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疟疾等。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
今天就和大家讲解一下,三国时期的大瘟疫,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走向和人类历史的进程。
建宁四年(171年),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司徒许训免,司空桥玄为司徒。——后汉书·汉灵帝
熹平二年癸丑(173年),公元一七三年。春,正月,大疫。——资治通鉴·卷五十七
光和二年己未(179年),公元一七九年。春,大疫。——资治通鉴·卷五十七
光和五年壬戌(182年),公元一八二年。春,正月,辛未,赦天下。二月,大疫。——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中平二年乙丑(185年),公元一八五年。春,正月,大疫。——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曹操传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蒋济传
建安二十年(215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甘宁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魏书载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於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曹操传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司马朗传
幹、琳、玚、桢二十二年卒——王粲传
【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司马懿之兄司马朗,以及军中士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孙权传
黄初三年(222年),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馀人,於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夏侯渊传
黄初四年(223年),丁未,大司马曹仁薨。是月大疫——曹丕传
黄初四年癸卯(223年),公元二二三年。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资治通鉴·卷七十
太和五年辛亥(231年),公元二三一年。卫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亶洲绝远,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数千人还。——资治通鉴·卷七十二
青龙二年(234年),己酉,大赦。夏四月,大疫——曹叡传
青龙二年甲寅(234年),公元二三四年。夏,四月,大疫——资治通鉴·卷七十二
青龙三年(235年),己亥,复置朔方郡。京都大疫——曹叡传
赤乌五年(242年),是岁大疫,有司又奏立后及诸王。——孙权传
赤乌九年(246年),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全琮传
建兴二年(253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军还。冬十月,大飨。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於殿堂。大赦。——孙亮传
建兴三年(254年),大司马陆抗卒。自改年及是岁,连大疫。——孙亮传
由此可见,连年战火,瘟疫盛行,人民流离失所,人口急剧减少。
人口是衡量一个王朝昌盛和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人口是5006万多口。到三国末年(280年),魏蜀吴合计只有户数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金兆丰《中国通史·食货篇》)。
按理说如果是战争,哪怕男人全部战死沙场,人口最多缩减到原来的50%,为何东汉末年会一下子缩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呢?
其实这要从东汉末年那个时代说起,根据研究表明,中国的气温一直呈现波动趋势。而东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气温整体来说是比较低的。
根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可以看到汉末虽然不是历史上最冷的时期,但也较为寒冷。曹操种橘子只开花不结果,“魏武植朱于铜雀,华实莫就”。曹丕在广陵阅兵的时候,淮河已经冻结,船下不了水只得作罢,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淮河结冰。而汉末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寒冷也使瘟疫广为传播...
随着气温的降低,北方自然是越来越冷,草场线也逐渐向南方缩进。少数民族纷纷请求归附,看来在生存面前还是不得不低头的。但是北方人口已经很多了,土地也开发的不少了,于是当时的统治者就提出了开发南方的政策。从历史进程来看,这个政策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之逐渐与北方经济追平。但是,人口的大规模移动,恰巧补全了疾病传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南方气候较温暖,水源又较多,传播途径广泛,这就导致了瘟疫的肆意横行。
气温的降低,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了瘟疫的集中爆发。由于古代医学技术落后,瘟疫一旦爆发,基本上就成了一座空城。
其实成为空城还好,这样瘟疫就不会对外传播了。但是东汉末年基本上都在打仗,加上北方天气寒冷,人口大规模南移。
这也加速了瘟疫的传播,就拿建安七子来说,除了孔融、阮瑀早死外,其余五人全部死于疫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瘟疫流行期间,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当时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回忆指,他的家族本来人口众多,达两百余人口,但在不到十年的瘟疫流行期间,有三分之二死去了,其中又有七成是死于伤寒。
魏文帝曹丕回忆说:“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疫疠多起,士人雕落”。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的瘟疫绝不是空穴来风,就拿张仲景的《伤寒卒病论》来说,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就代表起码70%的人感染了瘟疫。
另一方面,由于伤寒流行,一些方士便以符水方术为人治病,道教迅速传播,贵族信奉佛教逐步成为潮流。公元183年,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趁大疫流行,以妖术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为人疗病,民众神信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随后,他们发起著名的黄巾起义。
整个东汉末年,加上三国时期,中国人口缩减了4500多万,就算因为男丁全部战死沙场,那起码2000万以上的人死于瘟疫。
西方人编写的《世界简史》里面写道:“罗马和中国在公元2世纪遭受一场大灾难,他们抗击北方野蛮民族的力量也由此减弱。瘟疫在中国大地上肆意蔓延了十一年之久……最后汉朝灭亡。”
瘟疫、饥荒和无休止的战乱造成了东汉末年人口的大量损失。面对累累白骨,曹操写下了《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东汉末年,瘟疫频发
东汉自建国起,历经刘秀的“光武中兴”和后来的“明章之治”和“永元之隆”,社会和经济得到发展,人口达5000多万。但到了桓帝和灵帝的时期,政治黑暗,宦官当政,天灾人祸不断,瘟疫随之而来。据史书记载,桓帝时,大规模的瘟疫有三次,灵帝时有五次,国力大幅度衰退,人口锐减至2300万。
建宁四年(171年),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司徒许训免,司空桥玄为司徒。——《后汉书·汉灵帝》
光和二年己未(179年),公元一七九年。春,大疫。——《资治通鉴·卷五十七》
中平二年乙丑(185年),公元一八五年。春,正月,大疫。——《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根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可以看到汉末虽然不是历史上最冷的时期,但也较为寒冷。东汉末年朝政黑暗,天下叛乱四起,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战乱、人口流动、寒冷的气候,共同造成了大规模瘟疫的爆发。
三国瘟疫影响深远
第一,影响战争走向。
军队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如果军队之中爆发瘟疫后果不堪设想。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有瘟疫的身影。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遭遇赤壁之败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比如曹操轻敌,孙刘联军应对得当、黄盖的诈降火攻之际、大冬天刮起的东南风等等,但瘟疫也绝对是不能忽略的原因之一,所以曹操才会在后来给孙权写的信中,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瘟疫。
建安二十年(215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三国志·甘宁传》
不止是赤壁之战,许多三国战役中都有瘟疫的影响。比如,公元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选八百敢死之士大破东吴军队,“张八百大破孙十万”的梗就此流传开来,孙权大军围攻合肥不能破,固然有张辽勇猛的原因,当时军中疫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传染病一直是一个令人类困扰的话题,像是十四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就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间接地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直到十八世纪,欧洲发明了牛痘疫苗,传染病才渐渐的被人类所控制,然而2003年的非典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包括现在埃博拉病毒仍在非洲肆虐,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人类与传染病的抗争还在继续。古代不同于现代,没有发达的医疗与先进的科技,他们又是怎样应对一次次的瘟疫的呢?
中国古代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着对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说明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有能够传染他人的疾病了,不过对于致病原因,当时并不了解。
到了汉朝,公元二年青州大疫,有文献记载了当时的防治措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时候已经意识到了要将病患隔离,集中安置进行医治。这是在汉平帝时期,当时虽王莽把持王位,掌握实权,但是汉朝政治还是相对稳定,还有国力去救灾,到了乱世,救灾就难以保证了。三国时期疫病横行,建安七子中竟有五人死于疫病,人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曹植曾写“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到魏晋南北朝永嘉年间更是战乱频繁,“流尸满河,白骨蔽野”。这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治措施,百姓只能到处逃亡。
大灾之后有大疫,古代经常爆发洪灾,洪灾之后经常爆发大规模的疫情,像是北宋庆历年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灾。
像是这些疫情,政府其实是很重视的,在宋朝时就曾成立过专门机构,发放药物,但是能力也有限,一般能做的就是隔离患者,将尸体火烧或掩埋,所幸古代交通不发达,疫病传播速度慢,等到过一段时间,染病的人都去世了,疫病也就平息了,当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巨大的。当然中国的医学家也一直在探索疫病的解决方法,像是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明清时期吴有性写出了《瘟疫论》,中国早在十一世纪就发现接种水痘可以预防疾病,比欧洲早了几百年。
瘟疫的持续时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其中最短的在1~2年之间,时间持续最长的是在世界上流行了近3000年的麻风病。
麻风病,说到这个疾病的名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在我国流行了近2000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世界上流行了近3000年)。
历史上的瘟疫
1、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鼠疫持续了约3年,至此雅典沦为一座废城。
2、公元164-180年,古罗马爆发瘟疫持续约16年,古罗马一度衰落。
3、公元171-219年,我国东汉建安大瘟疫持续了约50年,“建安七子”染病死5人。
4、公元541-543年,地中海爆发鼠疫,持续了3年,君士坦丁堡瞬间变“死城”。
5、公元1347-1353年间,欧洲爆发黑死病,持续了约6年。?
以上内容参考:-瘟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