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不用商鞅的原因
魏惠王之所以没有重用商鞅其实有很多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注重于人才,而且分辨人才的能力相对来说非常的弱,再者也是因为他完全不相信商鞅。
1、魏惠王不珍重人才
从相应的理论就可以看出齐威王在和魏惠王一起打猎的时候,魏惠王也曾经询问结果,到底有什么样的国宝呢?齐威王则说根本就没有。魏惠王就说寡人的国家虽然小,但是也会拥有着较大的明珠,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照亮12辆马车的前后,惠王在听完之后也会觉得比较羞愧,从这里也会让大家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羞愧的存在。
2、魏惠王在分辨人才的时候能力比较差距
魏惠王在位期间将近51年,而在这一个阶段,商鞅、孙膑全部都来到魏国求职,但是最终都选择离职。这些全部都是出色的人物,那么为什么最终都会选择离职呢?这也就意味着他在辨别人才这方面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这个土地上本身就会拥有着许多优秀的人才,如今很多的人都选择离开大部分的文臣,全部都是从其他的国家引入过来。
3、他不信任商鞅
他根本就不相信商鞅就是一个人才,也可以说他完全不知道商鞅是一个非常有优势性的人才,这只不过就是一个庶子。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而且对于商鞅也并不是特别的熟悉,不知道其实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也并不是符合明君的行为。正常的君王根本就不会选择这么做,而是应该去思考这些丞相为什么会选择推荐商鞅。然后就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试,在经过测试之后就可以知道商鞅的才华,也可以知道他能不能够安排重任。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有这3个原因
公叔痤病倒了,魏惠王亲自到他家中看望,并问及身后之事。公叔痤说:“座(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即商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向魏惠王举荐自己的家臣公孙鞅,认为可以让此人主持魏国的国政。惠王不置可否。公叔痤又屏去左右的人,单独向惠王进言:“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他预感到,象公孙鞅这样的人才,若被别国起用,对魏国绝不会有好处。这样的言词,又从反面向惠王说明公孙鞅确实可以重用。惠王走后,公叔痤马上派人找来公孙鞅,告诉他这件事的原委,说明自己极力推荐他继任相国,但惠王不答允。本着“先君后臣”的原刚,才建议惠王杀他,让他赶快逃命。公叔痤要做到公私兼顾,既为魏国利益着想,又顾及私人友情,再次表现出圆通老练的政治家作风。可惜,魏惠王对他荐贤的苦心不置一顾。公孙鞅则比公叔痤见识高明,知道魏惠王既不用他,也不会杀他,所以直等公权痤死后,得知秦孝公求贤,才投奔秦国,实施他那著名的“商鞅变法”。
我们知道,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扫平六国,除了胜在军事方面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胜在了制度之上。一项好的制度让秦国积累起了足以支撑统一战争的雄厚财富,同时也铸造了一支斗志昂扬的虎狼之师。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商鞅让秦这个西陲边国一举实现了国富兵强的梦想。商鞅可以说是帮助秦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第一功臣。
但不幸的是,商鞅最终惨遭车裂之刑,并且还背负着千载恶名。但是,历史是公正的,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个时期的抹黑而永久如此,它总会在某一个时间被历史澄清正名。但我们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商鞅为何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而到了秦惠文王时,却非要将他赶尽杀绝呢?
商鞅——剧照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商鞅是如何得到秦孝公重用的?
大约在公元前395年左右,商鞅出生在卫国,他是卫国王族的后代,又名公孙鞅。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商鞅从小便对法家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誓要潜心学习法家之道,立志以此为业。战国时期的卫国地位位置十分尴尬,它被夹在韩、赵、魏、齐等大国中间,其实力远不足以和七国抗衡。而它的邻居魏国,立国不过百年,但是现在已经发展得十分强大了。魏文侯重用法家宗师李悝为相,率先在战国群雄中进行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就这样,魏国便成了当时法家学派的圣地。于是,商鞅便来到了魏国学习和工作,希望能在这里大展宏图。
商鞅到了魏国之后,投奔到了魏国宰相公叔座的门下,深得公叔座赏识。后来,公叔座染上重病,魏惠王前来探望,并叫他为自己举荐一个能当宰相的人才。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却是天下奇才,希望大王能够将魏国交给他治理。”
魏惠王犹豫良久,最终还是拒绝了。商鞅在魏国并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但是这个时候,西边的秦国,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承了王位。商鞅的命运也将跟随这个年轻大王的即位而发生变化!
秦孝公——剧照
秦孝公在即位之前的几十年里,秦国的王位争夺十分的激烈,连续换了好几个国君。此时的秦国,内部动荡不安,国力锐减。而此时,魏国等邻国趁机夺取了秦国的大片土地。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中原诸国都不太瞧得起秦国,并且还将它视作为夷狄,秦国在诸国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的低下。秦孝公即位以后,便立志要奋发图强,立誓一定要一雪前耻,恢复祖先秦穆公春秋称霸时的伟业。于是他便昭告天下,大选有才之人充斥国家系统。
其求贤令为:“凡是有人能出奇计让秦国富强的,寡人封其高官,赐其土地。”
商鞅听到秦孝公的求贤令之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秦国拜见秦孝公。并和他探讨“帝道”和“王道”,但遗憾的是,这两个话题没有得到秦孝公的青睐。后来,商鞅由于秦孝公谈起了“霸道”,即如何才能让秦国向春秋五霸那样富强称霸。这正合秦孝公的意,两人相谈甚欢,随即便下令让商鞅来主持秦国变法改革。
秦惠文王——剧照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秦孝公最终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支持秦国变法事宜。商鞅随即下令将秦国的百姓进行了统一编制,即每五家编成一“伍”,每十家编成一“什”,让他们互相监督。一家犯罪,邻家必须揭发,否则与犯者连坐同罪。为了增加户数,商鞅还下令每家有两个成年男子的一定要分家,否则就要加倍征收税赋。此外,商鞅提出重农抑商的策略,规定耕织收获多者可以免除徭役,而从事商业和耕织收获少者就要沦为奴隶。 商鞅鼓励全国人民踊跃参军,杀敌立功者便可以根据法律授予爵位,而胆敢私自斗殴者,法律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通过商鞅的这一系列变法我们不难看出,这就是一整套典型的法家逻辑。虽然商鞅的变法,在具体运行的时候受到过多方的质疑,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商鞅的这种法家思维的变法运动,确实帮助当时的秦国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
商鞅——剧照
到后来,商鞅又出台了新的法令,在秦国建立了郡县制,废除了井田制,施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等等,这对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的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后来秦国能扫平六国成为真正的的大一统国家,商鞅的功劳则自不用说。秦孝公为了表彰商鞅的功劳,下令将於、商之地封给他,这也就是商鞅称号的来源。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继位,即后来的秦惠文王。而此时,商鞅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商鞅惨遭“车裂”之刑
以前商鞅在组织变法的时候得罪了包括太子在内的权贵集团,太子的老师虔曾就因为犯法也被商鞅给处以劓刑。于是,在秦惠文王即位以后,便立即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当然不肯就范,于是便逃回自己的属地率兵抵抗,结果兵败被杀,还被处以车裂酷刑。
商鞅之所以成名,主要是因为他所实行的变法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那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一项成功的变法运动势必会牵扯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他的死,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不过,商鞅虽然蒙冤被杀,但是秦惠文王并没有取消商鞅变法的政策,而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商鞅的新法,秦国继续保持了强大的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上五大名将谁被公认为战神