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越是底层出身的人,越是心狠手辣 看古代的开国皇帝,就一目了然

网络 2023-06-18 12:55:16

越是底层出身的人,越是心狠手辣 看古代的开国皇帝,就一目了然

中国历史上朝代众多,但是,其中真正由汉人实现统一的,便是秦、汉、隋、唐、宋、明。其余的多数时期,都处于混战之中,不然,便是由少数民族统领。但是,对于宋朝则至今尚存在些许争议,尽管在相对强盛的北宋,国土面积也大概只有同时期辽国的一半左右。南宋时期更加不堪,只能在东南临海一角偏安一隅,谈不上统一,更不要说开国了。

秦国之后,隋、唐和宋朝的建立者,都是旧王朝的贵族。隋文帝杨坚在受禅之前就已是身居高位,位居上柱国公大司马;唐高祖李渊更是出身大家,起兵之前已经是独守一方的统领,任“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已经担任了殿前都点检一职,其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黄袍加身”,只不过是走了个过场罢了。

故而,在所有的汉族人开国皇帝之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位属于真正的草根出身。

两人一个出身贫农,一个当过乞丐,其中,刘邦小时候还被人称为刘季、刘三或者刘四,连个大号都没有,凭借着一身无赖本领混了个泗水的亭长。

有人可能会说,亭长一职看上去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至少也算是一个官。其实,并不是这样,亭长在当时的地位,连乡一级政府都算不上。按现在来说,大概也只是一个大村的“片书记”或小村的“治保主任”。说是官职,其实,连俸禄都不一定能拿得到,只能靠着一身无赖行径从中偷取油水。

朱元璋的处境比刘邦更加艰难,由于年少时家境贫寒,多数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只能跑去庙里当和尚。说好听点是个和尚,其实,就是披着袈裟的乞丐罢了。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是平民出身,但都不是什么良家平民,身上都多少带着点豪气或匪气,与前面那些贵族出身之人根本不能相比。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东汉和三国蜀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刘备两人,虽然,从小家境贫苦,却算不上是草根出身。刘秀的家族本就是汉朝宗室,况且,他的父亲刘钦也曾担任过县令,算起来,刘秀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革命干部家庭出身。

然而,刘备虽然曾流落到“织鞋贩履”的地步,但是,却有着“中山靖王之后”这一层身份的存在,刘备便不能算是草根出身。尽管这一层身份一直遭到许多人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愿意拉拢他的人来说,其真实性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况且,在那个十分注重出身门第的年代,假冒皇室宗亲几乎没有可能,更不用说是冒充当今皇上的皇叔。而刘备,在认亲的时候也是受过考察的,其宗族族谱上写得明明白白。再者,刘备年轻时家里也并非完全揭不开锅,甚至,还能筹钱让他外出游学。

在求学途中与公孙瓒、刘德然一同拜卢植为师,后来,更是与公孙瓒相识相交,结为好友。那时候的贵族子弟,在结交朋友的时候,往往要看对方的出身,刘备能够得到公孙瓒这些人的认可,也可知其贵族门风尚存。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发现,上述几位开国皇帝中,出身皇亲贵族的刘秀、刘备和原本执掌大权的杨坚、李渊、赵匡胤等人,在对待开国元勋的问题上都表现的非常礼敬宽容。

但是,草根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两人却大开杀戒,几乎将功臣屠戮殆尽。

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在皇帝当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论是文韬武略还是品信相貌,刘秀都几乎达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

同时,他另一个最明显的优点便是仁德,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子民百姓,还是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刘秀都做到了以德服人。在对待开国功勋这件事情上,刘秀大概是历朝历代皇帝当中做的最好的一个,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很高的标准,政治上也给予了他们很多权力,生前死后都让他们享受到了诸多荣誉。

除此之外,刘秀还让手下为二十八位功臣画下肖像并悬于凌云阁中,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而且,这些功臣也没有辜负刘秀的美意,最后大都能够善始善终。刘备则更不必说,他的仁德之名一直广受赞誉,对待从自己落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身边的关羽张飞二人,他将之视为兄弟,更是说出“视兄弟如手足,视妻子如衣服”的名句。

后来,关羽兵败身死,刘备悲痛之下,甚至杀死了自己的义子刘封,更不惜违逆当时的局势,发兵攻打吴国,最终,死在复仇的烈焰中。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一直是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对待诸葛亮,刘备几乎做到了完全听信的地步。

即使最后身死白帝城的时候,刘备还是将后事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告诉对方,如果看到自己儿子刘禅不能成事,便取而代之。

为了回报刘备的信任,诸葛亮一直为蜀国尽心尽力,最终,病逝在五丈原。

再看看隋、唐两位开国之主,他们对待开国元勋也是极为优待。

其中,李世民还效仿刘秀,命人在皇宫凌烟阁内,悬挂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常常仰望怀旧。后来,“凌烟留名”更是成为了臣子建功立业,皇帝封侯拜将的代称。

到了宋朝,赵匡胤为了防止部下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造反,按理来说应该是杀尽功臣,但是,赵匡胤却于心不忍,便想出了“杯酒释兵权”的高招,不仅化解了潜在的危险,还保全了功臣的性命。另外,对功臣们养老钱财的奖赏,更是做到了君主的最后一点仁义。

然而,不同于上面这些贵族出身的皇帝,这两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则可以称得上是心狠手辣。其中,刘邦几乎是将所有的功臣都屠戮殆尽,以诛杀居功至伟的韩信最具代表性,刘邦的天下几乎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韩信自从领兵以来,很少打过败仗,每次面对强敌都能攻克,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也不可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为了赏赐韩信的功绩,刘邦还答应对方“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意思是只要能看见天地铁器,刘邦便不能杀死韩信。

但是,后来吕后却污蔑韩信想要造反,对韩信下了毒手。她将韩信悬挂在一个笼子里,让对方看不见地,又用白布蒙上对方的双眼使他看不见天。最后,用削尖的木头将对方活活捅死,连“不见铁”这一条也没有违反,使天下人自然不能说刘邦言而无信。

由此可见,只要得罪了皇帝,就算是有无数的诺言又有什么用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致人死,何患无方?连韩信这样的功臣都惨遭这般杀害,那其他臣子又哪能躲过劫难呢?

朱元璋比起刘邦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天下刚刚安定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了诛杀功臣的计划。他不仅杀死了华云龙和廖永忠这样的名将,并且,连急流勇退、早早就辞官还家的刘伯温,都没能幸免。真正令人心寒的是,胡惟庸和蓝玉两人的冤狱。这次冤案的涉及范围之广,甚至,波及到了数万人,此次案件之后,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几乎被彻底清洗干净。

朱元璋先是以谋反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等一系列旧将功臣,其中,包括大小官员一万五千余人。紧接着,他又追杀胡党,先后灭了唐胜宗、李善长等开国功臣。开国之初,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分封赏赐不可谓不丰厚,高官厚禄子辈世袭、俸禄四千、人臣之极。但是,最终的下场,却是如此令人唏嘘,而唯一能够享受的恩典,也只是留了一个全尸。

后来,朱元璋的屠刀一直高举,直到再也看不见一个熟悉的面孔。在功臣中,只有两人能够保全性命,那就是汤和、沐英。汤和看到朱元璋这样对待功臣,连忙自卸兵权,对朱元璋谦卑顺从,最终,才得以寿终正寝。而沐英,之所以能够活下,也只不过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人帮他征收西南地区罢了。

对于这些皇帝的不同行为,笔者认为,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性格的关系。刘秀、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人出身贵族,在权力面前能够保持平常心态,愿意和别人一起享受太平天下。而出身平民的开国皇帝,其心态就好像暴发户一般,甚至更严重。

因为他们之前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后来,一下子却成了九五之尊,其中带来的震撼难以言喻。而且,越是对权力的热衷,便越是担心权力会失去。所以,为了防止被别人染指,他们必须要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朱元璋一生心狠手辣,为什么对沐英格外厚爱?

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很多,我来给你们讲一下比较出名的几个。你就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了。

在朱元璋的身边,有两位少年英雄,一位是邓愈,年方17岁,另一位名叫朱英,刚刚12岁。朱英也就是后来的沐英,12岁的他,手持一杆狼牙棒,气场不输给旁边的邓愈。

这其中,沐昹的情况不太清楚,最小的沐昕娶了燕王朱棣的女儿,就是后来的常宁公主。可惜公主在永乐六年就死掉,当时只有二十二岁。而沐春、沐晟、沐昂都有军职,在云南效力。其中,沐春是沐英的大儿子,因为母亲死得早,他一直养育在外祖父家里,直到十七岁回到父亲身边。明朝的武将的职务是可以父子相传的,长子是第一继承人,所以许多武将把大儿子带在身边,让他们早早接受历练,学会应对战场和军营中的一切。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麾下,曾经聚集着一群熠熠闪光的战将,可打下江山不久,这群功高盖世的大将陆续被杀害,有的甚至满门抄斩。但是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不仅得以善终,甚至子孙后代能够得以世袭爵位与军权。这名大将便是沐氏家族的创始人——沐英。作为朱元璋的养子,大明的开国功勋,沐英征战的足迹几乎遍布明朝疆域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最后,他留守云南,封爵西平侯。云南沐氏两百余年风光家族史,由此发端。

那么沐英为何如此受到朱元璋的信赖和倚重呢,这就说来话长了。按照正史的说法,沐英是贫苦出身,父亲早逝,和母亲生活,自小被朱元璋收养为义子,在朱元璋的悉心栽培下,沐英成了文武双全的将才,立下赫赫战功,所以才如此得宠。不过在明朝,还有人对此持不同的看法,此人就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朱国祯是一个正直的官员,曾经弹劾魏忠贤,同时他也是一个著名的学者,许多这样的学者都有猜忌,沐英很可能是朱元璋的私生子!

不过沐英为朱元璋做的这么多,就算朱元璋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也应该认真对待沐英啊。

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有什么共同点,哪位最传奇呢?

都说现在的人太浮躁,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的工作。这种心情其实都能理解,毕竟建功立业,名垂千古,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可是光有梦想不行,做不到还是一场空。今天咱们来研究一下历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看看他们能成功的开疆扩土、立宏伟大业是因为什么,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咱来谈谈这些人身上的特质。 从自身来讲,他们都拥有高自尊的人格。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有着高度的肯定,表现的状态非常自信,自小就有非常远大的理想,不容易被外界打倒,有胆略,不怕失败。

注意,我上面说的是高自尊人格,而不是外向的性格。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一种感觉,现在社会对于内向性格的人并不友好,认为内向者难成大事,其实这是对内向的误解。历史上性格内向的的开国皇帝并不少,比如秦始皇嬴政、曹丕、刘备、孙权、杨坚,但是他们对自己都非常肯定,不轻易的认输,也不轻易的附和。所以,不要把性格的内外向当做判断一个人能力的标准。

再说能力,能力包含很多方面,但有一个能力至关重要,那就是眼光,或者说判断力。作为一个领导者,眼光直接决定了他的决断是否正确,他的征程能走多远。眼光分两种,而且各需要不同的能力来与之匹配,缺少任意一项,都难以完成大业。

第一种是看势的眼光,就是对时局发展的了解,俯瞰全局的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是躲避锋芒还是亮剑而上,这影响到对于时机的把握,时机对了事情才会顺利。很多人看不清形势,该躲的时候硬上,该打的时候反而蔫了,这样怎么能走到最后?

与这个像匹配的能力有三种,一是决断力,敢想还要敢做。落到实处,得到结果了,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是错。关于决断力,还得继续多说两句,很多人认为,这些开国皇帝大都心狠手辣,自己的亲人、功臣说杀就杀,不留情面。其实这也是对于他们判断的一种执行,因为这些人的能力或者是行为让他们感到了威胁,历史上这种教训给的太多了,一时心软放过去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拱手让人了,项羽就是最好的例子,鸿门宴放过了刘邦,结果如何?

与看势眼光匹配的能力其二是忍耐,看清大局还要有走下去的耐心,大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耐性,受不了屈辱和磨难,就没有获得至高荣耀的资格。三是营销能力,看准现在的局势下百姓需要什么,然后神话自己的出身经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明君圣主的形象,广而告之,拉拢民心,得到更多的认可。

第二种是识人的眼光,慧眼识英雄,聚拢贤人,历朝历代的开拓者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军事团队和政治团队,像刘备的“五虎上将”“卧龙凤雏”,朱元璋的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等等。

光能辨别贤人不行,还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这其中包含着一部分上面我们说的营销能力,让贤才能够信服自己,心甘情愿的跟随。

打造好团队,想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就得有有虚心纳谏的意识。唐太宗不就说了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时也说,“我能干成大业,都是依靠张良、萧何、韩信。而项羽有一个能力那么强的范增,却不听范增的意见。”

当然,除了开拓者本身的能力品质之外,时局也非常重要。开国帝王所生活的时期多逢乱世,奸臣当道,叛逆不断,朝廷乌烟瘴气,正是需要改革的时候。而朝廷本身因为它的混乱,根本无法完成改革的任务,所以就需要一个人来推翻旧制,建立新规。有人能抓住时机,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改革者,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机会,这个是求之不得的,像我们现在的这些引领科技的改革者们,如果不是生在这个时代,恐怕他们也没有如今的成就。

总结来看,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们的共同点:他们生在了一个恰当的时代,选择一个需要自己的方向。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实现的信心,对于时局的现状和发展有着清晰的了解和判断,能够坚决执行并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拉拢能人异士组建团队,能汇集众人的智慧做出正确的决断。其实你仔细想,把这些特质套在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身上都是一致的。那么,如果你想获得足够的成功,这些特质和能力你都具备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