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最该杀的蜀国大臣可能就是谯周,炎兴元年,魏国伐蜀,谯周在并不明白魏军形势的情况下劝刘禅降魏,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谯周总共出场九次,九次只做了一件事,先劝降刘璋,后劝降阿斗,劝领导投降。
谯周到底是个什么人 ?
谯周可以说是家学渊源,谯周的父亲谯(山并)也是学者。尤善《尚书》,对于诸经及图纬书的很有造诣,在益州颇有名气。谯周并不是个普通人,而是称名当时的大硕儒,特别是他一手词理渊通的好文章,更引起学人的景仰。史称他“词理渊通”,著有《法训》、《五经论》、《古史考》、《论语注》等多部著作。
蜀汉章武三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禅嗣位,是为后主。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政局渐趋稳定。蜀国内部矛盾重重,诸葛亮适当地启用当地的知名人士为官,稳定益州本土士人,这样,诸葛亮任命谯周为益州的劝学从事。诸葛亮病故,大将军蒋琬接替诸葛亮执政。蒋琬提升谯周为典学从事,总管学校一类事物。
延熙元年,谯周成为太子刘璿的家令。在这期间,针对后主刘禅追求奢华享受的荒唐行径,谯周追随蒋琬、董允进行抵制。
谯周上疏希望后主以光武帝刘秀为榜样而敬贤者、任才能,修内政,光复汉室,统一天下。《三国志·谯周》传载,谯周上书刘禅后,“徙为中散大夫,犹侍太子。” 延熙十六年,费祎被魏降将刺杀后,蜀汉的政局急转直下。接替费祎职务的姜维,畏怕黄皓的势力,加之在向曹魏用兵时一再损兵折将。蜀国疲弊凋瘁,怨声载道。延熙二十年,谯周猛烈抨击朝政,并与奸臣陈祗折辩。谯周预言,蜀汉“极武赎征”,必然“土崩势生”,如果“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
景耀六年,钟会率兵十万,由汉中趋剑阁;邓艾领众三万,自狄道入蜀。一路攀木缘崖,冒险而进,渡阴平,陷江油,下绵竹,长趋直入,逼近成都。
由于形势急迫,本来“不与政事”的谯周也例外地被召参加了会议。 群臣商议了许多,意见不能统一。
根本不了解情况的谯周在此提出降魏的主张, 在谯周的反复劝说下,刘禅降魏。谯周主降有功,魏国司马昭封他为阳城亭侯,泰始六年,他病死在洛阳。
谯周为什么老爱劝自己的君主投降?根据蜀汉的实力,仍有一战的资本,但翘首以盼魏军的谯周算盘打得炉火纯青,这个投降其实阻断了忠诚的姜维回师及南中部队进京勤王的道路,胜败也就在这一瞬,谯周也就永远的留下了骂名。
后人对每次劝降“夜观乾象”的腐儒谯周的评价也很有意思,王夫之《读通鉴论》的评价最为入骨: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国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而后终之以降,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憯矣哉!读周仇国论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
谢觉哉曾作一联,“宋无秦桧谁下金牌,蜀有谯周惯修降表”,指得就是被称为“词理渊通”的谯周。
谯周是蜀汉时期反对北伐的代表人物,他之所以被冠以“叛徒”的骂名是因为他极力劝说刘禅投降,而刘禅没有杀他是因为他的想法与谯周不谋而合了。其实谯周劝刘禅投降也是形势所迫,因为当时邓艾兵临城下,如果刘禅坚决不投降的话,邓艾必将屠城,到时候不仅保不住城池,还会殃及城内百姓,所以谯周也是为大义着想,但他反对北伐的主张确实是悖论了。
诸葛亮从下山以后就跟刘备忙着北伐,诸葛亮死后姜维接任主帅继续北伐,可以说蜀汉从建立到灭亡一直在北伐,从来没有停止过。蜀汉北伐不光是想要扩大势力统一天下,其实也是自保。如果蜀汉放弃争斗随波逐流,必将为曹魏所灭。就算曹操不解决他,孙权也会吞并蜀汉,所以蜀汉不得不北伐。如果按照谯周主张的做法,或许蜀汉早就被消灭了。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他可没有他老子那两把刷子。虽然刘备活着的时候蜀汉并没有强大多少,但至少没人敢欺负,但刘禅继位以后蜀汉就像软柿子一样任人蹂躏了。主要还是刘禅比较软弱无能,而且十分昏庸。早期有诸葛亮扶持,刘禅的皇位坐得还算稳,后来诸葛亮死后刘禅没了主心骨,反而宠信宦官黄皓,导致国家灭亡。
谯周其实算不上叛徒,他只是劝刘禅投降,并没有跟曹魏苟且。刘禅心里也是想投降的,但他是君主,如果提出投降的主张必定会被耻笑,而谯周既然提出来了,刘禅也就顺势同意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5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