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家庭属于贫困中的极品——赤贫,家中的老鼠都被饿的含着热泪离开了。父母没文化给他起个像样的名字,只好用数字代替称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辈传流都是以数字为名,比如他父亲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朱元璋8岁时,为了活命去了地主刘德家放牛,当时他的小伙伴徐达和汤和也在刘德家放牛。地主刘德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说明没吃饱,哥仨免不了一顿毒打,最后还不让吃饭。哥仨气得没办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制裁刘德的办法。在放牛时他对徐达和汤和说:“刘德太可恶了,这回咱们把他的小牛犊烤着吃了”。徐达和汤和听了急忙摇摇头说,“刘德每天回去清点,少了牛还不打死咱们?”朱元璋附在二人耳边一阵嘀咕,徐达和汤和听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说,“就你小子坏,亏你想的出来,哈哈……“第二天,三人早早赶着牛上山了,随后把小牛杀了烤着吃了,最后把现场清理干净,唯独剩下一条牛尾巴。原来朱元璋想出的妙计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缝里,露出一点点,让徐达和汤和装作用力往外拉,然后他急忙跑回刘德家,装作火急火燎的让刘德赶紧上山。“小牛犊掉山涧了,幸亏被拉住了尾巴,我们力气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点去吧”朱元璋此时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个“德叔”叫着。随后刘德随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点。刘德赶到后,徐达和汤和拉出那条牛尾巴,泄气的说,你们来晚了一步,拉断了牛尾巴了,小牛犊掉到了万丈深渊了。刘德望着黑咕隆咚的山涧,心疼的直落泪……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骗过了刘德,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于35年后,因此事改变了地主刘德的命运。刘德35年后被朱元璋厚赏!转眼间,朱元璋为刘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凤阳发生了一场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朱元璋和哥哥身无分文,于是跪求刘德看在父母一辈子为他打工的面上,给块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刘德无情拒绝了,并骂骂咧咧把兄弟二人赶了出去。就在朱元璋兄弟万般无奈下,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伸出了援手,给了朱元璋一块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为安,这一年朱元璋16岁。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无牵挂,他发誓不再为刘德家放牛,于是踏上了四处漂泊之旅。朱元璋当过乞丐,当过和尚,苦难的经历造就了朱元璋奋发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内心强大心怀天下,朱元璋要砸烂旧时代,开创新未来。经过25年的血雨腥风拼杀,朱元璋在40岁时终于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实现了他的帝王梦,荣华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老家凤阳祭祖,顺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刘继祖。等回乡后才知道刘继祖已经作古,追封恩人名号,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世世为官。当时朱元璋回乡吓坏了地主刘德,刘德屁滚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请罪,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痛哭流涕。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意思是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后会做皇帝呢?最后朱元璋没有为难刘德,还赐给了他2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刘德最后的结果。结语: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报复刘德就不错了。为何还要以德报怨赏赐无数呢?讲真他赏赐恩人刘继祖无可厚非,对刘德这样做让人匪夷所思。其实从头想想就明白了,当初不是刘德给他碗饭吃兴许他早饿死了。别说刘德剥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报酬的,况且他还偷吃了刘德家的一头小牛犊。到后来朱元璋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眼界宽了。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当了皇帝就与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后来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为当时牛是生产工具,牛皮是用来制作铠甲的原料。朱元璋不会对之前的事斤斤计较。讲真他杀刘德举手之劳。朱元璋心想,刘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刘德给墓地是情分,不给墓地是本分,谁家土地是大风刮来的,都是用血汗换来的。马云钱再多凭什么给你钱呢?想想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这样做了。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当时朱元璋的父母去世,他去求刘德,想让父母葬在他家的田地里,刘德却直接拒绝了。后来朱元璋当上君主后,不仅没趁机报复刘德,还赐给他一些良田,另外还免了他5年赋税徭役。
下葬父母遇恩人
小时候朱元璋家里非常穷,所以没办法只能去给刘德放牛,后来因为当时家乡发生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也死了。但是因为家里太穷了,他没钱也没地方安葬自己的父母。于是他就找刘德,想让他给自己一小块地安葬下自己的父母。
当朱元璋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之后,刘德拒绝了他,并且说:?你给我干活,我给你工钱,这样很公平。但是如果你想让父母葬在我家田地里,这是不行的。?
不过好在刘德的哥哥刘继祖是个好心肠的人,听说了这个事情后,于是就让朱元璋把父母葬在了自己家的田地里。
以德报怨美名传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君主,刘德听说之后就很害怕,生怕朱元璋会报复自己。结果没想到朱元璋下令赐给刘德良田30亩,还免了他5年的徭役。可以说是以德报怨的典型了。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这是朱元璋对刘德说的一句话,也让刘德成功放下了心结,不再过得战战兢兢。
当然了朱元璋对于自己当初的大恩人刘继祖也没忘记,不过当时刘继祖已经去世了,朱元璋就封他为义惠侯,并且采取世袭制,只要子孙后代有男性就能继承。
所以刘德被朱元璋以德报怨后,自然也是能得以安心度过余生了。虽然后面没有记载,不过相信以后刘德肯定也会一心向善了。
在历史长河中,朱元璋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我为您讲解。
朱元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放牛娃到穷和尚,再到开国皇帝,这位洪武大帝缔造了无数传奇,也留下了很多传说,其中就包括给地主刘德放牛,后来以德报怨的故事。
朱元璋是彻头彻尾的八代贫农,他的祖父、父亲都是佃农,自己没有土地,靠给地主刘德种地为生,辛辛苦苦一整年,剩不下多少粮食,甚至连个温饱都混不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元璋懂事很早,他很小时还不会干农活,就给刘德家放牛,可以说朱元璋一家老小的生计都靠着给地主刘德打工。
后来,淮北一带发生旱灾、饥荒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大哥相继病逝,只有17岁的朱元璋手无分文,甚至连一块埋葬父母的地都找不到,他只好找到刘德,希望刘德看在父母给他打工多年的份上,施舍自己一点薄地,好让父母入土为安。
但刘德断然拒绝了:
我让你们给我种地,养活你们一家,已经是大恩大德了,你还想让我出地给你父母下葬,我可不是慈善家,想都别想!
愤怒的朱元璋欲哭无泪,心灵中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
正当朱元璋无计可施的时候,刘德的哥哥刘继祖伸出了援手。
刘继祖也是一个地主,但他是一个有良心的地主,他看朱元璋实在太过可怜,就送给朱元璋一块地,还出钱帮助朱元璋安葬了他的父母,让朱元璋感激涕零。
若干年后,朱元璋咸鱼翻身,成了大明开国皇帝,他衣锦还乡,准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恩怨分明,嫉妒如仇,一向是他的原则。
遗憾的是,朱元璋得知刘继祖已经去世,他赠给刘继祖侯爵,并且规定世袭罔替,刘继祖的后人只要有男性,就一直世袭这个侯爵。
令人惊讶的是,“好人”死了,“坏蛋”还活着,地主刘德仍然健在,他哆哆嗦嗦地趴在地上,不敢抬头,等待皇帝的发落。
朱元璋永远忘不了刘德当年的冷酷无情,但他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赐刘德20顷良田,免5年赋税徭役。
这个决定不仅刘德没想到,所有人都没想到。
面对大家的不解,朱元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你当初所做所为,不过是人之常情,我贫困之时,你怎会想到我会将成为皇帝?朕理解你,不怪你。
报复不是英雄好汉,宽恕才是大度包容。
在很多野史传说中,朱元璋被塑造成一个冷酷无情、杀人无算的暴君,不但屠杀功臣,还滥杀无辜,但真实的朱元璋有宽仁之心,他只是对贪官污吏或意图不轨(或对大明江山有威胁)的功臣痛下杀手,绝不是滥杀无辜的魔鬼。
当朱元璋幼年的时候,由于朱四九给地主在种地的情况,他当然地为刘德放了一头牛。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认识了徐达、汤和其他人。当他16岁时,他赶上了他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国家经历了一场灾难,一场干旱和一场瘟疫。
不到半个月,他的父母和哥哥就去世了。沉重的打击过后,朱元璋又选择了坚强的生活,准备埋葬父母的遗体。当时,由于房子里没有一寸土地,只找到了地主刘德,希望刘德可以看在父亲任劳任怨为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份上,给一块安葬的土地。刘德看到破产的朱元璋,不但没有一颗可怜的心,反而冷清地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还说了脏话,将朱元璋赶出了刘家门。
此时,朱元璋为了父母得以埋葬,甚至跪在地上求刘德,但铁石心肠的刘德仍然漠不关心。这时,刘德的大哥刘继祖给了朱元璋小块地。朱元璋的父母也葬在刘继祖的土地上。据说,许多年后,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又想到了他父母去世的样子,而这一悲惨生活也是缅怀。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父母的坟墓,祭祀父母。于是,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给了很多恩惠,并免除了赋税,无数村民欢呼雀跃了一段时间。然而,地主刘德却不敢出来,躲在角落里。朱元璋看到刘德,叫他过来,这时刘德吓得发抖,立刻跪在地上跪下不停地乞求怜悯。让刘德起来后,朱元璋问刘继祖情况,得知刘继祖死了,朱元璋追刘继祖为义惠侯,还奖励刘德三十公顷土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3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