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刘邦虽然成功夺取了天下,当上了开国的皇帝,但是其实这个人有很大的性格缺陷,或者说,最初的刘邦就是一个地痞无赖也不为过。要知道在沛县起义之前,主使者其实是萧何,刘邦与萧何相比,不管是人缘也好,名望也罢,那差距都是十分巨大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就会提出疑问了,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为何众人最终反倒是要拥戴刘邦为头领,而不是让萧何当头领呢?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具体的过程。要知道刘邦原本是个亭长,县令派他去修建皇陵,结果一出发,很多囚徒就逃跑了,刘邦也没有什么办法,于是他干脆将剩下的人也全部放了,自己带着十几个人也躲在了山上。
而那时候,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农民起义,这个沛县的县令就害怕自己受害,于是也想举旗。但是萧何、曹参等人却对他说,你是秦朝的县令,你来举旗起义,又多少人会相信你,追随你呢?何不把刘邦请回来,让他来举旗呢?县令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命人将刘邦找回来,可是刘邦回来是回来了,但是身边却还带了百十来号人,县令一看刘邦人多又害怕了,结果就下令关了城门,不让刘邦进来,甚至还把萧何等人抓了起来。
再后来,萧何等人成功脱困之后,就来到了刘邦的阵营之中,帮他写了一份书写射进了城中,其目的就是要揭露县令的丑恶嘴脸。城中的百姓看到这封书信之后,立刻造起反来,直接就把县令给杀了,随后打开城门,将刘邦迎了进来。因此,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众人最终之所以选择拥戴刘邦,就是因此当初,他是被大家亲自迎接回沛县的。而实际上,刘邦之所以能成为头领,其实也是萧何有意为之。
首先,萧何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起义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实则干起来风险极大,因此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可是这个责任太过巨大,萧何不想背这个锅,于是才将刘邦推出来顶缸。
其次,刘邦身上有一种气势,什么气势呢?就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说白了就是鲁莽。萧何等人深知,起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玩命,靠的是气势,而并非是文化水平有多高。而在这方面来说,显然没人能和刘邦相比。因此推举刘邦成为头领,显然才是最最恰当的。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汉高祖刘邦曾经如是评价自己的贤臣萧何,还称自己就是因为有了萧何,张良和韩信,才能取得天下。
但开疆拓土时说的话是一回事,平定天下后是另一回事。杀功臣可谓是历代皇帝的通病,刘邦也不例外。张良最后翩然离开,韩信却下场凄惨。
萧何身居朝堂,又是如何明哲保身的呢?
年少的情谊
刘邦和萧何,是有年轻时候的情谊在的。刘邦年少好交游,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萧何就是他的知交之一,才华横溢,为人处事自有风度,对刘邦也是有情有义。刘邦就是在他的举荐下当了亭长,平时经常放荡不羁,做越轨之事,也是萧何替他说项,替他周全。
那个时候,刘邦看起来还没有什么成大事的征兆,萧何应该是真的欣赏他那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个性,结下的也是真感情。后来,萧何就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了不少功劳,还曾夜追韩信,给刘邦带回了一员大将。可刘邦此时的身份已经变成了领导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从朋友变为主臣,对萧何的态度不能只用情义来衡量。
萧何能力卓越,刘邦也是非常信任他,否则也不会屡屡把后方托付给他。但是对于上位者来说,越是良臣,越是危险,从刘邦领兵之初到他治理天下,对于萧何,大大小小的试探和怀疑也是没少过。不过有情谊的底子,萧何又能识时务,及时听取别人的劝谏,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刘邦打入汉中之后,任命萧何为丞相,与他共同治国。萧何也是鞠躬尽瘁,全力治理汉中,平日安抚百姓,战时向前线输送源源不断的兵马粮草,让刘邦放心带人打仗。
但后来,在和项羽的彭城之战中,刘邦打了败仗。事后他总结经验,觉得是因为自己缺少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加诸本身的力量也因为战败被削弱许多,于是就让守在关中的萧何而他招兵买马,往前线运输物资。
不仅如此,刘邦还经常通信萧何,询问萧何的近况和关中的消息。萧何规规矩矩地呈报,却总无法让刘邦满意。实际上,刘邦此时正在担心。
萧何治理关中得好,他知道。但正是因为萧何太能干了,关中地区对他多有敬仰爱戴。而刘邦这边刚刚战败,关中听说这个消息后人心惶惶,他也心中萧索。刘邦想,如果这个时候素有贤名的萧何想反,那汉军就彻底无回转之机了。
萧何有什么功劳,为何能成为第一功臣?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丞相,史称?萧相国?,他和张良、韩信并称为?汉处初三杰?,其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在刘邦反秦抗楚的过程中功劳显著的。
刘邦论功行赏,把萧何排在功臣之首,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那么,萧何到底有哪些功劳呢?
一、开国之功。在刘邦起兵过程中,萧何是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秦国灭亡以后,形楚汉相争的对峙局面中,萧何收敛赋税,镇抚百姓,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源源不断地前方前线输送充足的粮饷和壮丁,使百姓爱戴刘邦,不肯为项羽出力,解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为刘邦建立起稳固的后方基地。
二、定策之功。萧何通晓法令,担任秦沛令?主使掾?。萧何为主丞,料理日常政务、军务。
三、荐贤之功。向刘邦大力举荐韩信,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下,韩信被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领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
四、护书之功。秦始皇颁布焚书令后,民间的前代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书籍被烧成灰烬,萧何收取律令、图书、文献档案,细心地保藏起来。
那萧何为什么能位列功臣第一呢?
第一、萧何虽然少于冲锋陷阵,但是他坐镇后方,安抚百姓、治理国家。帮助刘邦解决后顾之忧。
第二、萧何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算起兵也要得到百姓的拥护, 两军交战,补给是非常重要的,汉高帝刘邦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就是因为萧何给汉高帝刘邦源源不断的补给,这点是最大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所没有的,否则汉高帝刘邦早被西楚霸王项羽打败很多次了,所以汉高帝刘邦能在楚汉战争中,从劣势翻盘,最终打败西楚霸王项羽,萧何位列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是绝对当之无愧的。
总结:萧何是创立汉朝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曹参等人建立的功勋只是一时之功,萧何建立的功勋是一世之功。皇上与项羽征战五年,五年之内,败多胜少,如果不是萧何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支持,皇上能战胜项羽吗?今天缺少一百个曹参之类的人物,对皇上没有什么影响。今天要是没有萧何,皇上就无法战胜项羽。
在当时的沛县起义时,萧何是文化水平最高并且非常有人缘的一个人,而且也非常的有名望,因为在沛县的各种重要的体会的活动中,都是由他出面做主持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再后来则没有做成头领,反而推荐了刘邦党头领。
其实造反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没有谁会有勇气去当造反派的一个大boss,并且在中国的法律有史以来规定的都是主犯必究,从犯却是从轻发落的。所以说如果的革命一旦失败的话,那么刘邦是必死无疑的。
所以说正是由于这种起义的时候,刘邦和萧何身份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最后的结局也是不同的,刘邦是被逼造反的。因为他在送犯人的路上是犯人逃跑了,而根据当时秦朝的法律逃跑了最烦就是死罪,所以说陈胜吴广也会起。
于是刘邦造反是豁出去了自己的命,因为她成与不成都是有可能被杀死的,不造反也难逃一死,造反失败也是那套一次,如果造反成功,那么他就成为了天下之主。所以他没得选择,只能去这样做。
而在刘邦造反之后,稍后就投奔了他,因为萧何意识到当时的秦朝已经是属于末期了,亡国是早晚的事情。而萧何也是没必要去造反的,毕竟他们家当时是世家大族,所以说如果去做造反派的一个头目的话,对于她来说也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说他即使是造反成功也就是可以说是有功劳的,造反不成功他也不会失去些什么,这也算得上他的高明之处了。
说起刘邦手底下的能人异士,可能很多小伙伴首先想到的都是韩信、张良,但是同样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同样让人钦佩,他在刘邦军中,一直担任“后勤部长”的职位,因此可能给观众的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萧何在刘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萧何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一、远见卓识。萧何年轻的时候性格随和,喜欢结交朋友,同时勤奋好学,长大之后在朝廷的衙门里做了个小官,虽然最终连县令都没做成,但是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生中对他最重要的一个人-刘邦。刘邦曾为泗水亭长,有一次押送劳力修筑长城,但是在此期间,由于他喝酒误事,放跑了两个囚犯,按照当时的秦朝律令,他们这些人都理应处死,于是刘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萧何看此时器宇不凡,最终必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于是决定帮助刘邦,在之后的时间里,他跟随刘邦一路“创业”,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不得不说,萧何看人是非常的准啊。
二、勤勤恳恳。刘邦的势力逐渐扩大之后,萧何成为了刘邦的作用手,一直负责军队的后勤工作,可能有人看不起后勤工作,殊不知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刘邦非常信任萧何才将这个职业交给他,在职期间,萧何勤勤恳恳,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即使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他也总能将粮草送往前线。
三、任用贤才。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知道韩信的能力,便想向刘邦举荐韩信,但是此时的韩信已经离开了,萧何心想如此有能力之人,如果能够为刘邦所用,必定能够帮助刘邦统一天下,于是萧何没有和刘邦打招呼,便骑着快马去追韩信,就算是晚上也不停息,最后终于追到了韩信,最终韩信受到了刘邦的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做成肉干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