,实则却成为杀死朱元璋让这些拥有免死铁券的臣子最后的利器。谁能想到,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让免死铁券丧失了它最大的效用。不过皇帝想要谁的命,总是能找到各种办法,让你无法辩驳。

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那些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细想之下,丹书铁券是历史上最细思恐极的东西,也是历史上集权谋厚黑于大成的物件。

丹书铁券,顾名思义,在一块铁牌子上用丹砂记录下开国功臣们的功德以及皇帝对他们的承诺。一开始这个“丹书铁券”只是记录功臣们的功德,性质相当于一张铁做的奖状。

跟我们小朋友三好学生的奖状性质差别不是太大,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大臣们再接再励,继续创造下一个辉煌。

但是在皇权衰微期,这个丹书铁券的性质慢慢就变了,变成了皇帝给拥立有功的大臣们的保证书。

甚至内容会详细到宽恕持有人以及他的家人及子孙无论犯了什么律法,都可以免除几次死刑,朝廷的相关司法部门不得按律惩罚。

这本质上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这里面透露了一个思细恐极的逻辑,那就是只要这个“丹书铁券”存在,就意味着臣子“要挟”皇帝的逻辑存在。

这相当于臣子们要求皇帝必须保证自己和自己亲人儿孙们的几世安全与荣华。关键是自己和子孙的行为竟然还不接受朝廷律法的约束。如果皇帝没有履约,那就是失信于天下。铁券记录的目的就是可以传之于后世的意思。

所以洪武3年,朱元璋给大明开国的。“六公二十八侯”颁发“丹书铁券”的时候,朱元璋敢发,底下的大臣们竟然也敢要。

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是没搞懂这玩意的含义。因为他不但减少了历代“丹书铁券”免除死罪的次数,连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功臣也只免死2次,儿子1次。而此前历朝历代的丹书铁券,持券人至少免死3次起步。并且还在每份丹书铁券的背免死条款前加了个“谋逆不宥”的前提。(意思就是谋反除外)。

这说明了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朱元璋是认真的。至少让各位功臣们认为他朱元璋是认真的。朱元璋认真,也就意味着,他的确从心底里感念各位功臣们的功劳。自己是真的希望在特殊情况下,只要不是谋逆造反,朱元璋都会网开一面。但是朱元璋从来都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他在发放免死铁券之前,他已经读明白了免死铁券的含义。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在没有丹书铁券这个保证之前,功臣们的身上是没有“民怨”的,此刻想要剥夺他们的军权,甚至消灭他们。在道义上是没有人支持朱元璋的,处理不好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朱元璋面对的是自己曾经的同乡、亲戚、朋友、义子、义孙。此刻他们是一股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叫“淮西勋贵”。朱元璋之所以一直等到洪武3年才开始赏功颁爵,那就是朱元璋没有考虑好,如何能够制约这帮“淮西勋贵”。

“欲令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丹书铁券里有一个最大的“福利”,事实上不是“免死”,这帮死人堆子里爬出来的人,事实上根本不在乎死亡的。他们更在乎的是,不受大明朝廷的相关司法部门的律法制约。是的,不管犯了什么样的法,大明的律法是判处不了他们死刑的,因此,他们会变得有恃无恐。就在这有恃无恐的情况之下,他们的“民怨”之声也会逐步沸腾。

处理一个驸马都尉欧阳伦,为朱元璋赢得了大义灭亲的好名声。所以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要借势,要师出有名。

而此刻朱元璋的时机也逐步成熟。因为丹书铁券的纵容,“淮西勋贵”已经成功地从朱元璋身上剥离,逐步成为人神共愤的利益团体。

而朱元璋此刻动手,就不再势单力孤,不再师出无名。连处理他们的理由,朱元璋也早早就写在了“丹书铁券”里,“谋逆不宥”。

从洪武13年“胡惟庸案”到洪武26年“蓝玉案”,历经十数年,牵连几万人;从胡惟庸到李善长,罪名无一例外,都是谋逆。

当初拿到“丹书铁券”的“淮西勋贵”们,还天真的认为自己高枕无忧了,谋逆是不可能谋逆的了,把“谋逆不宥”这一条放在“丹书铁券”上,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什么“保命的丹书铁券”会变成了“催命符”?为什么多此一举的“谋逆不宥”,最终会成了自己无法辩驳的罪名?

朱亮祖有免死铁券,为何还是被朱元璋处死?

朱亮祖有免死铁券,还是被朱元璋处死,虽然他是有功之臣,但是皇帝不想留着你,那你也是一个死,皇帝可以说我失手误杀了呀,或者随便给你一个罪名说你要谋杀皇上,这即便有免死令牌也是没用的,就记住一条,皇帝让你死,你再有什么也救不了自己,如果随了皇帝的心,至少你的子孙后代还是有条活路的。

在历史上,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一下子就送了三十六张免死铁卷给开国元老,绝大多数都是一张,但是最后还是被干掉了,所以不要活的太安逸了。不是说这个皇帝不守信用,而且这种口头上承若的实在不如一张合约拿着踏实,因为免死铁卷官方解释权在人家皇帝这,在说了朱元璋颁发免死铁卷的时候,并未颁发铁劵的使用说明书,也未口头告知这张免死令能用在什么范围内。


首先就是你自己不收敛着点,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放着好哦啊好的日子你不过,你非要这么做来引起天子的注意,那就怪不得皇帝把你视为重要人物了,再加上别的官员弹劾你,你觉得你还能活多久啊。朱亮祖就是这样的例子,被皇帝亲自审理。

皇帝要你死,你拿出免死牌这也是没用的,最后还不是被打了几十大板,在板子上面做做手脚,不死也得半死不活的状态,就这样归命西天去吧。就算你有朱家的血缘关系那也是不行滴。

朱元璋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大臣受处分时没人用来免死?

朱元璋确实发了很多的免死铁卷,给那些帮助他开国的有功之臣。但是朱元璋发布这么多的免死铁卷给这些有功之臣,并不是真的让他们能够有免死的权利,而是为了试探他们是否忠心耿耿。并且免死铁卷,也不是说这些大臣想用就能用的,因为真正的权力还是掌握在朱元璋的手里,朱元璋想要这些打臣死,这些大臣就得死娟,朱元璋想给他们安上什么罪名就可以给他们上什么罪名,因为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是掌管整个天下的人。

那些有功之臣,虽然心里想着自己也可以免死,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其实只是朱元璋为了安抚他们所设下的一计。当时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那些有功之臣朱元璋也是对他们十分的担心的,因为朱元璋本身也就是因为造反所取得的天下,所以他特别害怕有其他的人会造自己的反,夺取自己的江山。所以朱元璋只能颁布一些免死铁卷,给这些有功之臣来稳住他们的心情,想让他们在朝廷里面好好的为他做事。

并且这些免死铁劵的免死前提也是一些非常微不足道的罪过。因为,这些免死的前提都是一些烧杀抢夺之事,并不是足以杀头的罪过。而真正的杀头罪过是谋逆之罪,只有谋逆之罪才不能用免死铁卷来抵挡罪过。所以当朱元璋想杀掉这些曾经的有功之臣,他就只能以谋逆之罪来给他们定罪,并且以此为理由来杀掉他们。

所以说这些大臣也确实是非常的可怜,他们在开国之前为朱元璋出生入死想尽了办法,但在开国之后生活安稳了。朱元璋反而去怀疑他们想要把他们给斩尽杀绝。虽然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但确实对这些大城市有很多的不公平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9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