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大臣娶皇帝宠妃,敌军入侵他最后上吊自杀

以史为鉴 2023-06-18 12:03:56

大臣娶皇帝宠妃,敌军入侵他最后上吊自杀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敬翔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就在称帝后不久,李存勖迎来一件大喜事,当时的后梁郓州守将卢顺叛变来投,并且带来了郓州城兵力空虚的消息。郓州距离梁国都城开封极近,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李存勖不顾大臣反对,偷偷派人渡过黄河,一举拿下了郓州城。李存勖亲自率军,开始了他的灭梁之战。

郓州失陷,给了后梁朝廷极大的震动,皇帝朱友贞更是大为惊恐,感觉后梁要完,在宫中急得团团转。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长期不问政事的宰相敬翔来了。而且他刚来,就闹着要上吊,搞得本就心慌意乱的朱友贞大惊失色,连忙让人阻止。

这位站在朱友贞面前的老臣敬翔,在后梁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他是朱温时代最重要的谋臣,为朱温奠定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后梁的开国功臣。朱温打天下时,最信任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老婆张氏,另一个就是敬翔。

朱温曾经有一位妃子刘氏,非常的得宠,被人称为“国夫人”,就是这样一个可人,后来却被朱温眼睛眨也不眨的赐给了刚刚丧妻的敬翔。当然了,朱温是何许人,连儿媳妇都得给他暖床,这位刘氏虽然再嫁给了敬翔,仍然不时出入宫中,与朱温同床共枕。

作为朝中重臣,敬翔对于这件事,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虽然被朱温伤了面子,他对后梁依旧是忠心耿耿。只不过,朱温死后,接下来的两位皇帝朱友珪和朱友贞都不是英明的帝王,朱友贞更是昏庸无能,身边有一堆奸臣。敬翔贵为宰相,处处被排挤,所以对朝政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此时的后梁有覆灭的危险,他不得不站出来。面对朱友贞,敬翔非常激动,上吊被阻止后,他言辞激动地说了朱友贞一通,才道出了御敌之策。这条计策很简单,就是让朱友贞重用一位将领,而这个让敬翔如此重视的人,就是后梁最能打的名将王彦章。

王彦章和敬翔都是朱温开国时的重臣,他骁勇善战,多次与晋军的交锋都获胜,战功卓著。这样的能人,同样受到朝中佞臣的猜忌,一番谗言之下,王彦章也被朱友贞刻意疏远,不被重用。不过,此时国难当前,朱友贞同意敬翔重新启用王彦章。

王彦章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面对朱友贞的任命,他自信满满,说三天就可退敌,引得各位奸臣嗤之以鼻。结果呢,王彦章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是吹牛,打了那些只会嚼舌根的奸臣的脸。他用了两天时间到达前线滑州,并且趁夜出兵,亲自率军进攻后唐军事要塞德胜口。

等到李存勖收到消息来支援时,王彦章已经攻破德胜口南城。一番激战,梁军最终占领了这座战略要地,逼迫李存勖撤军。此时,距离王彦章出征,刚好三天,足见他无愧名将之称。此后的几个月,王彦章多次与后唐大战,几乎以三天一座城的速度收复失地。

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传到朝中,朱友贞手下的奸臣们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无比嫉恨。这主要是因为王彦章离京时,撂下了一句狠话,说是等他凯旋而归时,要将朱友贞身边的一群佞臣全部弄死。所以,眼看王彦章取得节节胜利,那些人开始慌了。

为了阻止王彦章的疯狂胜利,朝中以赵岩、张汉杰为首的奸臣们,暗中给王彦章使绊子,阻挠他的军事行动,结果导致王彦章在杨刘之战中,败给了李存勖。这一下,更是给了赵岩等人口实,在朱友贞面前指责王彦章无能,终于让他下决心撤掉了王彦章的统帅之位。

就这样,敬翔以死相谏给朱友贞献上的退敌计策,朱友贞只用了半条,没能坚持下去。他换掉了王彦章,让副将段凝接替了王彦章的位置。结果,段凝上任不到三个月,李存勖的军队就占领了梁国都城汴京,梁朝由此灭国。

敬翔本来可以活命,李存勖入京后就下令赦免梁国大臣,稳定人心。然而,敬翔表现得非常忠贞,在李存勖进京后不久,他在一个夜晚上吊自杀,以死殉国。这样的人物,令人敬佩,只可惜摊上了昏庸的朱友珪,结果落得了这样的结局。

《如懿传》各角色结局分别是什么?

谢邀!人物太多了,挑几个重点的说说吧!

1、《如懿传》乌拉那拉·如懿的结局

如懿原名青樱,被太后赐名为如懿。弘历登基后,被封娴妃,但因家族身份,在宫中不得不收起锋芒,步步谨慎。贴身侍女阿箬联合高晞月、皇后陷害她,导致被打入冷宫。

如懿传角色如懿剧照

在冷宫之中与海兰交好。后因在冷宫之中仍然受到迫害,后与海兰联合,都对自己下毒,使得皇上疑心,将她接出冷宫,恢复娴妃,居于翊坤宫。将曾经迫害过她的皇后、高晞月、阿箬等人,一一斗败,也从娴妃走向了后位,但皇上对后宫其他妃子的恩宠不断,先是神似自己的魏嬿婉高升,金玉妍荣宠,意欢的惨死,皇上对寒香见的宠爱,魏嬿婉的陷害,致使与皇上渐行渐远,互不信任,如懿最终断发被贬入冷宫,直至西去。

2、《如懿传》爱新觉罗·弘历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爱新觉罗·弘历剧照

弘历于公元1735年登基。前朝百废待兴,后宫之间也是搅弄风云。弘历与如懿自年少时相知,互相交心。但后宫频发妃子滑胎甚至有畸儿出生,种种事件指向如懿,将如懿贬入冷宫。却发现冷宫之中的如懿多番被陷害,最后甚至被下毒,发现事件的有蹊跷而将如懿接出冷宫,封为娴妃。后因高晞月之死,与皇后离心。皇后最后也病逝。弘历扶助如懿一步步走向后位,但两人也渐渐离心。弘历对如懿心生怀疑,如懿断发使得弘历生气,后来如懿西去,对于她的后事也甚是决绝。最后赐死陷害如懿的魏嬿婉。最终处于思念如懿的境地之中。

3、《如懿传》珂里叶特·海兰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珂里叶特·海兰剧照

海兰一直深记如懿恩情,如懿被陷害入冷宫,常常偷偷的去冷宫探望,如懿在海兰受到欺辱后告诉她要强大起来才能保护自己。如懿出冷宫之后,海兰依旧时时相护,遭到过魏嬿婉的陷害,后来洗清冤屈。孩子与如懿相继离她而去,海兰决心扳倒魏嬿婉,联合婉嫔、寒香见、颖妃,利用皇上的疑心,最终扳倒魏嬿婉。老死宫中。

4、《如懿传》魏嬿婉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魏嬿婉剧照

魏嬿婉本是包衣奴才,身份低微,为宫女时与凌云彻相爱。美貌动人,与如懿有所相似,爱慕虚荣,为人阴毒。设计害死如懿的十三阿哥,又利用婉嫔使得帝后疏离,之后更是利用豫妃、茂倩、澜翠、赵九霄等人陷害凌云彻、如懿有私。海兰与众嫔妃将证据交给皇上之后,被赐毒药而死。心中后悔当初未与凌云彻在一起。

5、《如懿传》钮祜禄·甄嬛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甄嬛剧照

甄嬛是乾隆养母,两人虽然互相扶持,但关系依然微妙,甄嬛为自己两个亲生女儿前途,在后宫步步为营,周旋权力,在皇上身边安插妃子,作为自己的眼线。与如懿姑母宜修的恩怨,使得她时刻提防如懿,甚至打压。最后两个女儿都归来到自己的身边,才放下权力,安度余生。

6、《如懿传》索绰伦·阿箬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索绰伦·阿箬剧照

阿箬本是如懿的陪嫁侍女,因此在如懿宫中,自视甚高,常常欺负惢心。言语恶毒,爱慕虚荣。皇上封为慎常在,表面上为皇帝喜爱,实为皇上所厌弃,脾气日渐暴躁。后来如懿出冷宫洗刷冤屈,被赐猫刑,在冷宫之中上吊自杀。

7、《如懿传》陆沐萍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陆沐萍剧照

本是太常寺少卿陆士隆之女,后进宫被封为庆贵人,为太后棋子。投靠魏嬿婉,后因不服如懿管教,被教训,又因疯狗事件被降为贵人,被魏嬿婉求情,逐渐晋升为贵妃。后与魏嬿婉争夺十五阿哥永琰抚养权,而被魏嬿婉记恨,而被魏嬿婉陷害致死。

8、《如懿传》博尔济吉特·厄音珠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厄音珠剧照

被发现算计皇上固宠,虽然被封为豫妃,但是却不许再侍寝,被禁足在自己宫中。后来为了顾及其父,合同前往木兰围场。被魏嬿婉所利用陷害,与茂倩共同指证如懿与凌云彻有私,在如懿被证清白后,被关入慎刑司,不死不能出。被魏嬿婉害死在慎刑司中。

9、《如懿传》白蕊姬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白蕊姬剧照

如懿被当做真凶后贬入冷宫,用佛珠鞭打如懿以示放下畸胎之事,但心中一直没有放下,追查真正元凶。受金玉妍蛊惑以为是富察·琅嬅害死孩子,而用计害死富察·琅嬅。被太后抛弃后,投靠皇上,并帮助皇上暗害太后另一颗棋子庆妃,致使庆妃无孕。最后被皇上赐死。

10、《如懿传》恪嫔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恪嫔剧照

恪嫔,拜尔果斯氏,乾隆皇帝的妃嫔之一,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慎嫔拜尔葛斯氏。蒙古亲贵之女,心高气傲,只与蒙古嫔妃来往,一心恢复清初蒙古后妃的荣耀。身量高挑健美,性子刚直泼辣。素与颖妃巴林·湄若交好,不满魏嬿婉。

11、《如懿传》富察·琅嬅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琅嬅剧照

富察·琅嬅在潜邸中就是福晋,入宫后就是皇后,为人善良谦和、虽有私心却不会主动害人,虽然希望能和皇上有小儿女的情爱,但因为身份,而不得不克制。家族的陪嫁丫鬟素练常为她清理障碍,但无奈常被金玉妍利用甚至帮助金玉妍背黑锅。先是赐给如懿与高晞月可以避孕的手镯。为了拉拢太监王钦甚至让自己的陪嫁丫鬟素练与其对食。在如懿入冷宫之后,更是当众羞辱海兰,使得海兰与素练共同害死她的儿子永琏。永琏死后被高晞月利用认为如懿害死儿子而加害如懿。因为高晞月暗害如懿的事情,被阿箬告发,因当初素练的参与,使得她被皇上误会,在永琮出生之后,两人虽然缓和,但好景不长,永琮被暗害致死,一病不起,女儿远嫁和亲,更是雪上加霜,在落水之后,病入膏肓。临死之前与皇上解除诸多误会。

12、《如懿传》凌云彻的结局

如懿传角色凌云彻剧照

凌云彻初时是冷宫侍卫,与魏嬿婉相恋。与如懿在冷宫相识,如懿有难时多番搭救。皇帝怀疑两人,就将凌云彻净身之后遣往如懿的翊坤宫为太监,以羞辱两人。后凌云彻又被皇帝陷害手脚不干净而被关入慎刑司,让前来看他的魏嬿婉将当日所赠戒指归还于他,最终被海兰私下赐死。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为何自杀

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有八万五千人,再加上吴三桂的三万五千人,共十二万人。而明末汉族的兵力足足有四百万人以上。可是事情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四百万人会被十二万人打得落花流水。假设一下,当全天下都跑来围攻你,敌军兵临城下,你却插翅难飞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崇祯帝朱由检,他选择了自杀。

1644年3月19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北京煤山(现景山)自尽,陪伴他赴死的只有一名太监王承恩。在他自杀的时候,吴三桂的三万多名勤王铁骑已经到达了唐山,而李自成的大顺军两天前就开始攻城,在这不到48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大崇祯皇帝放弃了最后的挣扎呢?有着精锐三大营、关宁铁骑几百万军队的大明帝国为何会在不到如此短的时间内覆灭?

一个帝王,为什么最后会选择上吊自杀这样让人叹息的死法?崇祯皇帝死前的48小时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没有逃跑呢?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中国几位都城被围的皇帝。北宋徽钦二帝在汴京被攻破后当了俘虏,是有前次勤王军成功击退金军的经验,没有考虑到会灭国;明景泰帝在于谦帮助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建文帝国破身死,也是指望各地勤王军到来,未曾想过敌军能成功。

这样看来,帝王们在面临国家危难的时刻,倒都是不会临阵脱逃的。不逃跑的原因,就是帝王对于军队的自信,所以崇祯皇帝没有逃跑,很可能就是没有把当时攻城的农民起义军放在眼里,也完全没有想到,不到两天的时间,京城就失守了。而且逃跑,也很有可能被抓做俘虏。

在这最后的48小时里,崇祯皇帝尝试过战略转移,却最终失败了。在李自成的民兵抵达北京之前,他就和大臣商量怎么解决燃眉之急,得到的却都是满朝文武“皇上圣明,一切听您的”这种敷衍的话语。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平日里大臣们就谨言慎行,生怕得罪了皇上掉了脑袋。此刻却酿成了苦果,面对农民起义军气势汹汹而来,崇祯皇帝却束手无策。而为了名节,他堂堂一代帝王也不可能做出投降议和之事,只能坐在城中等待末日的来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