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征战漠北途中病死,当了二十年太子的朱高炽得以继位,是为明仁宗。然而,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明仁宗死于钦安殿,享年四十八岁。这时,离他登上皇帝御座还不到十个月。史书记载,在他过世的前三天,他还在处理朝政,但从生病到死于皇宫的钦安殿,前后却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后来,明人黄景昉在《国史唯疑》中提出,明仁宗是无病而突然死去的,这引起了众人的争议和猜疑。因为,作为一个正处于壮年的皇帝,刚刚登基不到一年,就无病而亡,这确实很难说通。可是在《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正史中又只字不提明仁宗的死因,使其暴卒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女。据史书记载,朱高炽幼年的时候,十分好学,喜欢读儒家经书,沉静好文,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据说,在洪武年间,有一次,朱元樟让秦王、晋王、燕王的世子进京接受他的考察,朱元璋派他们去检阅部队,结果,朱高炽回来得最晚,朱元璋就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朱高炽说:天气很冷,我想等士兵吃完饭再检阅,所以,就回来迟了。朱元璋听说后感到非常高兴,认为他有体恤臣属的慈悲心。又有一次,朱高炽奉命批答奏章,批好后,给朱元璋看,结果,奏章里有一些错别字和小毛病没有改,朱元璋就问他是不是没有看到,朱高炽回答说,小过不足以上渎天听,使朱元璋很开心。朱元璋接着问他,在尧舜时,百姓如遇水旱灾害怎么办?朱高炽回答,需要圣人采取恤民的政策来解决这些困难,朱元璋对他的回答感到很满意。因此,朱元璋对朱高炽非常赞赏,《明史》中说,朱元璋夸奖朱高炽“有君人之识也”。当时,朱高炽毕竟还不是皇位的继承人,这种溢美之词,有可能是后人在他当皇帝后附会上去的。但种种说法都表明,朱高炽是深受朱元璋喜爱的,因此,他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被册封为燕王世子。
但是,深受祖父喜欢的朱高炽,却始终不得父亲朱棣的欢心。首要的一个原因,是朱棣和朱元璋一样,江山都是马上得来的,特别是朱棣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他非常尊崇唐太宗,因为自己和李世民一样,都不是长子、又都是马上得天下。认为皇帝应该是能够君临天下,震慑万民的人。朱高炽太过老实仁厚,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点懦弱,再加上他身体不好,既多病,又非常肥胖,走路很不方便,经常要两个人搀扶着走,这就让朱棣非常不想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与此同时,朱棣却非常喜欢老二朱高煦,因为,他与朱棣本人很相像,又是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随朱棣兴兵南下,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做先锋,直逼南京,功劳赫赫,并几次冒死救护朱棣。朱棣曾经对朱高煦说过:“世子多病,勉之!”公然向他暗示,想要将皇位传给他,但最终未能如愿。
和朱高炽相反,朱高煦不讨朱元璋喜欢,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很讨厌他。朱棣即位后,朱高煦要求兑现承诺,朱棣就征求众大臣与亲信的意见,结果多数赞同朱高炽,不赞成朱高煦。当时,隆平侯张信是朱棣的救命恩人,朱棣问他能不能换太子,张信说,这是天理人伦,能随便改吗?连朱棣最信任的大臣道衍和尚、兵部尚书金忠、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都不同意。大学士解缙还写了一首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朱棣只得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这也是后来朱高炽继位后,发生“高煦之叛”,想学朱棣夺位事件的主要原因。
朱高炽最终能够继承皇位,一是因为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对朱棣是个约束,百官大臣都支持这一制度,朱棣也无法改变;二是人们认为朱高炽娶了个好老婆,又生了个好儿子。
朱棣很喜欢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当时还是燕王,据说他梦见父亲朱元璋送给他一个白圭,并且说了一句:“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后来,他起兵靖难,夺得皇位,正好应了这个梦,所以,他最疼爱这个孙子。
后来,大学士解缙说了一句:“好圣孙”,就彻底打消了朱棣改立太子的念头,因为,他一想,这皇位最终还是传给孙子的。朱棣曾一再明确向臣民表明,将来继承朱高炽皇位的,只能是长孙朱瞻基。据说,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有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之风,见识远大,乖巧伶俐,是个贤内助。据《明通鉴》记载,张氏嫁给仁宗后,很得成祖和徐皇后二人的喜爱。明仁宗为太子时,多次被汉王、赵王两位弟弟挑拨离间,又因为体型不好,不能骑马射箭,惹怒了朱棣,就命人减少太子的饮食,几次想废太子,最终因为张皇后的缘故而作罢。《明宫词》里也说,朱高炽老婆张皇后是朱棣手下第一功臣张玉的女儿,张玉死于靖难,被追封河间王,朱棣对儿媳妇很好。有一次,朱棣和朱高炽夫妇一起吃饭,为了一点小事,朱棣大骂儿子,儿媳不好说什么,就退到厨房,做了几样朱棣爱吃的菜肴端上来,朱棣一见,怒气全消,指着儿媳对朱高炽说:如果不是你的老婆,我早就把你太子的位子给废了。当然,这只是传言,不足采为信史。
事实上,生长在复杂的皇室家庭,朱高炽也不是像一般人们认为的毫无能力,从一些事件和经历上来看,他还是有本事和能力的。首先,他非常能够忍耐,可谓坚韧不拔。无论朱棣怎样讨厌他,他都能够忍受。在永乐二年、永乐八年、永乐十年、永乐十五年,曾有过四次大规模的打击朱高炽太子地位的活动,但都没有成功。
登上皇位后,他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尚书蹇义、夏原吉等支持下,顺应时代潮流,针对朝政的弊病,采取了减轻民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等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平反冤狱,释放夏原吉等因谏阻北征而入狱的旧臣,释放东宫旧臣并复官,特别是赦免了建文朝许多旧臣;同时废除苛政,停息从永乐帝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这些都有利于维系人心和稳定统治秩序。
他停止了耗资巨大的郑和下西洋及其在各地采办金银等物,以减轻人民负担。他还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在他当政期间,一改永乐时的暴政,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因此,明仁宗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高,故此,朱高炽的庙号为“仁”。
对于仁宗的暴卒,除了有人认为是无病而亡外,很多人认为死得很蹊跷,不光彩,是死于纵欲过度。从史实来推测,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朱高炽的贪欲好色,众人皆知。曾有大臣李时勉在他刚即位不久就上奏劝皇上禁欲,说成祖的守孝期还没有结束,皇后也没有正式确立,皇帝就从远方的建宁选侍女是不可取的,结果,惹怒了仁宗,差点被动刑弄死。甚至在仁宗临死之时还恨恨地说“时勉廷辱我”。
后来,朱瞻基(宣宗)继位后,曾因此御审李时勉,问他为什么要触怒仁宗,李时勉说是劝仁宗皇帝不要过于亲近妃嫔,不要疏远太子。宣宗叹息,称李时勉是忠臣,并恢复他的官职。
由此可见,宣宗对仁宗嗜欲一节也一清二楚,不以李时勉所奏为非。在明人陆釴的《病逸漫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说内延太监亲口说皇帝是得了“阴症”,“阴症”就是行房后误吃冷饮或者被阴风侵袭而染疾。《明史·罗汝敬传》则认为,导致仁宗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中毒不治。
当然,也有学者经精心考察各种蛛丝马迹,提出仁宗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害死的。理由是,仁宗不受朱棣的喜欢,只是因为“礼教”和“祖训”的关系,才被立为太子,但是,朱棣一直有废朱高炽储位之心。而朱瞻基却与父亲相反,善骑射,谙武事,爱权利,工计谋,深受成祖赏识。因此,朱高炽和儿子朱瞻基之间,因朱棣形成隔阂,朱高炽讨厌其父,也由此讨厌被其父宠爱的儿子朱瞻基,他最喜欢的儿子是封为襄王的老五。有史学家说,如果朱高炽不是死得早的话,太子朱瞻基必然被废。
由此推断,是朱瞻基密谋加害了仁宗。因为朱瞻基在四月十四日离开北京城,当时随侍仁宗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预先密谋,加害仁宗,五月十三日仁宗暴卒。而朱瞻基离京后,不按照预定的日子前进,而是直奔南京。在他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已“传言仁宗上宾”,要知道,当时北京还未发丧,没有如此快的传播手段,可见,仁宗的死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
当朱瞻基六月三日返回北京后,有大臣劝诫说,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却回答说:“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显示出一切皆在其掌握之中的自信和自得。因此这一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恐怕是史有隐笔。
但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体弱多病的仁宗皇帝,登极仅八个月便因病暴卒,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去世。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4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