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治真的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人吗,事实证明李治并非窝囊之人

众妙之门 2023-06-18 12:05:42

李治真的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人吗,事实证明李治并非窝囊之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高宗李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武则天的崛起背后,站着的是善于一个扮猪吃老虎的腹黑男人:唐高宗李治。

李治

自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开始,王朝更迭的背后永远都有那些门阀士族的影子。

到隋唐时期,关陇军功集团,山东门阀及江南贵族势力三足鼎立,即使皇权也很难撼动他们的利益。

就连李世民都吃了暗亏,还说不出来。

李治在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辅助下登基后,权力掌控于以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手中。

长孙无忌

李治其实很腹黑,嘴上不说,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他把政治问题转变成了自己的家庭问题了,迂回侧击,扮猪吃虎。

得想个主意才行了

李治的老婆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这个庞大的千年士族,舅舅则出身河东柳氏。

铁板钉钉的山东士族背景不说,还有关陇集团背景,娘家实力强悍无比。

王皇后

李治开始挑唆媳妇儿打架,有意宠幸将江南贵族出身的萧淑妃,还把萧淑妃的儿子封为雍王。

这下子不得了,要知道雍王其实就是李世民当年所封的秦王,其寓意令人浮想联翩。

以后秦王就改叫雍王吧

萧淑妃得到了鼓励,立马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盯上了皇后的位置。

她出身兰陵萧氏,是南朝皇族,隋朝后族,底蕴也不弱。

萧淑妃

王皇后“驱虎吞狼”把武媚娘这只大老虎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皇宫里面的战斗由南北对峙改为了三国演义了。

李治这孩子顺势封武媚娘为宸妃,仅次于皇后,目的就是为寒门功臣集团在后宫势力中树立起代言人!

李治与武媚娘

武则天的父亲是商人,靠给李渊的造反事业捐款得到了国公的职位。

李渊建国那会儿王爵公爵大批发,是个人有点功劳就能得到。

此时武家早已没落,却由于武媚娘而天然的成为了寒门出身的功臣们的代言人了。

于是寒门士子与十三不靠的功臣们逐渐聚集在武媚娘的周围,形成了第四股势力:李治需要的势力!

武则天

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李治提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展开了对把持朝政的贵族集团的总攻击。

在文官层面,武则天集团是绝对的劣势,中枢5位宰相都是关陇集团,而武则天能用的只有后世史书上著名的奸臣许敬宗和李义府。

变数出在了军方,准确的说是出在了瓦岗系的身上。

李绩

当时军方顶尖的大佬是瓦岗山出身的李绩和程知节,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徐茂公和程咬金。

他们所代表的的是一大批在底层浴血厮杀获得高位的中高级军官。

这些军官天然的被贵族集团所排斥,子孙后代的前途也被贵族集团压制,一直心怀不满。

李绩就是徐茂公

李绩对李治的回答很简单,《资治通鉴》记载是“此陛下家事,无需问别人。”

这就行了,代表了军方的态度,李治明白了!

离婚是家事,别人少吱歪

由废后之事开始,之后李治一系列的操作使从西魏时代崛起,操纵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兴亡的关陇集团走向了末日。

长孙无忌被自杀,褚遂良发配越南死于蛮荒之地,关陇背景的官员被大量清洗。

寒门士子开始崛起,通过科举逐渐成为了朝堂上的主力。

现在我说了算

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再也不受各大贵族集团的掣肘。

寒门士子由于没有背景,对帝国的统治者来说,是可以随便处置而没有任何后遗症的优秀材料。

这位被史书称为“仁懦”的君主,就这样悄悄的躲在了媳妇儿的身后,完成了他雄才大略的父皇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李治被世人误解,真正的李治有多吓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治延续唐开元遗韵整治唐代,内部结构整肃政冶,和那样对外的板图扩大对唐国有影响,对世界都是影响很大。第一个就是上文上述的,高句丽立即亡国,直到后来才有了一个程氏北朝鲜借机凸起,但是再后来李成桂或是向明代称臣了。

这是对东面影响的,对西面影响的就更大了。当初李治北征匈奴,促使匈奴人往西败逃,最终一路到西亚地域。这个时候的东罗马王国为了能维护自己的执政,立即开始啦十字军东征,可是最终的结局也如历史时间那般,东罗马王国败了,最终亡国,而匈奴人建立起了奥斯曼王国。

李治的这一扩大姿势,本来只是一个扩张唐代皇朝势力的一个行为,但是他却间接的促使东罗马王国立即亡国,西方国家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的,说他是严重影响世界的人也不为过,而且许多老外亦是如此点评它的,觉得他是一个影响世界过程的男人。

根据汇总,我们能了解到了李治并不是大家基本印象中的那类无能的暴君品牌形象。反过来,他十分具有政治才能,不论是对里政治上夯实皇权,或是对外开放扩张唐国板图,这些都是一件件了不起的造就。可是人们总是负面的新闻报道来信口开河,评价他人,只记牢别人不好的一面,进而得出点评,这个是以偏概全的。不知道全景,缄默不语;既知全景,公平点评。这才是真正评价一个人、事物的正确方式。

因而,不论是身边人,或是以往史籍里的历史名人,大家都要站在理智的视角点评,不能因为个人不太好趣事而变大缺陷,否认此人其他方面的才可以,凡事应当一分为二,从好的一面点评,从来不好的一面提炼不够,看看你是否具有,无则加勉,以此为鉴。终究,评价他人非常容易,可是看到自己的缺少难,更为重要要以史为镜,提高自己。

都说李治不是懦弱的人,那正史里的唐高宗李治有多厉害?

很多人对于唐高宗李治的印象不是特别好,觉得他是一个妻管严,最后连皇位都被他的老婆武则天给夺去了。历史上的李治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李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是李世民所有儿子当中并不起眼的一个,但是为什么他最后能够当上太子,最后能够坐上皇位呢?可以看出来,李治还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比较会伪装自己,让其他皇子感觉不到他的威胁,所以李世民的其他儿子都没有提防过他。说明了理智并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相反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大家都知道李治和武则天在李世民没有死的时候,就有了一些联系,敢给他的父皇戴绿帽子,这并不是一般人敢做的事情,这是需要胆量的,同时居然还没有被李世民发现,说明李治在皇宫的势力也是不小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武则天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根本没有什么皇宫势力。如果那个时候的武则天有势力,武则天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跟李治在一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李治,并不是像我们后人所说的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男人。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在李世民死后没有多久,朝廷势力最大的是长孙无忌。作为一个皇帝,看到臣子拥有很大的权利,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会想着把权利拿回来。李治不仅这样想了,同时还采取了行动,他运用了很多的办法,最终把长孙无忌赶出了京城,重新把权利给夺回来了,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李治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李治也是一个虚心请教、知错就改的皇帝,年轻时候的李治身体还是不错的,有一次他外出游玩,刚好碰上了下雨,然后他就问臣子穿什么衣服可以在下雨的时候去外面游玩,同时也不会弄湿衣服。这也是一位耿直的大臣,他直接跟李治说,下雨的时候并不适合出来游玩,皇上可以挑一个阳光明媚日子出来游玩。一般的皇帝听到这样的回答,肯定是要治臣子的罪。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治没有怪罪这位臣子,还听取了他的建议,从此就再也没在下雨的时候出来游玩过。

李治在处理民生问题上,也是有很大的功绩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要像农民百姓收取赋税,有的皇帝收取赋税特别多,就导致民不聊生,最后还推翻了皇帝的统治。像李治在收取赋税这一方面,也是听了臣子的建议,减少了农民百姓的赋税,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幸福的事情。所以在李治当皇帝的期间,普通老百姓的人数也是增加了许多,只有收入增加了,才会去生更多的孩子,才养的活更多的人。

年纪大一点的李治身体就不太好,需要经常看御医,古代皇帝很多人都觉得吃丹药可以得道升仙,长命百岁。李治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他不会去吃什么丹药,也不会去山上请什么道士来皇宫,一切听从御医的安排。这说明李治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很多皇帝比不上的,毕竟古代历史上吃丹药死的皇帝有很多,不在少数。

在军事上李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说还超越了他的父亲李世民。李世民一直把当时的高句丽当成心腹大患,而且李世民还自己率领军队去跟高句丽打过仗,不过结果不太理想,在死之前一直是李世民的心病。李治也知道李世民的想法,所以李治在当政期间多次派大将攻打高句丽,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把高句丽给灭掉了,让唐朝的地域板块又增加了许多。如果让李治去领兵打仗的话,肯定是没有他父亲厉害,但是他在选举人才方面还是特别有眼光的,高句丽的事件就说明了他的眼光非常好。

我们回到李治跟武则天的话题,大家都知道,武则天还是李治的小妈的时候,这两个人就在一起了。武则天是一个很强势的人,这样就称的李治比较弱势了,但是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我们能知道李治并不是一个弱势的人。李治跟武则天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作为一个皇帝,能和同一个女人生这么多孩子,如果没有很深厚的感情是做不到的,更何况武则天还比李治大,皇帝一般都喜欢年纪比较小很多的女人。李治的孩子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他和武则天生的,这也可以看出来李治是非常宠爱武则天的。

李治在他的统治后期,处理朝政事情上面有很多武则天都是参与的,李治是最了解武则天的一个人,他不知道武则天会有当皇帝的想法吗?他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并没有去打压武则天,是因为他能力不够吗?像他处理长孙无忌以及攻打高句丽的事件来看,李治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并不是一个纸糊的皇帝。他会这样百般纵容武则天首先他也是相信武则天的能力,第二个应该还是他非常的宠爱武则天,这种宠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皇帝与皇后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成就了武则天的重要原因。不过我觉得李治也是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他知道武则天最终会成为统治者,但是没想到武则天还会养小白脸,如果他知道这些还会成就武则天的霸业吗?这个就不知道了,只有李治知道。

总的来说,李治为什么会被后世说的如此不堪?主要还是因为大家不喜欢女的做皇帝,讨厌武则天。后世人的男权思想太重,所以理智也被大家给丑化掉了。撇开李治皇帝的身份,其实他还是一个很痴情的人,为了武则天,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在李治把武则天从寺庙里接出来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很多大臣们反对,但是李治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不是特别男人

唐高宗李治是个好皇帝吗

  有一本叫《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里面剖析得挺好的,一般的史学家都认为李治懦弱无能,其实是武则天的光芒遮住了他。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

  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相关。

  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

  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称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贬。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趁机专权,打击异己的情况,毕竟是假手皇帝。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弱吗?

  退一步说,对于一个守成之君,能够继续执行被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

  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患有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二是因为武则天自身素质高,而且与高宗在许多政事处理上观点相同,从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再说,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阻碍相对较弱,所以高宗委政于她并不稀奇。也就是说,武则天参与朝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的意愿,并非如历史上评价的 “专作威福”。

  另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自从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从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而此时距高宗撒手人寰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

  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683年)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所以,在高宗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武后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断定,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是政治的需要,是后世史官的曲意刻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4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