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徐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遇到徐庶以后,是刘备事业崛起的新时期。可是同时刘备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挑战,当时新野被烧,刘备携民渡江,老婆、孩子、兄弟全都被打散了。
这个时候徐庶向刘备提出辞呈,我想刘备是认可的。一家公司已经到了破产清算的地步了,你还指望着员工跟着你继续混?你连员工的社保都交不起,拿什么承诺他们的未来呢?
01人生起落的过程,也是筛选团队成员的过程。
刘备的人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早在徐州的时候,刘备就曾经成为过一方诸侯,手下兵马五六万,甚至敢跟曹操叫板。
当时陈圭陈登父子,一直追随着刘备。可是曹操击败刘备以后,陈圭陈登父子果断背弃了刘备,转而投向曹操。
这不是人家的错,你刘备一败涂地,而人家曹操手握天子和雄兵数十万,瞎子也知道选择谁,所以陈登这样的人才,也被排除出了刘备的创业团队。
不过这一次的落难,也使得刘备更加坚信兄弟之间的感情。关羽、张飞包括赵云,对刘备绝对是赤胆忠心。尤其是关羽,就算投降了曹操,也愿意放弃所有功名利禄,千里寻兄。
糜竺糜芳兄弟,在这个时候对刘备依旧不离不弃,可见他们也是合格的团队成员。只有这帮人重新回到刘备身边,刘备才能有想法继续创业。
火烧新野的时候也是一样,当初蒯家和刘备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家也是人才辈出,其中蒯越、蒯良是刘表的谋士,智勇双全。结果刘备落难后,他们蒯家基本都选择投降了曹操,唯独蒯越的侄儿蒯祺依旧留在刘备身边,成为了刘备创业团队中的一员。
当时刘备带着10万百姓一起渡江,躲避曹操的追杀,严重拖慢了逃跑的进程。徐庶肯定不止一次劝说过刘备,可惜刘备就是不听。
刘备心里想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应该就是舍不得百姓被曹操屠城。可是他将自己的文武大臣们也都置身于危险之中。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
在这种情况下,徐庶选择离开,那就是放弃了刘备创业团队成员的身份。我们必须要理解徐庶,因为换你比他走得还要快。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忠义无双的。
02徐庶就算不推荐诸葛亮,刘备也没有理由留下人家。
在演义中,有这么一段,徐庶的老母亲被曹操挟持,所以他不得不选择离开。临走前,刘备对他是依依不舍。
后来徐庶跑回来给刘备推荐了人才诸葛亮,这才放心离去。刘备有了诸葛亮的消息,也就不再坚持留住徐庶了。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演义》
而实际上,诸葛亮和徐庶曾经一起共事过,即使他是徐庶推荐的,也不是在徐庶走的时候推荐的。
而且徐庶走的原因和时间不对,徐庶不是因为老母被曹操挟持而走,而是因为火烧新野以后,找不到老母,心乱如麻之下,选择北上寻母的。那么他的老母就一定北上了吗?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徐庶离开刘备的借口罢了。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玄德不敢强留。---《三国演义》
虽然这是事实,可是演义里的情节的确非常精彩。不仅彰显了诸葛亮的高深,也体现了徐庶的忠义。那么如果徐庶不推荐诸葛亮,刘备就不放他走了吗?
当然不可能,不管徐庶有没有推荐新的人才,落败的刘备,都没有理由干涉徐庶的自由,原因有三。
第一,刘备自身创业失败,已经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交社保了。他哪里还会舔着脸,继续讲述企业文化,让大家凭借一股精神留下来呢?
第二,徐庶就算被强行留下,他也会心生抱怨。人家的理由是老母丢了,你刘备不放他走,岂不是导致徐庶背负不孝之名?
第三,刘备强留徐庶也没什么作用,毕竟公司快倒闭了,而且徐庶在心生抱怨的情况,不会献出一计,跟进曹营一样。就算献计,可能也是害自己的毒计,还不如放了。
人才的心不在这家公司了,要么是受了委屈,要么是钱给的不够。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公司要倒闭了。既如此,为何还要强求呢?
03徐庶认为自己有脑子有才华,远大前程不能耽误在刘备这里。
徐庶对自己的职业是有规划的,期初辅佐刘备,那是看出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将来可以成就大业。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三国志》
可是当时有雄才大略的诸侯非常多,曹操、孙权、马超、刘璋这些人都可以说是一方雄主。刘备不是唯一一个,但是却是最弱小的一个。
为此徐庶虽然加入了刘备集团,却一直在观望。本打算兢兢业业好好为刘备建功立业的,可惜刘备经营能力不善,导致公司濒临破产。
不少人都收拾东西回家了,赔偿金也是一分都拿不到,不少人还在咒骂刘备。在这种情况下,徐庶给刘备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份辞职报告,并且鞠了一躬才走,这已经是够意思的了。
徐庶终于明白,光有雄心壮志还不够,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放眼天下,曹操绝对是绩优股,虽然上升空间有限,但是可以在里面熬出名堂来,而且持有比较稳妥。
刘备这一支濒临停盘的潜力股,可能会一直这么潜下去了。在刘备这里,徐庶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他的离开,是明智之选。
徐庶到了曹操那里,虽然不是创业团队之一,拿不到原始股。但是他可以过上稳定的日子,凭借自己的才智,逐渐成为集团的重要人物。
总结:诸葛亮的选择,未必就真的有徐庶好。
现在我们看诸葛亮从一而终,从刘备落魄时就跟着他,一直到刘备做了皇帝,诸葛亮始终不离不弃。甚至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是尽心尽力地辅佐他的儿子。
从而诸葛亮为自己赢得了千古名相的美名,同时进入了文武双庙,赢得了生前身后名。相比较而言,徐庶的名气就太小了,到了曹魏基本上是被埋没了。
可是我们能说诸葛亮的选择就一定比徐庶的好吗?当然不能。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徐庶不愿跟着刘备东奔西走,食不果腹。所以他选择安逸的生活,进入曹操集团。
而诸葛亮是个有闯劲的人,安逸的生活反而不适合他,所以他选择跟随刘备创业。这本身就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毕竟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徐庶虽然出现的时间极短,但是地位却是极为重要,甚至有人认为徐庶的才能与诸葛亮、庞统等人相差无几;而后来徐庶为了救母而不得不离开刘备而去投靠曹操,更是让无数人对徐庶这个悲壮的孝子充满着好感。但最为关键的是,徐庶离开刘备后,发誓不对曹操献一计一策,从而被认为是与关羽齐名的忠臣。 但徐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徐庶原名徐福,出生寒门,早年乃是一个游侠儿,后为替人报仇而被官府所擒,但侥幸被朋友所救走;经历了这次事情后,徐福也是知道了一人之力的渺小,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后由于中原常年战乱,故而去了相对和平的荆州,并与诸葛亮等人成了好友。 后来徐庶想去投靠荆州牧刘表,但是见到刘表后觉得刘表善恶不分,于是留书一封与之辞别,前往司马徽那里倾诉,被司马徽称有王佐之才。刘备跃马檀溪回新野之后,徐庶在司马徽的指引下,于市井上刘备的回城路上放声长歌,表达自己想要择明主而仕的意愿。刘备听到歌声后前往接见徐庶,并拜徐庶为军师。 曹操得知刘备于新野驻军,派遣曹仁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徐庶用计遣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并将吕旷、吕翔斩杀。后曹仁亲自点兵前来,李典又被赵云杀败,曹仁于是摆八门金锁阵,但是徐庶很快识破阵中破绽,派遣赵云率领五百军士将前往破阵,杀败曹仁。曹仁不甘失败,决定晚上前来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败而归,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 三次击败曹仁,这就是全书关于徐庶才能的描写了,总的来说,徐庶的才能还是挺强的,但也还没有到如同诸葛亮那般「 ”逆天”的地步,但却挡不住后人对徐庶才能的猜测啊,尤其是徐庶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时,那真是厉害了。但这还不足以让徐庶名声大振,真正助长徐庶的名气的还是曹操。 曹操得知刘备用徐庶为军师之后,在程昱的建议下,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见是母亲亲笔书信,向刘备告别,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许昌。徐庶到许昌见了母亲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在斥责徐庶之后自杀,徐庶也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 ”徐庶进曹营”后与「 ”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是身子虽然被迫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而曹操也是拿徐庶无可奈何,本来徐庶就是被迫来投的,而且自己也的确理亏,所以也就任由徐庶去了,就当是养了一个闲人。 也不知道曹操是什么心思,在赤壁之战的时候,竟然将徐庶也带在了身边;庞统向曹操所献的连环计被徐庶一眼就看穿了,但由于暗恨曹 *** 死了自己的母亲,故而徐庶并没有向曹操说明;并且徐庶还在庞统的指引下,在曹营制造谣言说西凉马腾、韩遂造反,杀奔许昌。 此时曹操大军皆在赤壁,后方空虚,听到这个不知真假的消息也是方寸大乱,在曹操无计可施之际,徐庶当即向曹操 *** ,领三千兵马,以臧霸为先锋,星夜离开赤壁。为何要带走臧霸?因为这臧霸原本是吕布的部下,对吕布也是极为忠诚,在吕布死后,臧霸被迫降曹,但对曹操也是不肯用心,乃是有名的「 ”懒泼将军”。 为何说这条计策是一条毒计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原本以曹操的智慧,只要缓下来细细琢磨,就会发现连环计的漏洞,但此时徐庶却造谣说后方马腾、韩遂造反,这就让曹操方寸大乱,想尽快结束战争去回防,也就没有细想连环计的事情了;所以虽然徐庶并不是导致曹操失败的主谋,却也是帮凶,至于小说中的徐庶后来结局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有野史传闻,徐庶后来在灵山东北海上的鼓子洋岛隐居了起来。
徐庶化名单福投靠了刘备,帮刘备操练兵马。住在樊城的曹仁先是派吕氏兄弟去攻打刘备,结果单福用兵,是两兄弟点了性命。曹仁又拿出看家本领,摆出“八门金锁阵”,被单福识破,曹仁大败。晚上又去偷营,确正中刘备埋伏,曹仁李典败逃回许都。
曹操问曹仁,谁为刘备出谋,曹仁说是单福。操曰“单福何人也”?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幼好学击剑,,,,,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尔”。操曰““徐庶之才,比君如何”?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程昱马上说。让其来投容易。徐庶自幼丧父,只有老母在世,其弟徐康已经不在,老母亲无人赡养,丞相可以使人赚其母到许昌,令其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来。
曹操于是令人连夜将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并厚待之。曹操让徐庶的母亲休书给徐庶来偷。徐庶的母亲怒斥曹操。后来,程昱常常写便笺问候徐母,徐母也回执给程昱。程昱便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信给徐庶,让其来许昌。徐庶至孝,接到母亲的信,无奈与刘备告别。刘备虽有不舍,但是。孝敬母亲是大义,无奈只好让徐庶离开。徐庶到曹营,才知道是被骗,徐母为表忠义,上吊而亡,这才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
历史上,曹操攻打荆州市时,刘备协百姓一起从新野逃走,徐庶的母亲在路上被曹操所获,当时的社会是“孝道大于天”徐庶无奈只好去投曹操,刘备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此时诸葛亮已经在刘备的帐下了。徐庶投曹操和他一起去的有一样与诸葛亮是好友的石韬,只是好像都没有被曹操重用。诸葛亮后来在蜀国当为丞相时,还曾叹息他的几位好友,在曹操那里官职低微。只不过,徐庶他们也不是像演义里说的,心在曹营心在汉,他们也是一样的,为自己的事业做着自己分内的事罢了,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光芒四射。
解密:谋士徐庶为何不学关羽一样返回刘备身边?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多数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
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但是有些网友要问了,徐庶竟然是被迫投曹的,其心还在刘备这边,那在他老娘死了以后为何不学关羽返回到刘备这边呢。许多人为此惋惜,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去,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徐庶走马去曹营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他已经可以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了,徐庶虽然在先前也曾为刘备立过一些功劳,但怎么也不能和他相比,所以如果徐庶重回刘备那,应该身居诸葛亮之下了,以徐庶的性格,这恐怕是他未必可以忍受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三个诸葛亮在一起未必比只有一个诸葛亮好些,看庞统到刘备手下时就因为和诸葛亮争功而命丧落凤坡下,徐庶去了又能怎么样呢?按徐庶的性格我想应该也不想回去和诸葛亮争。所以这是徐庶不回刘备那的一条理由。
2.东汉末年,文人一般都很重视气节,也很讲究做事从一而终,舆论轻视那些朝秦暮楚的人,从吕布的下场就可以看出来。徐庶先投刘表,再投刘备,这可以说是未得明主,正在寻找中,现在终于找到了,后投曹操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如果再回刘备那,虽然别人嘴里不说,可心里恐怕也会不以为然,舆论对其评价不会很高。当曹操想派徐庶去当说客说刘备降己但又怕他一去不回时,程昱曾说徐庶如果不回,徒惹人笑耳。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曹操名为丞相,实为汉贼。他对舆论名节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这是徐庶留在曹营的一条理由。
3.徐庶投刘备时,刘备势单力薄,徐庶是因为他"仁德"的名声才跟随他的,徐庶在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提醒他要把完成统一大业时时刻刻牢记心中,在那时徐庶的心里面,刘备就是救黎民于水火中的仁德之主。但在徐庶走后,刘备用诸葛亮的计策火烧新野,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这恐怕不是一个仁德之主应该做的。刘备在逃离樊城时,发动流言,结果十几万军民随他一起逃难。如果他不是说曹操的军队要吃人,十几万人干吗连家都不要,跟随他跑路?可实际上,我们知道,书中也写了,曹操这个人对百姓还是不错的,他打仗时是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的,他自己的战马失惊,踩了老百姓的麦子,他还割发代首,以示惩戒。刘备如此制造恐慌,是为什么呢?书中写他带那么多百姓行走沿途多有不便,结果九死一生,可没有这些百姓,他就能平平安安地逃跑了么?我看未必。书中写曹操对他是穷追不舍,他能逃到哪去?十几万军民遮住了曹军的视线,使得曹军不知道刘备究竟在什么准确位置,不得不分散兵力去找,没有这些军民,刘备和他那几个小兵,不被曹军一眼就看到了才怪。而且当曹军冲过来时,后面的百姓立刻就惊慌起来,哭喊连天,这就个刘被报了信,使他可以有时间跑路。如果没有十几万军民给他当盾牌的话,他可能早就被曹操抓住或者杀了。他带这十几万军民跑路,既有了盾牌,又使自己仁德的名声传遍天下,而曹操就惨了,既没抓到刘备,又让自己给老百姓留下了一个魔鬼般的形象,为其以后争夺天下留下了一个不利因素。这种既损人又利己的事刘备做了,而且做的很漂亮,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人都被蒙骗了,可像诸葛亮就没被骗倒,以诸葛亮的智慧他是知道曹操的对老百姓的态度的,但他并没有像他历次劝刘备那样一说再说,只是不疼不痒的说了句真乃仁慈之主也!可以看出。徐庶应该也知道,他连周瑜火烧赤壁的计策都能看出来,只要看清事情的受益者,再联系一下当事人在整个事件中的所做所为,怎么会不清楚这点呢?既然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只是为了争夺天下而实施各种手段,打着各种幌子,既然徐庶看清了刘备并非心目中的仁德之主,那么他在曹营还是在刘营又有什么区别呢?
徐庶的出场是精彩的,全书的军师和谋士中他只比诸葛亮的出场略逊一筹,周瑜,司马懿等都是一笔带过,旧小说中,像这种出场的人一般都是后面的主角或次主角,可徐庶却就出场精彩,后面就淡出去了,让人深深叹息,一个本应大放光彩的人物只是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