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为什么要设计弄死魏延,换做你是诸葛亮也会杀他的

以史为鉴 2023-06-18 13:36:06

诸葛亮为什么要设计弄死魏延,换做你是诸葛亮也会杀他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延被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魏延自随先主刘备入川,在平定广汉郡的战役中,立下战功,刘备提升他为牙门将军。七年后,刘备于汉中之战战胜曹操,占领汉中地区,彼时所有人都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结果却大出众人意料,刘备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让魏延做了汉中太守。

武侯诸葛亮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五丈原病危,留下密令:斩杀魏延。最终在杨仪、姜维等的配合下,马岱成功斩杀了魏延。那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魏延呢?在笔者认为,其中原因可以概况为三。

第一, 魏延不甘心永远做一个将,他想做帅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每次都请求带兵独立作战,这与诸葛亮的用人策略明显有分歧。诸葛亮喜欢用听话的将领,这无论是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中都能够体现。在演义中,诸葛亮博望坡、赤壁之战使关羽、张飞发自内心的佩服。在正史中,诸葛亮与关、张没有军事上的交集,但却偏爱用赵云,或是张苞、关心等后辈,因为这些人以服从为军人的第一天职。

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魏延请兵入西羌,攻击曹魏的凉州地区,击败费瑶和郭淮。第四次北伐,请兵未果,与高翔、吴班正面对阵司马懿。

汉中太守魏延

魏延并不想跟着诸葛亮一起北伐,他希望请兵走侧翼战场,做蜀汉的“韩信”。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心里是非常明白的。如此,即便魏延没有反叛的心,诸葛亮也不会放任魏延任意发挥的,毕竟刘邦与韩信的历史教训足以起到警示作用。但,诸葛亮死后呢?

第二, 魏延的战略危险性太大,极有可能给蜀汉带来覆国的灾难

魏延希望能自己率领一支军队走侧翼战场,最终与诸葛亮主力不均会师于潼关。诸葛亮却一直都不给魏延机会,这令魏延有种怀才不遇,一生报复无法实现的心里。

据《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魏延献计:请兵五千,从子午谷直取长安。其实子午谷奇袭虽然风险性很大,但未曾不可一试,毕竟夏侯楙不是曹仁。可惜提出该计策的是魏延,如果奇袭成功魏延极有可能据长安而自立,从此脱离蜀汉的统治,如果奇袭失败,魏延将会被重罚,甚至斩杀,诸葛亮北伐正是用人之际,当然不舍得杀掉悍将魏延。

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死后,军中必定无人可以控制魏延。论资历魏延远在姜维等人之上,蜀汉自五虎将相继去世之后,魏延显然便是军中的硕果仅存的悍将;论威望,魏延也算身经百战的将领,赵云去世后军中没有人比他的威望高,况且魏延擅长训练士兵,收获军心。

如此人物,一但实际掌控蜀汉军权,用自己的战略进行北伐,将无人能够阻止。无论最终成与败都是在消耗蜀汉,消耗刘备毕生积累的心血,也不可否认他会成为另一个“司马懿”。

第三, 魏延傲慢更胜关羽,但却没有关羽的忠心

魏延的傲慢无礼是众所周知的,在蜀汉后期文武皆要避其锋,唯独杨仪总是与他正面对抗。此时,蜀汉军中已是人才凋敝,大将魏延的地位可想而知了。关羽的傲是傲上,不喜欢与文人交往,但并没有到傲慢无礼的地步,黄忠只不过是他一直不敢正视的一个自己而已。

关羽是从黄巾起义就开始跟随刘备的,当时刘备什么都没有,更不是什么汉中王。中途虽然历经分分合合,曹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挽留,但关羽始终不被名利所动,一心只忠于刘备。

先主刘备

魏延是不一样的,他也忠于刘备,但刘备早已病逝了。他对刘禅继位后的蜀汉也不是很忠心,因为此时蜀汉实际掌权者是诸葛亮,而诸葛亮一直都不采纳他的建议,不给他实现自我的机会,并且还时时提防着他,这让他始终没有家的感觉。

他在蜀汉后期的地位虽然不亚于关张在蜀汉前期的地位,但他始终没有关张的特权,一直都在诸葛亮的统帅之下。他时时刻刻都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更希望能通过在战场上的军功来实现这些,但诸葛亮不是先主刘备,更没有像刘备当初提拔自己做汉中太守那样给自己机会。

这所有的一切,在诸葛亮死后,魏延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实力真的很强大,足可以像韩信一样,依靠征战封侯拜相、封疆裂土。

三国地图

总结

可能魏延直到死去的那一刻都没有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杀自己。蜀汉宿将赵云,晚年依旧战无不胜;曹魏名将张郃,后期战争,所到之处畅行无阻。此时,该轮到他魏延上场了,蜀汉也正是需要人才,需要魏延的时候。

可惜一切都错了,诸葛亮是绝对不允许魏延在自己死后,继续统兵作战的。他要为蜀汉负责,要为先主刘备的托孤重任负责,他不能留魏延。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魏延从刘备时代,就深得刘备器重,虽是降将,仍被破格提拔,担任镇远将军,镇守汉中,获得实权,最后俨然成为除诸葛亮外的二号人物,诸葛亮也非常器重和信任魏延,但晚年也很忌惮他,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没多久也死了,他的死有诸多原因

魏延性格骄傲,脾气火爆

魏延虽然带兵有勇有谋,但和关羽一样,实在是太骄傲了,他争强好胜,性格孤傲,目中无人,不具备政治头脑。由于得到刘备的器重,成为汉中太守后,就更加肆无忌惮,看不起其他人,因为他的脾气火爆,对手下和身边的人态度不好,所以他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水火不容,他们的故事也总是为后人津津乐道,杨仪与魏延都是有实权且有至高地位的人,但他们总是互相看不惯,魏延甚至时常对杨仪拔刀相向,这让杨仪非常记恨。魏延与杨仪的关系不和,也间接的导致了最后北伐战争诸葛亮放弃了魏延,让其断后,自行撤离。

魏延与诸葛亮带兵有分歧

魏延与诸葛亮在北伐战略战术上有分歧,魏延主张出奇兵,愿独自领军偷袭,而诸葛亮认为蜀军本来就兵少,就更加忌讳分兵,所以诸葛亮主张谨慎稳重用兵,魏延虽然非常尊重诸葛亮,但他觉得诸葛亮过分谨慎,不敢大胆用兵,而且,大部分军权都在诸葛亮手里,魏延并没有独立指挥权,因此魏延开始记恨诸葛亮。诸葛亮何等聪明之人,他当然知道魏延的野心,因此北伐中诸葛亮在感觉快死的时候,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为了防备魏延有变,并没有让他参加,导致了最后撤退时,留下魏延断后,大军自行撤军。

魏延功高震主,有造反的能力

魏延是一个军事奇才,有勇有谋,擅长出奇制胜,在刘备入川的时候,魏延就跟随刘备一同征战,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汉中,而后刘备力排众议,任命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保证了汉中多年的稳定,可见在军事上,魏延是很有能力的。后来,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在北伐期间,诸葛亮非常倚重魏延,魏延也因此战功卓著,后来俨然成为了除诸葛亮外的军中第一人,除诸葛亮外,朝中和军中再无人可压制魏延。虽然魏延是军事奇才,但他毫无政治头脑,行事肆无忌惮,提出来的建议也不稳重,尤其他提出的子午谷谋略就完全颠覆诸葛亮之前的稳定北伐战略,诸葛亮深知自己一旦逝去后,就没人能管得住魏延了,害怕他拥兵自立,所以,在北伐的最后军事会议,诸葛亮没有让魏延参加,导致了最后撤退时,留下魏延断后,大军自行撤军,魏延被马岱从身后偷袭至死。

蜀中无大将,魏延有勇有谋,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杀他呢?

五虎上将相继陨落之后,蜀汉人才开始凋零,除了魏延之外,几乎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大将。魏延乃是可以与五虎上将并肩的名将,追随蜀汉多年,为蜀汉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而且在三国后期,作为稀有的名将,魏延既有勇也有谋,深受诸葛亮倚重,但是同时诸葛亮也处处提防着他,因为诸葛亮从魏延一开始投靠刘备时就认为其脑后有反骨,日后难以驯服。


魏延其人,字文长,曾为韩玄手下将领,后因在韩玄手下不得志,而当时刘备正攻打长沙,魏延便弑杀韩玄投靠了刘备。对于魏延的投靠,刘备满心欢喜,毕竟在这个起步时期,广纳人才是当务之急。心怀抱负的魏延为认为找到了明主,然而诸葛亮一看魏延这个人,虽为猛将,但其弑杀韩玄的行为让诸葛亮很担忧。诸葛亮认为魏延乃是不忠之人,于是当着刘备及众将的面要将魏延处斩。

听到要被处斩,魏延吓出一身冷汗,发誓一生尽忠蜀汉,刘备更是惜才,连忙向诸葛亮求情,这才救了魏延一命。这一个桥段在三国演义里其实是诸葛亮试探魏延的一个插曲,而正是因为这个插曲,后来魏延在蜀汉也是兢兢业业,没有反心。


诸葛亮与魏延两个人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第一次北伐上,魏延欲效仿韩信提出子午谷奇谋,冒险从子午谷险道奇袭长安,但是为人谨慎的诸葛亮认为魏延太过于冒险,同时蜀汉的兵力已经折腾不起,所以无情拒绝了魏延的计谋。

这件事让魏延给诸葛亮标上了胆小怕事的标签,甚至传到了诸葛亮的耳朵里,因此诸葛亮对他开始有了芥蒂。但是即使如此,随后的北伐,诸葛亮仍然还是重用魏延,毕竟蜀汉确实已无能够与魏延相当的大将。而从这一点,诸葛亮是没有杀魏延的理由的。


魏延被杀是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时,当时诸葛亮已经病重,将不久于人世,而魏延正是这次北伐的前锋。从至始至终,诸葛亮虽对魏延有戒心,但是到了后三国时期,蜀汉更没有什么人才可用,所以诸葛亮并没有杀魏延之心。如果诸葛亮在临终前能够亲自交待魏延断后,也不至于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再升级。魏延作为蜀汉后期资历最老的大将,其确实是有为蜀汉奉献毕生的想法,谋反之说不应该放在魏延身上,其被诛杀并非诸葛亮本意,而是惹了不该惹得杨仪。让其断后是杨仪对他的摆布,所以怒火中烧。而当杨仪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慢慢撤退,这让魏延认为是杨仪违背了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因此率领大军倒戈杨仪。

正是如此,杨仪有了杀魏延的理由,随后杨仪派马岱偷袭魏延得手,一代名将魏延陨落。
从至始至终,诸葛亮虽对魏延有戒心,但是到了后三国时期,蜀汉更没有什么人才可用,所以诸葛亮并没有杀魏延之心。如果诸葛亮在临终前能够亲自交待魏延断后,也不至于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再升级。魏延作为蜀汉后期资历最老的大将,其确实是有为蜀汉奉献毕生的想法,谋反之说不应该放在魏延身上,其被诛杀并非诸葛亮本意,而是惹了不该惹得杨仪。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最早,老魏是在刘表手下工作的,身份么,也就是一个基层小干部。刘表死了,家里财产分配不均,闹事儿。为什么闹事儿,因为刘表娶过两个老婆,两个老婆都有儿子,肯定不是一条心么。于是刘表前窝儿后窝儿的两个儿子闹着继承遗产。打起来了,还打成了一锅粥(这种事儿,当今社会也有。不新鲜)。刘备作为刘表的远房同宗兄弟,大概也是穷疯了,也想进来掺和掺和分点什么遗产。可难度太大,你想想啊,这一家子都盯着刘表那点遗产呢,跟乌眼鸡似的,外人能捞着什么油水啊?刘备不死心啊,管他呢,有枣没枣三杆子。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他还真掺和进来了。刘备假借奔丧,想进襄阳城,可人家的城门关着呢。魏延也没有请示领导,就私自跑出来欢迎(这叫没眼力架,领导没说话呢,你急着欢迎个什么劲啊?),这应该是魏延第一次露面。城里的人可都明白刘备那点儿心思,乱箭射下来,刘备眼看着人家不欢迎自己,也没大脸进城了,掉头走了。魏延也进不了城了,也落荒跑了。他投奔长沙太守韩玄了(人有本事,到哪也成,魏延不是白给的)。我们猜测,魏延这第一次露脸的原因,大概就是想到刘备的企业里来上班儿。

魏延第二次露面的时候,就赶上关老爷攻打长沙,黄忠也是长沙市的老干部了,他跟关羽在战场上相遇,本来应该刺刀见红,可是黄忠出卖企业利益,做人情交换。原因是关羽放了黄忠一马,黄忠就饶了关羽一箭。这算什么啊。这跟现在的足球场上互相放水有什么区别呢?有些书评家还跟着喊好,说黄忠是有情有义之人。这不是瞎起哄吗?两军阵前都杀红了眼了,黄忠玩这套把戏,真是跟踢假球没有区别了。那韩玄在城头上看得清清楚楚,他能不急眼吗?好啊,姓黄的,你吃里扒外啊,我白给你开工资了,我白给你年终发奖金了。来人啊,把黄忠绑到刑场上去。给我杀喽!形势危急之下,魏延又面了。他是个能干的人,也是个聪明人,他大概在韩玄的企业里干得不如意,一直也没有提拔起来,也就是一个一般干部,他早就想跳槽,到刘备的公司里去干活了。这下算是有了机会了。于是,老魏拎着大刀片儿,闯了法场,救了黄忠,杀了韩玄,开了城门,把刘备放了进来。至此,韩玄这家公司算是破产了。

这一通紧忙活,魏延先生肯定得累出一身臭汗,也算是有功了吧。没有魏延,您刘老板想攻下长沙,得增加成本,追加投资啊。刘备诸葛亮至少得跟我老魏说声谢谢吧。至少也得摆一桌请我老魏一顿儿吧。

可是满拧,天底下有时候就没有道理可讲。诸葛亮不干。他硬说魏延脑袋上长着反骨。非要杀了他。读书读到这里,真有点让人替魏延寒心。旧话说,女怕上错床,男怕入错行。魏延可是也没上错床,也没入错行,他就是帮错忙了。人家刘备打长沙,这里边其实没你魏延什么事儿。你急着插什么手啊?你这叫破裤子乱伸腿么。想立功受奖?你得看看人家待见你不,喜欢你不,现实生活中,像魏延这样急于跳槽的事例并不乏见。中国人常常讲一个俗话儿:树挪死,人挪活。是不是这样?可得具体分析。你得挪好了,你要是挪不好,也得死。比如说,你真看中某一个单位或者企业了,左思右想,前后核计,总觉得这个单位十分合你的心意。你真的看中了这个单位的办公条件,工资待遇,而且这个单位也同意你调入。但是,你可别天真地傻想,这下儿我可如愿了,到了那里如何如何大干一场,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你一定得先了解一下这个单位的人事关系如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如果你调进去了,很可能你就是“掉”进去了,如果跟新单位的人事关系搞不到一起,你就算是栽了。如果再跟顶头上司搞不到一起,你就更栽了。你就得跟魏延似的,忠心耿耿,一腔热血,豪情壮志地来到了刘备的企业上班儿,可是人家的主要领导诸葛亮先生一见面就不喜欢他啊。还一定要杀了他。这可太别扭了。

说到“战长沙”这一段,其实挺没劲的。如果我们不相信相书上的话,那么诸葛亮刚刚跟魏延见面,就要杀魏延,就是有些找碴儿了。或者说,这两人天生就不对眼。读者别误会,谈歌这绝不是讲迷信,现实生活的经验中,这种事儿真是不少。无论你如何积极要求进步,领导就是看不上你,你也真没有办法。举个例子,谈歌有个朋友,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姓周。老周就对谈歌讲过,单位有几个人,他就是死活看不上。其实人家也没有什么错,可是他就是看着人家别扭。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犯相。跟他犯相的这几个人当中,谈歌还熟悉其中一个,姓李。老李也很头疼地向谈歌诉苦,说周领导不赏识他,无论他怎么卖力气干活儿,怎么为企业出谋划策,周领导也不喜欢他。谈歌劝老李:别着急,慢慢的,时间长了就好了,周领导还不大了解你么。老李苦恼地说:关键是周领导不愿意了解我。还怎么了解我啊?最后,老李得出了结论:我跟周领导犯相。

这实在是人性的弱点啊。生活中,人们常常被这种弱点伤害着。而这种事情常常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更摆不到桌面上。再往深里想想,人们在生活中不是常常被这种“犯相”的现象困惑着么,如果你跟某个领导犯了相,你说得对也是不对,你说得不对更是不对。总而言之,你怎么着也不对。

魏延算是跟诸葛亮犯了相了。经验告诉我们,跟领导犯相的人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这可是自古以来,存在于人事关系中的一件特别尴尬的事儿啊,真是不容易解决。中国还有句话,叫做日久见人心。可是现在这话不大实用了。用不了“日久”,如果领导跟你犯相,过不了一个礼拜就得把你炒了鱿鱼,还见什么人心啊。你见“伤心”吧。如果你去应聘,你遇到一个跟你犯相的考官,你肯定连面试这一关都过不了。就算你是怀揣着绝技,就算你揣着外国留学回来的学历证明,就算你是MBA推荐来的,就算你揣着一叠子钞票,想面试过后请人家撮一顿儿,可人家就是不用你。就是看着你别扭,看着你不顺眼。你还真没辙。你还想请客么?你就是请人家喝茅台,喝XO,吃燕窝鱼翅,人家也不稀罕去。古时候那位揣着和氏玉到处献宝的先生,肯定遇到了一些犯相的人,不仅不认和氏玉这块宝贝,还让人家把手脚都跺了。更惨。这岂不是抱着猪头,进不了庙门么!你就叫撞天屈吧。

刘备还算是顾全面子,第一把手嘛,总要顾全大局。他劝住了诸葛亮,这才算是留下了魏延。是啊,真要这时候杀了魏先生,传扬出去多不好听啊。损害企业形象啊。人家谁还敢来投奔啊。咱这刘氏公司刚刚成立,正是招工的时候,可别弄出乱子来啊。行了行了,孔明先生啊,看在我老刘的面子上,先让魏先生留下吧。先试用一个月嘛。

魏延总算是别别扭扭、委委屈屈地在刘备的公司上班了,可魏延从此算是不走运了。他在蜀国流血流汗干了几十年。从长沙一战开始,出生入死,大小战事,几乎都少不了他。都五六十岁了,还扛着大刀片儿,跟着诸葛亮到处打仗呢,还当过不少回先锋官呢,遇山铺路,见水搭桥的苦差事也干了不少回。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

说诸葛亮要杀魏延的,都是来自三国演义的说法,因为在正史上,诸葛亮不但没有杀魏延,反而给魏延高官厚?,事实上,诸葛亮掌权期间,魏延是官职升得最快的蜀汉将领之一,诸葛亮临死前让魏延断后,那是想保全魏延,但是魏延因为与杨仪争功,被杨仪指使马岱所杀,则是杨仪公报私仇了,所以正史上的魏延是被杨仪害死的,与诸葛亮无关。但在三国演义中,则完全不同,以下以三国演义为背景来说一说诸葛亮为何要在三国演义中杀魏延,真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吗?

魏延当然不是,魏延能被刘备提拔重用,是因为魏延一是有才能,二是忠心耿耿,魏延从来也没有造反的念头,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那只不过是指魏延杀了旧主长沙太守韩玄而已,但魏延对刘备及蜀汉政权,从来也没有造反的念头。有人说,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不听诸葛亮遗命,仍然想要率军北伐,这不就是造反吗?首先,看看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对费祎说的一段话,魏延是这么说的:丞相虽亡,吾今现在。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 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

魏延救黄忠杀韩玄这话的意思很明确,魏延说丞相死了,现在我魏延还在啊,杨仪不过是一个长史(秘书)而已,怎么能担当大任呢?他只需要扶着诸葛亮的灵柩回川安葬就行,我魏延当率领大军攻打司马懿,一定会成功,怎么能因为丞相一个人去世而废止国家大事呢?我想说的是:这根本就不是造反,魏延不听从诸葛亮的遗命,那是因为魏延想要掌控蜀军的兵权,然后再率军北伐,继承诸葛亮北伐的事业,看清楚了,魏延是要北伐,而不是向北方投降,如果魏延想投降北方的曹魏政权,他用不着跟杨仪争权,只需要率领自己的军队直接投降曹魏就行,但是魏延并没有这么做,所以魏延根本就没有反骨。

魏延勇猛善战魏延说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过于夸大自己的作用,连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天下奇才都不能成功北伐,魏延何德何能?能自认为比诸葛亮还厉害,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魏延能成功吗?当然也不能成功,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把兵权交给魏延,就是因为诸葛亮看透了魏延这个人,魏延在三国是相当自傲的一个人,其自傲程度可与关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诸葛亮担心魏延如果掌握兵权后,会变得和关羽一样好战,关羽最终的结果是大意失荆州,如果让魏延掌握兵权,最终结果就会来一个大意失益州,蜀汉政权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失去了,这才是诸葛亮阻止魏延的真正原因。所以,诸葛亮临死前把兵权交给了杨仪,让杨仪率领大军回成都,诸葛亮先给了马岱一个锦囊,告诉他依计而行,之后又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告诉杨仪:魏延肯定要造反,到时候你和他对阵,再打开锦囊,到时自然有斩杀魏延的人出现。当天晚上,诸葛亮就去世了。

诸葛亮临死前之后发生的事情,果然如诸葛亮预测的一样,魏延不服从诸葛亮的遗命,与杨仪争权,同时早早地向南撤退,并烧毁了栈道,让杨仪大军南撤的道理不好走,并且魏延在南谷口屯兵,准备伏击杨仪,魏延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攻打杨仪身上。最终当魏延与杨仪对峙时,杨仪打开了诸葛亮临死前给他的锦囊,上面写着叫杨仪对魏延说:你敢在马上大叫大声谁敢杀我吗?杨仪照做了,魏延立即就大笑说道:谁敢杀我?只说了一句,但听到魏延身后的马岱说了一句:我敢杀你。于是一刀砍落了魏延的首级,同时马岱大呼:丞相高明!魏延就这样死于诸葛亮的两个锦囊妙计中。

魏延事实上,诸葛亮也不过是用了一个声东击西之计,让杨仪吸引魏延的注意力,然后再让杨仪通过锦囊把杀魏延的暗语说出来,由马岱来响应杨仪的暗语,最终趁魏延毫无防备之机斩杀了魏延,魏延之死其实并不是诸葛亮杀的,而是自己作死。如果魏延能够听从诸葛亮的遗命,老老实实地撤军,那么魏延就不会死,诸葛亮也不会杀魏延,因为没有必要,但是魏延不仅不听从诸葛亮的遗命,而且首先率军与杨仪发生内讧,导致蜀军自相残杀,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的发生,为了蜀汉政权的内部稳定,诸葛亮只能以锦囊妙计杀了魏延。

魏延仍然想北伐诸葛亮在临死前就预测了魏延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延就是一个活脱脱翻版的关羽,关羽因为在掌握荆州兵权后,一意孤行,执意发兵北伐,结果被东吴偷袭了荆州,导致荆州被孙权夺走,同时关羽被杀,这样的结果,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又无法阻止的,因为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有能力,又有性格,诸葛亮都管不了,最终导致悲惨的结局。现在魏延身上就有关羽的影子,诸葛亮绝对不允许关羽的事再次发生在蜀汉政权,哪怕诸葛亮临死前,也要想办法阻止魏延掌握兵权,做出与关羽北伐类似的事来,要真是到了那一步,蜀汉政权将是灭顶之灾,所以诸葛亮只能给魏延扣上一个造反的帽子,实际上魏延并没有谋反的意图,但诸葛亮只有这样做,只能杀魏延,才能阻止魏延把蜀汉进一步引入灾难,这就是诸葛亮杀魏延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